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塔城之塔(散文) ——邊城行(2)
初到塔城,出于好奇,在抖音上搜索“塔城”,不經(jīng)意間,一曲《留戀塔城》襲入耳鼓:“塔城的天空蔚藍,塔城的草原無邊,塔城的泉水甘甜,塔城的花兒嬌艷,塔城人熱情好客,善良的心永不褪色……小伙像空中雄鷹,展翅在藍天白云,化作那雨滴飄落,讓大地花開無盡;姑娘啊就像白鵝,靜湖邊美舞歡歌,像仙女下凡湖泊,天堂啊故鄉(xiāng)景色……”歌聲悠揚婉轉、飄蕩綿延,歌詞深情雋永、扣人心扉,聽得我如癡如醉,因而對這座美麗小城有了更深的期待。
在我的認知里,一個城市的地名,往往蘊含著這座城市的過往故事和精神氣質(zhì)。塔城,塔城,是不是有塔啊?如果有,一定會建在制高點上,成為整座城市的地標建筑和精神圖騰。
循著這個思路,問二姐,塔城是否有塔?答曰:有。于是,一行五人來到位于塔城市中心的雙塔公園,在公園的東南角和西南角分別找到了兩座塔,一為賽依提喀瑪勒大毛拉禮拜寺宣禮塔,一為依巴扎哈納喀清真寺宣禮塔,目測兩塔高度均超過20米,塔身為鐵紅色六角形,每一面均刻有花卉圖案浮雕,塔頂為綠色六角圓拱,頂端聳立鐵質(zhì)新月,既有典型的穆斯林風格,又吸收了歐洲中世紀哥特式教堂建筑的特色,古色古香,素雅莊重,的確是兩件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式文化藝術精品。然而,兩塔分別建于1898年、1915年,至今才百余年光陰,而聽當?shù)厝酥v,塔城建城260年,顯然與城名并無淵源;再者,兩塔均未建在城中顯要之處,高度也不足以擔起城市地標的重任。
正當迷茫之際,二姐說,塔城有一段古老的城墻,去看看,也許會對你有所啟發(fā)。我眼前一亮,立刻來了精神。二姐帶著我們步行,估摸著走了大約2公里,她指著路邊一段殘破不堪的夯土堆說,這就是古城墻遺址。走近一看,不就是一個平平常常的土堆嘛,哪里辨認得出一點城墻的樣子?在旁邊搜尋,發(fā)現(xiàn)一塊塔城市文物局的告示牌,上有“塔爾巴哈臺綏靖城遺址”字樣,心中思忖,莫非塔城之名由此而來?立馬請教“度娘”,果不其然,此城大有來頭。
原來,早在元代,這里就是蒙古和碩特部游牧之地,塔爾哈巴臺蒙語意為“旱獺”,因此地多旱獺,故得名。清乾隆年間,清政府平定了準噶爾叛亂,始設塔爾巴哈臺軍臺,由參贊大臣統(tǒng)領該地區(qū)軍政事務,并筑城駐防,城址在今哈薩克斯坦烏爾扎爾一帶,后來由于此地冬天多雪,夏季多蚊,軍民不堪其苦,只得另覓風水寶地建城。公元1766年,新城在今塔城市落成,乾隆皇帝親賜“綏靖”之名,有安撫因戰(zhàn)亂而引發(fā)的民族矛盾之意。此后近百年,這座城池為穩(wěn)定西北邊疆,維護民族團結,起到了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然而,十九世紀末,清王朝在太平天國運動和西北回亂的沉重打擊下,國勢漸危,風雨飄搖,塔爾巴哈臺綏靖城也隨之命運多舛,先是阿古柏匪幫勾結沙俄入侵新疆,導致舊城被毀。后有民族英雄左宗棠率軍收復新疆,對該城進行了重建,可惜的是,新城又在清末民初的歷次外敵入侵和內(nèi)亂之中毀于一旦,空留一段段殘破的土墻,淹沒在市井之中。
站在古城墻遺址前,凝視良久,心情無比沉重,如此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并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和傳承。據(jù)老人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古城墻還算完整,城高七米有余,城樓、炮臺、角樓等軍事設施尚在,若能及時進行保護性修復,將是一筆不小的精神文化財富。七十年代后,一些單位在舊城原址上拆墻建房,當?shù)匕傩找布娂娫趬w取土,用于建筑或耕種。近年來,當?shù)匚奈锊块T雖然發(fā)了告示:禁止遺址附近20米內(nèi)動土。但為時晚矣,就算無人動土,也擋不住風吹日曬雨淋等自然力量導致的消亡,如今殘存的舊城墻只有數(shù)十米,且正在進一步萎縮中,要不了多久,古老的城墻就會消失在歲月塵埃之中了……
圣者有云:忘記等于背叛。我們可以放棄仇恨,但絕不能忘記恥辱,銘記歷史才能開創(chuàng)未來。土墻無言,似乎在訴說著那一段段血與淚、屈辱與抗爭的歷史,國不強民難安,武備廢邊不保,富國必先強兵,只有強大的軍隊,才能捍衛(wèi)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才能保護我們安居樂業(yè),好好生活。
走在油畫般的城市綠道上,眼前的美景與那一堆堆衰土形成鮮明對比,如今的盛世繁華、幸福安康,與百年前的波詭云譎、血腥殺戮,就像電影蒙太奇一樣,在我的腦海里反復切換、回放。
歷史上的塔城,被貪婪的侵略者覬覦,罪惡的黑手無數(shù)次伸向這里的礦藏、草原、牧場,這里的各族人民,曾長期遭受侵略者和反動軍閥、土匪惡霸的欺凌壓榨,過著暗無天日的悲慘生活。
“一唱雄雞天下白”,解放后的塔城,在黨的領導下,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農(nóng)七、八、九、十師所屬的36個團場進駐,屯墾戍邊,既維護了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又推動了當?shù)剞r(nóng)牧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從此,塔城人民過上了穩(wěn)定、安寧的生活。如今的塔城,更是以“絲路凈土、康養(yǎng)天堂、油畫名城”享譽海內(nèi)。來塔城數(shù)日,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干凈,目光所及之處皆是一塵不染,襯衣穿了幾天,仍潔白如新,皮鞋數(shù)日不擦,還是油光锃亮;從內(nèi)地帶來的口罩一只未用,大姐、二嫂都說,呼吸這樣的空氣,如同洗肺,哪里還用得著口罩?。【拖瘛读魬偎恰犯柚谐降哪菢?,天空蔚藍,草原無邊,空氣清新,花兒嬌艷……
這里的美,不僅美在市容、美在環(huán)境,更美在人的心靈。在塔城的這些日子里,與當?shù)厝私徽?,常常被他們的質(zhì)樸、善良、樂觀、豁達所感染,他們享受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對未來充滿期待,對周圍的人充滿善意。去酒店點餐,服務員會主動建議減少菜量;街上問路,他們總是沉思老半天,盤算著怎樣讓你去得最快最省錢,然后才是一通言語提示和比劃;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他們從不抱怨,總是笑著說,這點事算個啥?扛扛就過去了。
塔城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25個民族兄弟姐妹和睦相處,沒有族群對立,也不分三六九等,他們都是這座城市的主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微笑。塔城人是幸福的,他們熱情、奔放、浪漫。傍晚的廣場上,與內(nèi)地城市清一色的廣場舞不同,人們跳著各式各樣風格迥異的民族舞蹈,自得其樂,毫無違和感。跳得好的,人們都會毫不吝嗇地送給你熱烈的掌聲;見我們一旁觀看,人群中伸出了熱情的雙手,讓我們也成為歡樂中的一員。不會?沒關系,現(xiàn)場最不缺的就是愿意教你的老師。
公園一角,常有熱愛音樂的年輕人聚集,他們懷抱著手風琴,彈著冬不拉,一曲《草原之夜》勾住了我的魂,再也挪不動腳。二姐說,可惜你來晚了幾個月,今年夏天,塔城舉辦了手風琴藝術節(jié),與內(nèi)地十個大城市在線聯(lián)動,一同演奏《我和我的祖國》,那才叫震撼!一席話說得我心生向往,二姐連忙寬慰,回頭我?guī)銈內(nèi)ナ诛L琴博物館看看,也算不枉來一次。
手風琴博物館位于塔城市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區(qū),單從外觀看,與一般商城幾無二致,但只要你走了進去,就一定會被悠揚悅耳的旋律所吸引。徜徉在如詩如夢般的手風琴天籟之音中,滿眼都是各式各樣、不同成色的手風琴,貨架上、走道旁,甚至在旋轉樓梯上,也別出心裁地放置幾架特別有年代感的手風琴循環(huán)轉動,讓你恍如穿越歷史。聽工作人員介紹,這里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手風琴1001架,有的手風琴已是百歲“高齡”了。手風琴既能獨奏,又能伴奏,旋律優(yōu)美,加之易學易懂,攜帶方便,深受不同年齡音樂愛好者的喜愛。而塔城又是全中國手風琴最為普及的地方,據(jù)說每10個家庭就有一架手風琴,可以想見,塔城人的音樂細胞是多么的豐富。
行走塔城,隨處可以感受到這座小城的獨特風情和迷人魅力,糾結許久的塔城是否有塔的問題,忽然茅塞頓開。塔城之塔,不在廣場上,不在公園里,甚至不在這座城市的任何一個地方。但我知道,塔城是有塔的,她在每一個塔城人的心里,她是一座豐碑,激勵著這里的人們,為了追求美好生活,實現(xiàn)心中那個偉大夢想,緊密團結、奮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