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獎】巍巍潼關(散文)

精品 【曉荷·獎】巍巍潼關(散文)


作者:深深山人 布衣,407.7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266發(fā)表時間:2024-12-04 10:12:48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這是念初中時對潼關的印象。
   那時潼關就在心中印下了巍巍的烙印。后來讀過關于潼關的好多詩,杜甫說: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要我下馬行,為我指山隅;陸游說:黃河袞袞抱潼關,蒼翠中華接華山;譚嗣同說: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解不平……這些詩,無不將個人命運與國勢興衰相系,讓我隱約覺得潼關是一種精神的存在。再后來,我還知道潼關居中華十大名關第二,歷史悠久,聞名遐爾。與許多歷史文化相伴:馬超刺槐、十二連城、仰韶文化、風陵曉渡、譙樓晚照、秦嶺云屏等,我知道潼關是一種深深的情懷。于是在這種長久情感的酵化下,在這天氣微涼的九月,我踏上了潼關的土地。
   我是帶著歷史的敬重與詩意的思慕走來的,但站在潼關這土地上,我卻沒有看到心中巍巍的潼關,心由激情走向失落,再走向?qū)庫o與理性。
   站在潼關的女媧山上,腳下是厚厚的黃土,眼前是闊大的黃河以及黃河對岸在天幕下沒有邊際的晉、豫原野。我向一位潼關本地老人追尋潼關的蹤影。老人告訴我,現(xiàn)在的潼關只是一個地名,關樓早就沒有了,在上個世紀60年代,國家修三門峽水電站,潼關古城屬拆遷區(qū),關樓被要求拆除。老人談到此,古銅色的表情顯得很凝重與黯然,他指著不遠處新修的“潼關城樓”說:那是近兩年才修的,潼關要發(fā)展經(jīng)濟,旅游是一張重要的牌,但用水泥、鋼筋、油漆、弄成的城樓,沒啥意思。我在想,在拆除時,潼關的每一塊磚石是在哭泣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咸苦的。從老人口中我聽到了深深的失望。是的,那“潼關城樓”雖然比歷史中潼關要挺拔,但是卻沒有潼關的靈魂和潼關的厚重。我是千里而來尋潼關的,我的失望比老人更甚……
   但面對一去不復返的黃河水,身后只殘存著潼關的印記,我換個角度去思考潼關的存留心又釋然了!
   事物的產(chǎn)生和消亡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在歷史上,潼關發(fā)揮了山河鎖鑰的作用,但是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今天它在軍事上只能作為一個歷史文物而存在了。當初三門峽水電站的修建,它在國計民生中的作用定當比一座舊時的關隘還要重要,在文化與發(fā)展發(fā)生沖突不能兩全的情況下,只能權其重。在立水庫與廢關隘的權衡中,我感受到了潼關作為一種文化精神已植根于我們民族的自信之中。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如果沒有當時近二十多年來所取得的軍事勝利:打敗日本侵略者,推翻反動政權,讓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強國坐在三八線的談判桌上無奈的簽字,我們的民族一定還生活在惶惶之中,哪有心思修三門峽水電站,建全國數(shù)以萬計的大小水庫。一定還抱殘著一個據(jù)河岳之險的傳統(tǒng)思維。敵人遠去了,關隘自然失去了她的價值,于是此時更重的是民生。
   潼關在冷兵器時代,它對國家的穩(wěn)定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前據(jù)黃河闊大的天塹之險,后倚華山險峻之利,負京城長安安危之重責,潼關無恙則長安無恙。潼關破則國都無險可依,危在旦夕,山河瞬息破碎,哭號聲與呻吟聲將會讓歷史走向苦澀。歷代作為潼關的鎮(zhèn)守者,時刻肩負著家國興亡的重責。漢、唐歷代潼關上的軍卒,無論是皓月當空的良宵,還是陰風怒號的寒夜,他們在城樓上的身影依然清晰,他們胄甲清輝不會在現(xiàn)實的霓紅中模糊。
   站在女媧山上鳥瞰潼關古城,此時它只是陜西農(nóng)村的一個小小村莊,無處不在的黃土是它的本質(zhì),膚色深黃的村民無處不在。從村莊的東頭穿越到西頭不足一支煙的功夫。你不僅要問,這就是一代雄關的足跡么?此時我站在女媧山上,對潼關人充滿著敬畏。潼關作為軍事要塞存在的時,為戰(zhàn)爭作出貢獻和犧牲的首先還是潼關的百姓,無論是物資的征用還是兵員的補充,無不最先落在潼關人身上,潼關人對天下安定的付出是何其大!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無論行走到中國何處,都可以拍著自己的胸口說:我是潼關人。
   站在女媧山上,看到前面浩浩的黃河,以及遠處山西景內(nèi)的鳳陵渡,思緒在黃河上漫溯,是的,潼關在黃河岸邊形同一顆紐扣。而站在這山上的人,又是什么呢,用王羲之的話來說: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但是能在此感受黃河的闊大,潼關的深沉,心是多么的激越……
   聽,空中仿佛傳來杜子美的《潼關吏》:士卒何草草,筑城潼關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馀……
  

共 1693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在這篇飽含深情與思考的文章中,作者以自己對潼關認知的變化為線索,將歷史、現(xiàn)實與個人情感交織,生動展現(xiàn)了潼關這座千古名關的厚重歷史、文化內(nèi)涵以及在時代變遷中的滄桑變化,引發(fā)讀者對歷史傳承、文化價值與時代發(fā)展等多方面的深入思考,宛如奏響了一曲跨越時空的深沉樂章。文章開篇通過回憶初中時所學詩詞,引出潼關在心中留下的巍巍烙印,隨后又列舉諸多詩人筆下與潼關相關的詩句,讓潼關從一種地理概念升華為精神象征,承載著個人命運與國勢興衰的緊密聯(lián)系,進而使其成為一種深深的情懷,促使作者踏上探尋潼關的旅途。踏上潼關土地后,現(xiàn)實與心中期待產(chǎn)生了落差,作者站在女媧山上,聽著本地老人講述潼關關樓因修建三門峽水電站而拆除的過往,目睹新修的 “潼關城樓” 雖外觀挺拔卻缺失靈魂與厚重,那份失落之情溢于言表。然而,作者并未沉浸于失望之中,而是換個角度思考潼關的存廢問題,展現(xiàn)出深刻的理性思辨。認識到事物的產(chǎn)生與消亡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潼關在歷史上雖曾是山河鎖鑰,發(fā)揮著重要軍事作用,但隨著時代發(fā)展,在民生與文化發(fā)展的權衡中,它以另一種形式 —— 文化精神,植根于民族自信之中,這體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深刻理解與尊重?;仡欎P在冷兵器時代的重要地位,它憑借黃河與華山的天險,肩負著護衛(wèi)京城長安的重任,關乎國家的穩(wěn)定安危,歷代鎮(zhèn)守潼關的軍卒堅守職責的身影仿佛歷歷在目,凸顯出潼關在歷史長河中的關鍵作用以及背后所蘊含的家國情懷。而當目光聚焦到當下的潼關古城,它如今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雖已沒了往昔雄關的恢宏氣勢,但作者卻從中看到了潼關人的付出與奉獻,無論是戰(zhàn)時物資、兵員的補給,還是和平年代對這片土地的堅守,潼關人都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這讓作者對潼關人充滿敬畏,也進一步豐富了潼關這座名關所承載的人文內(nèi)涵。最后,站在女媧山上,望著黃河、鳳陵渡,思緒漫溯,作者感慨雖俯仰之間皆成陳跡,但能在此感受黃河的闊大與潼關的深沉,內(nèi)心依舊激越,仿佛能聽到杜甫《潼關吏》的吟誦聲在空中回響,給文章增添了一抹悠遠的歷史韻味和詩意色彩。整篇文章情感真摯,既有對潼關歷史輝煌的追思,又有對現(xiàn)實變遷的感慨,更有對其蘊含文化精神的深刻領悟,通過細膩的筆觸將這些復雜情感一一呈現(xiàn),使讀者仿佛跟隨作者一同經(jīng)歷了這場探尋潼關之旅,感受著歷史與現(xiàn)實的碰撞交融。感謝作者用如此精彩的文字記錄下這段關于潼關的獨特感悟,佳作推薦共賞!愿每一位讀者都能從這篇文章中體會到歷史文化的厚重以及時代變遷的力量,進而珍視那些承載著民族記憶的文化瑰寶?!揪庉嫞和粽鹩睢俊窘骄庉嫴?精品推薦202412050022】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4-12-04 10:13:29
  此文情感細膩,思考深刻!通過作者探尋潼關的所見所感,巧妙融合歷史、現(xiàn)實、文化等元素,深入探討潼關的多重意義,讀來令人感同身受,對歷史文化與時代發(fā)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4-12-04 10:13:52
  哇,從詩詞中的潼關印象,到實地探尋的失落與釋然,再到對潼關歷史地位和潼關人的感悟,這篇文章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關于潼關這座千古名關的歷史、文化與人文思考的大門,好一篇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3 樓        文友:陌小雨        2024-12-06 20:25:14
  恭喜老師斬獲精品!
山本無憂,因雪白頭……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