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春暉】肉店的燈光(詩歌賞析)
肉店|查爾斯·西密克(美國)
深夜里走路,有時
我會在一家打烊的肉店前站住。
店里亮著一盞燈
跟罪犯挖地洞的燈很像。
鐵鉤上掛著圍裙:
上邊的血跡把它涂成一張
血的大陸,血的大河
與海洋的地圖。
幾把刀像陰森森教堂里的
祭壇,閃著光
他們就是把瘸子和白癡帶到那兒
治療的。
砧板上邊,骨頭劈碎,
剔凈——一條干涸見底的河流
就在那兒,我被喂養(yǎng),
就在那兒深深的夜里我聽見一個聲音。(楊子?譯)
查爾斯·西密克(1938—2023),美國(南斯拉夫裔)當代著名詩人。自1967年出版第一本詩集《草說了什么》以來,至今已出版60余本著作,其中詩集達27本之多。1990年散文詩集《世界沒有盡頭》獲普利策詩歌獎。1996年詩集《黑貓走動》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曾獲古根海姆獎金和麥克阿瑟基金。2007年被授予美國第15屆桂冠詩人稱號。有不少評論家稱他的詩作是“深度意象詩”中成功的典范。
徐一波賞析‖
在《肉店》這首詩中,詩人借深夜打烊的肉店這一日常場景,構(gòu)建出通往內(nèi)心深處創(chuàng)傷世界的通道,展現(xiàn)出由當下場景回溯過往、重構(gòu)記憶與情感的獨特詩性表達。
詩中的肉店在深夜亮著一盞燈,這盞燈竟與罪犯挖地洞的燈相似,詩人以一種看似隨意的敘述,將讀者帶入深夜的靜謐與神秘氛圍之中。在這一特殊時刻,肉店不再是白日里喧囂的交易場所,而是成為了一個引發(fā)靈魂觸動的神秘符號。瞬間打破了常規(guī)的認知,賦予肉店一種詭異、隱匿的氣息,為全詩奠定了不安的基調(diào),暗示著肉店背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如同罪犯隱藏在黑暗地洞中的秘密行為,也暗示著詩人內(nèi)心深處那些被刻意掩埋的創(chuàng)傷。
接著,詩人將目光聚焦于肉店中的具體物象?!拌F鉤上掛著圍裙: / 上邊的血跡把它涂成一張 / 血的大陸,血的大河 / 與海洋的地圖”,圍裙上的血跡被詩人想象成大陸、大河與海洋的地圖,這種夸張而又充滿想象力的表述,將平凡的圍裙轉(zhuǎn)化為一個承載著巨大傷痛與歷史的象征物。血的意象,既是肉店屠宰活動的直觀呈現(xiàn),更是詩人內(nèi)心創(chuàng)傷的外化,暗示著生命的消逝與殘酷,映射出詩人過往經(jīng)歷中那些難以言說的痛苦,如同這片血的地圖般廣闊而深沉。
幾把刀如陰森教堂里的祭壇,更是將宗教的神圣與殺戮的恐怖并置,形成強烈的反差。刀被比作教堂里的祭壇,這一奇特的類比充滿了宗教與救贖的隱喻。在傳統(tǒng)觀念中,教堂的祭壇是神圣的象征,而這里卻與閃著寒光的刀聯(lián)系在一起,暗示著在詩人的認知里,傷害與救贖、痛苦與希望交織的復(fù)雜情感。瘸子和白癡在這看似荒謬的“治療”情境中,象征著世間的殘缺與不幸,進一步強化了詩中所蘊含的悲劇色彩,也反映出詩人對過往那些身處困境、遭受苦難的自我或他人的憐憫與反思。
砧板上骨頭被劈碎、剔凈,如一條干涸見底的河流,這一畫面不僅是對肉店場景的寫實,更是詩人內(nèi)心枯竭與破碎的象征。而“就在那兒,我被喂養(yǎng)”這句,更是充滿了矛盾與無奈?;蛟S詩人曾經(jīng)在這樣殘酷的環(huán)境中被迫成長,接受了生活的苦痛與折磨,那些創(chuàng)傷成為了詩人生命中的一部分,塑造了如今的他。通過對當前這個看似尋常卻又充滿血腥與恐怖元素的場景的描繪,詩人將過去的創(chuàng)傷一一喚醒,并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進行重新解讀和整合。這種后置的處理方式,使詩人能夠以更加冷靜和成熟的視角去看待過去的痛苦,將其轉(zhuǎn)化為詩歌中的藝術(shù)表達。
然而,詩人并非僅僅停留在痛苦的回憶中,而是通過這一后置的視角,試圖在黑暗中尋找一絲希望,或者至少是一種理解。深夜里的聲音,或許是詩人內(nèi)心的呼喊,是對過往創(chuàng)傷的抗爭,也是對未來的期許。
在《肉店》中,我們看到了詩人通過對肉店這一日常場景的細致刻畫,由眼前的“相”,一步步勾連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創(chuàng)傷情感。從看到肉店的燈光、圍裙、刀、砧板等物件,詩人的思緒被拉回到過去,重構(gòu)了那些痛苦的記憶,完成了一次從具體物象到抽象情感、從現(xiàn)實場景到內(nèi)心世界的深度挖掘。日常場景成為了觸發(fā)情感的開關(guān),肉店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買賣場所,而是詩人心靈世界的投影,是他曾經(jīng)創(chuàng)傷的見證者。這種后置的情感表達,讓讀者深刻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掙扎與痛苦,也引發(fā)我們走進他的內(nèi)心,共同感受那份痛苦與掙扎,以及對生命、對世界的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