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雜文隨筆 >> 【東籬】關于表象的理解(隨筆)

編輯推薦 【東籬】關于表象的理解(隨筆)


作者:山水一笑 白丁,25.3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059發(fā)表時間:2024-08-15 08:13:04
摘要:某日,小女把她的大學課本讓我看,她說這些東西讓她偶感迷惑。依據(jù)小女平日里的行為做派,我覺得,她被困頓在了事物的表皮之外了。她一時不能脫困,也不能進行理性的梳理。于是,我覺得以“表象”一題,闡述給那些著急脫困的人,至少,他們應該獲得一個‘為什么’這樣一個結果。


   你能否想象得到,當我應用自己的想象去觸摸這個世界,感覺它存在的輪廓,卻完全受困于我的想象力和積蓄幾十年的經(jīng)驗的不足。經(jīng)驗是個人知識體系或理智的一部分。我只能借助它在頭腦中模擬出經(jīng)驗中世界的圖像畫面,以及與我同在一個地球上一起生活的數(shù)以幾十億計的膚色種族不同的人類。甚至,自然界中其他我所熟知的生物,也爭先恐后、栩栩如生出現(xiàn)在這個擁擠不堪的畫框里。像畫家臨摹的巨大畫幅,讓我驚嘆不已。模擬的真實程度可與我童年的游戲相媲美,活靈活現(xiàn),帶著多種語言與情感的色彩,或永恒的沉默與安詳。我醉心于惟妙惟肖的畫面里,仿若身臨其境。游歷其中,那種感覺完全不輸于真正看到的名山大川的無限風光和出自自我非同一般的真切感受。無論夸大或縮小,喜歡或憎惡,就想象而言,我給它們標上了一種便于理解的特殊符號或界限,以及某種濃重的可加以區(qū)別的情感色彩,它們歡騰喧鬧與我一起,在我頭腦與心靈旋渦中或沉或浮,飛翔或游弋。我十分感慨這種嘗試是如此強烈和出乎意料。它就像一幕幕繪聲繪色的悲喜劇,每一幕都有自己特殊而豐富的內(nèi)涵。也由此,我完全地把它們的印象寄存于我的記憶之中。在這寬廣無邊的地貌中,人類及自然萬物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真可謂琳瑯滿目如數(shù)家珍。
   世界之大,一個人的腦子再好,又怎么裝得下?但那些引領世界的偉人們,又是怎么做到的?怎么會注意到世界上邊邊沿沿和角角落落?他們把林林總總的地球縮小了??s小的地球,像一個工具模型,不但可以裝進一個人的腦子里,更握于股掌之間。它們顯然與原先差不多,但是通過極度夸張的想象,通常使人獲得俯臨事物的能力,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被放大。它使人知道人類思想與體格中有種被忽視,仍可拓展的無限可能性??墒?,十五世紀以前活在神話中的先人們,還沒有意識到腳下的山川大地不是平面圖形而是一個橢圓形的球體,基于此,他們有十萬個理由想當然地認為,世界如一層層望不到頂?shù)母邩?,向往中人世最美好和幸福的天堂,就在云端的最高一層,根?jù)活著時候善與惡不同程度的表現(xiàn),死后的靈魂會被分派到不同階層。但即便是這種如鬼魅般纏繞了人類千年的想象,也不是一覺醒來,就輕而易舉地夢畫出這樣一個世界,并且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世界。但這種想象的根源在哪兒?從歷史看,或許是人類必須經(jīng)歷的一個思維發(fā)展過程。人類蛻掉愚昧和殘暴外殼,似乎像某些水生動物演變成陸棲動物一樣,需要很長時間。但無論怎樣的動物,包括最初的人,都依據(jù)他所看到,再作出適當?shù)呐袛啵瑏碇敢约旱男袨?。而依?jù)的表象,混亂不堪,逐漸地與所向往的生活和崛起的新觀念產(chǎn)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與沖突,直至神話世界的破滅。然而,由表象肇始的陳舊封建觀念依然深植于人們的頭腦。
   既然提到人類濯洗不盡的愚昧與野獸一般殘暴秉性,不妨提及一下人類的偉大發(fā)明“文化知識”。人們堅信,文化知識的提高與發(fā)展才是人脫胎換骨的指望。而且,有了文化知識這一利器,一切表象中的假象皆會被拆穿搗毀。
   這里,我們得感謝那些人類的偉大藝術家卓越的發(fā)明與創(chuàng)造,無論是阻礙科學發(fā)展的宗教,還是與我們糾葛不清的神話,更或文化、社會、和生活中諸多的哲學觀念,它們都是數(shù)千年人類生存的勝利果實。
  
   二
   我只是一名九十年代的初中畢業(yè)生,苦于文化的淺陋,更有沒讀過幾本有分量內(nèi)容深刻的書的無奈,在此之前,思想輕浮,做事從來都乘性而為,不假思索。然而,即便最簡單知識傳導,也會貢獻出它特有的色彩與圖像、架構與用途。它們不是一種強加于人的刻板印象,而是有血有肉賦予了靈魂的思想。但它們假如像一粒種子那樣撒落在我們的頭腦心靈間,去尋找生存的土壤希望取得一席之地時,情況卻因人而異。這一粒種,自有它的歸屬,如何發(fā)力和幻化,或并不完全取決于種子自身,能達到何種境界,亦難辨其詳。比如,一粒種子的命運,有人在心里開出一簇簇鮮花,使之芬芳;有人長出了仙人掌,使之處處設防謹小慎微;有人,心里卻是寸草不生的鹽堿地,使之嚴酷荒謬無趣至極;有人卻成了了無人跡的荒漠,使之置身烈日炙烤掙扎和絕望;有人則辛勞俘獲了比鮮花和土地更美好的精神與思想上的造化!使之成為人類敝帚自珍彪炳千古的瑰寶??傊@又近似于一種機緣的東西,但我們本身更不可或缺和至關重要。
   現(xiàn)在,從我簡單的表述中,切換到另一組場景。雖然,它不同于在頭腦中完成切換一個畫面那么容易,但只要與表象相關的話題,都可以在這篇文章中展開討論。因而我試圖通過另一組生活中的實際場景,去闡述我對于“表象”粗淺和丑陋的認知。
   如果想弄清“表象”與思想盤根錯節(jié)的復雜聯(lián)系,我覺得首先應從詞的表意去認識它所涵蓋的內(nèi)容與范圍。但鑒于詞的本意指向實在太寬泛,它代表了經(jīng)過感知的客觀事物在腦中再現(xiàn)的一切形象,所以又不能用抽象概括的方法理解它。它與客觀事實的分界在于,只能以一種形象的效果存儲下來。打一個不太確切的比喻,好比在野外看到一棵枝繁葉茂的樹,高大挺拔,岸然臨風,我們常常被這種生機盎然的外在姿態(tài)吸引,然而,我們卻不能看到隱藏于表皮之下的經(jīng)脈和掩在土里為生命提供養(yǎng)分的根須,可是,支撐生命運動與成長的卻正在看不見的暗處。我們一時更不能立刻獲悉這棵樹與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彼此聯(lián)系的蛛絲馬跡,然而,聯(lián)系卻每時每刻地真實存在著,這也是人們最容易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一般人們將表象粗魯?shù)乜醋魇且粋€孤立的個體、僅僅作為一種形象存在的緣故。
   看那些城市廣場的雕塑,我敢說,有人僅僅是“慕名而來”過一過眼癮。他們的人生需要這些五花八門的東西來填充,不然就覺得生活失去了“本該的顏色與趣味,甚至會由此覺得人生枯燥乏味無趣至極”??墒牵F(xiàn)實中每一件成功雕塑形象的背后,都賦予了其極其崇高豐富的內(nèi)涵,而不是一座孤立的僅僅稱之為“形象”的雕塑。在它外在優(yōu)雅或嚴肅的形象之下,一定隱藏著一段人類極其輝煌而艱難的歷史,或蘊含了一種向往自由與解放的感召力。一般人們對于一座雕像的認知,便是一種止于表象的認知。只看外殼,是欣賞不到光輝內(nèi)在的,更與精神思想產(chǎn)生不了絲毫聯(lián)系。這與樹的道理一樣,我們常常止步于此。這些無聊癥狀,倒不是出自什么顧慮,而是遵從流于外表的思維習慣?;蛟S對他而言,穿過現(xiàn)象探求本質是一件十分艱難和困苦的事。然而,這又與一個人渾厚的思想文化體質聯(lián)系在了一起。宛如“一棵樹置于一個宏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之內(nèi)”——對于這些流于表象的事物,我是這樣理解的。也許,我是狹隘的,有認識上的偏差。
  
   三
   家中小女,在校時刁空兒去了趟黃河大峽谷,一聲不響地試圖掩蓋過去。
   暑假前,又偷偷買了鄧紫棋演唱會的門票,一排113座。放假后計劃偷偷摸摸和要好同學相約一起去,由于難掩心中興奮,臨行前行跡敗露,才不得不將此行目的公布于眾。還裝出一副準備挨批斗的可憐相,讓人垂憐,更哭笑不得。但是,鄧的演唱會剛結束,又風風火火地攛掇一家子驅車去西安旅游,竭盡所能地游說,像一個專業(yè)談判高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此事失敗后,她終于肯死心塌地的開始執(zhí)行自己定下的宏偉的“光復”學習計劃,搶占她因時擱淺的知識的灘涂陣地。她為半個假期樂此不疲的行為,賦予了一個高大上的說辭——“勞逸結合”。我也為她的大言不慚感到詫愕。大學生的形容詞確實有多多益善的多重選擇。而她要在大四這一年報考研究生的宏大目標,似乎在她從演唱會現(xiàn)場興高采烈回家的第二天,就暗中開始折磨著她的神經(jīng)末梢,讓活蹦亂跳的她,忽然顯出無厘頭的跡象,失去了對目標追蹤的沉靜,她更像是在找一種恨不得一口吃個胖子猶如神攻的方法。我暗中觀察著,進而思忖:這風風火火,形同蜻蜓點水般一連串的行為背后,似乎是為一種流行于社會的熱潮所帶動,如同飛蛾撲火。她不停扇動翅羽,正在被一股按捺不住的思想鼓動,讓她東,讓她西,而落在的精神上的實惠,恐怕什么都沒有,以后,恐怕連回憶也只剩此去的傳說了。這恐怕也是一種流于表象的東西——暫且,我是這樣認為的。因為,這種跟風慕雨,別人說好,她也認為好,沒有自己的明確判斷,也沒有約束,更沒有心得上觸動催生的變化,很難說,她的行為,給她具體帶來了什么,反而是熱情之后冷卻的失意更多一些。這一點,當然是對照她的學習計劃而言的。也鑒于她對五花八門的社會現(xiàn)象甄別能力尚淺。我更知道,易感情用事,富于感性的人,常被表象的一些色彩迷惑,最終淪陷于色彩斑斕的外表是常有的事。
   有一天,她拿著一本厚厚的《營養(yǎng)學》,打開書中一頁,問我:“爸,你看這一大段,看完告訴我,你是怎么理解的?!蔽业皖^一看,給虎了一跳,那里排列著一長串英文字母的縮寫,還有許多陌生和感覺很古怪的中文名詞。我記得小標題為“轉座子轉座”需要符合轉座重銜的幾個條件。其中有“基因序列、反噬因子、甘核酶”等,在轉座中契合、輔助、排斥與抑制的功能作用,以及轉座之后,序列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我知道,小姑娘是在考我看懂看不懂,因為平日里,一談及學習和提高思想認識方面的話題,姑娘愿意請教我,我也一點不虛心地擔任一次家庭中的“大學老師”,傾囊相授,面授機宜,不知不覺中就口似懸河成了話癆。常常又是她十分贊成我的說法,對我的思辨和事物的認知能力感到欽佩。好像我的一些話剛好與她的切身感受一致或近似。在通俗話語中,也難免標明一些較為深奧如同“繞口令”般的語言,為此她又追問個不停。“爸,這是為什么呀?”我往往顯出一種愛莫能助而又無可無奈的神情來,告訴她,“凡事還需自己親身體驗和感悟,不管別人的話有多深刻,僅僅是一句話。這耳朵進,那耳朵出,留意的呢,會把它當作一個課題去思考,去實踐。不留意,就是耳旁風?!薄芭叮?,我知道了?!比耸莻€奇怪的個體,當他猛然醒悟,堅決要求自己進行自我變革的時候,他的身體就會暴發(fā)出一股重生的力量,而潛意識里,會時刻警醒和抑制他不越紅線,在追蹤革新的過程中,目標也會隨著步驟的深入越來越清晰。然而,問題在于你平日的積累,它不是,你想怎樣就會怎樣,即便簡單的過度與適應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尤其是思想方向,它的深度廣度,它的厚實與靈活……人的變化如同一輛馬車要負載的貨物一樣。今天,我看著那段解剖學類的文章足有半小時,給她簡述了一遍其中的各個要點。她吃驚地看著我,“爸,你是怎么做到的?我怎么看來看去腦子越來越迷糊。”是呀,我是怎么做到的,那樣的醫(yī)學性特強的文章,我的腦子從沒接觸過,就像看著一個別扭的陌生人;但我閱讀不管什么類型的文章,首先把它看作是一個我愈親近的活體。它有自己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尤其是小說、散文,那種動感的體驗更強烈。只能說,這是長期積累的結果,也是極為好的一種閱讀習慣。對于我來說,眼中的每一個字,都有自己的肢體語言,都深藏在一個美好的意境之中。我對小姑娘說:“你被它的表象迷惑了,你看到的只是包裝外殼,看文章的習慣常常把每個字看作是靜止、孤立,不連貫的一種狀態(tài)。當你看下文的時候,主題早就忘在了九霄云外,更不要說發(fā)掘包裝內(nèi)的寶物了。而且,速讀文字,文字闡述的對象,一定要在大腦中模擬出它們活動的圖像和彼此間的聯(lián)系,這樣它們才不至形成一個接著一個混亂的場面,你才能獲得如同對照事物一樣熟悉和研究的效果。”當我說,它們是活著的圖像的時候,她怔怔地望著我,姑娘終究也想不明白這些文字背后的活物是怎么來的。
   她的目標可謂明確,求知欲可謂強烈,決心毅力一樣不少,但是,她的所有境遇包括積累的學識,還不足以助她打開和突破束縛她的思想,她依然深受片面的影響,并且一直活著片面的影響里,且不自知。
  
   四
   人們智力尚淺,因為他們只看了事物的外表,卻看不到深層的、細微的、本質的東西。但是,這些技能,是需要自己不停地去開拓和索取,需要大腦的高速運作和身體無私的配合。我們不要以為,只要樹立一個目標,什么都會水到渠成。也許,在一切表象之下,還有一個機緣巧合的問題。如果看不到曠野中的那棵樹,就延展不到更深更廣闊草原和曠野之外更為廣大的世界;一切都有指引的作用,一切都相互聯(lián)系著,而非孤立、靜止和不運動。有人,卻生硬切斷了這種自然聯(lián)系,將之看作是一座深海孤島。
   不知為什么,我忽然聯(lián)想到“蘋果砸在牛頓頭上,牛頓根據(jù)觀察這一人人習染普通的物理現(xiàn)象,意外發(fā)現(xiàn)了震驚物理界的萬有引力,解決了物理學面臨的窘境和許多亟待破解的難題”。慶幸之余,心上卻涌上一絲輕煙似的隱憂。那是牛頓,倘若不是一只蘋果,即使是一發(fā)炮彈落在另一個人的身上,也什么也發(fā)現(xiàn)不了。恐怕蘋果從樹上熟落砸到人的情景大約不下萬次了吧,但唯獨哪一只幸運的蘋果偏偏砸在了牛頓頭上,也剛好世界有這么一個人,能拆穿現(xiàn)象的面紗,才使得人類能不斷地開掘先河。
   像小女整日伏案學習,但她用的是一種古板的學習方法,人年輕,精力充沛,易被社會風氣習染,像風中飛速旋轉的風車,不管轉動多快,終究是種重復的機械運動。我所言的古板,是思想上不能通權達變。據(jù)我觀察,她的那一套學習方法,從小學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似乎已經(jīng)成了她身體結構中一條高速運轉的通道,所有的理論知識以及做人的道理,都不假思索地混雜一起通過這條狹窄的管狀通道運輸直達大腦中樞。既不排列,也不拆解進行多次組合,所以一切辛苦求得的東西,顯得粗糙不堪,且暴曬在她大腦的荒野中。我想,這就是習慣止步于表象的一種。這種習慣有可能會持續(xù)一生,也可能,某次醍醐灌頂會使她揭開事物那層神秘的面紗,看到本質的東西。
   慶幸的是,我們看見的世界,雖是一個感知存在的世界,卻又充滿理性的聲音與認知。
   她需要突破表象,表象突破之后,又不能讓其破碎。
  

共 5454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山水一笑老師的這篇文章思維縝密,具有非常強的邏輯性和哲理性,內(nèi)容豐富深刻。不僅探討了表象與本質之間的復雜關系,還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實例,揭示了人類認知世界的多樣性和局限性。作者通過描述自己如何借助想象和經(jīng)驗在頭腦中模擬世界,展現(xiàn)了表象的生動與豐富。然而,作者也意識到,這種模擬終究只是表象,無法完全替代對事物本質的理解。這一觀點深刻揭示了表象與本質之間的辯證關系。隨后,作者進一步探討了人類認知的局限性。作者指出,盡管人類擁有卓越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但面對浩瀚的世界,個人的認知能力仍然是有限的,那些引領世界的偉人們卻能夠通過極致的想象和深刻的洞察力,將地球縮小為一個模型,裝進自己的腦子里。這種能力不僅令人驚嘆,更啟示我們:人類的思想與體格中蘊藏著被忽視、仍可拓展的無限可能性。文章通過多個實例,深入剖析了表象與思想之間的復雜聯(lián)系。如以城市廣場的雕塑為例,指出人們往往只停留在表象的欣賞上,而忽視了雕塑背后所蘊含的崇高內(nèi)涵和歷史意義。作者還通過女兒的一系列行為,展現(xiàn)了年輕一代在面對復雜社會現(xiàn)象時的迷茫與掙扎。比如觀察到女兒在跟風慕雨、追求流行文化的過程中,往往缺乏自己的明確判斷和深入思考。這種流于表象的行為模式,讓作者深感憂慮。同時,作者也通過自身的閱讀體驗,向女兒傳授了如何穿透文字表象、理解文章深層含義的方法。這一過程不僅是對女兒的引導,也是對讀者的一種啟示:只有不斷積累、深入思考,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文章視角獨特、內(nèi)涵深刻,力薦賞讀!【東籬編輯:佳華】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佳華        2024-08-15 08:13:48
  讀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來一個佛教用語“著相”。 “著相”,指執(zhí)著于外相、虛相或個體意識而偏離了本質,應該和山水一笑老師想要表達的內(nèi)涵相似。事實上,人們往往執(zhí)著于事物的外在表象,而忽視其內(nèi)在的本質,這是一種認知和行為上常見的普遍的誤區(qū)。
回復1 樓        文友:山水一笑        2024-08-15 12:28:19
  謝謝!謝謝佳華為本文給予的評論!正如雪胎梅骨所言:“強者自渡”。雖然是認知和行為上的普遍誤區(qū),但中間做人遵循的法則,卻是天壤之別。文章雖然閱者不多,但我寫此文的目的,就是為了警醒閱讀者,假如他不能很好地觀察了解表象與自身及生存環(huán)境的關系,那么,他一生只能是生活的附庸,人群中的擁躉。
2 樓        文友:滴善齋        2024-08-15 09:00:36
  山水一笑老師的這篇散文,深刻探討表象與本質關系,認知局限性等。以多樣實例剖析,如城市雕塑、女兒行為等,視角獨特,內(nèi)涵豐富,富有哲理,極具啟發(fā)性,值得力薦賞讀,讓人深思! 問候山水老師,順祝秋祺!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閱人無數(shù)不如名師指路,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
3 樓        文友:紅花草        2024-08-15 09:38:20
  表象與本質是一個十分深奧的話題。通過表象能看出事情本質,起碼得有學問有洞察一切的能力。老師的文章深入淺出,有豐富的內(nèi)涵,讓人深思。美文佳作,點贊學習,祝福老師!
4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08-15 10:00:04
  挺深奧的一個哲學概念,討論起來從容自如,很佩服。象和質,是一對說起來非常清楚的概念,但怎樣辨別關系,怎樣面對表象,達到本質,實在是有難度。作者的隨筆,從生活出發(fā),侃侃而談,例子詳實,讀來有趣。問候作者秋祺!
懷才抱器
5 樓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8-15 11:34:33
  人與人最大的差別,其實就是認知的差距。有的人只看表象,而有的人卻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父親和女兒的學歷如此懸殊,而認知程度卻截然相反??梢?,作者是一個愛學習、愛思考的人。世界真奇妙,實踐出真知,弱者自困,強者自渡。拜讀好文,深受啟發(fā)。點贊、問候。祝創(chuàng)作愉快,秋日安好!
6 樓        文友:欣然花開        2024-08-15 20:25:53
  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文章,可見老師思想的深邃,通過表象看本質,出現(xiàn)一種現(xiàn)象背后要發(fā)現(xiàn)產(chǎn)生的實質原因是什么,也就是為什么會這樣呢。也是一篇非常好的教育孩子,與孩子相處的文章,追根溯源就是這個道理吧。讀完很有收益,好文!秋祺,祝老師在東籬收獲更多快樂!
隨心而有趣的人
共 6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