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克蛞虑椋ㄉ⑽模?/div>

精品 【柳岸·?!克蛞虑椋ㄉ⑽模?


作者:江親蓮 秀才,2118.2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08發(fā)表時間:2025-01-11 10:00:37
摘要:當一陣陣清風吹拂而來,蓑衣上的絲絲棕毛又會隨著微風,自由搖曳著身姿,發(fā)出沙沙的聲響,像是在跳著一曲只屬于自己的田園青春之舞……

在廣袤的鄉(xiāng)村田野上,總有一個個身披深棕色蓑衣的農人,打著赤腳,迎著淅淅瀝瀝的雨滴,游走在田地里,或是在菜園里施肥掀膜,或是在稻田里犁地補埂,或是在麥地里揮鋤除草。當一陣陣清風吹拂而來,蓑衣上的絲絲棕毛又會隨著微風,自由搖曳著身姿,發(fā)出沙沙的聲響,像是在跳著一曲只屬于自己的田園青春之舞。
   不過,這一點都不影響仍然在田地里忙碌著的農人。冬雨綿綿,風兒吹著,棕毛舞著,農人們俯著身子辛勤揮動著鋤頭,田地里的小菜和麥苗綠油油的,儼然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定格在那一刻的美好時光中。原來,這個屬于鄉(xiāng)村特有的田園詩篇竟是這般引人如癡如醉。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始終在勤勞又善良的農人腳下手里,發(fā)著光放著熱。
   眼下,又是一年寒冬臘月時,原本在夏天那會還穿著湛藍色衣裳的天空,轉身就像生氣了似的換上了一身烏蒙蒙的衣裳,還怎么都不愿意脫下來。要是它又傷春悲秋著,恐又將有一場傾盆大雨突然而至。不過,想到有一身蓑衣在手,就算下再大的雨,農人們都不會害怕。因為,下雨天的標配,對于農家人來說,一件蓑衣是必不可少的。
   蓑衣,是一種由棕衣編織而成的厚厚雨具,不光能遮風擋雨,還能保暖御寒。據(jù)說,歷史上關于它的記載已有二千多年。這些都是父親告訴我的,關于它的歷史憑僅有的現(xiàn)實條件,我暫時沒有辦法考究。至于它有防風御寒的功效,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畢竟我并沒有真正披過蓑衣。借用父親的話說,一是蓑衣很沉重,二是沒有編織適合小孩子披的尺寸,以致于在農家生活了十五年,我也從未真正披上過蓑衣。
   偶爾,出于好奇的緣故,我會趁著父親不在家的時候,或是在他剛收活路回家洗漱的間隙,悄咪咪地跑到堂屋門前的走廊上,將他隨手掛在墻上木頭掛鉤上的蓑衣取下來,想要披在自己身上,試試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能讓農人們如此喜歡。但是,當我雙腳踩在小板凳上,還墊著小腳尖吃力地用手扯著蓑衣時,才發(fā)現(xiàn)它真如父親所說的那樣,它的重量并不是我能長時間負荷的,不過摸起來手感雖然粗糙但卻勝似有絲絲暖意在心間。
   或許,父親所說的話都是真實的。猶記得,每一個細雨霏霏的日子里,蓑衣都是家中大人們外出干農活的必備雨具??粗缫驯涣艿猛竿傅拇蟮?,盡管有時雨已經逐漸變小了,但父親表示還是得把蓑衣披在身上,有著未雨綢繆的意思,說是等真正下雨時就不用著急忙慌地往家里趕了,就像那句詩所表達的一樣“斜風細雨不須歸”。當我和小弟想要一同前往時,他卻說道:“下地干活是大人的事,你們只管在家好生寫作業(yè)?!?br />   原來,并不是不能編織出適合小孩子尺寸穿的蓑衣,而是父親更希望我們在該學習的年紀好好讀書學習,爭取將來能有所出息,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畢竟,身為一個農村普通家庭長大的孩子,所謂的出路也就是通過拼搏考上好一點的大學,為自己增加一些步入社會后面臨挑戰(zhàn)和競爭的勇氣。我猜想,父親是這樣認為的,也許還有很多像他那樣一輩子都沒有走出農村的父輩,也是這么認為的。
   其實,我曾經見過父親編織蓑衣的樣子。編織蓑衣,需要選用棕櫚樹上成熟的外殼(棕毛),顏色很像是蟑螂外殼的顏色。一般情況下,編織一件大人披的蓑衣,得找兩三棵棕櫚樹的棕毛才能編織出來,不然背面就太薄了,也會太短了,起不到它應有的保暖防風防寒的功效。還好,老屋后的那片山林中便有四五棵棕櫚樹。每一年的深秋時節(jié),父親總會背著一個竹背簍、拿著一把彎刀,慢悠悠地走進山林中。
   我知道,這下那些棕櫚樹就要“遭殃”了。只見父親在那幾棵棕櫚樹面前走來走去,似乎在仔細打量著這些不知道從什么時候便生長出來的珍惜樹種,更像是在心中盤算著該如何將有限的棕樹殼編織出更多的蓑衣。精打細算,也是父親在平淡煙火日子中提煉總結出來的一種生活經驗。沒辦法,過日子,如果不計劃著辦,在貧困條件之下,很多事是極難平衡的。
   棕櫚樹長得不太高,貌似只有一個正常成年男子的高度。它的枝葉親綠而茂盛,像一把大傘那樣,朝著東南西北四個不同的方向散開著,中間是一個淡黃色的花蕊心。經過一整個秋天的浸潤,這些枝葉有的就會慢慢退卻青綠的外衣,轉而又披上黃燦燦的馬甲,告訴路人該是收割的時候了。父親用手輕輕拔弄開帶著長長細尖的葉子,用彎刀一下一下地割下外層有著很強韌勁的棕毛,一大片一大片地平整鋪在地面上。
   等把全部的棕毛全部剝離出來后,父親便拿出背簍將其裝入,還順手把那些干枯的棕葉一起打包帶回家中,說是煮飯炒菜的良好燃料。就是這樣,父親總是在煙火日子的點點滴滴中教會了我們做事應當有計劃、生活應當勤儉節(jié)約、辦事應當資源合理利用。
   猶記得,父親將背回去的枯葉直接倒在了雜物間里,說是要等持續(xù)自然晾干數(shù)天后才能更好燃燒。然后,他便把剛從山林中割回來的一片片棕毛,從背簍中拿出來,又順勢找了一塊十分干凈的地面,將它們有序地堆放在一起。等全部堆放好以后,他又去了堂屋里,拿出了一把不太粗根的花繩子,一個人彎腰弓背地蹲在地上。只見他一手拿著棕毛,一手拿著花繩子,左穿穿右穿穿,從上往下,穿了一排又一排。
   我不記得父親到底穿了多少排,只記得他拿著已經扎好了的棕毛在身上比劃了一次又一次,在差不多的時候,才用花繩子將所有的接口都封好??匆姼赣H拿著這一大塊扎得板板正正、結結實實的棕毛塊,很是厚重,他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神情。我知道,看樣子,專門在雨天里用的蓑衣是做成了。那件蓑衣就像一件十分厚實的衣裳那般,還帶著圓圓的領口,在肩膀的位置兩邊的棕毛微微往上翹著,下擺更是直接蓋過了屁股。原來,做一個蓑衣并不是很難,只是需要有點耐心和一些細致。當然手藝好一點的話,做出來的蓑衣不光樣式好看,而且還經久耐用。
   由于山林中的棕毛并不太多,能一次性做兩個大人披的蓑衣就算是很不錯了。加之,棕毛在山林中還是不太常見,因此很多農人家中的蓑衣都是在集鎮(zhèn)上購買的。聽母親說,父親為了能趕在冬天很冷的陰雨天到來之前多做點蓑衣出來,便經常穿梭在村里乃至鄰村的山林中,看見有別人遺棄的棕毛,就一點點地割回家湊著。等差不多又能做成一個兩個蓑衣時,他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其實,我家雖然比較貧困,但還好有父母親以及奶奶等手藝人,當然也算不得真正的傳統(tǒng)手工藝人,畢竟他們沒有拿過類似的榮譽證書或得到某些專業(yè)機構的認證過。只是我覺得,他們能憑著自己的一點手工編織技藝,在僅有的農家生活條件下,編出一個又一個生活所需的物品,比如背簍、籮筐、簸箕、撮箕、筲箕等,還能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又多編出一些拿到鎮(zhèn)上集市去賣,貼補家庭的一些開支,減輕生活的壓力,這些已經足夠了不起了。就像那句話說的,上帝為你關上了一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蛟S,我們家就是這個情況吧。
   看,窗外又下起雨了,而且看樣子雨勢還不小。早早地就聽父親說今天該給菜地里的青菜松土施肥了。說是下過雨后,地里的泥土表層比較松軟,若是施肥,它的營養(yǎng)很容易就浸入了,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所以,他匆匆吃過早飯就披著剛新做出來的蓑衣去地里了。我還關切地給他說了一聲下雨天路滑要注意安全。他回頭向我點頭微笑了一下,便扛著鋤頭、背著背簍出門了。
   我站在院壩中,仔細眺望著遠方。沒曾想,寒氣襲人的天氣,凍得人縮手縮腳的,一不小心手腳就有些冷得麻木沒知覺的樣子。但是,在周邊那些一塊緊鄰著一塊的梯田上,依然有不少農人在彎著腰,雙手忙個不停。沒有一個人是打著傘的,全是披著蓑衣忙活的。的確,一個人只有兩只手,不可能長出三頭六臂,要拿農具干農活,怎么可能有機會再騰出一只手來專門撐著傘呢,如此一來,反而會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農村人就要有農村人該有的樣子,這也是父親經常對我說的話。
   再說,山村的地理環(huán)境,崎嶇多山路、山林,也并不適合打著傘干活。否則,隨處可見的樹木、竹子枝丫,早就把一把好好的傘劃得稀巴爛了,且不是可惜了那么精致的傘具。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蓑衣那么受農人的青睞,其實關鍵在于它的實用性、耐用性、經濟性。披著它走在山林中,任憑農人們怎么折騰,它就像是一件堅實的鎧甲,始終如一,不容易磨損,不容易扯斷,還繼續(xù)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赝暾w住全身,保暖防水防寒防風。就算是狂風暴雨來了,農人們也可以繼續(xù)盡情地在天地里干活。出門時,總不忘記抬頭看看天色,若是覺得天氣不妙,便把蓑衣披在身上再出門,這一習慣似乎成了父親要干農活時永遠不變的行動?;蛟S,他早已習慣了有些陰晴不定的季節(jié),不管是春雨滴答還是夏雨傾盆,不管是秋雨簌簌還是冬雨突襲,他都可以輕松自如應對。
   披著蓑衣打理田地,是父親身為一名莊稼人在勞作中的幸福和滿足,更是他以自己樸實的方式,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勞動的熱愛。生活的平淡簡單,但并不影響家人對于生活的熱愛,他們始終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用自己的勤勞雙手,為家庭的發(fā)家致富努力拼搏著。而我也是一樣,雖然沒有家人的這門手藝,但是我也如同家人那般,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始終勤勉盡責、任勞任怨,不管前路如何,但至少我已經足夠努力。甚至,我深知自己早已不再年輕,但在奮斗正青春的這條道路上,從不停歇,從未懈怠,堅信用心培土,定能有靜待花開的那一天。
  
   2025年1月11日

共 3695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在田間勞作的人,由于有了蓑衣的保護,絲毫不受風雨的影響,可以說是農家必不可少的物件。它是由棕衣編織而成的厚厚雨具,既可遮風擋雨,又能保暖御寒,兩千多年的歷史可謂悠長。對于蓑衣的概念一直停留在父親的語言中,而自己從未親身嘗試過,當?shù)谝淮瓮得嚧┮院螅耪鎸嵉伢w會到它的厚重與質感。之所以沒有適合小孩子尺寸的蓑衣,是因為父親從不讓我們下地干活,一心希望我們能好好讀書學習,將來考入好一點的大學,做一個有出息的人。曾經父親編織蓑衣的情景猶在眼前,從選材到收割,從運輸?shù)骄幙棧恳粋€步驟都做得很細致,做一件好的蓑衣既需要高超的手藝,也需要不躁的耐心。編織出的蓑衣可以為家人擋風遮雨,多余的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售賣,換回貼補家庭的開銷。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田間勞作的特殊性,導致并不適合打傘,蓑衣以其實用性深得人們眷顧。勤勞的人們就是穿著自己編織的蓑衣,在田間頂著風雨勞作,去開墾美好的生活。散文以蓑衣為題,詳細描寫了蓑衣的用途,小時候對蓑衣的印象,以及父親編織蓑衣的過程,通過對蓑衣的多方位描寫,刻畫出一位勤勞樸實的父親形象,進而謳歌了勞動人民的偉大。畫面感強,文字優(yōu)美,情節(jié)舒緩,人物豐滿,故事感人,貼近生活,以物喻人,借事明理。佳作欣賞,問候作者!【編輯:林火杉】【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1130019】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林火杉        2025-01-11 10:01:40
  江社筆力不俗,佳作精彩紛呈,佩服之至!
時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詩如夢,已忘卻花香隔年。
回復1 樓        文友:江親蓮        2025-01-11 22:23:30
  謝謝林老師的鼓勵,向您學習。
2 樓        文友:林火杉        2025-01-11 10:01:54
  感謝賜稿柳岸,這里因你更精彩!
時光煮酒但求微醺,文字烹茶半苦半香。律己守正于先,雅俗皆品各半。一詩如夢,已忘卻花香隔年。
回復2 樓        文友:江親蓮        2025-01-11 22:24:01
  感謝您的辛勤編輯,遙祝新年好,敬茶。
3 樓        文友:老百        2025-01-12 15:48:42
   佳作欣賞推薦,已向江山精品審核組申報!
柳岸花明社團歡迎各位文友 聯(lián)系群QQ:858852421
回復3 樓        文友:江親蓮        2025-01-12 15:49:56
  感謝百老師鼓勵,繼續(xù)用心努力著。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