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煙火】我聞到年味兒了(散文)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當這首熟悉的童謠在耳邊響起,年的腳步便越來越近了。在這個充滿希望與喜悅的時節(ji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在悄然訴說著年的故事,讓我真切地聞到了那濃郁的年味兒。
1月18日,這個看似普通的日子,卻因為一場《聲韻傳情軍營致敬鋼鐵長城》詩文朗誦會,在我心中泛起了層層漣漪。嘉賓環(huán)節(jié),耳邊響起的幾個熟悉的名字,如同歡愉的年味兒飄來,讓我倍感親切,也十分激動。
黃長江,這個名字如雷貫耳,我久仰其大名,卻一直沒有機會當面請教與致謝。說起致謝,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汪兆騫先生。汪先生生于1941年,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編審,也是《文學故事報》的主編,更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會員。他所著的《民國清流》系列七卷本,猶如一座文學寶庫,讓我愛不釋手,常常反復翻閱,沉醉其中。
2020年9月,承蒙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張驥良老師的邀請,我作為北京盲人文學聯(lián)合會的志愿者,有幸兩次參加汪先生在中國盲文圖書館舉辦的公益講座。那兩場講座,至今仍歷歷在目。汪先生講課別具一格,沒有使用任何課件,仿佛是與老友圍坐在一起拉家常,侃侃而談,娓娓道來。他的講述妙趣橫生,如同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一下子就擊中了從小就愛聽故事的我,讓我深深地沉醉在那文學的奇妙世界里。
講座期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以及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故事,讓我有幸與汪先生建立了聯(lián)系。后來,我又幸運地與汪先生有過一次為時三天的同行經(jīng)歷。在那段時光里,汪先生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都讓我深受感動?;氐郊液?,我懷著無比崇敬與感激之情,寫下了一篇名為《管窺汪兆騫先生》的流水賬,并將其發(fā)給了張驥良老師,希望能借此向汪先生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張驥良老師竟然將這篇流水賬轉(zhuǎn)發(fā)給了汪先生。更讓我驚喜萬分的是,剛出差回京的汪先生看到這篇文章后,不僅仔細閱讀,還對其進行了修改,隨后轉(zhuǎn)發(fā)給了雜志社。而這個雜志社,正是由黃長江先生主辦的《中外名流》雜志社。在汪先生的推薦下,黃長江先生錄用了這篇小文,并將其發(fā)表在《中外名流》雜志上。對于我這樣一個熱愛文學的草根來說,這無疑是一件無比榮耀的事情,怎能不讓我心潮澎湃呢?
今天,再次聽到黃長江先生的名字,我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了當年汪先生所說的話。記得汪先生曾滿懷豪情地說:“我將于今年(2019年)年底要開始一項大工程,寫出我的所有經(jīng)歷,寫出我年輕時就有的文學夢想?!睍r光荏苒,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眼間6個年頭已經(jīng)過去。每當回想起這些,我都不禁感嘆時光的飛逝,也更加珍惜那些與文學前輩們相處的美好時光。
除了黃長江先生,在這場朗誦會上,我還聽到了陳玉泉先生的名字。陳玉泉先生是北京作家協(xié)會會員,他才華橫溢,曾出版《紫荊記》《拒馬河臂彎》等佳作。我與陳老師僅有一面之緣,但那一次的相遇,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時,通過同事趙江峰的介紹,我加入了燕化文協(xié)群。在群里,我就像一個默默汲取知識的潛水者,靜靜地向群里的各位前輩學習。后來,承蒙謝老師的推薦,我有幸參加了北京市總工會在太廟舉辦的職工文學創(chuàng)作研修班。在研修班上,我有幸聆聽了各位文學大佬的教誨。在他們的悉心指導下,我通過不斷地學習與練習,逐漸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一些進步。令人驚喜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房山作家協(xié)會的認可與肯定,幸運地成為了一名房山作協(xié)會員。當我從陳玉泉先生手中接過那象征著榮譽與責任的會員證時,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雖然我不是土生土長的房山人,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近三十年,房山早已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xiāng)。能夠為第二故鄉(xiāng)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深感義不容辭。
而陳喜廷先生,也是我在文學之路上結(jié)識的一位令人敬佩的前輩。前幾天,我在房山東莊子與河北鎮(zhèn)文聯(lián)的一眾朋友相聚。在記錄那次相聚的流水賬中,我曾這樣寫道:“大川老師,這位來自河北鎮(zhèn)口兒村的才子,在書法領(lǐng)域早已名聲遠揚。身為北京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的他,曾受教于趙家熹、康殷等書家。值得一提的是,大川老師自幼習武,多年的習武經(jīng)歷讓武魄與書魂在他的身上完美交融。他的書法作品,無論是筆走龍蛇的草書,或是靈動流暢的行書,都揮灑縱橫,力透紙背,每一筆每一畫都蘊含著深厚的功力。正如一位鑒賞家所言:“他的字有骨有肉,耐人尋味?!边@里的大川,就是陳喜廷先生的筆名。
陳先生為人豪爽,樂善好施。每逢有人向他提出請求,他總是毫不猶豫地答應,慷慨相助。就像在寫春聯(lián)迎新年的活動中,只要有人需要,他便會揮起如椽大筆,一幅幅剛勁有力的作品便躍然紙上。而且,他從來不圖任何回報。正是因為他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每逢春節(jié)前夕,無論是文化系統(tǒng)、公安系統(tǒng)、教育系統(tǒng),還是軍政系統(tǒng),都紛紛邀請他前去揮毫潑墨。
比如1月18日那天,陳先生上午前往房山區(qū)文化活動中心,為那里的人們書寫春聯(lián)。下午,他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某部隊,在寬敞明亮的活動室里,盡情地展示著自己的書法技藝。他的身旁圍滿了官兵,大家都被他那精湛的書法所吸引,贊嘆聲此起彼伏。看著那一幅幅紅彤彤的春聯(lián),我仿佛看到了大家對新年的美好憧憬和期待。那鮮艷的紅色,就像人們對新年炙熱的聲聲呼喚;那濃郁的墨香,就是一縷縷縈繞在身邊的濃郁的新年味道。
在這個即將迎來新年的時刻,這些熟悉的名字,這些美好的回憶,如同溫暖的陽光,照亮了我的心房。而那一幅幅紅彤彤的春聯(lián),不僅是對新年的祝福,更是年味兒的最好體現(xiàn)。它讓我深深地明白,年味兒不僅僅是物質(zhì)的豐盛,更是精神的富足;不僅僅是家人的團聚,更是朋友的相知;不僅僅是過去一年的總結(jié),更是新一年的希望與憧憬。我想,這就是我所聞到的年味兒,它濃郁而醇厚,溫暖而美好,令人陶醉,讓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