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唇亡齒寒與隔輩兒疼(隨筆) ——牙齒與舌頭和祖父與孫子
人的口腔器官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從外到里分別是唇、牙、舌,構(gòu)成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從相關(guān)關(guān)系上來看,彼此是整體的一部分,雖有各自的分工,卻相互聯(lián)系,在相互協(xié)調(diào)下完成吃飯喝水以及呼吸的任務(wù)。
既然是不可分割的,為什么有唇亡齒寒的成語,而無唇亡舌寒這個成語呢?難道只有齒怕寒冷,而舌不怕寒冷嗎?大家都知道,齒是骨質(zhì)器官,本身沒有感知神經(jīng),對溫度的感知并不那么靈敏。舌則是肉體,具有感知神經(jīng),不僅有味覺神經(jīng),還有感覺神經(jīng)。站在這個角度來看,齒對溫度的感知很低,相比較舌對溫度的感知要大于齒,成語中有唇亡齒寒而無唇亡舌寒是不是一種偏見,有失公正?
如果換個角度看,似乎有一定道理,就應(yīng)只有唇亡齒寒,唇亡舌寒這個成語就不應(yīng)出現(xiàn)。這種觀點有成立的根據(jù),從唇、齒、舌所處位置不難看出,唇是口腔中最外面的器官,牙和舌都在口腔中,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置。三種器官排在第一位,是最外面的唇,形成一道屏障,是抵御外來侵襲的第一道防線,對牙和舌都起到保護作用。
成語唇亡齒寒無論從排序上去,還是是從字面,以及內(nèi)在含義上,都或多或少包含這層意思。唇亡齒寒成語中表述的是因果關(guān)系,失去了唇的保護,第一受到傷害的是齒而不是舌,故而有唇亡齒寒,而無唇亡舌寒。仔細斟酌發(fā)現(xiàn),失去了唇這道保護屏障,首先或直接受到傷害的是齒而不是舌。舌在口腔最里面,唇的保護屏障雖受到破壞,還有齒擋在舌的前面,舌有第二層保護,一般情況下不會受到傷害。
唇亡齒寒成語中的寒是指溫度,也就是低溫給牙齒帶來的危害。唇直接與外界接觸,雙唇緊閉,擋住低溫進入口中,阻止了侵害,亡后,是失去了防線,低溫長驅(qū)直入,首先受到傷害的是齒而不是舌。盡人皆知,無論是宇宙中的大自然,還是人類生活的社會,可以說萬事萬物都有規(guī)律可循,就如同人走路,只能一步一步行進,不邁出第一步,絕不會有第二步。從這個觀點出發(fā),唇亡舌寒這個成語也不會出現(xiàn)。
也許會有人問,齒和舌同樣都長在口腔里,同樣會受唇的保護,為什么只有一個被選中,另一個被排斥在外,這是不是一種偏見?如果是,怎么造成的?是人們只看到齒的重要性,忽視了舌的作用?
事情絕非如此,世界是復(fù)雜的,從古至今,本身就有很多解釋不通的地方,讓人疑惑無法解釋的比比皆是。這并不是人類的不公,更不是創(chuàng)造成語的人偏心,而是受時代和認識程度的影響。站在唯物主義的角度看,人的認識過程是由物質(zhì)到意識,由簡單到復(fù)雜,由表及里,很多認識受客觀影響。認識由淺入深,由客觀到主管,到意識指導(dǎo)實踐,人類才出現(xiàn)二次飛躍,進入文明社會。這就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認識是隨著社會發(fā)展而提高,社會沒有發(fā)展到那種程度,人的認識就無法達到。在沒有發(fā)明火的社會,人們不會吃上熟食,發(fā)明了火,才會利用火把食物做熟了吃。就如我們現(xiàn)在不離手的手機,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出現(xiàn)的,別說唐宋,就是上世紀(jì),人們都不知道手機為何物。
有人說唇亡導(dǎo)致齒寒,受到傷害是虛榮心太強,好勝心太強,不計后果造成的。好勝和虛榮都太過于顧及自己的名聲,善于表現(xiàn),鋒芒畢露,容易受到傷害。舌知道自己軟弱,處處謹慎小心,輕易不出頭,對自己是最大保護。
唇亡齒寒說的是齒與舌的關(guān)系,不可回避的聯(lián)想到古賢對齒和舌關(guān)系的論述。漢代劉向《說苑·敬慎》上記載:春秋時期,中國教育家常樅彌留之際,他的學(xué)生老聃(即老子)前來探望,并討遺教。常樅“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樅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常樅曰:‘噫,是已!天下之事盡矣,何以復(fù)語子哉!’”常樅以剛齒比柔舌先亡的事實,啟發(fā)老子概括出柔弱勝剛強的結(jié)論??鬃訂柕览献印皠?cè)嶂馈睍r,老子以此形象回答了“剛?cè)嶂馈薄?br />
為什么牙齒比舌頭損害的早?現(xiàn)在解釋很簡單:牙齒擔(dān)負著咀嚼食物的重任,任務(wù)艱難,必須具備堅硬的條件才能完成。牙齒任勞任怨,不管吃進嘴里的食物有多硬,多難嚼,都不怕困難,嚼碎嚼爛才放過,如果沒嚼碎嬌蘭從口腔中溜走,僥幸逃脫,與之配合的舌頭也不會放過,必定追回,讓牙齒繼續(xù)嚼碎。這種分工合作,恪盡職守的敬業(yè)精神,令我們現(xiàn)代人在佩服的同時,更要學(xué)習(xí)。
正是牙齒這種不畏困難,知難而進,竭盡全力,兢兢業(yè)業(yè),毫不取巧,認真負責(zé),寧可自己受到損害,也要干好工作的敬業(yè)精神,才造成過早損傷,一顆一顆相繼脫落。舌頭不勞而獲,在牙齒費勁把列嚼碎食物時,品嘗鮮美的味道,品嘗夠了才毫不費力地送進食道,既輕松,又毫無損傷的完成了任務(wù),這是舌頭始終完好無損的根本原因。站在這個觀點看,沒有唇亡舌寒這一成語順理成章。
這種分析也許帶有片面性,但事實卻是明明白白地擺在那里,不得不承認。從牙齒和舌頭的功能,所起的作用會得出:牙齒付出的多,所以受損嚴重,應(yīng)受到尊重。舌頭不勞而獲,沒有付出,就不會被重視。
從另一個角度看,之所以有唇亡齒寒,而無唇亡舌寒成語,是所處位置不同,不能歸結(jié)于作用大小。牙齒處于口腔第二層,緊挨著唇,唇受到傷害,最先受到牽連的是牙齒。舌處在第三層,最靠里的位置,外面有唇和齒保護,即便遇到危險也輪不到它。唇受到傷害,齒就失去保護,很容易受到傷害,有唇亡齒寒成語順理成章。
有唇的第一道防線,齒的第二道防線,舌有雙層保護,受到傷害幾率最小。即便雙重保護都被攻破,還會運用縮身法,將自己藏起來,受到損害的機率非常小,程度有限,從而失去了創(chuàng)造成語的機會。
說到這里,必然會引出保護和被保護兩種行為。有唇亡齒寒,而無唇亡舌寒,反應(yīng)出保護和被保護關(guān)系的同時,還展示出保護的程度。牙齒只受到唇這一層保護,唇一旦受傷而亡,就失去了保護。舌居口腔最里面,受到唇和齒雙城保護,即便唇受到傷害而亡,不過失去了一層保護,還有齒的保護,冷風(fēng)不能直接侵襲,受不到侵害就沒有寒的感覺,故而不會出現(xiàn)唇亡舌寒這個成語。
唇、齒、舌相互依存,這種相互保護,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父母對子女的保護,爺爺奶奶對孫輩的保護。世界上有了人類才有了社會,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就是人類的進步史,人類是由一代又一代延續(xù)傳承,沒有繁衍,人類就不會存在,社會更無從談起。人類最大的特點是疼晚輩,貫穿著上一代對下一代的關(guān)懷和疼愛。父母疼愛子女,祖輩疼愛孫輩,真真切切反應(yīng)出人類是在關(guān)懷和疼愛中發(fā)展的。眾所周知,隔輩疼比父母更疼,那是無私的特殊疼愛,是疼愛的頂峰。這里又提到一個問題:祖輩對孫輩的疼愛為什么大于父母對子女的疼愛?難道祖輩只愛孫輩而不要子女?此話謬也,小心遭到天下所有父母的咒罵,甚至罵是輕的,打幾拳都不解恨。
人類的疼愛是從父母疼愛子女開始的,由享受父母的關(guān)愛,發(fā)展到享受祖輩的疼愛。人類繁衍發(fā)展的規(guī)律是,先有子輩,再有孫輩,順序是不能顛倒的,子女在祖和孫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紐帶作用,把上下連在一起。祖輩對孫輩是特殊疼愛,孫輩的出現(xiàn)勾起了祖輩已經(jīng)放下的愛心,第三代出現(xiàn)是他們生命的延續(xù),歡欣鼓舞的同時,勾起那顆塵封已久的愛心,不遺余力地把所有的愛都播撒在孫輩身上。這種愛是延續(xù),把對子女的愛移植到孫輩身上,這種愛是對無私的,付出也是最大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普遍規(guī)律是先生者先離世,祖輩來到這個世界上早,有了孫輩才稱祖。被稱作祖意味著歲數(shù)大了,要早于孫輩離開這個世界。人類生老病死的規(guī)律與唇,齒,舌關(guān)系是相同的。人類的器官與人生相通,人在器官在,人亡器官也就失去了作用。唇、齒、舌緊密相連,難以分割,唇亡了齒寒,齒亡了舌寒,唇和齒都對舌起保護作用,舌才受到雙重保護。唇比作祖,子女是齒,孫子是舌,祖和父都有保護子和孫的責(zé)任,孫受到雙倍的愛。祖輩疼愛孫輩,有愿望和期待:生活在好的條件下,才會有強壯身體,孫輩的壽命長了,祖輩的延續(xù)就長了,雖然離開這個世界,生命卻在延續(xù)。
祖輩全心全意,不管不顧,一心撲在孫輩射傷,怕父母列的子女子女要他們多休息,少操勞,累壞身體不是玩兒的。他們不但不聽,還大聲呵斥,不用你管,我的身體我自己最清楚。
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口袋里錢多了,在物質(zhì)極大豐富的今天,應(yīng)有盡有,想買什么就買什么,和祖輩小時相比,提高的絕對不是一點兒半點兒。別的不說,就說這玩具吧,把家里能占的地界兒都站滿了,吃香喝甜,絕對營養(yǎng)過剩,做祖輩的仍然不放心,生怕孫輩吃不好穿不暖,操心費力看著讓人眼暈。
疼人不疼規(guī)矩。孫輩的生活條件遠遠超過祖輩,在如何疼愛,該不該過分疼愛上,要有選擇。在溺愛和疼愛上要權(quán)衡利弊。不要因為生活條件好了就無原則的寵愛,加倍疼愛無可厚非,祖輩這么選也別無指責(zé),關(guān)鍵是要適度,過猶不及。
童年是快樂的,就應(yīng)無憂無慮的生活。人苦短,誰都離不開生老病死,孫輩來到人世時,祖輩的年齡早已過了黃金期,奔著垂垂暮年一步一步邁進,離著離世越來越近。孫輩正處幼年期,生活還沒正式開啟,別說離著老年,就是人生黃金期還有很長的距離。無憂無慮,好好享受童年,是每位祖輩最大的心愿。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