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鄉(xiāng)間蛇的行走拾憶(散文)
在大自然中,鄉(xiāng)間的蛇是一種軟體動物,它的身體細長柔軟,并且可以彎曲行走。蛇沒有四肢,但經(jīng)過鄉(xiāng)間環(huán)境生活的歷練,通過一系列特殊的運動方式,在行走中一展其向前快速靈活的行走藝術(shù)。這種方法在動物界被稱之為奇特行走。
說到鄉(xiāng)間蛇的奇特行走,記憶的閘門立即拉開。記得小時候在讀書時,由于鄉(xiāng)村農(nóng)田和河畔常有蛇出沒的緣故,學(xué)校老師為做好預(yù)防措施,在學(xué)校舉行了普及蛇的有關(guān)知識教育。除了預(yù)防蛇咬和怎樣鑒別毒蛇外,常識老師還向我們講述了鄉(xiāng)間蛇的一些生活知識,特別是介紹了蛇在鄉(xiāng)間的行走方式。
原來,對于鄉(xiāng)間大多數(shù)動物來說,它們都是通過眼睛觀察前進方向的,靠二只腳或四只腳跨步前行。然而對于蛇來說卻有點特別。蛇沒有腳,行走時大多數(shù)是靠身上的鱗片在起作用。再說蛇雖然看上去有眼睛,但它們并不是依靠眼睛來配合身體的運動行走的。由于蛇的眼睛長在頭的兩側(cè),眼睛的角膜被一塊杯狀鱗片保護著的,所以視野范圍非常有限。再加上蛇每年要脫殼,導(dǎo)致了蛇的視覺很差,特別是在周圍靜止的時候,它們對某些物體是視而不見的。所以蛇要通過它的舌頭在前行的方向來導(dǎo)航,通過舌頭在生活中發(fā)揮作用。所以我們牢牢記著蛇的舌頭是它的第二雙眼睛。
蛇的行走方式歸納為履帶式行走、蜿蜒S型行走和懸掛式行走,三大特色行走被譽為是動物界中行走的藝術(shù)高手。有了這種行走功能,它們就能夠在各種復(fù)雜的地形中靈活移動,無論是平坦的地面還是崎嶇的山地,甚至是在江河湖海中,它們都能夠自如地穿梭。這種獨特的運動成為了高效的自然探索者。老師的介紹,令我們感到十分新奇,并有了想去實地看看的心愿。
那是暑假中的一天,我和村里幾個伙伴一起提著竹籃,來到村后河道邊的大路邊割兔子愛吃的草。走到大路口旁邊長著嫩草的地方。就在我們彎腰邊說話邊割草的時候,也許是蛇早就聽到了我們的說話聲和腳步聲,在我們的眼前突然竄出一條二米左右長的大青蛇,向前面無人的大路方向逃得飛快。為了能夠看清蛇的行走方式,我們一邊吆喝一邊跟隨在大蛇后面,但保持著一段距離。只見游在大路上的蛇的身背微微隆起,長長的身子在前后和左右晃動,那腹部似乎不與地面貼在一起,靠著快速伸縮的方式奮力向前,那形狀就像是電影中坦克車的履帶在向前飛快推進。
蛇在前面行走,我和伙伴們用跟蹤的方式,驗正老師給我們講的有關(guān)蛇的行走方法。沒一會兒,蛇游到了由石板鋪就的路面上。這時的蛇立即改變了游動前行的方式,而是采用了身子彎曲和扭動的S型蜿蜒式的前行方式。只見蛇在石板上彎曲擺動著身體,依靠身體蠕動形成的S型形,用左右彎曲的獨特方式向石板路上行走。就在我們進一步仔細觀察的時候。蛇很快逃到了石橋口的河邊。只聽見“嗵”的一聲響,蛇從石橋口跳進了河中。隨著河水中的浪花飛濺,大蛇像一條水蛇那樣,在河水中浮上鉆下后忽然浮起,在水面上通過身體的彎曲,形成了水中S形的快速游行的風(fēng)景,向著前面河中的一個近一畝地大小的小島嶼游去,沒一會大蛇就攀上了離岸約二丈多的一個大樹根,爬上了小島嶼的雜草叢中,這一切我們都又看得清清楚楚。
由于大蛇的頭型不是三角形的,我們知道它是一條無毒蛇。為了看看大蛇到了河中小島嶼后會是怎樣?我們幾個小伙伴都表示要上小島嶼去看看。但這個小島嶼平時基本是無人進去的,隔河可見上面都長滿了野樹和竹子,還有半腰高的茅草。為了我們進入小島嶼并確保安全,我們又進行了商量。二個比我高一年級的伙伴出了個好點子,由他們回家各帶一條黃狗一起進島嶼進行探路,因為黃狗的嗅覺靈敏度高,看到蛇不僅會大叫,并在關(guān)鍵時還會與蛇等野生小動物奮力搏斗,為確保我們順利進上小島嶼的安全開道。由我和另外二個伙伴,趕到村邊罱河泥的河道找一艘??恐念胶幽嗟男〈瑩慰吭跇蜍⑦叄缓笪覀円黄馉恐飞洗?,用竹竿撐著小船過河進入小島。
說干就干,沒一會兒,我們一行五人很順利地牽著狗,手里拿著打草驚蛇開道的竹竿。還有從家里拿來的預(yù)防蛇咬的藥,高高興興登上了小船,駛向我們從沒進入過的這個小島嶼,追蹤那條青蛇的去向。不一會兒,我們的船經(jīng)過擺渡方式很快登上了湖中的小島。這個小島嶼被鄉(xiāng)人們稱之為野島,半人高的茅草相伴著老樹和青蔥的竹子。島上沒有固定的路道,必須從茅草叢里用腳踩出來。好在由二條大黃狗為我們開道,找準(zhǔn)了大蛇在茅草叢里游過的痕跡。我們的膽子也變大了,小心翼翼地用小竹竿挑開狗狗前行壓彎的雜草,踏出了一條屬于我們要向前行走的小道。
就在我們推開齊腰長的茅草行走到小島嶼一半面積的地方,忽然走在我們面前的二條黃狗站立在草叢中,豎起了耳朵,發(fā)急似的吼叫起來。也就在這時,我們抬頭看到了靠近前面五公尺的幾棵大樹的樹與樹枝之間,有二條大青蛇像是在蕩秋千似的,其中有一條就是我們在路上看到的那條,它們一定是看到了狗狗和聽到了我們的聲音準(zhǔn)備想攀樹逃跑。真是奇怪極了,原來這個島嶼就是大青蛇的家?!扒?,二條大蛇原來是夫妻倆。”我們不約而同地說著。這時,只見二條大蛇的身體懸掛在樹枝上,二條黃狗看到又吼叫起來了,蹦跳著欲掙脫牽著的繩子奔跑到樹下去咬掛在樹下的蛇尾巴,它們是聞到了蛇的氣味并看到了蛇。
也就在這時,二條大蛇開始逃跑了。只見它們的身體似在樹上擺動了幾下,一會兒又落到另外一棵稍矮的樹的樹枝上,一會兒又來到前面的一棵榆樹上,猶如秋千式帶著跨越式的方式在和狗捉迷藏。這樣來來回回的行走后,二條大蛇忽然很快地滑下樹枝,逃進了茂密竹林下附近雜草足有半人高的茅草地那邊去了……看到這一幕,我們恍然大悟,原來蛇在樹與樹間是采用懸掛式行走的方式,是在選擇如何逃走,這就是學(xué)校老師講過的蛇的懸掛式行走方式,它們在樹叢中通過懸掛騰越的秋千方式快速前行,這種行走方式也是我們第一次看到。沒一會兒,二條大蛇就不知去向了。由于島嶼上雜草叢生,我們便牽著二條狗乘著小船過河回村了。
暑期結(jié)束后,也許是班主任老師在我的日記本上看到了我寫的“觀看鄉(xiāng)間蛇如何行走”的文。把我叫到了她的辦公室。在老師面前,我把和伙伴們追蹤蛇和觀察蛇行走的全過程告訴了她。老師笑著說:這就是學(xué)習(xí)觀察,通過觀察你們知道了鄉(xiāng)村中蛇的行走方式。鄉(xiāng)村的蛇無論是在平坦的地面,還是在坑坑洼洼的地方,甚至是在河水中,蛇都能夠自如地穿梭行走。蛇沒有腳,通過獨特的身體結(jié)構(gòu)和運動方式,展現(xiàn)了其高超的行走能力,可以說它們是動物中脫穎而出的行走藝術(shù)家……老師笑著,直夸我們很有眼福。她又說:鄉(xiāng)村中有許多人都看到過各種各樣的蛇的行走,但能看到蛇在一個時間段中用三種方式行走的人是不多的……顯然老師是在羨慕和表揚我和伙伴們。
是的,看鄉(xiāng)間的蛇行走,此事發(fā)生在半個世紀前的童年時代,但如今一聽到有人在談?wù)撪l(xiāng)間的蛇的時候,就會自然想起當(dāng)年看到蛇用三種方式行走的那道特別風(fēng)景,就像發(fā)生在眼前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