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丹楓詩雨 >> 短篇 >> 情感小說 >> 【丹楓】花甲之年的風采(小說)

編輯推薦 【丹楓】花甲之年的風采(小說)


作者:長白山 布衣,131.5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72發(fā)表時間:2024-11-10 17:28:08
摘要:原創(chuàng)首發(fā)

入學已經(jīng)快一年了,班里五十名同學,除了長期休假的三名同學之外,其余的四十七名同學都能夠?qū)μ柸胱?,這是我上老年大學的第一個收獲。從三月份開學的第一天起,到認識最后一名同學幾乎用了兩個學期?;蛟S有人會說,你也太笨了,就這點人兩天時間就會記得滾瓜爛熟。的確,隨著年齡的增長記憶力減退,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如果說連名字都記不住的話未免有些夸張,最關鍵的是同學們的出勤率不盡人意。我特意觀察了一下,出勤率最高的一天為三十八人,最低的一天為二十四人,有些人兩個學期沒看到過幾次身影。要在一個學年二十八個半天,把人全都認全,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盡管能夠叫出全班同學的名字,但是對于他們的個人履歷卻知之甚少,他們的個人情況多數(shù)都是在無意的交談中聽到的和了解到的。這個詩詞寫作班共有五十名學員,三十七名男生,二十三名女生。學員多數(shù)為省市機關退休的干部和學校老師,在企業(yè)退休的人員只占極少一部分。班里年齡最小的學員五十五歲,最大的八十二歲。盡管對多數(shù)人了解甚微,但是有三個同學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盡管他們都已經(jīng)過了花甲之年,但是在求知、求真的道路上,仍然像年輕人一樣精力充沛,充滿激情,著實令人欽佩。
   精力旺盛的鐘律師。對鐘律師的了解得益于我們倆是同桌,同一天報到。鐘律師今年七十一歲五三年生人,個頭不高一米六多點,小長臉,小眼睛。稍微一笑,那雙小眼睛瞇成一條縫幾乎看不到眼神。但,就是這雙小眼睛特別有神,細心品味一下,眼神中時常透露出自信和堅毅的目光。據(jù)鐘律師講,他高中畢業(yè)趕上文革,下鄉(xiāng)當了四年知青,之后返城進了一家工廠做了一名工人。從一名普通工人做起到八十年代中旬做了這家工廠的銷售廠長。九十年代初這家工廠倒閉破產(chǎn),他又到日本工作和學習了八年。二零零一年回國,年近五十歲的他,又參加全國律師統(tǒng)一考試,一次通過考試拿到了律師合格證。在此后的十幾年的時間里,一直在律師事務所從事律師工作。由于身體的原因,前年辭去了所里的工作,專心到老年大學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yè)。一次我看到他穿了一件印有日文標識的黃色T恤,問他,這種標識的T恤我第一次見到,或許是陳年舊貨吧?他說:你猜對了,這是我在日本工作時公司發(fā)的工裝,快三十年了一直舍不得扔掉,今天無意中把它穿上讓你發(fā)現(xiàn)了。我相信他說的是實話,這一代人在苦日子中熬過,對任何東西都特別珍惜從不浪費。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在科里收拾倉庫,把科長寄存在倉庫的幾雙舊鞋當垃圾給扔掉了,惹得科長對我掉了好幾天臉子。從那以后凡是收拾東西的活,科長從來不讓我再伸一手。鐘律師雖然在生活上節(jié)儉,但是在學習上卻特別的投入和大方,在老年大學一口氣報了四個班,而且還是跨專業(yè)的學,從試唱、朗誦到文學欣賞、詩詞寫作,幾乎涵蓋了綜合系的全部課程。盡管學的課程多,但是他每門課程都學的有聲有色。在詩詞寫作班僅學了不到一年,其寫作水平就超過了許多老生,受到了任課老師的表揚。其散文作品不僅在老年大學獲獎,而且被多家文學網(wǎng)站采用,成為了一家文學網(wǎng)站的簽約作者。七十多歲的人了,還有如此的旺盛精力和求知欲望實屬少見,在我接觸過的人當中他是第一個。
   在和鐘律師相處當中,偶遇的一件小事令我印象深刻。一天課間休息,隔壁班的一位大姐,不知從何種途徑得知他是律師,到班里找他進行法律咨詢。咨詢的事情大致如下:這位大姐的父親去世了,家人想把這位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后老伴給攆出去。理由是這房子是后老伴來之前買的單位福利房,名字只有父親一個人,產(chǎn)權(quán)百分之百歸父親所有。他聽完之后說:你說的情況我清楚了,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像你這種案件一般的律師都不會接手,因為它不合常理冷酷無情。房子是你父親的不假,你們子女有百分之百的繼承權(quán)這也不假。但是你父親的后老伴也就是你的阿姨,在你們家為你們服務了二十幾年,尤其是伺候和照顧你老父親,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八十多歲的人了還要給攆出去,我不知道你們是怎么想的。將心比心,如果你和阿姨對換一下角色,我想你跳樓的心都會有。此話沒等說完,這位大姐的臉瞬間漲紅,恨不得扭頭就走。鐘律師也覺得此話過重了,接著把話又拉了回來,說:對不起,我剛才有些激動說話重了些,你別往心里去,當律師的說話就是嘴黑,這是職業(yè)病,為此老伴在家沒少訓我。如果你執(zhí)意要打這場官司,憑我多年的經(jīng)驗,你勝訴的機會很小。不管他有沒有親生子女,法官都不會判決讓老太太搬出去住,這一點你一定要考慮好。這事情最好是冷處理,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別弄到滿城風雨,聲譽掃地的地步。解決這件事的唯一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時間,八十多歲的人了還能活多少日子。在這期間按照現(xiàn)行法律,沒有你們的簽字老太太無權(quán)處置這套房產(chǎn),房產(chǎn)部門也不會給她辦過戶手續(xù),不必擔心房子落入他人之手。等老太太走了之后,用不著打任何官司,你們就可以順理成章的繼承這套房產(chǎn)。盡管這位大姐受到了一頓搶白,臨走之時還是對鐘律師說了一聲謝謝。從這件小事情上,我又看到了這位同桌人格的另一個側(cè)面。
   自學成才的陳大姐。陳姐是這個班級里年齡最大的學員了,今年八十二歲,一九四二年生人。按照學校招生規(guī)則,年滿八十歲不予報名,她屬于破格錄取的學員。第一天入學,陳姐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米六多一點的個頭,身材筆直苗條,著米色風衣,佩戴花格絲巾,肩挎棕色帆布書包。瓜子臉丹鳳眼,滿頭白發(fā)打著蓬松的波浪小卷,走起路來步履輕盈很有氣質(zhì)。如果再稍微胖一點,與老電影演員田華有些相似,若不自報年齡,沒有人相信她已經(jīng)年過八旬了。對陳姐的了解是在一次班級聚會的飯桌上,恰巧我倆在同一桌而且是鄰座。出于好奇,我向大姐詢問了她的學習經(jīng)歷。大姐也非常爽快,不僅把她的學習經(jīng)歷講給了我聽,而且把她的生活經(jīng)歷也和盤托出。聽大姐講述完她的人生故事,迄今為止,我都忘記了是在那家飯店吃飯,更記不得同桌還有誰在坐,陳姐的故事沖淡了一切。
   陳姐一九六一年畢業(yè)于市財貿(mào)學校,被分配到光機研究所財會科做統(tǒng)計工作。由于文筆出色,兩年之后被調(diào)到工會做宣傳工作,在工會一做就是三十年。陳姐是六四年結(jié)婚的,丈夫是光機所的科研人員,與八十年代宣傳的知識分子模范人物蔣筑英是同事。蔣筑英八二年去世,他的丈夫于八六年去世。去世的原因與蔣筑英類似,屬于勞累過度,所不同的是一個名揚天下,一個默默無名。兩個人生活期間共養(yǎng)育了兩個子女,一個男孩,一個女孩,現(xiàn)在也都是接近六十歲的人了。陳姐說,她真正從事文學寫作是在丈夫去世以后。當時兒子在上海讀大學,女兒讀高中在校住宿,家里空蕩蕩的只剩下了她一個人。如何度過失去愛人的寂寞時光,是她必須面對的現(xiàn)實。按常理來說,再婚也許是最佳的選擇。當年,依據(jù)她的自身條件,追求者當然不乏其人。但是,她的心理始終放不下那個聰明睿智陽光帥氣的丈夫,每每看到滿墻的書籍,舊式的寫字臺,仿佛又看見愛人在書桌前、臺燈下,用他那黑色的金星鋼筆,一遍遍的計算復雜繁多的實驗數(shù)據(jù)。
   陳姐說:在單位盡管從事文字工作,但多是寫工作總結(jié)和匯報之類的材料。偶爾寫一兩篇人物報道的材料,也能在系統(tǒng)簡報或市級報紙上露面。盡管領導對典型報道非常重視,她卻對此不怎么感興趣,尤其是像虛假拔高一類的典型報道幾乎是一筆不動。領導心理也非常清楚,她可能不懂專業(yè),但卻逃不過他愛人那雙明亮的眼睛。因此,領導常常把類似的報道交給別人去做,她也落得個清閑。她寫的第一篇短篇小說《筒子樓的鄰里》,是在愛人去世一年后寫的,一九八七年發(fā)表在城市晚報上。這篇近兩千五百字的小說,描寫的是他們結(jié)婚住在筒子樓里所發(fā)生的故事。當時沒用筆名,實名發(fā)表。單位里許多同事都通過報紙都看過這篇小說,尤其是住在筒子樓的鄰居,更是關注。對此還有同期住的姐妹特地找她交流,指出她那里寫的有出入,那里寫的好幽默。一次投稿成功,給了她極大的鼓舞,這更加堅定了她寫作的決心,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據(jù)陳姐說,她寫的小說和散文有幾十篇曾經(jīng)在《吉林文學》《鴨綠江》《收獲》等期刊上發(fā)表過,有幾篇散文還上過省廣播電臺。最忙的一個時期,給一家報紙,兩家雜志社當特約撰稿人,為了趕稿子常常寫作到凌晨四五點鐘。隨著紙質(zhì)媒體的逐漸衰落,她也隨之清閑了下來,于是2011年開始上老年大學。陳姐開玩笑的說:一晃十三年過去了,幾乎學完了綜合系的所有課程,只可惜老年大學不發(fā)學位證書,如果發(fā)的話我至少能拿個碩士學位的文憑。陳姐是在九七年正式辦理了退休手續(xù),這時她的兒女早已成家立業(yè)了。兒子在上海造船廠做高級工程師,女兒在省社科院做研究員。兒女們的經(jīng)濟條件都很好,都爭著讓她和他們同住,但是她那家也不去。她說:她習慣了自己單過的生活,習慣了這個六十平米的老屋,這里不僅是她安身的老家,更是她心靈的老家。如果辦離老家,她的心靈將無處安放。為此,子女們也不再強求,知道她永遠懷念父親,更舍不得一屋子的書籍。
   在談話期間我曾問過陳姐,從八七年算起迄今為止已經(jīng)有幾十年了,您寫的文章累積起來可能已經(jīng)有幾百萬字了,是否考慮過出版一部自己的文集。陳姐笑著說:你提的問題許多人都問過我,我女兒更是極力鼓動我完成此事,自愿當我的編輯并且承擔一切出版費用。但是被我拒絕了,我對女兒說:媽是一個普通人,所接觸的人和看到的事都是小人物和小事情,只是通過筆墨把他們的喜怒哀樂展示出來,并沒有像那些名人大家那樣,去深刻挖掘他們的思想內(nèi)涵,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時效性,不具備收藏價值。用不著為了滿足虛榮心,去耗財費力的展示它,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如果我還能夠動筆,就要繼續(xù)學習跟上時代的步伐,像我寫的第一篇小說那樣,繼續(xù)寫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讓身邊的人看,讓身邊的人評,只有這樣我才會感到充實和快樂。女兒聽完我的話頻頻點頭,表示贊同。這就是我認識的陳大姐。
   低調(diào)謙遜的秦老。秦老是這個班級里退休人員級別最高的學員了,退休之前是標準的正廳級干部。這個班的大部分學員,退休之前大小都掛了一個長子,即使不掛長,退休之后也享受相應長的待遇,但是所有人的官職與秦老比起來都差了一大截?;蛟S是他的存在,在這個班級里幾乎聽不到有人議論工資和官職的事情。我與秦老接觸很少,關于他的事情都是聽別人講的。秦老79歲,一九四五年生人,退休之前任水利廳廳長,二零零五年退休。退休之后在家閑賦了三年,于二零零八年開始上老年大學,在老年大學一學就是十幾年。秦老的個頭不高一米七左右,微胖,方臉盤,滿頭白發(fā),額頭下的兩道濃黑的長壽眉格外引人矚目。他衣著樸素,說話條理分明慢聲細語。如果單就從外貌和談吐來平價他,從這個人身上找不到一點當官的痕跡,更別說是一個大的廳官了。說他是一個學者或者是一個慈祥的長者,或許更為貼切。由于他為人低調(diào)謙遜,平易近人,沒有一點當官的架子,老師和同學都很尊敬他,尊稱他為秦老。盡管我對秦老個人及家庭的事情知之甚少,但是他在班里的表現(xiàn)卻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秦老是這個班級出勤最好的學員之一,在這一學年里沒有看到他缺席過一節(jié)課,無論春夏秋冬總是早早的來到教室。他的家離學校雖然不遠但是需要倒一次公交車,尤其是早高峰很耽誤時間,正常情況下也需要三十分鐘,如果遇上天氣不好或者堵車那就可想而知了。因此,他每次上學都要打出提前量避免上課遲到。有時我會想,像這種級別的官員以前都是車接車送,不用自己行走半步,忽然之間就要和平民百姓一樣擠公交車,心里一定會有很大的落差。無論是誰,要適應這一變化一定會糾結(jié)很長時間。許多老干部不喜歡出門,或許,與這方面有一定的關系。像秦老這樣能放下身段的人會少之又少。按理來說,以秦老的經(jīng)濟基礎,買一輛代步汽車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對此大家也不會有什么異議,據(jù)秦老說:沒有開車的主要原因,一是自己的視力不太好,開車有一定的顧慮。二是家里人都不同意,尤其是老伴堅決反對,因此也就放棄了開車的念頭。這些年來,無論是上街還是會友,都是拿著老年卡坐公交地鐵,市里的主要交通線路幾乎坐遍了。
   在這個詩詞班里可謂高手如云,我知道的僅中華詩詞學會的會員就有三位,省市級的會員比比皆是,像我這樣的詩詞小白只能用個數(shù)來數(shù)。盡管秦老沒有加入各級學會,但是他的詩詞寫作水平絲毫不遜于他人,尤其是格律詩的創(chuàng)作尤為突出。老師常把他的格律詩作為范文在課堂上解析,他的作品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詩詞月刊》上。秦老不僅詩寫的好,而且字也寫的好。一次課間,我去向秦老請教怎樣寫好格律詩的對仗,看見了他已經(jīng)寫了大半本的黑色筆記本。筆記本上的字跡,像小楷一樣工整漂亮,沒有一點凌亂潦草的痕跡。看完之后,非常感慨,說:秦老,我看您寫的字像楷書一樣,如果您學書法一定也會非常出色。秦老微微一笑,搖了搖頭說:你過獎了,字寫的一般,只不過是工整了一些吧,我最大的興趣還是詩詞。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要了解一個人,最好是從他不經(jīng)意的小事上去了解。秦老能把筆記做到這種程度,我想他無論是在以前的工作崗位,還是日常家庭生活,一定是一個做事非常嚴謹和自律的人。這就是我所知道的秦老點滴小事。
   時間過的飛快,不知不覺一個學年就這樣匆匆的過去了。回想一年來的學習,盡管學業(yè)平平,不盡人意,但卻有另一番收獲。通過這所大學不僅讓我學習到了新的知識,而且讓我結(jié)識了一群優(yōu)秀的同學,更讓我看到了他們花甲之年別樣的風采。
  
   2024年11月7日
  

共 5381 字 2 頁 首頁12
轉(zhuǎn)到
【編者按】小說通過大量細節(jié)描寫,生動地塑造了鐘律師、陳大姐、秦老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如對鐘律師外貌“小長臉,小眼睛。稍微一笑,那雙小眼睛瞇成一條縫幾乎看不到眼神。但,就是這雙小眼睛特別有神,細心品味一下,眼神中時常透露出自信和堅毅的目光”,使人物躍然紙上。同時,小說情節(jié)豐富真實,文中包含了人物的生平經(jīng)歷、生活瑣事、工作歷程以及在老年大學的學習情況等豐富情節(jié),并且這些情節(jié)貼近生活,真實可感,增強了故事的可讀性和吸引力。此外,小說主題積極向上,展現(xiàn)了老年群體在退休后積極追求知識、充滿活力和正能量的生活狀態(tài),傳遞出活到老學到老、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和感染力。是一篇情感真摯,感動人心的小說。推薦欣賞?!揪庉?安子川】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安子川        2024-11-10 17:34:17
  感謝賜稿丹楓,問好作者,期待繼續(xù)。
回復1 樓        文友:長白山        2024-11-11 10:11:21
  謝謝子川老師的推薦點評,祝冬日快樂!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