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情】山河壯美三晉芳(散文)
前記:山西游玩回來已二月有余。不同往日,這次回來之后,我并沒有立即提筆為這場旅行寫上一篇文章(不愿提筆,也不想提筆)。然在旅行途中,收到望雪社長(江山文學網)的邀約,寫篇文章投稿征文,我是欣然答應過他的,可是幾個月過去了,我卻只字未寫,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給老師回復,好在老師并未催我,反使我更是慚愧。
一
去山西時正值酷夏,現如今秋風已起。今日閑暇,我坐在店中,瞧見門前桂花樹,那橙色的桂花一朵朵飄落,不多時,停在桂花樹下的面包車的車頂便落了薄薄的一層。有行人從樹下經過,頭上、衣服上,也捎帶走了桂花那小小的花朵。風吹過,香氣撲鼻。這遲開的桂花,牽惹了多少人的思緒。每天,從小區(qū)到店里,一路桂花相隨。我忽然想起山西隨處可見的白楊樹。在山西,真的是隨處可見白楊樹。這種樹應該是融入了山西這個省份的肌理的吧。當我坐在大巴上,忽然瞧見路邊那一排排筆直的白晃晃的白楊樹,我不禁脫口而出,“菲菲(我女兒的名字)快看,白楊樹!”驚喜之情溢于言表。
對白楊樹的認知,源于小學時學過的茅盾的《白楊禮贊》。他寫到,“在黃土高原,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茅盾是因為感到黃土高原的雄偉,繼而單調后,看到這樣的白楊樹而驚叫的,可我卻是因為學習了這篇《白楊禮贊》后看到白楊樹而驚叫的。
我眼之所見,應該與茅盾先生的所見有所不同了,畢竟幾十年過去了。我看到了黃土高原的雄壯、遼闊、高遠、蒼茫,但我也看到了更多莊稼的綠,樹木的綠,生命的綠。所以,當一種白晃晃樹皮的樹映入眼簾時,便有了一種色彩的碰撞,繼而來自心底的驚嘆。我驗證著茅盾先生的話?!澳鞘橇幧嫌蔚囊环N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為一束,絕無旁逸斜出?!?br />
我在欣賞著這白楊樹的同時,也在心底佩服先生的描寫,真的太形似了。
這種樹從種子開始,已在學習適應這里的西北風和它的土壤環(huán)境。它完美又頑強地演繹著適者生存的道理。可以說,因為白楊樹,讓我在山西游玩時,詩情忽而在心中逗留,一種遼遠的、蒼涼的、莫名的感動感傷的情緒在心底蔓延。
其實,此趟山西行一直給我這樣隱隱約約,觸摸而不得的感覺。
在平遙古城(始建于公元前的西周時代,距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站在幾十米高的城墻下,我用雙手撫摸著那斑駁的墻磚,那夯實的土墻。
說實話,我沒有感受到烽火連天、戰(zhàn)馬嘶鳴、刀光劍影的歷史的回響,我感受到的是一種直觀的溫度,溫溫的涼,溫溫的熱,手感很舒服,因為有風從我指縫間劃過。
那不是歷史的風,是現實27°c下的自然風,穿過護城河吹來的風。
二
為什么選擇去山西?這是我出發(fā)前很多朋友們問我的。
我回答,去看歷史,不是說地下歷史看陜西,地上歷史看山西嗎?看它的大院文化、晉商文化、古代建筑、佛教文化等等。我看到了,也了解了一些,但請原諒我文化知識儲備的不夠,在導游或詳細或模糊或淺顯的講解中,我也似是而非,但是我的印象中多了些景觀的真實的存在。我還是真切地感受到了它們的美。
對山西的認知,除了上學時學的一些知識,其它的就是從一些文學作品與影視作品中獲得的。比如電視劇《喬家大院》《走西口》、余秋雨先生的散文《抱愧山西》等。然時間久遠,這些已變得模糊和不全面了。但我倒是從我關注到的一個山西旅游主播那里,了解了不少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等方面的知識,包括1877年山西大旱發(fā)生的人吃人的真實情況。如果沒有曾國荃,山西可能就沒有了,所以那時的山西人為他立下生祠。聽這段歷史心情無比沉重。山西,這是一座經歷了怎樣非??嚯y的省份?
秋雨先生為什么抱愧山西?
因為他一直認為山西很窮,可當他了解到山西的晉商文化后,他感嘆,原來那時的晉商真的是富可敵國。但歷史的曲折演變,晉商消失了。我想起電視劇《喬家大院》中的一個鏡頭。當八國聯軍打敗清政府,與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后,清政府把賠款近十億白銀通過喬致庸的票號轉出去時,喬致庸心痛至極,他說,他一輩子的愿望是貨通天下,匯通天下,現在匯通天下了,做的是這個?那這銀子我賺它干什么呢?
秋雨先生的抱愧,是對過去的山西還是如今的山西呢?
其實答案并不重要,因為任何一座城都有它的歷史,有過去。沒有歷史就沒有將來。我們都是踩著歷史的足跡,向著未來行走。
三
其實,去山西看歷史這個原因是明面的。我還有一個原因,便是想看看五臺山,因為那里是大智文殊菩薩的道場。我屬兔,兔年生人的本命佛便是文殊菩薩。
一路與深深淺淺的綠相伴,與清涼的自然空氣相伴,與山坡上閑適悠然的牛羊相伴,與導游(五臺山俗家弟子)的神秘的講解相伴,悠悠然便到了我心之神往的五臺山。
五臺山,古名清涼山。它由五座山峰環(huán)抱而成,且擁有數百座佛教寺院,有北方佛國之稱。借用天津名家段家軍先生的話說,那里是靈氣聚集的地方。
五臺山沒有霧霾,只有寧靜、安詳,讓人感動滄桑,這是佛的慈悲。
在五臺山的云海間,心靈像被洗凈的白紙,瞬間輕盈了。環(huán)顧群山,深吸著新鮮空氣,但是,還沒四下看遍,導游便緊喊快喊地催我們跟上他的步伐,以免掉隊。
信仰是純粹的。
每到廟宇,我必虔誠禮拜的。我不確定自己是否信佛,但我認定,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數,無論信與不信,拜一拜又何妨?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我來了。跪拜在她的大像前,我緊閉雙眼,心中默念。導游一旁低聲提醒,要把愿望說出來,菩薩才會聽見。于是我小聲誦念。大殿里跪滿了人,低低的許愿聲從一個個跪拜者的口中吐出。整個大殿顯得肅穆而安寧。大殿外,游客們來往走動,樹木生機盎然,孩子們歡笑著。殿內殿外,恍若兩個世界。完畢,踏過高高的門檻,給人一種出世入世的感覺。
其實,我們所求的不過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內心的寧靜。
五臺山,佛的凈土。我們只有不到一天的時間,想完成朝臺之旅根本不可能的。遺憾之余,那就隨便走走看看吧。然而,幾年來由于缺乏鍛煉,我腳力不夠的。望著眾多的山峰,只好望而興嘆了。只是在順治帝的歸山詞碑文前,我佇立良久。
凝視著碑文上的詩句?!肮艁矶嗌儆⑿蹖ⅲ媳鄙缴吓P土泥”,“百年世事三更夢,萬里乾坤一局棋?!鳖D生無限感嘆。最后一句,“我今撒手歸山去,管甚千秋與萬秋?!表樦蔚郯阉臑⒚?,決絕,無奈全部傾注到詩句中。自古皇家多無情,順治帝的一生又如何評價呢?他對董氏一世深情,對天下蒼生又擔當起了責任嗎?可是,如果他不出家,又是否能把控朝廷呢?我想,如果順治不生在帝王家,定會是一個好丈夫??上鷣聿皇瞧椒仓?。所以,他救贖自我的方式,便是“不如不來也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狈畔乱磺?,萬事皆空。由此,五臺山成為了順治帝身心的皈依之處。
隨緣而來,隨心而致。
五臺山不愧為清涼山,即使太陽看似火辣,可站在樹蔭下,暑氣頓消。而其自然風光出奇的美,也早已在我心中定格,應該說更多的來自段先生發(fā)給我的眾多的圖片。比如它霞光初照的早晨,夕陽西下的黃昏,夜幕籠罩的夜晚。雨滴廟檐的清寂,鐘聲敲響的清幽,五臺山歌的梵音……而今我所見的,只是萬千美景中的一點縮影。
段先生每年都要上山多次的。一來便小住十天半月,與高僧談經論道。先生即使與我說起,我亦不懂他們的談話,但有一點我是肯定的,五臺山必是先生的心靈休憩地。實則,五臺山亦是很多人心靈的休養(yǎng)生息之處,無論名人還是凡夫俗子。走馬觀花似地游覽,是無法體會五臺山的靈氣與神秘的,那么,就讓這方圣土在我的心底駐扎吧。
一次五臺山,因緣五百年。
看著上上下下,來來往往的游客,信步而走身著僧衣的信徒,那坐落于各個山巒間的廟宇,那掛在古樹上數不清的紅色祈福條?!巴饍敉痢?,我的腦海里不知怎的飄過這句話。世間的一切繁華、富貴、貧窮、蒼老、健康、疾病,到頭來皆是一場空無?;钪淖罡呔辰缡遣皇菬o欲無求呢?《道德經》中說,“無欲則無求,無求則無憂。”可現在的我無法達到這個境界。那么在五臺山,放空一切,以求心靈的一時寧靜吧。
四
還在回味著山西的各種面食,什么剔尖兒面、貓耳朵、剪刀面、饸饹面、揪片、烤佬佬等等,我已來到了黃河壺口瀑布,看到了黃河。
那懾人心魄的黃河呀,那滔滔涌滾的黃河呀,那浸潤著黃土高原世世代代的蒼黃的黃河呀,那驚濤拍岸的黃河呀,那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黃河呀,那不到黃河不死心的黃河呀!我要怎么形容你,我們的母親河?!
站在黃河邊,我胸中激蕩著自豪悲壯的情感。
我多么想看到羊皮筏子在黃河上隨波逐流,看到英雄的漢子們在黃河上破浪而行。這是一種亙古的情感,在我的血液里奔流。黃河邊,我大聲吟誦著黃河的詩歌,那轟鳴般的濤聲掩蓋了我的聲音。我不管不顧,大聲地吟誦。在母親河邊,我毫不掩飾自己的情感,也無需掩飾。因為,黃河是博大的、渾厚的、深遂的、久遠的,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河!旅行一次,情感的起伏隨著目之所及而變化。如果說,白楊樹、五臺山、明長城遺跡帶給我心靈的悵惋和感動、感悟,那么黃河則給了我一次心靈的全部釋放。激蕩之后,是溫潤的一股暖流,打通了我身體的各個命脈。不虛此行。
回來的路上,意猶未盡,早已把此次旅行途中發(fā)生的不愉快的購物拋卻腦后。大自然,帶給我們對生命的全新認知。
五
請讀者朋友們原諒,我沒有做詳盡的自然風光的介紹,我更倚重的是心靈的感悟。但我相信,讀者朋友們能從我的感悟中,體味出另一種美。
導游們都說,不到山西想山西,到過山西忘山西,不愿再來山西。為什么呢?是這樣嗎?是,又好像不是。他們說,山西是中國的中部城市,中部崛起,還待時日。它的特產與“黑”掛邊,黑不溜秋。比如醋,煤炭。除了幾個重要的城市,很多地方經濟并不發(fā)達。在國家脫貧攻堅的戰(zhàn)役中,山西國家級貧困縣就占了35個。導游說這話的時候,表情凝重。他問我們,你們還會來山西嗎?幾乎都是說不想的,說想的人估計被說不想的給震住了,聲音沒有氣勢。導游笑了,說不想是對的。但是,貧困的帽子我們已脫下了,雖然還不能趕上某些地方,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fā)展。所以,山西敞開懷抱,等著你們再來!我們如釋重負般地笑了,繼而,車廂里響起熱烈的掌聲。
后記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如今,我回想著山西之旅,看過的,吃過的,聽過的,經歷過的,仿佛那些美景還歷歷在目,美味還在舌尖綻放,五臺山的風還纏繞著我的發(fā)絲,佛歌的天籟之音仍在心底流淌。甚至,天涯山的槐樹也入了我的夢鄉(xiāng)。
但為什么,我似乎還聽見一種聲音,那是來自雁門關的風聲,是林徽因在敦煌石窟的墻壁上,發(fā)現的五臺山佛光寺的鐘聲,是太行山大峽谷里的懸泉飛瀑聲,是走西口那高亢憂傷的歌聲。我迷惑了,我是在夢里行走在三晉大地?還是在夢里渴望繼續(xù)行走在三晉大地?我分不清。但有句話從我的心底溢出:山河壯美,晉城美哉!
2024年秋月于夷陵龍泉小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