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暖】雜糧面窩窩頭(散文)
一
忽然發(fā)現,街角不知什么時候新開了一家“雜糧窩窩頭”饃店。它燦爛耀眼、熠熠生輝,在眾多的店鋪中脫穎而出。紅色的匾頭上“手工雜糧窩窩頭”幾個白色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北方人喜歡吃面食,饃店隨處可見,而專門制作雜糧面的鮮有。這次猶如遇到了舊友,不期而遇的相逢,讓我的眼睛里寫滿了驚喜。我情不自禁地推開透明的玻璃門走進去,柜臺里面用各式雜糧做成的窩窩頭擺滿了架子。一個個窩窩頭制作得小巧玲瓏的,精致得猶如供人們觀賞的光彩奪目的工藝品。沒想到,讓我小時候吃夠了的窩窩頭也這么不同凡響,竟然被人們做出了各種花樣。綠色的、紫色的、黃色的、咖啡色的、紅色的……窩窩頭的種類之多,色彩之豐富,令人一時看得眼花繚亂。
我好奇地問老板:“這雜糧窩窩頭是怎么賣的?”
“姐,我們這兒的窩窩頭是純手工制作的,粗糧細磨,零添加,吃著絕對讓您放心。窩窩是成斤賣的,一斤八塊錢。”老板是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子,她笑盈盈地說。
新店剛開業(yè),許多人抱著進來看看的心理,老板熱情相迎,想拉攏顧客,也在情理之中。有了顧客,就不怕窩窩頭賣不出去。不得不說,這家店的老板真有眼光,看準商機,主動出擊,一時間贏得了大批顧客光顧,大家嘰嘰喳喳地問這問那,熱鬧如集市。
我仔細打量著店內,店鋪內干凈整潔,一塵不染,光看墻上那花花綠綠的窩窩頭圖片都能激起人購買的欲望,更不要說面對筐里的彩色窩窩頭了,簡直是令人難以抵擋的誘惑。顧客們紛紛自主選擇,有的選四五種,有的每種顏色都要幾個,總之,每個進店的人都滿載而歸。
據老板介紹,他們賣的這種雜糧營養(yǎng)健康,松軟可口,還有助于消化。我拿起鑷子在每一個簸籮筐里拿出兩三個來,放在一起,色彩繽紛,好看極了。窩窩頭的制作材料最少也有十幾種之多,像什么玉米面、高粱面、豆面、小米面、紫薯面、蕎麥面等。手工雜糧窩窩頭,每一個帶有雜糧特有的香氣和甜味,讓人愛不釋手。
窩窩頭中間是空心的,吃的時候里面可以搭配各種餡料,增加不同的口感體驗。我一口氣拿了二十多個,上秤一稱,足有一斤多。我顧不上形象,像個貪嘴的孩子似的邊走邊吃,還沒有走到家,我已經吃掉兩個窩窩頭了。那種雜糧面滿口留香,余味悠長,既有兒時的味道又有不一樣的面香,讓我回味無窮。
在這個什么也不缺的年代,我曾經吃膩了的雜糧面窩窩頭竟然再度強勢回歸,堂而皇之地成了人們餐桌上的“新寵”,真是讓我驚掉下巴。
二
小時候,相對于雜糧面窩窩頭,我更喜歡吃白面饃,畢竟窩窩頭常有,而白面饃稀缺。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村里還是集體制,家里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可以在生產隊掙工分。每到豐收季節(jié),我們家由于沒有勞動力,也就分不到多少糧食。那時候麥子產量低,收割、晾曬全是人工,累死累活,一畝地也打不了幾百斤小麥。分那兩袋麥子,母親要精打細算,留著過年時磨成白面,做成饅頭招待客人用的。那些白面饃一年也吃不上幾次,吃白面饅頭成了我童年難以實現的奢望。
母親后來講,生產隊時,每當秋季分糧食,一向操心的我大姐便在人群中穿來穿去,她會問村里的會計:“叔叔,今天用大秤還是小秤?”大秤,說明分的糧食多,就可以拉架子車運回家;如果用小秤,用一個大籃子就能抬回家。
深秋,勤勞的母親把分來的紅薯用切刀刮出一片一片的,放在剛種上麥子的麥畦里晾曬,如果遇到下雨天,得抓緊時間把紅薯片收回來,否則一淋雨發(fā)莓,就不好吃了。紅薯片曬干之后,一是可以用來煮紅薯片水喝,另一種是把紅薯片磨成面粉,用它來蒸窩窩頭讓一家人吃。
那時候吃得最多的就是高粱面窩窩頭、玉米面窩窩頭和紅薯面窩窩頭。由于磨面的工具簡陋,就是兩盤石磨,有時候需要人推,因而磨出來的面像沙粒一樣粗糙。用這些粗面粉做出來的窩窩頭自然也不太好吃,顆粒感強,有時候甚至會拉喉嚨,讓人難以下咽。可是由于饑餓,顧不得面粗不粗,能填飽肚子充饑就不錯了,活著就好,誰還會管它好吃不好吃呢。
每天早晨天還不亮,母親總是家里第一個起床的。她挽起袖子,開始叮叮咣咣地和面,有時候是貼鍋餅,有時候蒸玉米面窩窩頭。我家人口多,每次都得做一大鍋飯,一鍋饃可能一頓就吃得差不多了。鍋的下面燒半鍋紅薯片水,篦子上放上一塊布,母親把捏好的玉米面窩窩頭一個個地放在布上,蓋上鍋蓋蒸上個二十分鐘,再靜置一兩分鐘就可以掀開鍋蓋把玉米面窩窩拾進饃筐里。那些饃熱氣蒸騰,一個個金燦燦的,特別誘人。有時候,為了讓我們吃上菜,母親還會在鍋里放上一碗切好的辣椒再澆上一些面糊,這樣一碗簡單爽口的辣椒醬就做好了。用勺子挖上一勺,把它放在玉米面窩窩頭的中間,味道立馬就不一樣了,鮮香微辣,美味得很。
時間一長,就想換換口味,粗面畢竟沒有白面饃好吃,可家里人多,母親心有余力不足。平時,母親也只有姥姥來我家時,才會給她蒸些發(fā)面白饅頭,這是她孝敬姥姥的唯一方式。無論母親藏得多嚴實,嘴饞的哥哥會翻箱倒柜地找,冒著挨母親吵的風險,總要偷偷地掰上幾口,弄得白面饅頭殘缺不全,像被老鼠咬過似的。兩個哥哥不喜歡吃窩窩頭,趁母親不注意,把吃不完的窩窩頭裝在衣服兜里,狗子在哥哥上學時會跟隨他們,哥哥便把藏在兜里的玉米面窩窩頭掰開,一塊一塊地扔給我家的大黃狗吃。
那時候,我們多么希望能天天吃上白饅頭,那簡直是神仙過的日子。我常常想,如果能吃上白面饅頭,從此之后我再也不想吃雜糧窩窩頭了。直到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家分到了十畝田,母親非常珍惜這片屬于我們的土地。每天早出晚歸,恨不得住到田里,她深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付出才會有收獲。每年秋收過后,我家地里全種上麥子,來年六月布谷鳥飛來的時候,就是麥子豐收的時候,家里就有吃不完的麥子了。
從此,我家告別粗糧時代,頓頓白面饅頭,進入全家人盼望已久的細糧時代。
三
時代在變,社會在進步。如今,人們不但吃得好,更講究營養(yǎng)均衡,粗細搭配。粗糧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于促進腸道蠕動,改善消化功能。雜糧中的低聚糖有助于調節(jié)腸道菌群平衡,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力。
真沒有想到,一直被我們這代人嫌棄的粗糧又成為人們的“心頭愛”,粗糧尤其是那些高血糖患者的福音。去飯店,我會專挑地鍋燉,也許是為了找回小時候吃粗糧的味道和感覺。鍋里面是大鍋燉雞,咕嘟咕嘟香氣撲鼻,上面鍋邊上貼上黃燦燦的玉米餅子,雞肉的香味裹著玉米面的香氣,讓人上頭。我想,我們吃的不是地鍋燉的味道,而是懷念母親做的雜糧面饃的味道。
昨天是母親的祭日,遠在海南的二哥正好也在家,我們兄妹五人一起給母親上墳,感謝父母親給我們生命,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最親的人,還有牽掛。默默地祈禱父母在另一個世界沒有病痛折磨,一切安好。父母雖然不在了,但他們的教誨一直都在,如影隨形,永遠影響著我們。
兄弟姐妹好久不見,這次團聚在一起,有說不完的話題。不知誰說起那些吃粗糧的日子,大家不覺感慨萬分。大姐說:“阿巧是家里長得最白的人,小時候特別喜歡吃玉米面窩窩。”二哥說:“玉米面能減脂降糖,多吃對身體有好處。以后,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蔽艺f:“是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前不愿意吃的粗糧,如今又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味食物?!泵妹么蛉さ卣f:“這樣說來,我們小時候是多么幸福啊,每天吃的都是‘美味佳肴’。”大嫂說:“正好,我磨了一些玉米面,一會兒等你們走的時候,一家分給你們一些,回家蒸玉米面窩窩頭吃?!?br />
粗糧的味道,香香甜甜。憶苦思甜,我突然發(fā)現,小時候的生活好像也沒有那么不堪,人是吃五谷雜糧長大的,這是生命的基石。品人生五味,從苦澀到甜美,從簡單到豐富;再從甜美到苦澀,從豐富到簡單。周而復始,返樸歸真,這才是真正應該經歷的人生過程。
雜糧窩窩頭,是我味蕾上的難忘記憶。它講究粗細搭配,營養(yǎng)豐富,美味可口又健康。吃五谷雜糧,重拾傳統飲食文化,可以讓身體更健康,讓生命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