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愛心】武松打虎為何一舉成名(雜文隨筆)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英雄形象,大多是大碗喝酒,徒手打虎,不近女色,不貪錢財。
酒可以壯英雄膽,打虎可以樹英雄威。老虎是誰啊,獸中之王,也是人們心中王者。它占山為王,一聲呼嘯,群獸顫抖。能把老虎打死,當然就是王中之王了。所以,中國歷史上常常以打虎者來宣揚英雄的形象。當然也有一些好漢,雖然不能打虎,卻把自己標榜為虎,如《金瓶梅詞話》里的錦毛虎燕順,矮腳虎王英等。還有劉備手下的五虎猛將等等。
最早有春秋孔子弟子武功第一的子路擒虎;齊國田開疆打虎救景公;楚霸王項羽打虎;后唐李存孝打虎;元末卞元亨踢死老虎。《晉書周處傳》中周處打虎,《閱微草堂筆記》徽州唐氏個個都是打虎能手,《聊齋志異》中田七打虎等等,都沒有一舉成名,有的雖然名噪一時,但家喻戶曉,永垂史冊的很少了,遠沒有武松千百年來,一直是膾炙人口的打虎英雄,就連《水滸傳》中描寫沂嶺殺死四只老虎的的李逵,也遠沒有武松的名氣。
唯獨武松景陽岡打死大蟲,一舉成名,成為打虎英雄。
我們來看看武松打虎的動機和經(jīng)過。
武松喝了酒,為民除害,打了童樞密,逃進滄州橫??ば⌒L柴進莊上一年多,后到陽谷縣找哥哥武大郎。路經(jīng)景陽岡,在岡前一家酒店喝酒,沒有想到,這家酒店賣酒只三碗。武松問何故,這家酒店掛一面招牌旗,上寫“三碗不過岡”,酒家解釋道:“俺家的酒雖是村酒,卻比老酒更有滋味;但凡客人來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過不得前面的山岡去,因此喚做‘三碗不過岡’,若是過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更不再問?!蔽渌僧斎徊环?,于是一連吃了四斤牛肉,喝了十五碗酒,起身要過岡。
酒家告訴武松,前面景陽岡有只吊睛白額大蟲,晚上出來傷人,壞了二三十條大漢性命。縣衙如今限令獵戶擒拿,岡子路口也都有布告提醒。武松哪里相信酒家勸告,執(zhí)意要去,并稱便真有虎,老爺也不怕!懷疑酒家留我,莫不半夜圖財害命。武松提了哨棒向景陽岡走去,約行四五里,見一棵大樹,刮去樹皮,寫兩行字,也是勸過往商客防止大蟲傷害。至此,武松仍然懷疑是酒家玩的詭計(那個時代騙子也多)。上岡到一座山神廟前,看到陽谷縣政府布告,告誡岡上有虎傷人,只可在巳、午、未三個時辰(09-11時、11-13時、13-15時)過岡,其余時不許單身客商過岡。此時武松方知確有老虎傷人?;鼐频暧袚p面子,只好硬著頭皮上岡。
喝酒后的武松,展現(xiàn)了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徒手將老虎打死。
武松打死的這只老虎,并非是一只平常的老虎,是一只縣衙通緝已久的名虎,它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已經(jīng)傷了二三十人的性命,就是獵戶也被它害死了十來人。它阻礙了清河縣對外的交流,妨礙了經(jīng)濟發(fā)展。它還嚴重地影響了衙門的威信,區(qū)區(qū)一只大蟲卻沒有辦法整治,不如回家賣紅薯。
沒有想到武松酒后打死了這只名虎,民除害,深得民心;替縣衙排憂解難,為衙門辦實事立下汗馬功勞,提高了知縣老爺威信(口稱托知縣的福才打死老虎);打通了清河縣與滄州的通道,促進對外交流,發(fā)展了經(jīng)濟,方便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同時武松更是贏得了同行——打虎獵戶的敬佩和擁護(所得打虎獎金發(fā)給了獵戶)。為了擒獲這只老虎,獵戶沒少受到知縣的訓責和罰款。當然武松也因為打虎當了清河縣巡捕都頭(刑警隊長)。
李逵雖然殺死四只老虎,是報殺母之仇。各位打虎勇士打虎,充其量是為了彰顯個人的能力。明朝皇帝朱厚照在豹房內(nèi)戲耍平時訓練溫順的老虎,自以為武功高強。誰知老虎突然野性大發(fā),幸虧身邊大臣江彬?qū)⒗匣⒅品?。武宗打虎,只是一場鬧劇,令人恥笑。而武松打虎就不同了,他為民除害,替政府排憂,促經(jīng)濟發(fā)展。目的不同,效果不同,當然意義也就不同了。
打死那些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的虎,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的虎,損害政府形象的虎,是當之無愧的英雄,是人民心中的真正英雄。
這句話給文章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