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歡天喜地過大年(散文) ——故鄉(xiāng)的年之八
2024年12月4日,中國春節(jié)申遺成功了!由此可見,春節(jié)不僅僅是個節(jié)日,它更是一種情感記憶,是文化遺產(chǎn)。現(xiàn)在,申遺成功,它還成了一個全世界都認(rèn)可的文化符號!
——題記
一
“劈哩啪啦——啪啪啪——劈哩啪啦——”
大年初一,天還不亮,清脆響亮的鞭炮聲接二連三傳來,躺在熱炕上,似乎也能聞到硝煙味道。昨晚熬殘年,睡得比平時晚,真有點瞌睡,想多睡一會兒,可是一想到“今天過大年”,頭腦立即清醒,心里興奮起來,立即起床。母親也會催促:“早點起床,早點吃餃子!拜村子的人就要來了,得招呼人家?!笔前?,吃過餃子,就可以開開心心出去玩了!
按照當(dāng)時的過年習(xí)俗,孩子們大年初一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給家里的長輩——爺爺奶奶、父親母親磕頭拜年。雖然解放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新中國要改變這些封建禮儀,但是在農(nóng)村,這一套舊規(guī)矩依然存在。兒子孫子給長輩磕頭拜年,長輩們要給他們發(fā)壓歲錢。母親有時會說,按農(nóng)村規(guī)矩,你們要給父親磕頭拜年的??墒歉赣H卻堅決反對,父親說:“都新社會了,不用磕頭,那都是形式,孩子要是真孝順,將來給咱們吃白饅頭、煮雞蛋掛面,那我就享福了!”說完,父親樂呵呵的,仿佛已經(jīng)過上了他所希望的快樂日子!
父親讀過幾年書,他的思想和周圍的人相比,算是很開明的了。
不僅在我們家不用磕頭拜年,就是到舅舅家、姨媽家、老舅家都不用磕頭。在慈祥溫厚的外爺看來,不用孩子們辛苦磕頭,只要看到一群孩子孫子前來拜年,老人就高興得合不攏嘴,我們也樂于走這個形式,形式里總是儲存著美好。
不用給父母磕頭,通常父親也沒有錢給我們發(fā)。從小到大,只有一年的大年初一早上,父親開心,把我們幾個叫到一起,大大方方地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毛錢。第一次拿到壓歲錢,別提有多開心了!我將那一毛錢緊緊地攥在手中,心里都能感到紙幣特有的質(zhì)地,甚至盤算著,這一毛錢可以買點什么,是不是可以買糖吃呢?在村里的供銷社,一毛錢可以買到十粒糖呢!
正在胡思亂想的時候,母親已經(jīng)站在我們身后,開口說道:“把錢先給我吧,不要裝在口袋里,小心出門弄丟了?!本瓦@樣,那難得的壓歲錢,放在手里還不到一分鐘,還沒有想好怎樣花出去,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暖熱乎,就又回到了母親的手中。
好在那個時候年齡小,認(rèn)為凡事都聽母親的沒有錯,對于這“得而復(fù)失”的壓歲錢,心里倒沒有多少糾結(jié)。
二
接下來,就是全家一起吃餃子。
一年到頭,難得吃餃子,更是難得吃豬油炒白蘿卜餡餃子。昨晚包好的餃子,放在廚房板箱的上面,表皮已經(jīng)半干了。下鍋煮熟后撈出來,蘸上用柿子醋拌的、用油熗過的蒜泥、紅油辣椒汁,真是色香味俱全了!假如幸運,能吃到包了硬幣的餃子,更是歡天喜地,感覺像中大獎一樣開心,希望在新的一年,好運連連!
吃過餃子,男子就要去拜村子。老家合陽過年習(xí)俗,大年初一早上,男孩子、結(jié)了婚還沒有兒子的男人,或者有了兒子但是兒子太小、還不能獨立去拜年的男人,都要到本家、鄰居家、巷子里的老人家去拜年,這是吉利的事,沒有新花樣,還是樂此不疲。
說到這里,有人就會奇怪,假如一個男子結(jié)了婚,卻只生了女兒的人家怎么辦?在農(nóng)村,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梢越o女兒招個上門女婿,女婿改姓,變成兒子;或者找一個本家或親戚家的孩子過繼給自己,然后幫他娶妻生子;或者讓侄兒贍養(yǎng)自己,將來家產(chǎn)也全部留給侄兒。無論如何,都算是后繼有人。在中國農(nóng)村,這是傳統(tǒng),無法改變,人們希望后繼有人,無法挑剔。
那些拜村子的人,一進(jìn)門就大聲喊:“XX伯伯,XX娘,年過的好!主位在哪?給主磕頭了!給你們磕頭了!”一邊說,一邊進(jìn)屋。而主人則迅速地從房間跑出來,熱情地招待:“XX,年過的好,不用磕頭了,來,進(jìn)屋上炕,抽根煙!”一邊招呼,一邊遞煙倒茶,拿爆米花甚至糖果等。自然,人家不會停留,禮數(shù)到了,抬腿就走,還得快點去下一家拜年呢!
女孩子呢,可以幫著洗鍋涮碗。其實,大過年的,父母如果還能干,一般不用孩子做事。多數(shù)女孩子則沒有事做,到處游玩。通常是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或者在村子里轉(zhuǎn)轉(zhuǎn),聚在一起坐在熱炕上抹花花牌、打撲克,但是千萬不能做針線活。老家過年有講究,不可以穿孔,那針線活當(dāng)然不可以做了。
盼望已久的過年,當(dāng)然興奮無比。然而,興奮之余,有時卻感到有一點點無聊。過年的時候,天氣還是特別寒冷,有時還會趕上下雪、融雪。有時只有我和閨蜜兩個人,到處轉(zhuǎn)轉(zhuǎn),發(fā)現(xiàn)沒有什么事情做,也無聊??匆妱e人各忙各的事,覺得自己好像局外人。坐在熱炕上聊天吧,總覺得出去玩有趣一些;等到來到巷子里,巷子里也沒有什么人,除了三兩個年齡相仿的男孩子,有的在小心翼翼地放著鞭炮,也有人躲在一邊、歪著頭捂住耳朵,感覺也沒什么意思。這時的巷子里,比平時還冷清,天寒地凍,北風(fēng)凜冽,凍的直打哆嗦。還是回去坐在熱炕上好一些。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矛盾。平時忙碌,總想著休息。真正有時間休息,又是無事可做的時候,多少會感到有點無聊,事實上沒有想象中的快樂與狂歡。有時候想,能把這樣的無聊日子過得有趣,真的是個本事,需要多么強大的心理接受能力。
三
大約到九點十點多,拜村子就結(jié)束了。男人就到關(guān)系較好的鄰居家串門,三五個人圍在熱炕上,喝茶聊天、抽煙、抹花花牌,女主人則負(fù)責(zé)燒水沖茶,同時還得準(zhǔn)備中午飯。當(dāng)然也有不少人用這個難得的空閑補覺。一年的辛勞,年前忙的連軸轉(zhuǎn),難得睡一個安穩(wěn)覺。而大年初一,這是最佳的補覺時候。熱乎乎的土炕,閑坐無事,也容易打瞌睡。在我家,大年初一這一天,母親除了做飯洗碗,通常也會補覺,補覺是為了繼續(xù)忙活。年前一直在忙碌,特別辛苦,母親也應(yīng)該好好休息一下了。
大年初一的中午飯是有講究的,通常是準(zhǔn)備六碗菜、八碗菜或者十碗菜,一定要雙數(shù)。十碗菜就叫十全席,算是最高規(guī)格的飯菜。聽起來要準(zhǔn)備不少菜,其實做起來倒不是十分復(fù)雜。因為年前將肉已經(jīng)煮好了,涼菜已經(jīng)拌好了,饅頭也蒸好放在蒸籠里。做飯只是將肉豆腐等切一下,分別放在碗里,擱在大蒸籠里和饅頭一起蒸。當(dāng)然,大鍋里也要添水,煮點小米粥或包谷糝。熱菜五六個,剩下的就是涼拌菜。
過年準(zhǔn)備的菜品里,最受歡迎的是辣子肉。切一些大蔥放在碗里,上面放一些薄片熟肉,加上鹽、辣子和五香粉,隔水蒸。蒸熟之后,肉片上的油滲到大蔥里,大蔥的香味混合到肉片上,味道更加香辣醇厚。夾在饅頭里吃,肉片化成油,滲透到饅頭里,就是家庭自制的肉夾饃。還有燴菜、蒸豆腐等,都是平時吃不到的美食。
有一年,家里買的肉和豆腐稍微多一點,父親就把家里的銅火鍋找出來。吃飯時,給銅火鍋里放些燴菜,加點水,燴菜上面放一層豆腐片。等到火鍋里的菜燒滾了,煮幾分鐘后再吃,比那種放在碗里隔水蒸的燴菜、豆腐香多了,而且吃到最后,火鍋里面的菜還是熱乎乎的。這樣的火鍋燉菜,總共就吃了一周左右,豆腐燴菜就沒有了,過年的熱鬧也就結(jié)束了。
至于家里的銅火鍋,在我的記憶中,只用過那一年,只用過那幾天,利用率真是太低了!
四
大年初一的晚飯,菜很少,也許就一兩個涼拌菜,熱幾個饅頭,叫做“喝湯”。其實,在合陽老家,冬天白天天短時,人們通常吃兩頓飯:早上八九點早飯,下午兩三點午飯,晚上睡得早,所以不吃晚飯。但是大年初一這一天,講究吃三頓飯,寓意大概是過年足食吧。盡管冬天白天非常短,吃晚飯時一點都不餓,晚飯是一定要做的。吃過晚飯,照例是串門聊天,或者一家人圍在熱炕上抹花花牌。
說到花花紙牌,是老家人過年時特有的一種娛樂項目。在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時代,差不多家家都有,人人會玩。大概不到十歲,父親就教我打這種牌,感覺很簡單,一學(xué)就會?;ɑㄅ扑奈宕玳L,一寸多寬,正面兩頭是花色,代表大??;中間也許空白,也許有簡單的人物畫,如三國人物,水滸中的人物等。背面有花紋紙樣,也有純正的中國紅。一共四十八張牌,花色有紅黑兩種,有兩個紅點的,叫紅眼,有四個黑點的,叫黑眼等點數(shù)小的,也有點數(shù)比較大的天、組合“牛”和老虎……規(guī)則呢,也比較簡單,大吃小。此外還有組合牌,如紅眼黑眼加斜子六,組成一幅“驢”甚至“雙驢”、“驢兒亮”,還有紅八墨十和天構(gòu)成一幅“擺”或者“雙擺”“擺兒亮”,“擺”可以吃掉“驢”……
這種牌,三個人就可以玩,一個人手中有十六張牌。如果有四個人,有一個人歇著,輪換著打。如果有五個人玩,就叫“五家抱”,還是三個人玩,兩個歇家分別跟隨頭尾兩家,共擔(dān)風(fēng)險;中間一家則獨自一人玩,輸贏翻倍,叫“腰兒扛”。打這種牌,頭家最有優(yōu)勢,有一些牌永遠(yuǎn)是大的,如組合成對的“對戲三戲甚至四戲”,“對牛三?;蛩呐!被蛘摺皵[”、天等,出夠六張就能贏。如果頭家不夠牌,可以“扣牌”,二家、尾家如果有大牌,如天、“擺”、組合成對成三的“?!钡?,可以“掀牌”,“扣家”出牌,“掀家”吃牌。
一家人或者親朋好友一起玩花花牌,絕大部分不賭錢,用玉米?;蚧ㄉS嫈?shù),只是圖個熱鬧。老家人對玩這種牌有個形象的說法,叫“抹紙不爛”。因為從前花花牌都是紙做的,打得時間長,牌的質(zhì)量又不怎么好,紙牌容易缺角、折痕、起皺、裂開,甚至還有半張牌的,很容易壞掉。壞掉的牌可以繼續(xù)打,反正都是玩耍,沒關(guān)系。
偶爾在一起抹花花牌,興致高,聊得起勁,便于抒情記錄,打發(fā)時間,甚至可以玩?zhèn)€通宵。沒關(guān)系,過年時不趕著干活,趕快瞇一會兒,吃過早飯,到親戚家拜年就行了。
后來,隨著分田到戶,農(nóng)村人的生活也慢慢進(jìn)入了商品經(jīng)濟(jì)時代,會打這種花花牌的人越來越少了。年輕人嫌棄花花牌太簡單,更喜歡打撲克、打麻將、打游戲。我估計,現(xiàn)在會打這種牌的人,大概都在四五十歲以上了!也許,再過三五十年,這種牌就沒有什么人會玩了,不知道會不會消失!
當(dāng)然,玩耍抹牌的同時,主要還是聊天。說說去年的事情,交流感情,新的一年了,有什么設(shè)想,對生活有什么美好的憧憬,盡量說一些開心美好的事情。年年說,年年都差不多,不外乎想讓日子過得好一點,孩子有出息,老人身體好,家庭和睦。而小孩子呢,當(dāng)然都希望在學(xué)校成績好,快點長大,快點賺錢。
差不多到了半夜,困意襲來,放下紙牌,進(jìn)入甜甜的夢鄉(xiāng)。
一年當(dāng)中,最盼望的、最快樂的一天就這樣結(jié)束了。
重要的是,從今天開始,又長大了一歲!對這一歲是什么心態(tài),難說,我們都需要自己在一年年中快快長大。那時過年,我從未覺得父母老,過年,提振了人們的精氣神,注入了歡樂的動力。
二〇二五年一月九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