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論《西游記》中人物塑造的寫作技巧及啟示 (議論文)
在閱讀《西游記》的過程中,我們總會不自覺地聯(lián)想到依據(jù)其改編的電視劇。二者有一個顯著的共性,那便是豬八戒的形象相較于沙僧更為鮮活靈動。就拿我和同學們做游戲來說,我寧可扮演外貌欠佳的豬八戒,也不愿飾演溫文爾雅的沙僧,這究竟是為何呢?今日得閑,便來談?wù)勎以谶@方面的感悟,且從寫作技巧的視角深入剖析。
為了探尋答案,我曾涉獵諸多寫作理論書籍,經(jīng)反復思索后發(fā)現(xiàn),在創(chuàng)作時,若能巧妙地將人物之間的感知、動機以及行為差異最大化,往往能收獲理想的效果,豬八戒的形象塑造便是典型范例。在《西游記》這部巨著里,最具感染力的藝術(shù)形象并非沙僧,而是孫悟空、唐僧與豬八戒。其緣由在于孫悟空、唐僧和豬八戒彼此間的心理距離、性格特征的跨度極大,而沙僧卻總是人云亦云。我印象里沙僧在《西游記》中似乎僅說過寥寥數(shù)語:“師傅,大師兄說的對”;“師傅,二師兄說的對”;“大師兄、二師兄,師傅說得對”。他幾乎未曾在觀念與行為上與他人產(chǎn)生絲毫的差異化。在那些扣人心弦的篇章中,一旦有狀況發(fā)生,孫悟空、唐僧、豬八戒便會失去心理平衡,針對同一件事,他們?nèi)说乃枷胝J知會產(chǎn)生嚴重分歧。就拿白骨精的出現(xiàn)來說,在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之下,那分明就是一個妖精;而在唐僧眼中,卻是一位善良無辜的女子;到了豬八戒那里,則成了令他心猿意馬的迷人美女。唯有沙僧無動于衷。正因為感知的差異,導致觀念不同,進而行為也大相徑庭。孫悟空果斷地一棒打死白骨精;唐僧卻決然地將孫悟空逐出師門。倘若此時唐僧認同孫悟空的做法,那故事便會索然無味。恰恰是師徒二人的針鋒相對,才使得他們的性格特點愈發(fā)凸顯出距離感,這無疑是精妙的寫作技巧。
豬八戒之所以富有藝術(shù)生命力,就在于他的感知與情感既區(qū)別于孫悟空,又不同于唐僧。面對白骨精時,豬八戒有著自己獨特的認知與動機。他平日里飽受孫悟空的壓制,此刻唐僧與孫悟空產(chǎn)生矛盾,他便趁機刁難孫悟空,而這種刁難之中,又盡顯他的愚笨,甚至將師徒幾人置于險地。
不僅如此,每逢遭遇困境,豬八戒便吵著要分行李,心心念念回高老莊當上門女婿。這般描寫將一個搖擺不定、信念不堅的和尚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其行為與思想和唐僧的矢志不渝以及孫悟空的忠心耿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西游記》里妖怪眾多,然而它們大多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吃唐僧肉以求長生不老,在這方面毫無差異,所以形象遠不如孫悟空、唐僧、豬八戒那般鮮明。由此可見,在創(chuàng)作中拉開人物的感知距離、動機距離以及性格距離,對于寫好作文意義非凡,對于整個文學創(chuàng)作領(lǐng)域亦是至關(guān)重要。
綜上所述,《西游記》中豬八戒形象比沙僧更為生動,關(guān)鍵在于其具備獨特的性格特質(zhì),與孫悟空、唐僧之間拉開了顯著的距離,因而這個人物的設(shè)計與描寫堪稱成功且精妙。我們在研習中國古典文學之際,理當汲取這一寶貴的寫作技巧,并嘗試在更多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靈活運用,如此方能創(chuàng)作出更具感染力與表現(xiàn)力的作品。
作者簡介:張致遠,男,杭州高級中學2024級學生,喜歡閱讀、游戲和時事政治,曾在全國萬校小學生創(chuàng)新作文大賽、杭州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三維設(shè)計競賽,未來之城大賽中多次獲得獎項。其習作在《今晚報》《青年時報》《參花》《青年文學家》《當代文學·海外版》《閱讀》(亞特蘭大孔子學院教材)等刊物發(fā)表。指導老師:謝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