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煮肉燉燴菜(散文) ——故鄉(xiāng)的年之六
除夕上午吃過餛食,大家開始分頭忙活煮肉燉燴菜的事。
煮肉燉燴菜,一般都在除夕。那個時候家里窮,買的肉太少,擔心肉煮得早了,吃得太快,如果有客人來拜年,卻沒有肉菜招待,這是很不禮貌、很沒有面子的事情。
小時候我家大大小小七口人,過年時大概只能買六七斤肉,除去骨頭就更少了。在我的記憶中,買肉最多的一年,總共是九斤。那一年,全家歡天喜地,過年時碗里的肉多一些,直到正月十五,肉才吃完,肉燉的燴菜才吃完。還有一年,年前沒有錢買肉,直到臘月二十七八,父親母親為此事吵架,我和姐姐都不敢出聲,嚇得弟弟大哭,說:“媽,我不吃肉了,不用買肉了?!焙髞?,不知道父母作了多少難,從那里借了一點錢還是通過賒欠,總共才買到四斤肉!
說實在的,那么少的一點肉,除了大年初一能吃一點點,其余的主要用來招待客人。如果招待客人還有剩下的,才可以自己吃。即便是這樣,大約在正月初十之前,拜年結束了,肉也就吃完了。正因為肉少,人們才想辦法多燉點燴菜,一鍋燴菜,可以盛兩大盆,興許能吃到十五過后。
煮肉燉燴菜的事情,主要是父親做。母親和我們,洗蘿卜切蘿卜,準備燉燴菜的料。
我小時候,日子還是比較傳統(tǒng)農(nóng)耕時代的生活模式。雖然早已是新社會,提倡男女平等,不是嚴格的“男主外女主內(nèi)”,但大體上還是男人在干耕種收獲、馴養(yǎng)牲畜、拉車搬運重物、蓋房筑墻等重體力活。女人也下地干活,但是多做除草摘豆、收割栽種、幫忙裝車、打掐芽子之類稍微輕松又費工費時的農(nóng)活。平時在家里,女人則做紡線織布、縫衣做鞋、做飯照顧孩子、洗洗涮涮、打掃衛(wèi)生之類的繁瑣事務;而男人則負責房屋修繕、家具農(nóng)具修理、挑水、廁所運土出肥等粗重活計。一年到頭,男人女人都在忙碌,都很辛苦,好在只要分工協(xié)作,基本上可以解決一家老小的溫飽問題,日子還是能過下去的。那個年代,很少有離婚的事情。如果那個村子有人離婚,那簡直是大事情,特大新聞,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離過婚的人,日子更難過,在一個小圈子里,他們都會成為人們議論的對象。
但是,過年時不同,如蒸花饃發(fā)面、切肉煮肉、燉煮燴菜等,都是男人主動做的事。在鄉(xiāng)村,遇到紅白之事,廚房里的大廚,當然都是男人;女人則是幫忙擇菜洗菜、洗碗收拾,做好準備工作。
后來,我跟先生說起過年忙碌的事。先生說,在老家都是這樣。過年燉肉做菜、磨豆腐、掛粉條等,都是男人做。男人認為,女人辛苦一年了,過年時自己多做點,讓女人稍微輕松一點;而女人呢,也不想讓男人獨自辛苦,就帶著孩子們,打個下手,幫忙洗洗涮涮。也許正是這種比較合理的家庭分工,能夠讓大家為家庭各盡所能,家庭也可以保證每個人的基本生活條件,這才是家庭穩(wěn)定的最基本保證。
父親將豬肉切成稍微大一點的方塊,清洗一下,瀝干水分,肉皮朝上平放在案板上。接著要把烙鐵燒的通紅,準備燙豬肉皮。這時,需要孩子幫忙拉風箱,鍋里添的是準備煮肉的水。先把厚厚的烙鐵放在灶堂里燒,看著烙鐵變紅了,父親拿著烙鐵,在豬皮上緊緊按住烙鐵,慢慢移動,豬皮瞬間發(fā)出“嗞嗞嗞”的響聲,冒出一縷一縷黑煙,隨即就聞道了肉皮燒焦的味道。烙鐵燙過的地方,豬皮變的焦黃,甚至焦黑。兩三塊豬肉,很快就燙過一遍。
接著把豬肉放在水里,再清洗一次。這一次清洗,不只是清洗表面,還得用小刀將豬皮燙過的地方反復刮過,直到刮掉燙過的痕跡,肉眼看不到一丁點豬毛為止。
等到完全刮洗干凈,將豬肉全部下鍋,加上調(diào)料和水,開始燉煮了。等到鍋里的水燒開,只能用小火慢慢燒燉。對于那些心急火燎、想快點吃到肉的小孩子來說,煮肉時的等待,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一些平時不大喜歡拉風箱的孩子,表現(xiàn)得也特別積極起來,自告奮勇幫大人拉風箱,大概也是想著能多聞聞肉香,等肉煮熟后能第一個分到肉吃。
鍋上冒出了熱氣,屋子里已經(jīng)有了肉的香味,小孩急不可待,大人卻慢悠悠地說:“肉要煮熟,還得好久,慢慢等吧?!别捔艘荒甑哪c胃,早已想著熟肉出鍋,美美地吃上一點點呢!
那時經(jīng)常聽說這樣的事情,某某村子誰家正在煮肉,小孩子迫不及待,趁著大人沒有留意,偷偷地從鍋里撈肉吃,結果燙傷了手,燙傷了嘴。誰家的幾個孩子,為了爭搶吃肉,打架、哭鬧、撒潑,從巷子里走過的人都能聽到爭吵,搞得家里大人都不安生。而我們家呢,很慶幸,孩子們都相對斯文,吃東西從不爭搶,想吃肉也會耐心等。等到肉煮熟了,父親親自撈出來,自然會給我們每人撕一點點排骨上的瘦肉,都可以嘗一點點。
撈出來的肉,依然是豬皮朝上,放在一張倒過來放的箅子上。箅子呢,放在一個大盆子上。假如有肉汁、豬油掉下來,正好掉在盆子中,過一會兒用來燉燴菜。父親早已準備了涂肉皮的醬,醬是提前買回來的。把醬砸碎,用開水溶化成粘稠的醬汁,趁熱把醬汁涂在熱乎乎的豬皮上。涂過醬汁的豬皮,變得焦黃焦黃的,像燒烤過一樣,看起來香噴噴的。
煮過肉的湯,直接用來燉燴菜。那時過年貧窮,燴菜里只有白蘿卜片、紅蘿卜塊,外加紅薯粉條。稍微富裕一點的家庭,會買一點大白菜、海帶,切成細絲,加到燴菜中,就算是豪華型燴菜了。
燴菜燉好了,盛出兩碗,就著饅頭,全家人一起吃,又是一頓美味可口的飯菜!
除夕那天,除了煮肉燉燴菜,父親還要準備一些涼拌菜:紅蘿卜絲加粉條、白蘿卜絲加粉條,涼拌豆芽加粉條等。除了這些,割上一兩斤豆腐備用。家里光景稍微好一點的年份,偶爾會油炸一點東西。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曾經(jīng)把面粉、雞蛋加點鹽、花椒粉加水攪拌均勻,然后用筷子挑出一小塊一小塊的,放到油鍋中炸,等它變成焦黃色,撈出來。過年時,將炸好的東西切成條狀,放入碗中鹽水中,隔水蒸一會兒,就是一道美味的菜肴。油炸過的雞蛋面團,蒸過之后,吃起來爽滑筋道,香而不膩。唯一不滿足的是,油炸的東西太少,每個人只能吃一點點,肚子里永遠缺油水。
肉菜差不多都準備好了,過年時做飯,就比平時輕松快捷,也能有休息娛樂的時間了。
二〇二五年一月六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