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四端(雜文)
瀏覽網(wǎng)間視頻,眼見著世風日下,震碎三觀。碰瓷,敲詐,騙局,色誘……一群老人攔住婚車,撒潑打滾,索要“紅包”。有貨車公路上翻車,村民一擁而上,不是救人,而是哄搶傾瀉一地的貨物。街頭,老人摔倒在路旁,行人冷漠無視,紛紛繞行,無人敢扶?;疖囌镜膹V告牌上寫著警示:“不要和陌生人說話”?!袄先苏κ娣?,咱就咋陪”,陪床保姆在家政行業(yè)里悄悄蔓延……
昨天,看到一個穿戴時髦,貝雷帽,貂皮大衣,一口的山西或陜北腔,囂張跋扈,似乎,家里是有礦的婦女,死賴在出租車上不下來,從上午賴到下午,誰勸都沒用。女司機被整得一臉無奈,束手無策。那個乘車的女人堅持要求女司機把自己背上五樓,才肯罷休……理由竟是:“我女兒是在五樓的房間里下的單?!?br />
我在視頻后留言:“如今的人怎么這么得不講道理?”
還是昨天的視頻,廟會上人潮涌動,廣場上正在表揚著社火——踩高蹺,圍觀的人群中,有一老頭將腳伸了出去,故意絆到走過自己面前的高蹺,致使演員摔倒,頭破血流……老頭卻得意得哈哈大笑。
我留言:“如今的人怎么這么失德?”
那年,佛山市,兩歲女童小悅悅在過馬路時,不慎被一輛面包車撞倒并兩度碾壓,肇事車輛逃逸。隨后開來的另一輛車輛,再次從女童身上碾過。七分鐘內(nèi),先后有十幾個路人,從小悅悅血污的身體旁走過,無一人理會,無一人伸出援手……
小悅悅就這樣死了,我曾寫文《我詛咒這個帶“佛”字的城市》。
車上,為了讓女孩給自己讓座,一屁股坐在了女孩的懷里;馬路上追著車,躺倒,不給個千兒八百的,司機你休想走人;廣場上,老男人摟抱著老女人,如蛇般糾纏在一起,做著各式不雅動作……網(wǎng)上總在討論“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
扶老人,被訛詐,你苦苦得而無法自證清白,后悔得,死的心都有了。在物欲橫流的時代,在笑貧不笑娼的時代,你能指望“道德”?十五年前的彭宇案,南京法官的一句“不是你撞的,你干嘛去扶?”余音猶在,余悸猶在。在這個“明哲保身”,怕惹一身騷的歲月,你能不“冷漠”?
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笔廊说牡赖滦枰拥囊I。我不是厚古薄今?!案毁F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突然懷念起了過去,覺得,還真是老祖宗有規(guī)矩。比如儒家的禮義廉恥。比如,盜亦有道。比如,舉孝廉,比如,立貞節(jié)牌坊。比如家訓族規(guī)鄉(xiāng)約的教化,比如祠堂里的鞭笞和族法的“浸豬籠”。比如,娼門的后代不得科考,商家的子弟不得入仕。再比如,并不遙遠的過去,人人學雷鋒,處處有親人……過去,雖然窮,人們還是知“恥”的。
秦淮八艷之魁首,柳如是,才藝超群,容貌奪人。她卻“欲做妾而不得”。初識才子宋轅文,雙雙墜入情海愛河。不久商定起婚事,宋轅文的母親聞訊鬧上了門,認為柳如是是個妓女,迎娶她進門有辱門楣,寧死不同意這門親事,拉走了宋轅文。柳如是再遇進士陳子龍,兩人情投意合,日夜纏綿,當柳如是提出要入妾陳家,已經(jīng)是一妻三妾的陳子龍留下一句“你等我”,立馬逃之夭夭,唯恐避之不及?!拔乙娗嗌蕉鄫趁模锨嗌揭娢覒缡恰?,柳如是是個好女子,但,一入娼門誤終身。當然,最后24歲的她嫁給了60歲錢謙益,也算是個好的結(jié)局吧。
你看看,如今的網(wǎng)紅們,大庭廣眾,眾目睽睽,她們袒胸露肚,搖臀扭腰,“她知道自己在拍什么,她也知道你在看什么,她也明白你在想什么?!睙o恥中故作靦腆,嬌羞里還透著深情款款……為人女為人妻為人母,為了“榜一大哥的打賞”,為了“博男人的眼球”,為了“平臺的流量”,怎么就脫得不要臉面了呢?
網(wǎng)絡上什么展示都有,什么段子都敢說,社會轉(zhuǎn)型得也太快了,是否真如人們說的“女人變壞就有錢,男人有錢就變壞”?是的,一切為了錢?!百Y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馬克思《資本論》)道德和廉恥在金錢面前蒼白無力。
“千人所指,無疾而死”。清?汪森《粵西叢載》七卷《龔一清》載:“龔少參穢惡,幾激邊釁,而直指行部至柳州,民投瓦礫入使署數(shù)千,系楂于上,皆訟言龔惡。未幾,龔以疾卒。語云:千人所指,無疾而死?!?br />
“你就不怕人背后戳你的脊梁?”這是過去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人是要有所敬畏的。過去,如果有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舉止粗魯,便被人們斥之“有辱斯文”。過去,有人作奸犯科,族人痛之“家門不幸”。有人叛國忘祖,是要被移出族譜開除族籍的。這是世風和家風的尊嚴,是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畏。
我的母親識字不多,沒有什么文化,但是,從小,她教育我們時常說,老人不端碗孩子們不能動筷子,筷子不能指戳人,吃飯不要咂吧嘴……一點一滴,學習做人。古人教誨我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日三省吾身”,“知行合一,致良知”……素質(zhì),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
禮義廉恥,國乃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我們不能一次次地修改我們的底線。
孟子曰:“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br />
如今,我們沒了“四端”。
2025。01。02。浐灞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