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盲婦窺天地(古韻)
南村一盲婦,自高堂西去,遂禺于三間茅舍終歲不得出。春去秋來、經(jīng)寒往暑,乃不知年幾何矣。然不論迅雷烈風、淫雨霏霏;抑或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婦終日乾乾、怡然自樂。
倏忽一日,逢一商者借宿于此。婦掃榻相迎,以雞豚佳肴待之,居數(shù)日,商者感激尤甚!欲辭別,念婦人身世堪憐,且獨居于一隅之地,遂贈婦十金以謝之,囑婦至鬧市置一廣廈居也。
婦急辭曰:“山肴野蔌,何足以重金為謝?況此屋乃予祖輩根基,以何故遷居?”
商人笑而答:“貴舍雖窗明幾凈,然屋宇狹小,且與世隔絕,人居其間,猶如籠中一囚鳥,不識天地之大邪!”
聞此言,婦怒形于色,忿忿道:“蔽舍雖小,然余久居于此,惟覺其內(nèi)天寬地闊,暢然無束也!君何故謂之小也?”
“愿聞一敘?!鄙陶叽篑?。
婦人拄杖,緩步于庭院,笑意燦然:“此園春綻百花、夏啼蟬蟲、秋飄落葉、冬降霜雪……吾甚樂哉!”
當是時,商者環(huán)顧四野,恰是十里桃花方嫣然,溪澗流水正潺湲,百里村舍炊煙繞、萬里碧空白云飄,乃一方人間凈地也!
“還望吳姨海涵!晚生方知己見淺薄,周游四處,虛長年歲,竟忘卻各人心中自有一方天地、各悟其妙耳!旁者安能以己度人?”?商者恍然醒悟,作揖請辭。
“天地方圓存本心,心中有景世界寬!一路珍重……”婦立于柳旁,亦揮絹作別。
悠悠浮云聚還散,行行野鶴風聲遠,婦荷耰鋤理荒穢,渾然不覺斜陽已度青山外……
【編者按】一則古色古香的敘事散文,描寫了一鄉(xiāng)村盲婦蝸居于山野,雖是窮鄉(xiāng)僻壤,卻怡然自得的生活畫面。此種生活狀態(tài)是多少大都市人夢想中的田園生活。作品通過婦人與一個商人的對話。表達了盲婦雖然看不見,卻心中有天地。商人雖然富裕卻目光短淺的道理。作品行文流暢,文字樸實,富有哲理。通過對話的方式,讓人感悟生活的真諦,人生的意義。所謂人生并非高樓廣廈,錦衣玉食,多金的擁有。而是一種內(nèi)心的滿足。這也正是知足常樂最真實的寫照。也詮釋了幸福的真正含義。通過作品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有天地,安于淡泊,超脫物外的精神境界!令人欽佩!同時也可見作者的古韻功底。不失為一篇佳作,感謝賜稿詩韻中華,期待更多精彩!作品推薦大家共享!【編輯:楓葉飄零】
1 樓 文友:貴州王先生 2025-01-24 20:02:38
欣賞詩友佳作,感佩才情,問好詩友,祝新年里愉悅筆豐?。?!
回復1 樓 文友:驛站 2025-01-24 20:44:26
感謝社長美評,祝您佳作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