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愛心】父親的手工掛面(散文)
新年不知不覺又到了,大街上擺滿了攤位。有油鹽醬醋、花生瓜子、衣服鞋帽,還有各種過年的用品,各式各樣的對聯(lián)琳瑯滿目,用“五花八門”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大街上,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叫賣聲、討價還價聲、小孩哭鬧聲此起彼伏。再看看農(nóng)村的街道,更是熱鬧非凡。家家門口掛著小小的火罐燈籠,分外妖嬈。街道干凈整潔,兩旁落完樹葉的樹木亭亭玉立,仿佛像一個個衛(wèi)士,守護著村莊。門前的一棵棵土槐樹,莊后的一棵大皂角樹,在寒風(fēng)中搖曳著,不知誰家養(yǎng)的雞,三五成群在莊前跑著,尋找吃的,一只大黃狗也在莊子周圍跑著,偶爾狂叫上幾聲,給新年帶來了歡樂。
兒時的我,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卻也歡歡樂樂地度過了一年又一年。貧困的生活,絲毫沒有沖淡歡樂而熱鬧的年味。
那年正月初二,我穿上母親精心制作的棉衣,戴上母親做的“一把爪”帽子,提上兩份禮當(dāng)——四把掛面,還有母親專門給外爺、外婆買的一斤紅糖和一斤白糖,這在當(dāng)時算得上是最好的禮物了。
那掛面是父親親手制作的。他平時也會給左鄰右舍掛些面,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父親不收費用,只是把掛面掉下來的下角料——掛頭留下來自己吃,但這根本抵不上加工的成本。
一個冬季,父親靠掛面的收入,用他的話說:“能紅紅火火過個好年。”運氣好的時候再結(jié)余一些,二三月還能補貼家用。
那時生活困難,許多農(nóng)人編了兩句順口溜調(diào)侃:“一根蒜苗兩根蔥,歡歡樂樂過新春。”
艱難的歲月令人難忘,父親掛面的場景常常浮現(xiàn)在我眼前。
凌晨,天空布滿星星,不知誰家的雞叫了起來。父親披上衣服,打開門,月光灑下余暉,底窯門口的雜物被霜染白,雜草也被霜覆蓋。他打了個寒顫,趕忙取下母親用舊棉布做的棉門簾,緊緊閉上窯門,又給窯內(nèi)的火添了幾根粗壯的木頭。窯洞內(nèi)頓時溫暖了起來。
在明亮的燈光下,父親熟練地搓著面條。他寬厚的雙手揉著雪白的面團,那面團時而成堆、時而成條,他就像變戲法一樣,雙手用力地揉著。額頭上冒出細(xì)密的汗珠,他不是單純?yōu)榱藪烀娑鴴烀?,仿佛是在為民間古老的手藝增添色彩,仿佛在傳承先輩留下的寶貴財富。
我看入了迷,坐在火堆旁不斷添柴,小眼睛滴溜溜地望著父親高大卻略顯駝背的身影??粗赣H把面搓成長條,那筋道的面團隨著他熟練的動作慢慢拉長,逐漸由粗變細(xì),變成一根根分明、韌性十足且十分筋道的面條。然后父親把這些掛到早已搭好的架子上,這些面條仿佛成了一件件藝術(shù)珍品,又像偉大雕塑家雕刻的寶貝。
父親為人實在,掛出的掛面也實實在在。他把掛好的面用尺子量齊截斷,再用細(xì)繩子捆緊,每把大小都一樣。父親常說:“掛面是個精細(xì)活,一般粗心人干不了,就得細(xì)心?!?br />
父親掛面的名聲傳了出去。他掛的面,在鍋里煮很久都不會爛,還很筋道,方圓幾十里的人都知道父親。
記得有一次,我剛上小學(xué)三年級,一大早就在村不遠處掃樹葉。只見一個人推著自行車,車后用繩子綁著面,他問我:“你們這兒有個掛面的人在哪?聽說是在一個底窯里?!蔽乙宦犑菃柛赣H,二話沒說,就帶他去了底窯。
原來這人離我家有三十多里路,他兒子說好了媳婦,他和老伴去提親,女方家長聽說他們這兒有個掛面的,面掛得好,特意提議來時帶上些掛面,又趕上春節(jié)快到了,所以他提前來打下面,前一天打聽好路線,和老伴把面捆好,天剛亮就出發(fā)了。
掛面的工序比較繁瑣,父親聽說這面是給親家送的,就格外細(xì)心、認(rèn)真,讓他在窯洞里住了一天,才把面掛好。
父親常說:“掛面調(diào)醋,有鹽在先?!币馑际菕烀孀铌P(guān)鍵的是掌握好鹽的用量,鹽放合適了,面就筋道。
后來聽說女方家長對父親掛的面十分滿意,這門婚事也成了。據(jù)說那掛面他們自己都舍不得吃,只有來了客人才下一點。
父親后來跟我說,那年生產(chǎn)隊為了辦事,需要送些土特產(chǎn),不知隊長怎么突然想起了父親。隊長從隊里倉庫拿了麥子,磨成上等面粉,給父親三天時間,要掛三十斤面,還派了個人給父親幫忙。父親用了三天時間掛好了面,和隊長一起包裝好。
不知是掛面好,還是事情順利,那事很自然而然地辦成了。隊長一高興,不但表揚了父親,還當(dāng)場給父親獎勵了二十分工,相當(dāng)于多給了兩天的勞動日。
我知道,村上百分之七八十人家的面都是父親親手掛的,包括走親戚拿的掛面。時間久了,父親一吃就能知道是不是自己掛的。有些人走親戚,到親戚家第一句話就是:“這掛面是晁留人掛的?!?br />
父親掛面成了一種榮耀,他臉上也有光彩。
小時候我走在路上,熟人見了就說:“這是晁留掛面那家的娃。”我心里也感到自豪。
我上中學(xué)的時候,快放寒假了,班上幾位同學(xué)把我拉到一邊,開玩笑地悄悄說:“聽說你爸面掛得好,我們先排個隊,到時給我們掛幾十斤面。”我滿口答應(yīng),心里別提多高興了。
我結(jié)婚后,只要丈人來我家,父親都會拿出提前準(zhǔn)備好的掛面,再配上燣好的臊子,那香噴噴的掛面,味道不亞于大廚師做的。
父親的手工掛面紅火了十多年,那個掛面的底窯也跟著紅火了十多年。有時過年,父親都吃住在那個窯洞里。
父親去世都十多年了,許多人還對父親當(dāng)年的掛面手藝念念不忘,時常議論著父親。他們都說我沒有傳承父親的手藝,我嘴上沒說,心里卻在想,現(xiàn)在誰還能吃得了那份苦。
如今,市場上、超市里的掛面種類繁多,有空心掛面、手工掛面、機器掛面,但我買了幾次,都覺得沒有父親的掛面好吃。
父親的掛面,是我心中的太陽,我永遠都不會忘記。
(原創(chuàng)首發(fā))
編輯老師辛苦了,祝新年快樂!敬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