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都江堰之道(散文)

編輯推薦 【東籬】都江堰之道(散文)


作者:杏花寒 白丁,25.4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79發(fā)表時間:2024-12-11 06:35:25
摘要:拜讀《都江堰》所思所想

余秋雨先生游歷都江堰后感慨道:一個一兩千年前的水利工程,竟然沒有成為西風殘照下的廢墟,沒有成為考古學家們的難題,而是直到今天還一直執(zhí)掌著億萬人的生計。
   在他看來,世人皆知長城規(guī)模宏大,在群山峻嶺、無垠荒漠中綿延萬里,是古人用汗水、淚水、血肉鑄就的,是民族毅力和決心的象征,可惜它的功能早已廢弛。都江堰的規(guī)模不能與長城相媲美,無法像長城那樣驕傲地向月球宣示它的存在,但都江堰千秋萬代的功能是長城無法相比的。有了它,才有了劉備、諸葛亮指點江山的運籌帷幄,才有了李白、杜甫出川入川的詩情萬丈,才有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源源不斷提供儲備的安穩(wěn)后方。有了它,四川平原不再旱澇無常,正如岷江的江水經(jīng)過都江堰之后對四川平原的滋潤,節(jié)節(jié)延伸,婉轉(zhuǎn)綿長,這又何嘗不是萬里?
   可我想,長城也好,都江堰也罷,它們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著中華千年燦爛的文明!
   余秋雨先生筆下的江水是活的,飛奔、撒野、惱怒、咆哮,讓人腦海里瞬間呈現(xiàn)出江水翻騰的場景,耳旁仿佛呼嘯著隆隆的轟鳴聲。余秋雨先生心中的郡守李冰是活的,崗亭前的石像就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守護者,站在江心指揮著奔騰而來的江水該走向何方,任江水咆哮到讓人心魄俱奪的地步,也沒有一滴水濺錯了方向。“你走這邊,他走那邊”,江水從規(guī)矩到竄出到轉(zhuǎn)身再到調(diào)整,無不聽從著守護者的指令。在李冰父子的指揮下,整個江水井然有序地奔騰向前,歡快地奔赴各自的終點,蜿蜒千里滋潤著山川平原,整個都江堰活了!
   李冰到蜀郡之前,岷江水患泛濫,百姓叫苦連天。李冰任郡守后,他看到岷江的情況決定采取措施進行治理。他和他的兒子進行了實地考察,了解水情、地勢等情況,制定了治理規(guī)劃,設(shè)計了寶瓶口、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李冰帶領(lǐng)治水隊伍鑿石開山,劈水圍壩,用八年的時間鑿開一個二十米寬、四十米高、八十米長的缺口,將岷江水一分為二,用十四年的時間將都江堰建成。自此,岷江水患得以治理,成都平原得以滋潤,百姓農(nóng)田得以灌溉。
   幾千年前的水利工程屹立至今仍然在默默地為川府大地提供著庇護和濡養(yǎng),這一切除了李冰的智慧、毅力和堅持之外,也證明了當初的建造理念是何等的先進、建造水平是何等的過硬、使用的材料是何等的優(yōu)質(zhì)、建造隊伍是何等的優(yōu)秀。更主要的是作為蜀郡郡守的李冰從來沒有迷失權(quán)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方向。
   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卻時不時地被爆出豆腐渣工程,某高速公路橋梁垮塌了,某天橋垮塌了,某醫(yī)院門診樓坍塌了,某賓館坍塌了……
   垮塌原因無外乎某些玩弄權(quán)術(shù)的政客層層牟利,某些利欲熏心的商人偷工減料,某些被利益腐蝕的人員濫用職權(quán)等。每垮塌一處,其垮塌場景無不觸目驚心。難道說現(xiàn)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缺建造理念、缺先進的建造水平、缺優(yōu)質(zhì)的建造材料,缺優(yōu)秀的建造隊伍嗎?我想這些都不缺,缺的是李冰、是李冰精神……
   漢代水官建造李冰石像放在江心是懂得李冰的心意,唯有那里才是其最合適的崗位。人們傳說中李冰兒子的石像,頭部殘缺,手上緊握長鍤。引得現(xiàn)代女作家以“沒淤泥而藹然含笑,斷頸項而長鍤在握”向現(xiàn)代官場袞袞諸公詰問:“活著或死了,應(yīng)該站在哪里?”這是現(xiàn)代女作家的政治期待,也是余秋雨先生的,更是人民大眾的。
   余秋雨先生說,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卻是人領(lǐng)悟了水,順應(yīng)了水,聽從了水。我想,治水之道,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亦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道。所以,很多腐敗行為被打擊,很多腐敗分子被懲處。我們相信“只要李冰精魂不散,李冰的兒子會代代繁衍”。
   請原諒我歷史沒有學好,也請原諒我讀書太少,讀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后才更深層次的了解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歷史,了解到李冰,領(lǐng)會到李冰精神。
   讀罷,對都江堰充滿了向往,向往有一次屬于自己的“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
  

共 1556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也是文化深思之旅。作者以散文家余秋雨的一段評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話開篇,將都江堰和長城做了比較,認為都具有萬里的氣勢,而且,長城已經(jīng)失去了它原本的功能,而都江堰依然造福川府,潤澤周圍人們的生活。作者描繪了治水人李冰父子的豐功偉績,是他們父子改變了都江堰的水流格局,八年的時間,將岷江水一分為二,這種治水智慧,千古之后,依然令人驚嘆。以今天的眼光看,都江堰的治水理念、建造水平、使用的材料、建設(shè)隊伍以及權(quán)為民生所用的情懷,都給我們深度思考。對比當下的描寫所謂的工程,動不動就是豆腐渣,真的是讓人汗顏。人物的雕塑可以殘缺,正如蒙娜麗莎,一點也不影響雕塑的精神存在價值。何謂治水?順應(yīng)是治水之智慧。治水之道,為人之道,原來都是一體。這篇散文,從“道”的角度,解釋治水工程都江堰,深挖治水者的精神底蘊,批評了當下描寫建造工程者的貪腐。作者的文章,一直觸及古文化,開辟了散文創(chuàng)作的思路,寫出了內(nèi)容豐盈、知識性強的文章,形成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希望作者在東籬這片沃土上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作品。【東籬編輯:懷才抱器】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4-12-11 07:57:26
  帶著余秋雨,走向都江堰,挖掘都江堰的歷史,緬懷造福后代的李冰父子,感嘆今天的某些工程的粗制濫造,守住文明的底線和成果。作者的文章,格局大男人豐盈,寫得精粹。感謝作者選擇東籬投稿,愿你在東籬創(chuàng)作收獲更多的快樂!遙握,問候冬祺!
懷才抱器
回復1 樓        文友:杏花寒        2024-12-11 16:39:51
  謝謝社長鼓勵和指導!
2 樓        文友:佳華        2024-12-11 16:50:03
  都江堰和長城,之所以一個福澤后世,一個功能廢弛,我想皆因建造的初心不一樣。一個為民生,一個為統(tǒng)治,而民生是代代不息的。
回復2 樓        文友:杏花寒        2024-12-12 08:17:56
  是的是的,長城重在防御功能,當長城之外的土地納入版圖內(nèi)它就失去了建造之初的功能,重在向世人展示那段歷史。
共 2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