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贈書(散文)
一
很清楚地記得,上初一的時候,縣文聯(lián)捐了一批書給我們學校。書的名字是《青蛙爬進了教室》,是我縣著名童話作家董天柚先生的傾力之作。此書后來被收錄“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jīng)典書系”,董先生先后擔任我縣文聯(lián)主席、市文聯(lián)副主席、省作協(xié)主席團委員等職務,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那時候的孩子們很少有課外書可以讀到的。書分到語文老師手里,終是“僧多粥少”,老師想了一個公平的辦法,下一次考試成績出來,以分數(shù)定輸贏,把書當獎品發(fā)下去??荚嚦煽兂鰜恚藗€90分的分數(shù)線,線上的得到此書。非常遺憾,而我以一分之差與此書失之交臂。好在全班拿到此書的有十多位同學,借書閱讀也不是難事兒。
大概是還是應了那句老話“書非借不能讀也……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清?袁枚)我閱讀得非常投入,直到現(xiàn)在還對其中很多故事橋段印象深刻。在其文《五顆青黑棗兒》中,看到了孩子們純真的心靈,也仿佛感到自己嘴里也嚼著酸澀的青黑棗兒,整個嘴都麻木了,張不開了,但心中卻無比開心,因為他們守住了自己的諾言。
這大概是就是文學最初的種子吧。多年以后,我的孩子也像我當年一樣大了,我依舊給他買來這本書,和他一起閱讀,和故事中的小朋友一起經(jīng)歷喜怒哀樂。這三年來,我也嘗試著在江山文學網(wǎng)寫一些文章,得到了一些肯定,有人問我寫作技巧,這個問題讓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一般只是調(diào)侃著說,都是野路子。細思之下,自己讀書少,很難引經(jīng)據(jù)典,更沒有華麗的辭藻,能有一點點的成績,僅僅算是會講故事而已,就像當年董老師給我們講故事一樣。
人生何其幸,到了這天命之年,有了文學之伴,有了江山文學東籬友人之陪,我的生命出現(xiàn)拐點,路越來越寬,心也越來越靜。我還有幸加入了縣文聯(lián),和耄耋之年的董老師同在一個組織,同在一個微信群。董老雖年事已高,但仍非?;钴S,經(jīng)常在群里和大家互動,偶爾還能得到他的指導和鼓勵。幾代人,共處一群,有著幾世同堂的溫馨感。
二
我的工作是銷售紙張,和出版、印刷打交道。多年下來,有很多暖心的事,也少不了一些心酸的往事??墒翘煜碌氖虑榫褪沁@樣,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伏。
十多年前,K出版社調(diào)一批70克純質(zhì)紙(高檔本白紙),印刷一批青少年小發(fā)明的一本科普書,書名就叫它《F》吧。前期作者和出版社L老師已經(jīng)確認好了數(shù)碼樣,可是成書后,作者卻反應該書透印、印刷墨色粗糙、不均勻,要求改用80克紙重印。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印刷成本,紙張是大頭,薄一些的紙透印屬于正?,F(xiàn)象,其他印刷質(zhì)量問題更與我無關,是印刷廠的問題,讓我賠紙重印確實有點說不過去。幾次三番交涉下來,出版社L老師也很為難,她不敢得罪客戶,更不想把事情鬧大,在社里同事面前不好看。以后的路還長,我也不想得罪這位老師。沒辦法,很多事兒沒法較真,較真贏了當下,輸了未來,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咽。這些紙款不到一萬元,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利潤只有少得可憐的三五百。
原則上,這種書是要用裁刀切開銷毀的,不能上市銷售,銷售了涉嫌違法。我沒拿到貨款,出版社和印刷廠也都自知理虧,說處理廢書的錢歸我。只能賣廢紙,8000元/噸的原材料,變成1500元/噸的破爛。可這書不比機械零件,安裝上會出現(xiàn)什么危險?!禙》書,是知識,看的是文字、內(nèi)容。對于我一個農(nóng)村長大,從小缺衣少食,見識淺薄膚淺的人來說,美觀是可以被輕視的。我陷入了沉思,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書拉回老家,捐了,分給孩子們看。哪怕只有一兩個孩子受到了啟發(fā),這些書也算是物有所值了。
因為那位L老師和印刷廠理虧,對我的想法表示默許,只是告誡我絕對不能銷售,出了問題大家都要擔責任。
我原來的小學在拆遷后已經(jīng)合并,也沒有相熟的老師了。恰好我愛人原來的A小學她還有熟悉的老師,也有一大批熱心公益的同學們,并且跟我關系也很好。愛人的幾個同學得知我的想法后,也表示強烈地支持,還要組織再捐一些愛心物資。他們負責聯(lián)系了A小學的校長,校長表示舉雙手歡迎,還要在學校操場上舉辦一個隆重的捐贈儀式。我們本來想著低調(diào)點捐了就行了,可是校長說,這非常具有教育意義,必須讓孩子們得到啟發(fā),說到最后,就顯得有點卻之不恭了。
捐贈那天,我們把《F》書和其他同學另外采購了很多圖書和學習用品,裝了一卡車拉過去了,時間是上午兩節(jié)課中間的課間時間。那天正值陽春三月,天空湛藍如洗,芳草艾艾,柳絮飛揚,主席臺四周插彩旗飛揚,大喇叭播放著振奮人心的《運動員進行曲》。捐贈的圖書等物品擺在主席臺上正中央。學生們個個朝氣蓬勃,戴著鮮艷的紅領巾,在主席臺下排成整齊的隊伍,向在主席臺上就坐的我們和校領導行注目禮。
校長代表校方發(fā)言,給于我們極大的肯定,讓孩子們不忘感恩,努力學習,用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愛心人士。愛人的同學代表捐贈方發(fā)言,回顧了四十多年前在學校生活學習的點點滴滴和現(xiàn)在學校的巨大變化,鼓勵孩子們愛上讀書,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最后由一群戴著肩章的學生代表上臺給我們敬禮,還給我們也系上鮮艷的紅領巾。四十年了,我們還能再次戴上紅領巾,我和我的朋友們都感動了,給孩子們回少先隊隊禮的時候都飽含著熱淚。孩子們還送了一些他們親手制作的工藝品,有大紅的剪紙和皮影造型的彩繪泥塑,這些都代表著灤縣的悠久的傳統(tǒng)藝術文化。老師說,孩子們的課外班安排了很多這樣的傳統(tǒng)課程,涌現(xiàn)出了一批心靈手巧的孩子。學校還送了印著A學校標識的鑰匙扣,現(xiàn)在我還用著。每每拿出來,那些溫馨的場面都會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
我想,這些書沒有被當成垃圾處理掉,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還是那句話,哪怕僅有很少的孩子受到啟發(fā),感受到愛的傳遞,我們這次行動是值得的。如果《F》書作者知道了我的做法,也會支持我的。他寫書的初衷應該也是想讓更多的孩子受益,而不僅僅是考慮自己的收益。不知道這些書是否也像當年我們語文老師的做法一樣,以成績論,分配給同學們,會不會也有一個少年因沒有得到書而去找同學借閱,如饑似渴地從中汲取知識的營養(yǎng)!
三
還是工作的原因,我可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到出版社走訪,可以免費拿到一些暢銷書,有些出版社編輯還會給我留一些孩子教輔方面的書籍和練習冊,本人一直銘記在心,在此一并感謝。
自從我在江山文學網(wǎng)開始寫作,在朋友圈發(fā)文后,很多喜歡文學的朋友又開始聯(lián)系我。他們有的已經(jīng)退休在家,有的由于工作崗位變化,離開了紙張或者印刷圈子,但因為共同的愛好,我們又熟絡起來。我會把我的新作以電子版的形式推送給他們,也會把印有我文章的雜志贈送給他們。J出版社的任老師已經(jīng)調(diào)崗多年,還多次寄給我關于寫作方面的書,對我的每篇文章幾乎都會給我評論和提出寶貴的意見,是我生命中的貴人。
灤州市原文史辦公室陳發(fā)老師和我是忘年交,他如今也進入了耄耋之年。陳老師曾參與或主持灤州文史資料的的收集和編輯,并有自己描寫家鄉(xiāng)風物的大作《沙地滄?!房柺?。陳老師送給我很多有關灤州的文史專著,這讓我受益匪淺。這些年,我在江山文學網(wǎng)發(fā)表的很多文章里經(jīng)常引用一些其中的故事段落,讓文章更接地氣。如我在文中引用的那句“螞螂螞螂過河來,東邊打鼓西邊敲鑼來”,就是看了陳老師的文章才想起的小時候的歌謠。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童年。
前兩天,我去了M公司,公司創(chuàng)辦人是號稱“行走的圖書館”的趙老師,他擁有央視《開講了》特約嘉賓,《人民日報》推介知識博主,清華大學首屆新媒體研修班成員等一系列的光環(huán)。我去的時候趙老師不在,總經(jīng)理Z女士接待了我,Z女士端莊,知性,溫文爾雅。她帶我參觀了她們偌大的圖書展區(qū),介紹了公司整體布局和戰(zhàn)略。當她得知我也愛好文學時候,馬上提出要送我兩本書。
一本書是《最美紅樓夢》,另一本是《最美中國年畫》。這兩本書可非同一般。說非同一般,要從四個方面說起。一是開本大,比普通A4紙并在一起還要寬;二是重量足,一本書足有16斤之重,我從樓上走到停車場都把胳膊壓酸了;三是價格高,定價1298元/本;四是內(nèi)容古,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精華的部分,有文字,有出處,有解釋,有說明,有繪畫,讓我愛不釋手。這是我這么多年來得到的最“重”的圖書禮物。感謝Z總的厚愛!
都說“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要說,送人書籍,翰墨遺香!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這個遺香可不僅僅是形容詞,而是真的可以做出香味來。年前得到W總的邀請,參加產(chǎn)品推介會,W總送我的伴手禮是2025年年畫版《故宮日歷》一本。在它的扉頁上注明著“在每季度中間月份采用的是特殊工藝印刷,分別配以四種香味:薰衣草、椰果、檸檬、巧克力。讀者摩擦該頁畫面即可在指尖嗅到不同香氣”。多么豪華!我覺得自己干這份職業(yè),雖不是和書本直接打交道,但沾邊,總能登堂入室。
這些年隨著電子產(chǎn)品和短視頻的推廣,讀書的人越來越少了,各行各業(yè)越來越卷了。在這個產(chǎn)業(yè)鏈上大家都不好做。但我還是覺得閑暇時光,捧上一本書,慢慢享受讀書的快樂,永遠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如果恰巧這本書是朋友送的,那就是快樂加倍!
圈內(nèi)很多朋友跟我打趣,這個說老田,哪天要是出書了,我給你免費印刷;那個說,就用我們廠子出的紙張,我捐了;更多的人說,別忘了送給我一本。
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我肯定會送的!
首發(fā)原創(chuàng)于江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