
【江山·根與魂】【山河】武財神逸事(散文)
說起關羽關云長,國人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成語“憫冤除豪”說的就是關羽,意思是關羽怒殺惡霸呂熊解救良家婦女的一次義舉,導致他亡命奔涿郡,他的波瀾壯闊一生就是由此開始的。歷史的發(fā)展和延續(xù)至今,人們都把關羽奉為了財神。古之數(shù)千年,朝廷及民間供奉的財神有很多,細數(shù)一下不少于九位,但能被儒、道、佛三家共同認可的也恐怕只有關羽一人了。
“財神”并不是誰想封就可以封的,就連歷代皇帝都不可以隨心所欲的于以賜封,因為財神是掌管三界財源的神仙,必須有卓著的貢獻且其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全民乃至全社會公認的成就顯著和優(yōu)秀感人的偉大人物,只有這些人才能被人們奉為心中的財神。
被道教推崇的五路財神名單里,關羽被列為西路財神。在中國歷史上,民間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說,但武財神僅普遍記錄關羽一人。武財神一問世便被民眾熟記并普遍信仰,而且流傳至今不衰。民間一股風地叩拜關羽,幾乎忘記了趙公明這位也是非常顯赫的北路武財神。甚至,關羽這位財神爺在中國南方地區(qū)受到的膜拜比北方地區(qū)更活泛,雖然關羽和趙公明兩位在民間大眾的心里都屬于橫財神,待遇卻相差很大。
傳說中的九位財神中,有不但治國有方而且理財有道并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的王亥、比干和李詭祖、管仲以及白圭等,他們被封“財神”是理所當然,而范蠡和端木賜兩位因做生意發(fā)了大財腰纏萬貫,但不忘國家和民眾,被封財神也無不可。特別是漢代修道成仙的趙公明亦因除瘟禳災、護佑買賣公平于成仙得道后專職其司,被舉為財神也在情理之中。可身為一員征戰(zhàn)沙場的武將關羽被歷代尊為武神自然是不足為奇,但他卻隨后被奉為了財神,并獨列武財神,這的確讓后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不論是坊間傳說或者是史書上記載所說的關羽都是一員虎將,英勇善戰(zhàn),譽為武圣,后被封了侯,但并沒有說及奉他為神。好像突然間關羽就成了武財神,人們有些心里疑惑也屬正常。畢竟神與圣都是被人們所敬仰的,在民間少有細究。
在古代人的觀念里,要想成為一位讓大眾供奉的財神爺,就必須先要成為神,凡身肉體是當不了財神的。如果讓關羽脫胎換骨成為財神,不是玉帝的賜封就可以的。說來也神奇,關羽的財神成就既不是皇朝推出來也不是民間傳出來而是由明清年間的晉商創(chuàng)造出來的。
關羽從人到神并非一帆風順,可以說經(jīng)歷了一個非常曲折和離奇的過程。孫權殺關羽后,荊州民眾將關羽作為一尊神像祭祀在城隍廟里,把關羽視為守護神加以祭拜,并由此向全國蔓延,成為了一種“關羽文化”。對此,也有說關羽被砍頭后由于懷有仇恨以致靈魂游蕩,讓百姓聞之畏懼,所以隋時關羽在廟宇中的神像塑造得有些猙獰,并沒得到像神一般的對待。
在南北朝時期,關羽在歷史人物排座時也沒有太高的地位,當然也就成不上是什么神了。到隋朝后,由于佛教高僧智者大師的推薦,關羽才被收入佛門封為了伽藍護法神也就是大護法神,才有了一座塑像被人供奉,這時候的關羽基本上就成為了中國的佛教神明。但此神非彼神,還是有一定的區(qū)別。
關羽的靈魂走進唐朝后,他的地位在逐漸提高,但仍然沒有被列為到真正的神,到北宋時期,關羽的神位提高,也僅僅是一位“軍神”,和財神還靠不上邊,財神必須和財富有關,關羽是武將,他哪來的財富?
解州,關羽的老家,他被封神也被佛道兩家共同認可就是因為關羽是解州人和解州發(fā)生的故事所致。有一段讓人匪夷所思民間傳說竟讓大眾們深信不疑:時因水災泛濫,作為當時朝廷財政重要來源的解州鹽池被淹,有說是被黃帝斬殺的蚩尤之血入池所致。關羽聞之現(xiàn)身將蚩尤殘身斬斷,鹽池才恢復了正常。由于關羽斬蚩有功便被封為崇寧真君,就此成為官方認可的佛、道兩家守護神。關羽至此成為歷史上被佛道兩家一致推崇的神明,但這也只是關羽作為財神的雛形,真正達到極點的也只是在明朝時期被宗萬歷皇帝連續(xù)三次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關羽自己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三界的戰(zhàn)神,坐到帝級一般神仙的位置。
關羽要成為財神爺,單靠朝廷的冠冕賜封影響力是有限的,必須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在后面助推,作為關羽這位財神爺助推的不是官家出銀也不是百姓募資,而是關羽的山西河東老鄉(xiāng),一幫最為時興的晉商。忠肝義膽的關羽本就是晉商們崇拜的偶像,由于鹽使他們囊收萬貫而財大氣粗,更明白了關羽存在的的重要性,所以每到一處都會大興土木地起會館和建關帝廟,大肆宣揚起武財神關羽,關羽文化就是這樣被推廣到全國各地的。全國各地做生意的商人看到晉商在掙錢方面獲取的巨大成功基本都來源于關羽文化,便紛紛隨之效仿,把關羽作為了財源廣進的財神爺。
經(jīng)商做生意講究的是賬目清晰,理財有道,大概是關羽為生活販賣家鄉(xiāng)的紅棗和綠豆等學會了精于理財且他本就擅長算賬記數(shù),竟也創(chuàng)新出一個近似于現(xiàn)代流水賬一般的日清簿,簡單明了,一看就明白,不像近代的賬目簿能把人看暈過去。關羽的日清簿被商人們加以利用后的確是受益匪淺,便給關羽冠上了賬目管理祖師爺?shù)穆毞Q,這應該也是關羽被封為至高的財神爺?shù)囊粋€基礎。
關羽被封為財神佛道兩家出了力,自然會被納入佛道之文化中,可怎么又能關聯(lián)上儒家呢?這里要多說一句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之所以關羽最受崇拜被認為是一位神明,是因為他具有儒家的忠義誠信的思想品德,所以關羽同時也就被儒家所納入稱其為神明,當在理中了。世人通過流傳都知道了關羽講究誠信并以信譽為本的品質(zhì),還有就是從他史傳的精神表現(xiàn)上折射出來的忠和義,這都屬于儒家的思想和文化范疇,所以,關羽也就成了儒家所要發(fā)揚的一種文化精神。
由此,關羽獲得佛、道、儒三家的一致崇尚,關羽若泉下有知。一定會開心地撫髯大笑起來。
也正是關羽以仁義和公正為宗旨,以誠信中求得財富,以重義氣廣開財源之路,遵守商業(yè)道德和嚴格執(zhí)行交易準則,才讓關羽文化多了許多重要內(nèi)涵,才讓商人們獲得了更多財富并極力舉關羽為財神的大旗。毫無疑問,商人們手中的錢多了,關羽的廟宇也就多了,信仰者自然也就成群結隊,關羽所掌握的財富也就富可抵天了。經(jīng)過這個萌發(fā)時期,關羽終于成為了一尊其他財神都倍感遜色但民間視其為最有靈氣的求財納福的財神爺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為,倫理道德的追求才是關羽能作為財神形象的具體體現(xiàn)。被儒家尊崇關羽為武圣人,被道家推尚關羽為伏魔大帝,被佛家封關羽為護法菩薩,其實都是承載著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中國民族信念,是奠定中華民族文化的質(zhì)底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