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秋月菊韻 >> 短篇 >> 雜文隨筆 >> 【菊韻】隨筆兩則(隨筆)

編輯推薦 【菊韻】隨筆兩則(隨筆)


作者:類猿人911 進士,6884.88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98發(fā)表時間:2025-01-24 00:46:50

◇“在嗎?”“在?!?br />  
   一。
   “在嗎?”
   “在?!?br />  
   二。
   蘇軾寫《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三。
   六神磊磊說:文學(xué)有用嗎?文學(xué)當(dāng)然沒有用。文學(xué)能有什么用?那,如果非要打比方的話,我覺得文學(xué)就像張懷民。你說,張懷民有什么用?張懷民一點用都沒有。張懷民唯一的用處,就是,當(dāng)我們大家晚上輾轉(zhuǎn)反側(cè)睡不著,有心事的時候,你可以起來走出去,走到他的房門前,問:“在嗎?”,然后,張懷民說:“在?!?br />   你就發(fā)現(xiàn)懷民亦未寢,然后你可以和他出去看看天空,看看中庭的月色……
  
   四。
   你找到自己的張懷民了嗎?
  
   五。
   今年,2025年,是張懷民被叫醒的942周年。那一晚,月光似水。
  
   備注:張懷民,生卒年不詳。字夢得,一字偓佺。
   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被貶黃州。元豐六年(1083年)三月,張懷民也被貶黃州,初時寓居承天寺(今湖北省黃岡縣南方)。
   元豐六年(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蘇軾難眠,起,找張懷民。張懷民和蘇軾夜游承天寺,蘇軾寫下了《記承天寺夜游》。
  
   ◇一座碑,為一首詩
  
   “我照亮自己
   以浩瀚”
   這是一首詩,題目叫《清晨》。
   有一個小鎮(zhèn)為這首詩立了一座碑。
   今天看到了一個短視頻,《為詩立碑》。博主問:為一首詩立碑,你聽說過嗎?
   視頻里我看到了一個雕像,一個男子張開雙臂,抬著頭,身體后仰成了弓形……好像在迎接著什么。這就是詮釋著意大利詩人、隱逸派創(chuàng)建者朱塞培?翁加雷蒂的一首詩《清晨》:
   “我照亮自己
   以浩瀚”。
   詩很短,就這兩句。
   翁加雷蒂,我對他很陌生,他的詩,我也是第一次讀到。
   雕像的地點是在圣馬里亞德隆加,意大利東北部一個小鎮(zhèn),小鎮(zhèn)面臨大海,這里是詩人寫這首詩的地方,這里曾經(jīng)是“一戰(zhàn)”時期的一處血腥的戰(zhàn)場。詩人曾是一個兵。
   1917年1月26日清晨??赡苁莿傊低暌股?,他看到一輪紅日升起,倒映在亞得里亞海面上,霞光萬道,普照人間。
   于是,他產(chǎn)生了一種與浩瀚和光明合一的渴望,很快,他顫抖著手在明信片上寫下了這首詩。
   后來,這首詩傳到了中國,曾被翻譯為:
   “我破曉
   無遠弗屆”
   “無遠弗屆”這詞很中國,很典雅,也很古老。意思是,不論多遠的地方也都能到達?。
   從來都說,美文不可譯,詩,就更難翻譯了。我并不知道該怎么用漢語去表達這首詩,對于意或象的描述,任何語言都是笨拙的,像個結(jié)巴的孩子。總感覺,以上兩種譯文,都差點意思?!按酥杏姓嬉?,欲辨已忘言。”一首詩,只能有唯一的會意,不可能有另外的解讀。翁加雷蒂的《清晨》,寫了詩人用生命去擁抱初升的太陽,靈魂渴望融入那無盡輝煌的溫暖里去。詩意,只是,詩人明白,讀詩的我明白,那座碑明白……卻,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有這些詞為之背書:炮火、死亡、鮮血和寒冷的冬。
   “他們猶如
   秋天
   樹上的
   葉子”
   這是他的另一首詩《士兵》,他,趴在在戰(zhàn)壕里寫下的。
   還是在戰(zhàn)壕里,他寫到:
   “我與大海一道
   成為一口清新的棺材”
   后來,他寫:
   “我從來不曾
   如此
   眷戀生活”
   讀到了這些,你就更懂得那首《清晨》了:有多少人戰(zhàn)死在了昨夜,看不到今天升起的太陽!
   有時我在想,詩是什么?是什么“無明”觸動了你的心弦?
   寒冷的冬天,潮濕的壕溝,身旁橫七豎八的尸體,死亡的恐懼,生的渴望……太陽升起來了。心有陽光,就不會陰暗。于是,翁加雷蒂寫出了:
   “我照亮自己
   以浩瀚”
   一百年過去了……此時,也是冬天,映照在窗上的陽光溫暖,白色的紗簾發(fā)亮,陽光灑在我身上,我坐臥在床,讀翁加雷蒂的詩。同樣的陽光明媚,同樣的大海蕩漾,我只是“和光同塵,與卷同舒?!?br />  
   2025。01。23。浐灞半島

共 1686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是兩篇隨筆,也是兩篇抒情散文。一篇寫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和張懷民,一篇寫意大利詩人,朱塞培?翁加雷蒂的一首詩《清晨》和清晨大海升起的朝陽。你讀后,會有一種生命惆悵的感覺。也是作者的感受,他寫出了,不過這種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兩篇隨筆都指向“文學(xué)”或“詩”存在的意義。文學(xué)的作用是給人以傷痕累累的心靈一種慰籍,比如朋友張懷民,比如那晚中庭的月色。比如,戰(zhàn)場的死亡和大海的日出。文學(xué)就是生命的律動,就是心聲的吶喊,就是給人生留下一片人性的光亮和溫暖。包括作者這兩篇隨筆。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月色和陽光卻照出了生命的美好。你讀,你悟。我們喜歡文學(xué),渴望把讀詩的感受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因為,它有用。謝謝作者投稿菊韻,推薦大家閱讀。[編輯:葉雨]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類猿人911        2025-01-24 05:58:20
  謝謝葉社編輯,辛苦了。問好,祝年好!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