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淡泊寧靜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寧靜·新】長城散記(散文)

精品 【寧靜·新】長城散記(散文)


作者:小豬她爸 探花,12147.7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57發(fā)表時間:2025-01-10 09:56:35
摘要: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內外皆故鄉(xiāng)。

【寧靜·新】長城散記(散文)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xiāng),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
   一九三七年,武漢街頭,一首《長城謠》傳唱開來,喚起全民族抗日的和聲,筑起同仇敵愾的心靈長城。
   我大概在十歲左右學會唱這首歌的,年齡小幼稚得很,對歌中蘊含的家國情懷不甚理解。但長城就像一個醒目的驚嘆號,縈繞心間,夢里幾回回夢見我登上了長城。
   小時候的日子不如現在好過,但即便在難堪的歲月里,也不缺乏流行元素和時尚因子。那時,父輩們大都以拎著一個黑色的皮包上下班而沾沾自喜,其實那包是人造革的,包里也沒有可惦念的東西,大多是一個鋁制飯盒,上班路上盛著午飯,下班路上叮當作響。然而,令我盯著包不挪眼睛的是包上繪制的圖案,巍巍挺拔的八達嶺長城:一段長城沿著隆起山脊巔峰雄起向上,一座高聳的烽火臺屹立山巔,背景以寫意的方法勾勒出起伏的群山。我驚訝于長城的壯美,蓬勃的陽剛之氣彌漫群山之中,巍峨雄壯橫亙在稚嫩的心間。
   展眼就是二十四歲的小伙子,看過了電視劇《霍元甲》,乘著全國傳唱“萬里長城永不倒”的鏗鏘旋律,我和六七個同齡人來到首都北京,有了登上長城的機會。有限的差旅費和極低的住宿標準,把我們限定在一家地下室的小旅館里。雖如此,我們的情緒仍然飽滿高漲,興高采烈,喜形于色。畢竟于我們而言都是第一次徜徉在首都的大街小巷,都懷揣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夢想。
   那是一個初夏時節(jié),我們從天門廣場逛到故宮,出故宮北門又爬上了景山,一睹紫禁城的恢弘與北京城的新貌交織在由北至南的中軸線上。向北眺望,群山逶迤,山巒起伏。我們知道長城就在群山中聳立,倘若能穿越到古時候,假如邊關有戰(zhàn)事,我們一定能望見烽火臺四起的狼煙。帶隊的領導說,明天就去八達嶺長城。話音還沒落地,歡呼聲已響在景山高處。
   八達嶺長城地處北京市延慶區(qū)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它是明長城中最精華的地段,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燕山山脈隆起的陡峭山巔,構筑起八達嶺長城的雄偉氣概,燕京悠久的歷史,豐富著八達嶺長城文化文脈的底蘊,使其從萬里長城千百座名關險隘中脫穎而出,成為一段建筑宏偉、歷史厚重、文化豐富、景色壯觀的長城,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一睹千年雄姿,領略浩蕩古風。
   時間太久遠了,我們是怎么來到延慶的,是從南段還是從北段登長城的,都已經記憶模糊,但城墻的一磚一石、垛口射洞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記,經年不忘。沿石階登上城墻,城墻高約十米,呈梯形向上收縮,外側城墻高一些,內側墻低一點。開頭我們不理解,自古以來墻不都是一般高的嗎?我們像哥倫布發(fā)現新大陸似的,你一言、我一語,議論紛紛,卻“智商”不在線,惹得一位北京大爺聽不下去了,操著京腔給我們上了一課。原來這里邊學問大了,總的來說這種設計是為了增強防御效果、提高作戰(zhàn)效率。高大的外墻看上去就“虎視眈眈”,從氣勢上給敵軍以心理震懾,也增加了敵軍攻墻攀爬的難度,同時高墻視野開闊,便于發(fā)現敵軍動向,有利于射擊。內側墻較低則有利于守軍快速調動兵力和物資,方便在城墻上的行動,同時節(jié)約建筑材料,降低施工成本,還能保證城墻的整體穩(wěn)定性。真心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在曠野之外,巒山險峰之上,構筑一道城墻原本就非易事,誰能想到還飽含了這么多的心思,運用了諸多建筑技巧。這樣看起伏的長城,在它壯美的外表下,又凝聚著古人的智慧結晶。
   四五米寬的墻頂像條街道似的,人走人道,馬走馬道,真的是“五馬并騎、十人并行”。高大寬闊的墻體外面是大塊大塊的石條砌筑,墻頂路面鋪著青石,而墻體的內部是夯土堆筑。抬頭遠看坡頂上敵樓、烽火臺,雖然形制相仿,卻有各具特點,有單層結構的,也有上、下兩層的,垛口、瞭望口、射擊口等設施突出了長城的軍事防御功能。如果忽略掉長城的軍事功能,只從建筑美學的角度去審視長城,它真的大美無比。
   遠望,青山逶迤間,長城蜿蜒著優(yōu)美的曲線,像海浪涌起的波谷,像清溪轉過彎角,起起伏伏,曲曲折折,而一個個關隘、敵樓恰到妙處地點綴在曲線上,仿佛五線譜上悅動的音符,淺吟低唱著古老的歌謠,喚起山巒起舞,江河和聲。
   從八達嶺長城下來,路過一個馬路市場。一些攤販在銷售“文化衫”,其實就是圓領T恤。正面圖案就是最為經典的八達嶺雄姿,與父輩們黑色提包上的圖案差不多。而背面則是一行大字“我登上了長城”,筆力蒼勁,撼動人心。
  
   二
   離遼寧丹東市區(qū)不遠,鴨綠江北岸,有兩座山峰平地高聳。因山形像老虎的耳朵,得名“虎耳山”,后來演化為今日的“虎山”。山脊之上,虎山長城巍峨矗立,過街城樓、烽火臺、敵樓、馬面等建筑依山就勢,跌宕起伏,蜿蜒北去。
   二十年前,我到丹東市參加一個培訓班。培訓結束后,主辦者組織我們去參觀虎山長城,這讓我了解到一段長城的歷史。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考古部門發(fā)掘出虎山長城部分墻體和墻基,最終確定這些遺跡就是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坐實了《明史?兵志》中的記載:“終明之世,邊防慎重,東起鴨綠,西至嘉峪”?;⑸介L城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間,努爾哈赤稱王后,下令將包括虎山長城在內的大部分遼東長城拆除掉了,這使得虎山長城幾乎是瀕于湮沒了。
   之后,乘著全國涌起的“愛我中華,修我長城”熱潮,當地政府在原址了修復重建了虎山長城。所以,我們登上的虎山長城是一座“嶄新”的長城,但是只要根基在,它就是不倒的萬里長城之首。
   走過千米棧道,順著臺階很快就爬到了山頂制高點——敵樓。這里雖然海拔不倒一百五十米,但山勢險要,在沿江丘陵中異峰突起、險峻挺拔、視野開闊,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往西看去,低矮的山峰上聳立著烽火臺,像哨兵一樣守候在山間。往南看去,鄰國朝鮮隔江相望,鴨綠江清碧流淌,綠水縈繞?;厥妆蓖|市區(qū)近在咫尺,公路沿江而過,屋舍儼然,生機盎然。我欣賞著眼前秀麗的風光,心中嘀咕,在這樣的地理位置上,長城選址虎山之上,的確是古代軍事戰(zhàn)略上一個令人叫絕的考量。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在北方持續(xù)修建的軍事防御工程。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玉門關,跨越了山、林、湖、海、草、沙,總長度約兩萬多公里。實際上,玉門關以西,一些單體建筑,比如烽火臺、關堡構成了多條烽燧線,一直延伸至新疆,都屬于長城的范疇。今年十月,我在內蒙巴彥淖爾市的黃河文化博物館里,看過一個關于長城的專題展覽。在陰山山脈上,還有趙長城、秦長城、漢長城、魏長城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
   修筑長城的歷史可上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二十多個王朝征戰(zhàn)討伐,為了贏得戰(zhàn)役,紛紛進入了筑墻建城的第一個高潮中,齊國與魯國之間修建的城墻被稱之為第一長城。至于“烽火戲諸侯”的典故,雖然被司馬遷寫入《史記》,卻經不起推敲。烽是煙,白天使用,火是夜間使用,不管是烽是火,它的一個最基本的功能是信號傳遞,一個接一個傳下去,有點像今天的通訊基站。待諸侯接到信號,整裝出發(fā),最快抵達都城也得個幾日,遠一點的沒十天半個月根本到不了。今天玩的游戲,好幾天后才能看到效果,褒姒王后還能笑得出來?這笑點也太低了。不管真假,烽火的作用在這個典故中倒是說明得非常清晰。實際上,戰(zhàn)國末期才出現烽火,漢朝為了防匈奴才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開始把列國爭霸時的城墻進行增筑、連接和修繕,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漢朝為了與北方游牧民族爭奪生存空間,修筑長城,增加邊塞駐軍,強化防御,構筑起的長城比秦長城長一倍。其后,大多數朝代都參與了修建長城的工程,只有唐朝是唯一一個不修長城的朝代。唐朝不修長城得益于其雄厚的經濟基礎、堅定的軍事自信,以及靈活務實的外交政策。到了明朝,大概是受“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戰(zhàn)略思想的影響,大興土木、大修長城,先后十八次開展大規(guī)模修筑長城活動,所以我們今天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長城。
   長城沒有擴張性、侵略性,是防御工事,是守護家園的盾牌。人們常把長城比喻為一條巨龍,但我更愿意把長城比作一條象征和平的綬帶,沒有戰(zhàn)火硝煙的日子,長城就是自家院墻,墻內男耕女織,和諧共生。
  
   三
   千百年來,由萬里長城演化出來的故事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孟姜女哭長城》,小時候耳熟能詳的故事。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與《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歸納為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大意就是孟姜女的丈夫被官家抓去筑長城了,妻子輾轉尋夫。冬天的時候,孟姜女為丈夫趕制了寒衣,千里迢迢到長城腳下。卻被告知丈夫勞累致死,被埋在城墻里。孟姜女心如刀絞,坐在城下,大哭七天七夜,直到轟隆隆一聲巨響,長城崩塌了八百里,露出丈夫的尸骨。
   我們小時候處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所以講這個故事時,與愛情無關,主要是對統(tǒng)治階級的血淚控訴。南宋名臣文天祥也題寫過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這些都導致了我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秦始皇抱有成見。如今細想,在兩千年前,沒有推土機、吊車等大型機械設備的情況下,要修筑、連接一道萬里長城,這個想法本身就是偉大的。毋庸諱言,這樣巨大的建筑工程,肯定要增加徭役,增加老百姓的經濟負擔,引發(fā)人們怨聲載道,便把這股氣集中表達在《孟姜女哭長城》里。
   甭管怎樣,《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讓我記住了山海關長城,因為故事里被哭倒的長城就在山海關。當然,《孟姜女哭長城》有多個版本,比如有一說孟姜女哭倒的是河南衛(wèi)輝池山段長城,還有一說孟姜女哭倒的是山東的齊長城。原本就是一段與長城關聯的故事,一個傳說而已,我還是愿意把故事發(fā)生地定位在秦皇島的山海關。不為別的,只為秦皇島這座城市名字的霸氣。
   二十年前,我在北戴河參加一個新聞寫作培訓班。培訓結束后,我直接去了山海關,領略“天下第一關”的雄姿。山海關地處華北與東北的咽喉要道,北依崇山,南臨大海,明朝開國元勛徐達在此建關設衛(wèi),構筑起萬里長城上一座軍事重鎮(zhèn)。
   走近山海關城關,雄偉磅礴的氣勢撲面而來,高大的城樓厚重敦實,沿著城墻左右兩側一字排開靖邊樓、牧營樓、鎮(zhèn)東樓、臨閭樓和威遠堂等五座敵樓,像一位位鎧甲勇士守望著廣袤的疆土。與其說山海關是萬里長城上一座關隘,不如說它是一個龐大的古代軍事建筑群,是萬里長城唯一一處集山、海、關、城于一體的海陸軍事防御體系。關城城垣圍起來近五千米,占地面積一百二十多公頃,城高十四米,厚足有七米。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別設置了“鎮(zhèn)東門”“迎恩門”“望洋門”“威遠門”四座城門,城門之上建有城門樓,歇山重檐頂,翹角飛檐上裝飾著栩栩如生的脊獸,莊重又不失典雅。而關城四門之外,原先都修筑了甕城,現在只有東門保留著甕城,城下護城河環(huán)衛(wèi),凸顯了關城的軍事功能。
   我來的時候,游人不多,更顯得關城的空曠和偉岸。登臨城頂,向南眺望,綿延起伏的長城像鎧甲勇士的臂膀,堅強有力地伸向遠方,遼闊而壯美。我知道,五六公里之外就是老龍頭長城,明代薊鎮(zhèn)長城的東部起點,渤海之濱的一座屯兵要塞、海上長城,與海浪共舞,守衛(wèi)著無垠的海疆?;厥走h望北方,曾經的古戰(zhàn)場早已滄海桑田,金戈鐵馬、烽火硝煙、民族興衰、朝代更迭的過往都鐫刻在城關的一磚一石上,沉淀為歷史。如今山海關洗去征塵,遠山蔥蘢,人間祥和,成為一處欣賞風景、登樓攬勝的勝地。
   由山海關景區(qū)向東出發(fā),約八公里處的鳳凰山下,蔥郁的林木掩映著紅墻青瓦,一座廟宇古樸清幽,這就是孟姜女廟。廟不大,前來觀瞻的游人不少。廟內前殿供奉孟姜女的塑像,龕上橫幅書寫“萬古流芳”四個大字。大門兩側的柱子上,藍底白字,蠶頭燕尾地寫就一副天下奇聯: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海邊有一塊望夫石,孟姜女常站在石頭上眺望大海,等待丈夫歸來,任憑潮漲潮落,不畏云聚云散。凄美的愛情故事,孟姜女堅貞不屈的性格、忠貞不渝的精神總為世人敬仰,成為長城文化寶典中一頁泛黃的冊頁。
  
   四
   那年,我去陜西榆林考察學習。工作之余,原本打算去靖邊縣游覽波浪谷后,就離開榆林,去往延安。可是,榆林的同志非常誠懇地說,不去登臨鎮(zhèn)北臺將是一生的遺憾。于是,我調整行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去往榆林市城北約四公里的鎮(zhèn)北臺。
   遠遠的,我就被震撼了!綠茵鋪就的緩坡徐徐向上,襯托著山頂青灰色的高臺,青石攜著滄桑層層收縮、層層高企,四四方方的高臺便有了舍我其誰的氣概和俯瞰天下的氣勢,人在宏大磅礴的具象里微小如塵。
   四百多年前,在巡撫涂宗浚主持下,當地軍民合力在紅山山頂修建了鎮(zhèn)北臺,成為萬里長城防御體系中的觀察所,也是“北臨大漠,南護延綏”邊關要塞。臺為正方形,四層壘起,外砌磚石,內筑夯土,總高三十多米,臺基北長八十余米,南長七十多米,東西各六十多米,占地近五千平方米,依山據險,巍峨挺拔,不愧為“萬里長城第一臺”。
   四層高臺,每一層都有石階,可臨最高點。逐層而上,走過瞭望哨、女兒墻、垛口、營房,轉來轉去好像走在迷宮里一般。站到鎮(zhèn)北臺最高處居高臨下,豪情滿懷,藍天下大漠金沙上長城逶迤、烽臺獨聳,紅石峽水庫淵然澄碧,治沙防沙的林帶綠意盎然,黃土丘陵攜來蒼茫之感,天遼地闊,榆林城安然其中。
   鎮(zhèn)北臺與山海關、嘉峪關并稱萬里長城“三大奇觀”。細想一下,我去過長城東端起點虎山長城,也游歷了山海關和鎮(zhèn)北臺,卻沒有到過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磥磉^了這個冬天,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我該背起行囊一探嘉峪關的雄偉。我深知不可能窮盡每一處長城,但我和億萬同胞一樣心中裝著長城。
   長城緣起于諸侯征戰(zhàn),發(fā)展壯大于古代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交織碰撞,是古代政治戰(zhàn)略思想、國防軍事力量的重要歷史證明,也是古代高超的軍事建筑水平和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幾千年的時光,早已把長城凝練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br />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內外皆故鄉(xiāng)。
  

共 5585 字 2 頁 首頁12
轉到
【編者按】文章以《長城謠》開始,緩緩鋪開對長城的敘述。人造革的包、《霍元甲》的歌都滋長了作者對長城的渴望,終于在一個初夏時節(jié)作者來到了八達嶺長城。作者發(fā)現外墻高一點,內墻低一點,一位大爺給出了解釋。作者驚異于八達嶺長城的雄峻,“青山逶迤間,長城蜿蜒著優(yōu)美的曲線,像海浪涌起的波谷,像清溪轉過彎角,起起伏伏”“關隘、敵樓仿佛五線譜上悅動的音符,淺吟低唱著古老的歌謠”,寫的太優(yōu)美了,用比喻修辭手法描摹了長城的美?!盎⑸健笔侨f里長城的東起點,作者從歷史沿革方面敘述了長城自秦以來的建造史,豐富了長城的內涵,也揭示了中華民族愛好和平時特性,長城是抵御性工程,墻內男耕女織,和諧共生?!睹辖揲L城》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作者以此引出對山海關的描摹。語言生動形象,對細節(jié)精準描畫,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作者借工作之機來到“萬里長城第一臺”鎮(zhèn)北臺,對鎮(zhèn)北臺的奇觀大加贊賞。文章最后總結道:“幾千年的時光,早已把長城凝煉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本文分四部分,層層遞進、從多角度來解讀長城,使人對長城的了解一下子擴大很多,這得益于作者的如花妙筆,才能把長城的精神意義內涵外延全部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的閱歷豐富,才能描摹得了長城全貌,普通人大概很難寫出如此飽滿豐富的文章。美文共賞,推薦大家閱讀!【編輯:秦安】【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1100016】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秦安        2025-01-10 09:58:41
  欣賞小豬她爸老師新作,一起領略長城的風采。
2 樓        文友:小豬她爸        2025-01-10 10:42:07
  感謝秦安老師精心編按,祝好。
一本正經說胡話,嬉皮笑臉吐真言。
回復2 樓        文友:小豬她爸        2025-01-10 10:43:47
  謝謝老師留墨點評。這文最初是想在江山根與魂征文中寫成,但一直沒有落筆,最近重新捋一捋思路才成文,表達對長城的敬仰之情。祝好。
3 樓        文友:秦安        2025-01-10 10:46:11
  老師的文放在征文里也是魁首的存在,不管什么時候都熠熠生輝。大愛。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