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熱愛】祭灶的火燒(征文·散文)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清晨起來,窗外霧蒙蒙的,高樓像空中樓閣,飄浮在霧霾中。這個冬天,古城一直無霾,也無雨雪,天氣晴朗溫暖,近兩日才出現(xiàn)了霧霾。
噼啪,噼啪,遠處傳來一陣爆竹聲,今天是祭灶節(jié)。祭灶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小年、灶王節(jié)。祭灶節(jié)起源于周代,當時是夏天祭灶,到了漢朝,改為臘月二十四祭灶,從明清至今,是臘月二十三祭灶。長江以北如此,長江以南,是臘月二十四過小年。
據(jù)說,祭灶節(jié)的來源,源于一個叫張單的人。張單是富家子弟,妻子賢惠,很會過日子,是個勤儉持家的良家婦女??蓮垎尾欢谜湎?,他喜新厭舊,當遇到年輕貌美的女人時,便拋棄了妻子。而新任妻子,是個貪圖享受的之人,不會勤儉持家,整日揮霍無度,使家境很快敗落下來。張單無家可歸,淪落為沿街乞討的乞丐。
有一天,張單乞討到前妻家中,當看到施舍他的前妻時,羞愧難當,一頭撞死在了爐灶前。玉皇大帝得知后,念張單有悔過之心,封他為灶王,讓他從此往后衣食無憂。于是,便產(chǎn)生了祭灶節(jié)。為了紀念灶王,在灶王節(jié)這天,家家貼灶王像,家家大掃除,把廚房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洗澡,包餃子,烙祭灶火燒等。
別小看了灶王,他可是神仙,是家庭的守護神,監(jiān)督著家里每個人的行為,誰做了好事,誰又做了壞事,灶王都有一筆賬,到了年底,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匯報。所以,為了討好灶神,為了讓灶神只說好事,不說壞事,這叫言好事。為了灶神言好事,要供奉灶神許多好吃的,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賄賂灶神,其中就有火燒。
火燒,也就是燒餅,因為是圓形的,象征著團圓,象征著家庭和睦,象征著日子蒸蒸日上。再一個,燒餅便于制作,便于攜帶,也便于儲存,是非常實用的食物。
在我的記憶中,臘月二十三這天,是父母最忙的一天。還記得,我八九歲那年,早上八點,母親就讓我們起床了。吃罷早飯,父親洗凈手,拿過昨晚泡軟的老面酵頭,倒進盆里的面粉中,再舀一碗熱水和面。面和好后,蓋上籠屜布放在爐子邊,讓它慢慢地醒發(fā)。
母親頭頂著毛巾,先用床單蓋好床鋪,讓我們都出去,然后拿起綁著竹竿的掃帚,站在凳子上,把屋里墻角的蜘蛛網(wǎng)和灰塵掃下來,再蹲下身子,把床下的東西一一拿出,把床下也掃干凈。
太陽光下,灰塵在屋里漂浮著,母親彎著腰忙碌著,地上擺滿了東西,一雙雙鞋子,一個個紙箱子,瓶瓶罐罐,椅子,凳子,橫七豎八的,顯得很凌亂,毛絮絮在凌亂中翻來滾去。這道剪影,特別是母親彎腰忙碌的身影,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印刻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母親掃完屋里,父親拿過掃帚,來到廚房里,從房頂開始,一點點地清掃起來,隨著掃帚的掃動,蜘蛛網(wǎng)、灰塵,像天女散花似的灑落下來,父親的頭上,臉上,身上都沾滿了灰塵,灰頭土臉的。
那時候,我家住在東窯坊的平房里,沒有油煙機,廚房里被煙熏得黢黑黢黑,幸虧食用油是憑票供應(yīng),少得可憐。我們家?guī)缀醪怀床?,即使炒菜,也就放一丟丟的油,廚房除了煙熏,幾乎沒有油膩。
等父親掃完廚房,擦凈了爐臺。已過了中午,沒時間做飯,也沒辦法做飯,全家人只好吃饅頭喝開水。吃完饅頭,父母坐下歇息一會兒,就又開始忙乎了。父親揭開爐子邊的面盆,面發(fā)得很高,都高出了盆面許多。父親笑著對母親說,你看發(fā)得多好?。∧赣H笑著說,這才好呢。
母親說完,就去揉面,父親通開煤爐子,搭上鏊子。我走進去,站在案板旁問,媽媽,是要烙餅嗎?我最愛吃燒餅了,特別是沾著芝麻,剛出鍋的五香燒餅,又香又脆,太好吃了。
母親瞪著眼說,烙什么餅?是烙祭灶的火燒,是給灶王爺吃的。你看可以,不要說話,更不能亂說話。你要是亂說了,灶王爺聽見會生氣的,就不會為我們言好事了。
我點點頭,靜靜地站著,不敢再說一句話。只見母親柔好面,揪成一個個劑子,再搟成一個個圓面餅,父親把圓餅放進鏊子,不一會兒,鮮香的味道就散發(fā)了出來,火燒烙熟了。我吸著鼻子,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火燒,恨不得吞進去一個。
母親拿來盤子,放進五六個火燒,端到灶王像下供著,然后雙手合十,低頭閉目,恭恭敬敬地說,灶王爺,灶王爺,你在天上要多為我們家言好事??!
母親說完,回到案板旁,繼續(xù)去忙著烙火燒,等所有火燒都烙完了,我們才能去吃。
冬去春來,日月穿梭,我們也慢慢長大了,我工作之后,灶王節(jié)的大掃除,就成了我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家也搬進了樓房,水泥地板,雪白的墻壁,黃色的門窗,透明的玻璃,衛(wèi)生好清理多了。我戴上帽子,戴上口罩,穿上藍大褂,把自己捂得像個俠客一樣。然后拿起掃帚,登上梯子,去掃房間,掃廚房,擦玻璃,清理衛(wèi)生間,再去拖地,可祭灶的火燒,我從來沒有烙過。不是我不烙,而父母一直不放手,可能是對我不放心吧,直到他們老的站也站不住了,沒有力氣為止,才停止了烙祭灶火燒。
十年前,隨著父母的相繼去世,祭灶的火燒,也銷聲匿跡了。十年來,我再沒吃過祭灶的火燒,它們隨著父母,也煙消云滅了,只留下了回憶,那鮮香的美味,只能漂浮在云端了。
街上的燒餅很多,有五香的,有帶餡兒的,還有白吉餅,祭灶節(jié)時,完全可以買一些回來,祭一下灶王,可我從來沒買過,不是味道不好,而是它們不能與父母的祭灶火燒相比。父母的祭灶火燒,帶著濃濃的愛意,包含著款款的深情,是世上的唯一,任何的燒餅都無法代替。
從此,每到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我就掃掃廚房,擦擦玻璃,洗洗床單被罩,再洗個澡,簡潔輕松,不再灰頭土臉??墒牵偢杏X缺了點什么,是祭灶的火燒,是那濃濃的煙火氣。
沒有了父母,過節(jié)只成為了一種形式,而這種形式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也越來越簡潔。大掃除可以請保潔,年夜飯可以去飯店吃,至于祭灶節(jié),它的意義所在,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知曉了,何況是祭灶的火燒。
現(xiàn)在許多年輕人都點外賣,不開火,不做飯,沒有油煙,廚房里一塵不染,只是一個擺設(shè),根本就不用去打掃。所以說,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祭灶節(jié),祭灶的火燒,都會淡出人們的視野,這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
今天,又到了臘月二十三,我依舊是掃掃,擦擦,洗洗,當遠處的鞭炮聲傳來,我又想起了祭灶的火燒,父母淌汗的臉龐,忙碌的身影,還有那熊熊燃燒的爐火。
今天是祭灶節(jié),也不知天堂里的父母,烙不烙祭灶的火燒。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賜稿流年,期待再次來稿,順祝創(chuàng)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