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與魂】【云水】黃梅戲,安慶的文化瑰寶(隨筆)
安慶,這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文化底蘊深厚如淵。黃梅戲恰似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綻放出獨特的光芒。
黃梅戲的流行地域甚廣,它不僅深深扎根于安慶,而且在全國乃至國際舞臺上熠熠生輝。其唱腔優(yōu)美婉轉,旋律流暢自然,宛如潺潺流水,潤澤著人們的心田,令人陶醉其中。安慶的大街小巷,時常飄蕩著黃梅戲的聲音,戲曲旋律伴隨人們的腳步流淌;公園中,中老年人悠然哼唱著經典曲調;戲院里,精彩的演出博得陣陣喝彩聲。就連各個小區(qū)居民的客廳廚房中,也時不時傳出歡快悠揚的哼唱聲。黃梅戲猶如精神食糧,豐富人們的生活,讓人心情愉悅。
黃梅戲起源于古代民間歌舞和說唱藝術,它汲取了其中的精華,不斷發(fā)展壯大。最初,它名為黃梅調、采茶戲等,誕生于湖北黃梅。黃梅縣地處長江北岸,舊時多災,百姓每逢災年便外出逃荒,以賣藝乞討為生。他們將民歌、小調與民間歌舞相融合,孕育出了黃梅調。
早期,黃梅戲主要在農村活躍,演員們憑借簡易的道具和簡陋的舞臺,生動地演繹著生活的點滴。演出時,村里的空地人頭攢動,男女老少沉浸其中,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感動落淚,熱鬧非凡,深受農民的喜愛。后來,黃梅調傳入安徽安慶,經藝人的改造創(chuàng)新,結合當?shù)氐恼Z言、風俗和文化,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風格。此后,黃梅戲逐漸走進城市,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它不斷吸收其他藝術形式的養(yǎng)分,形成了獨特的魅力。
20世紀50年代,黃梅戲迎來了重要的發(fā)展時期。當時,社會穩(wěn)定,文化繁榮,為其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一批優(yōu)秀的演員如嚴鳳英、王少舫等嶄露頭角。嚴鳳英的表演細膩入微,唱腔婉轉悠揚;王少舫的表演剛柔并濟,將角色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們的精湛演技為黃梅戲的發(fā)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同時,《天仙配》《女駙馬》等經典劇目相繼問世。《天仙配》講述了七仙女與董永的愛情故事,劇情扣人心弦,音樂優(yōu)美動聽,表演細膩傳神,在全國贏得了廣泛的認可,為黃梅戲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黃梅戲劇目如一幅生動的生活畫卷,多取材于日常,描繪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充滿了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展現(xiàn)出獨特的芬芳。其唱腔婉轉悠揚,如泣如訴,具有獨特的韻味。表演形式豐富多樣,注重細節(jié)和情感的表達。例如,在《女駙馬》中,“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的唱段,女主角的唱腔婉轉流暢,將女扮男裝的勇敢與堅毅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的眼神、動作傳遞著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對命運的抗爭,令觀眾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緊張與激動。又如《打豬草》中,“郎對花姐對花,一對對到田埂下”的歡快旋律響起,演員生動活潑的表演呈現(xiàn)出鄉(xiāng)間勞動的歡樂場景,俏皮的姿態(tài)和靈動的舞步洋溢著純真質樸,讓觀眾忍俊不禁。
此外,黃梅戲亦如一條文化的紐帶,為安慶地區(qū)的文化交流牽線搭橋。它使不同地區(qū)的文化相互交織、碰撞,融合了各地的文化元素,豐富了安慶的文化內涵。在文化交流活動中,黃梅戲獨特的表演形式吸引了外地藝術家的借鑒,推動了文化的多元發(fā)展。在全國乃至國際文化舞臺上,黃梅戲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它猶如一位魅力非凡的文化使者,多次邁出國門演出,贏得了外國觀眾的掌聲和贊譽,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嚴鳳英主演的《天仙配》在海外演出時引起了轟動,外國觀眾陶醉于其優(yōu)美的唱腔,折服于演員出神入化的表演,對中國戲曲藝術有了新的認識和深刻的感受,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杜€馬》讓外國觀眾沉浸于中國古代愛情故事的浪漫傳奇之中,《打豬草》則讓外國友人領略到了中國民間生活的趣味純真。這些演出照亮了世界文化交流的天空,使黃梅戲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深遠。
黃梅戲與其他藝術形式的融合為其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它與舞蹈的結合,使表演更加靈動優(yōu)美;與音樂的融合,讓唱腔更加豐富多樣。同時,它與現(xiàn)代科技的結合,通過多媒體手段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聽體驗。例如,舞臺布景運用先進的燈光技術,營造出如夢如幻的場景,使觀眾仿佛置身于劇情之中;演出中加入視頻投影等元素,增強了劇情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使觀眾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劇情。
黃梅戲的未來發(fā)展也面臨著挑戰(zhàn)與機遇。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黃梅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快,娛樂方式多樣,新興藝術形式層出不窮,吸引了大量年輕群體。例如,年輕人更傾向于短視頻、電子游戲等娛樂方式,對需要長時間欣賞的黃梅戲缺乏興趣和耐心。
同時,社會價值觀念的轉變也要求黃梅戲在內容表達上不斷創(chuàng)新。當代人對情感和思想的追求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傳統(tǒng)的黃梅戲劇目在某些方面已難以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然而,挑戰(zhàn)中蘊含著機遇。在網(wǎng)絡數(shù)字化時代,黃梅戲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拓展傳播渠道,吸引更廣大的觀眾。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黃梅戲,我們每個人都應肩負起責任。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出臺針對性的政策,保護傳承人和劇團,營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例如,設立專項基金,用于支持精品創(chuàng)作、演出和人才培養(yǎng);提供專業(yè)的排練場地和先進的舞臺設備。
同時,要加強宣傳推廣,舉辦各類演出活動和展覽,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黃梅戲。此外,還應強化教育普及,在學校開設相關課程,邀請專業(yè)演員授課示范,培養(yǎng)年輕一代對黃梅戲的興趣。
讓人欣喜的是,如今,黃梅戲走進校園,成為安慶中小學生學習和傳承的重要文化載體。學生們做起黃梅戲操來,韻味十足。此舉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讓他們領略到黃梅戲的藝術魅力,使這一傳統(tǒng)藝術在年輕一代中得以傳承和發(fā)揚。當黃梅戲操的音樂響起,孩子們動作整齊劃一,猶如在演繹一場精彩的戲曲盛宴,為校園增添了獨特的文化色彩。
黃梅戲如安慶文化蒼穹中閃亮的星辰,熠熠生輝;它宛如一座情感的橋梁,承載著當?shù)厝嗣竦纳钋榕c美好記憶。我深愛黃梅戲,它的婉轉腔調、動人情節(jié)令我沉醉。黃梅戲以其獨特的魅力感染著每一個人,是安慶人民的驕傲。
黃梅戲是安慶的文化瑰寶,傳承著歷史與文化的厚重。讓我們共同期待黃梅戲的美好未來,愿這顆文化明珠在世界舞臺上永恒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