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承】蟬鳴又起(散文)
夏天是什么?夏天就是蟬鳴聲聲。
沒有蟬鳴的夏天,那還是夏天嗎?
一
父親節(jié)那天,我和愛人正在吃午飯,忽然聽到陽臺方向傳來蟬鳴之聲,我驚喜的對他說:“哎呀,時隔一年,終于又聽到蟬鳴了?!?br />
蟬是夏天的象征,是歌頌夏天最熱烈的代言人,蟬把自己一生全部的激情,都獻給了它摯愛的夏天,天氣越熱,它越激昂,蟬鳴越響。
蘇軾在《阮郎歸·初夏》中提到:“綠槐高柳咽新蟬”,描寫了夏日風景,新蟬斷續(xù)的鳴叫聲。眼下距離夏至還有四五天,我卻聽到了初夏的蟬鳴,一年一度的新蟬,終于又閃亮登場,屬于它們的夏天主場。聲聲蟬鳴,像是在霸氣的宣示它的主權:“夏天是屬于我的,我又回來了?!?br />
那一刻,驚喜的我像是見著了好久不見的老朋友,時隔一年,你可算是又回來了。興奮之余,竟然完全忘卻了以往的夏日里,陽臺三角梅樹上的蟬兒,在此成群結隊聚集,每天發(fā)出的吵吵鬧鬧聲,帶來的噪音干擾過我們的睡眠。這會反而變得挺開心,就跟遠香近臭的道理差不多,時間隔得太久,久不見面,總歸有些惦念。
其實在前兩天,我就已經在大弟發(fā)在頭條上的視頻里,看到了幼蟬的樣子,不知大弟是不是從樹上捉的,還是從幼蟬的土洞里挖出來的。幼蟬尚未褪皮,還不是成蟲,一身土黃色的外殼,沒來得及蛻變成真正的蟬,沒有透明的翅膀,不能飛翔只能爬行。它在花盆里爬來爬去,憨態(tài)可掬,一度爬到花盆外面,被大弟撿回來,重新放進花盆里,看著挺好玩。這才過了兩天時間,我們這里也有蟬現身了。
第二天中午,我又聽見陽臺傳來蟬鳴聲聲,于是我便躡手躡腳的走到陽臺上,仔細尋覓蟬兒的影蹤,尋找了好一會,毫無發(fā)現。我近前再看,終于看見了它,蟬就背對著我,頭朝前,一雙透明的翅膀,在陽光下閃閃發(fā)亮。
我再湊近一點,想看清楚些,誰知如此輕微的聲響,竟然也能驚動到它。亦或是它鼓起的圓眼,用余光發(fā)現了我,只見它敏捷的身子一抬,嗖的一聲飛走了,只留下我瓜兮兮的站在陽臺上,一臉無奈的發(fā)著呆。我都沒來得及告訴它:“我沒想捉你,也不會傷害你,只是很久沒見你,想好好看看你?!毕s兒呀,知不知道,我還挺想你。
這是我今年第一次親眼看見蟬,感覺今年的新蟬似乎格外敏銳,洞察秋毫,反應敏捷。擱在以前,像這樣背對著我的情景有過多次,它們一般都不會飛走。它就近在眼前的樹枝上,在我眼前忘情鳴唱,似乎穩(wěn)坐釣魚臺,一點都不大驚小怪,今年為何如此敏感?
想了想,大弟以前說過,大概過去那些蟬兒有些老了,反應會遲鈍些。這是今年第一批最新的蟬兒,很年輕,很機警,有活力,反應迅速,所以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即警覺的飛走,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我懊悔自己不小心,該盡量輕輕的移動,不該讓它擔驚受怕,不過雖然它飛走了,很快會再回來的。每年我家的三角梅樹上,蟬兒們都會來此聚集,這里早已成了它們的大本營。三五只常見,七八個排成一溜,最多的時候,有過十多只,我根本不擔心,它們還會回來的。
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我們則是,家有三角梅,自有蟬來到。
二
果然,接下來連著幾天,蟬就來我家樹上陸續(xù)報到了,天天都能聽到蟬鳴。我經常去陽臺觀看,有時候,見蟬倒掛金鉤;有時候,它依然背對著我,絲毫不知我在它背后,鬼鬼祟祟、小心翼翼的觀察著它。
不禁想起小時候,在農村老家,自己用面粉洗出面筋,粘性特強,沾過很多蟬。像它這樣背對著我的狀況,最好沾,它根本不會發(fā)現,一根桿子悄悄從它身體下方,靠近它的翅膀,更不會知道長桿子上有一個致命武器。一旦面筋沾上它的透明翅膀,無論它怎么掙扎也無能為力,相反越掙扎粘得越緊,擴大受力面積,無法逃脫,最后只能束手就擒。
沾得多了,拿回家洗干凈腌制一下,油炸來吃,小時候沒少吃,覺得特別香,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很是解饞,很多人都吃過,有著幾代人共同的記憶。不過,多年以后的我,早就已經不敢再吃它了。
前幾年,童心未泯的我,曾在陽臺上逮過蟬,圖好玩,不過玩夠了也就給放掉。跟兒時的想法已不一樣了,也可能是老了的表現,人變得比較心軟起來?,F在物質豐富,又不缺這一口,什么美食沒有,何必非要吃它?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放蟬一命,自己心安就好??傆X得應該善待一切生物,能放過就放過,在這世上,誰活著也不容易。即便身為動物,其實也和身為人沒啥區(qū)別,都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如果可能,盡量不要去殺生。
如果不是為了身體健康需要,我甚至都不太想吃肉,杜絕這些動物蛋白質,當然完全吃素似乎又做不到,我并不是素食主義者。從來也不敢殺生,哪怕是一只罪大惡極的老鼠,我也不敢,甚至連只蟑螂也害怕,總是不忍心,心慈手軟。
說起蟬來,其實它口碑不錯,這種生物很特別,自古以來,古詩詞中寫蟬的作品就有不少,大家都耳熟能詳。
今年的新蟬,還讓我聯想到唐朝白居易的《早蟬》一詩:“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一催衰鬢色,再動故園情……”意思大概是,詩人借蟬來抒懷,在初夏開始聽到蟬鳴,似乎在提醒他人老了,鬢角已斑白,接近人生暮秋。他一想到自己這把年紀,卻還在漂泊不定,不禁悲從心來,無限傷感。凄楚的表達,讀之讓人心酸,容易引起情感共鳴。
與此相反的則是唐朝虞世南,寫得另一首關于《蟬》的詩:“垂矮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币彩且皇淄形镅灾镜脑?,因蟬喜歡在高處棲息,餐風露宿,被古人誤認為蟬生性高潔,故對蟬予以歌詠。歌頌蟬清高風雅,借機暗喻作者本人,也具有蟬一樣的高潔品格,自信自己必然會聲名遠播,不需要吹捧。此詩言簡意深,流傳甚廣,堪稱寫蟬詩中的經典佳作。
寫蟬的作品其實很多,不得不佩服,小小的蟬兒,惹得眾多文人為之歌頌,可見其多么的與眾不同,值得為之浪費筆墨。寫過蟬的現代人則太多了,我也沒落俗套,曾經寫過一篇《蟬鳴聲聲》的散文,寫盡自己所熟知的蟬。只是那時的我,其實對蟬的認知還是不夠全面,后來的我,對蟬又有了進一步的新認知。
三
小暑過后一周,也就是前天,從早上起,蓉城的天空陰陰暗暗,雨一直下個不停。待到下午三點半,我照舊在陽臺上舒緩眼睛,遠眺樓下的大樹,那一大片綠色,在雨后變得更加清新脫俗,蔥綠欲滴。
今年我家陽臺上的三角梅樹,不按常理出牌,這已是今年第二次開花了,上一次時還是四月底。只是這次開得花有點層次不齊,數量偏少,估計還是沒有從去年冬天,我們對它大幅度修枝中緩過勁來,元氣大傷,因此與我們賭著氣,憤憤不平的不肯再好好開放。我欣賞著三角梅花兒,在風雨中依然美麗,嬌艷欲滴,紅紅火火,招搖醒目。
一轉頭,忽然發(fā)現一根粗大的樹枝上,棲息著一只蟬兒,它個頭不是很大,身上也不是油光發(fā)亮的那種黑色,而是渾身褐色,靜靜地躲在樹葉底下避雨,并不發(fā)聲。它就那樣匍匐著,一動不動,觀察許久也沒見啥動靜。后來我換了一個位置,驚喜的發(fā)現另一棵樹上,居然也有兩個蟬兒,也跟這棵樹上的蟬差不多,渾身褐色,透明的翅膀收攏,保護著身軀。它倆一個在細枝條上,一個在粗大的主干上,都淋不到雨,被密集的葉子遮擋的嚴嚴實實。
有個蟬本來是保持著倒掛金鉤的姿勢,可能是覺得這姿勢不夠舒服,眼見它慢慢挪動,一點一點小心翼翼,從枝條下方挪正到了上方,居高臨下。這個姿勢正確,不會顯得那么累,畢竟倒掛著,始終要用力抓住樹枝才行,需要費一些體力。過了一段時間我再去陽臺上看,已經飛走了一只,還剩下兩只。一只一直不變,仍然保持原先的姿勢;另一只豎立著,像是對著樹干面壁思過,保持著固定的姿勢,也一動不動。
那天足足下了一天的雨,外面沒有蟬聲響起,我問愛人:“蟬兒咋不叫?”愛人說:“它們不熱?!闭f的也是,蓉城氣溫較低,只有二十四度,我甚至感覺有點冷,都已然打了幾個噴嚏,像是要感冒的前兆。估計蟬兒是不熱,所以不像天熱時叫個不停。其實細聽它們的叫聲“知了知了”和“熱啊熱啊”,兩種含糊不清的混音,聽起來還有點接近呢。
晚上繼續(xù)下雨,一會大一會小,緊一陣,松一陣。都十點多了,我忽然想起陽臺上的蟬,它們還在那里嗎?好奇心頓起,打開陽臺上的吊燈,光線照著窗外的三角梅樹枝。隔著一層玻璃,我把臉貼在窗子上,發(fā)現咫尺之間,那只豎著面壁思過的蟬依然還在,另外那只則不見了。
我饒有興趣的繼續(xù)盯著它看,這么晚了,看來它是打算在這棵樹上過夜了。也許是抱著樹太久,它的觸角有點累,見它活動了一下兩只前足,挪動了一點身軀。不知是不是樹滑,它有點沒抓穩(wěn)似的,本能的晃動了一下身子,這時它的翅膀突然微微張開了一下。給我的感覺是:它擔心自己差一點掉下樹去,所以下意識的緊急準備,像打開保護傘一樣張開翅膀,以備真掉下去時它好起飛。
還好,它只是微微動彈了一下,依然能穩(wěn)穩(wěn)當當的抓著樹干,繼續(xù)保持之前的姿勢。我興致勃勃,毫無睡意,就趴在玻璃窗前,耐心的觀察它。也不知它感覺到我的存在沒有,如此近的距離,連我自己都有點心虛,怕它發(fā)現我后警覺的飛走??赡芩冀K沒發(fā)現我,或者是在夜里它的視力受影響?不得而知??傊透鷽]事似的,一點都沒發(fā)覺潛在的危險,就在眼前。
再后來,我干脆慢慢打開推拉窗,試圖離它再近一點,但因被大花盆擋著,我其實也做不到再近一點。我沒再隔著玻璃窗,就那樣明目張膽的看著它。如果是大白天,我敢說它肯定會感知到危險,一定會立即飛走。這會外面黑漆漆的,雖然陽臺上有燈光,但樹干伸在半空中,外面的光線總歸要暗一些。
也許它們視力在晚上真的不太好,雨繼續(xù)下,一直在下,看來今晚注定又是一個不平靜的雨夜。那就都安心休息吧,陽臺上的蟬,明天早上再來看你還在不在。
四
第二天上午,雨還是一直下個不停。
我惦念著昨夜的蟬,便跑到陽臺上去看,在老位置我沒有看到那只蟬,看來它一定是飛走了,再在樹枝上搜尋了一遍,還是沒發(fā)現。是呀,如此連綿不絕的雨,估計它應該是飛到更好的去處,遮風擋雨去了。
接近中午,雨終于停了,這場不休不止的雨,下了這么久??吹骄W上的網友們都在說:“成都這是把天捅了一個窟窿吧,雨下個不停。”連日來,因為一直有雨,外面根本沒有蟬鳴,這會天放晴了,又聽到遠處穿來不休不止的叫聲,蟬鳴聲聲。
我拉開推拉窗,站在陽臺上,四下打量,樓下雨后的大樹更加青翠,被雨水反復沖洗過的街道,也變得煥然一新,蓉城的街道總是干凈清爽,皆因常愛下雨之故。由于這兩天一直陰天下雨,我們也不用給三角梅樹勤澆水,花盆里的水分,沒怎么蒸發(fā),依舊保持著相對濕潤。
我在花盆前,繼續(xù)欣賞著為數不多的三角梅花,眼前正對著的那根樹干,昨晚那只蟬就爬在這個樹干的底部。不經意間,我側轉了一下頭,忽然就發(fā)現,那只蟬居然就趴在樹干上!哎吆,它一直都在吶,只是從樹干的底部爬上了高處,只因樹干直徑較大,樹干較粗,遮住了它小小的身軀。我與樹干面對面時,從正面看,是不會注意到躲在樹干后面的它,都被擋住了。不過若是仔細察看,依然能發(fā)現它的兩個前肢,牢牢的抓緊樹干,兩個后肢則抓著樹干后面,從前面看不見。
它居然沒飛走,在樹上過了一夜,還在這棵樹上面樹思過呢。由于它始終沒叫,讓我不由得對它的身份開始產生懷疑,它可能是一只雌蟬。在蟬的世界里,雌蟬是不會發(fā)聲的,只有雄蟬才鳴叫,而且天越熱叫的越起勁,為的是吸引來雌蟬,以便繁衍它們的后代。
我又開始仔細端詳起眼前的蟬來,它渾身褐色,兩只長長的透明翅膀,超出身軀差不多一半長。它也不嫌悶,在樹上呆了這么久,依然不急不躁,動作遲緩,不知道它都在想些什么,蟬的世界我不懂,不會是在地底下呆得過久,有點呆傻了吧。
之前我對它了解不夠,還以為蟬在地下的土里憋屈一年,第二年又破土而出,破繭成蟬,后來才得知,其實遠不止一年。蟬在地下潛伏的時間通常為三至七年,最長的能達到十幾年,在我國則一般為二到五年。蟬長期潛伏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其生命周期大都為質數,為的是避開與其他蟬種相遇,以便減少競爭和被捕食的風險。?真是讓人難以想象,它們活的太不容易了。
蟬的幼蟲在土里生存時,靠吸食植物根部汁液獲取養(yǎng)分,通過長時間的地下潛伏,慢慢積累足夠的能量,最終有一天羽化成為成蟲。蟬的這種生命周期特性,在自然界中較為罕見,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昆蟲。
對蟬來說,從一顆卵開始,基本上一生的時間都與黑暗為友。幼蟲破卵而出后就會鉆入土中,在土中成長,最終成蟲,這個階段就是幾年時間。成蟲后再破土而出,爬到樹上,通過腹部的發(fā)聲器求偶,繁殖后代,隨后雄蟬便會死去??梢哉f,自蟬出土后,也許僅活一周,最長也不過一個月,它的生命是如此短暫,可它為了這一天,卻要等待短則幾年、長則十幾年,不能不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