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熱愛】編織(征文·散文)
不知怎的,最近耳鳴的厲害。越是安靜的時候,耳畔越是喧囂。這無節(jié)奏無音符的持續(xù)音頻,著實是帶給我很多困擾。想起多年前初患甲亢時,心率過快導致的心緒難安,無奈找到繡十字繡來物理平復,這時又有什么樣的聲響,可以覆蓋這如蟬鳴般呱噪的聲音呢?
不經(jīng)意看到編織圍巾的視頻,想到前不久翻出來的舊毛線,又特意去母親家尋了賦閑太久的竹簽,憑借二十多年前給家人編織過多件毛衣的熱愛,直接計算、起針,基礎是雙螺紋,搭配四條十六行擰一次的麻花,花型并不復雜,沒編織幾行,就找到了久違的手感,簡單而重復的動作,再搭配來過冬的公婆絮絮叨叨的家鄉(xiāng)事,耳鳴就如見了貓的老鼠,不知道躲哪兒去啦!
結(jié)婚也二十六年了,雖然在老家住的時間并不多,但還是有一些人是相熟的,想到了誰,就會問,公婆會說他們的近況,這家添了重孫,那家年輕的都出去打工,老人幫忙帶幾個上學的孫輩,這家娶了新媳婦,那家干的小買賣干大了……有時我能對上號,有時則只是一個模糊的形象,我不追問,他們也不介意。晚飯后我織兩個小時,我們就聊兩個小時,亂序的內(nèi)容不影響我們的熱鬧,還會有一些新鮮的詞語被我捕捉,我下意識地反過來追問,他們更樂得繼續(xù)詳說。
就比如講說到老輩子年間的“一支兩不絕”,是將時間倒轉(zhuǎn)到解放前,若倆兄弟有一個沒有兒子,那么會分別給那個獨苗苗兒子娶一房媳婦,每家一個月,各生育的孩子歸各家所有,如此達到有子傳宗接代。我反問,是電視劇里所說的娶妻納妾嗎?婆婆說不是,都是正妻,各自主各家的事,倆家都是平等的。這倒是看了那么多年的電視劇里的空白呀,不知自己能否以此寫出一個情節(jié)曲折的小說呢?將時代背景放到哪個朝代呢?不行,我得查查資料,民間傳說固然有口口相傳的流傳,但真要落在筆尖,則需要更多的依據(jù)來扎實框架,以更多的細節(jié)來推薦情節(jié)的流轉(zhuǎn)。想到這里,我的書寫欲望就像久旱逢甘霖一樣,滋滋往外冒,要不是婆婆占了我的書房,我非丟下簽子就寫幾行字不可??善窒肼牴哦嗾f,于是傻笑著追問,婆婆又說了諸如兩房都需要準備男人的吃穿用度,不能混淆,不會爭執(zhí),和平相處的傳聞。還說,也就是那個年代有吧,打她出生,從來沒有見過有這樣的人家,現(xiàn)在新社會更不時興啦,男女都一樣,反倒是誰家要生倆個男娃都愁苦的不行呢?
為啥?
娶媳婦不容易呀,現(xiàn)在老家里最難的就是娶媳婦,要娶兩房媳婦,這家老人可真不易呢?
這倒是,城里娶媳婦也不容易,只能量力而行。更何況老家的工廠大多關(guān)停,尤其中年人打工的機會少之又少,就更難了。
哎呦,掉針了。這是編織過程中的常事,彌補起來不算難,但需要一些耐心,如此才能讓彌補過的針腳不露出來。如是可非了不少的功夫,連公婆的話都聽不連貫了。婆婆看我不吭氣,也探頭過了看,待我弄好了,再繼續(xù)的話題,可能就重打鑼鼓另開張了。
家里還有棗樹嗎?記得我還沒結(jié)婚時,第一次去村里,就趕上八月十五打棗撿棗,那時的棗樹是真多呀!還是正宗的金絲小棗,特別好吃,那時小姑子剛十歲,梳著兩個羊角揪兒,踩著婆婆納的千層底紅布鞋,小大人一樣驕傲地在前面走,邊走邊摘棗嘗,遇到好吃的枝條,就多摘幾個塞到我手里?,F(xiàn)在小姑的娃娃都十歲了,時間多快呀!
棗樹只有很少的幾家有了,星星點點的,結(jié)的棗也少??上Я四敲春玫臈棙?,咱家上百年的棗樹,只買了二十塊錢。婆婆談及棗樹真是愛恨交加,我了解,之所以愛,確實是村里有上百年的種植歷史,可謂是好幾代人都是靠棗樹為生,至少到我夫君這一代,他上學的學費,都是靠那一枚枚掛在枝頭的紅棗。從春日里開夾,施肥,再到開花,坐果到成熟需要一遍遍的養(yǎng)護,再從一顆脆棗到干棗的過程里所付出的艱辛,是年過古稀的公婆每每提及,總說太不易了的緣由所在。
棗樹的消失,改變了農(nóng)人的生存模式,玉米小麥的續(xù)接,即便是再勤勞,也難以支撐一家人的生活用度,于是,人們掙錢的思路被迫打開,打工的,做生意的,通過考學去到城市的,同步,對于孩子們教育的重視度也水漲船高。婆婆說,為啥都不重男輕女了呀,這也是被輕視的女孩都長成小媳婦了,她們因為過早輟學吃的苦,怎么會讓孩子再重來一遍呢?現(xiàn)在家里男女一樣,從供上學這一點上來說更明顯,尤其女孩子學習的勁兒更足,女孩子考上大學的更多。女孩少了,剩下的男孩娶媳婦就更難了。咱村里每年都考幾個大學生,好幾個女娃都留在外面成家立業(yè),咱家三個孩子,出來倆,若論是莊稼,也絕對算高產(chǎn)啦!
大過年的,咱說過年吧,今年我們也回去過年,年夜飯我做,你們想吃什么,現(xiàn)在就能列菜譜。說這話,我是發(fā)自真心的,為了照顧失去父親的我,他們已經(jīng)連續(xù)三年讓我陪著娘過年,這是第四年,我娘早早就說,千萬讓我們陪著公婆去過年,他們也老人,多多陪伴才是最好的孝順。
公公連忙說,今年的年前集肯定是大集,他們要趕回去買年貨,只有趕過大集了,這年才是要真到了呢!聽他這樣一說,我忙建議:到時拍點視頻呀,發(fā)給遠在太原的三姑,她多么盼著可以回家趕集呀,讓她也隔空感受一些家鄉(xiāng)的年味兒。公婆頻頻點頭,我將這種情感共鳴的歡喜,共情到指尖飛舞的竹簽和絨線,它們也好似歡快地跳起了舞。
每每聊到九點,公婆就各自端著水杯回房間,我繼續(xù)看一些老電視視頻,默默地編織。絨線摩擦手指,竹簽輕輕相碰,一晚上的成果,大約是三個麻花,十五公分的長度。當長度超過一米后,我總是圍上感受一下,盤算著織多長才算合適。一米二時,單圈系一個松松的結(jié)兒;一米五時,雙圈系結(jié)后,沒有余量,一米八時,恰恰是想要的圍系效果,于是果斷收針。到這時,公婆也到了離開家,去小姑家看娃的時候??吹轿蚁锤蓛艉?,出絨齊整,麻花平順,平鋪在地上晾曬的圍巾,婆婆不由感嘆:你是真有耐心。我笑笑不語。
臨走時,我像掃蕩一樣,把家里有的,他們喜歡吃的東西都裝了袋,婆婆則細言叮囑,給你娘蒸的面窩頭,可別忘了拿過去呀,你再蒸時,不會就問我。就憑你織圍巾的耐心勁兒,你肯定能學會,還蒸得比我更好!我忙點頭。
家里又恢復了安靜,盤腿坐在沙發(fā)上,看著幾個不同顏色的毛線團,我又開始盤算,要不來一個彩條圍巾,可以給小姑家的姑娘帶,再來一個素色長圍巾,給頸椎不好的姐夫帶。如此一想,真感覺好像到了春天,看萬線復蘇,繞竹而行,心境清了,愛意滿了,縱算是有萬般的聲調(diào)在耳畔鳴響,也好似被我一共編織,整個世界都變得不那么浮躁了。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