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東籬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東籬】走親戚拜年(散文)

精品 【東籬】走親戚拜年(散文) ——故鄉(xiāng)的年之十


作者:同淑君同淑君 秀才,2055.2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48發(fā)表時間:2025-01-26 05:53:41
摘要:那個年代,走親戚拜年,總是覺得路途遙遠,因為那時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走路去親戚家。馬車牛車,也沒有。所以,小時候去親戚家拜年,真的是“路很長,慢慢走?!?/div>


   “從前,路很長,馬車慢。”一段慢時光,總是駐在我們的心中。
   從前拜年,節(jié)奏很慢,人們有充足的時間聊天、玩耍,是一種悠閑生活狀態(tài)。而現(xiàn)在,走親戚拜年,更多的像走過場,快快趕到,匆忙趕回。應(yīng)了“點到為數(shù)”的說法。
   那個年代,走親戚拜年,總是覺得路途遙遠,因為那時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走路去親戚家。馬車牛車,也沒有。所謂的“車馬慢”是我們看著路上的車馬感覺。所以,小時候去親戚家拜年,真的是“路很長,慢慢走”。
   我小時候,一條巷子,四五十戶人家,有自行車的家庭很少,好像只有七八部自行車。在這僅有的七八部自行車之中,還有兩三部“光桿司令”,腳踏板早已不知去向,只剩下光溜溜的軸承;車輪上方的擋泥板也沒有了;只有兩個輪子加上一個生銹的車架子,騎上能跑,除了鈴鐺不響,整個車都在響。鏈條隨時可能夾住褲腳,車閘似有似無,整個自行車已經(jīng)老掉牙了。這樣的自行車,如果沒有豐富的騎車經(jīng)驗,一般人是很難駕馭的。平時,如果想借這種自行車,主人倒是爽快,但是不一定安全。如果誰家有嶄新的自行車,性能良好,主人是輕易不外借的,生怕不小心磕著碰著,生怕借車的人不愛惜。所以,如果不是很親近的關(guān)系,沒有十足的把握,最好還是免開尊口,十有八九借不到,反倒讓雙方都很尷尬。改變時光的速度,寄希望于自行車,這是一個時代的樣子。我們經(jīng)歷了從一窮二白開始轉(zhuǎn)折的時刻,自行車成為時光的記憶。
   走路,那時戲謔為“坐11號汽車”。所以,那時走親戚拜年,一天只能去一家。換句話說,到親戚家拜年,是早去晚回的那種。
  
   二
   冬天白天短,吃過早飯,收拾東西,換好走親戚穿的衣服,圍上圍巾,戴好套袖,提著裝花饃的籃子,高高興興地出發(fā)了。人多的時候,在路上花饃籃子則是換著提。村口也有人看著,這是一道過年的風(fēng)景。
   一路走,一路聊天。如果沒有人聊天,就四處看看。路上常常能碰到走親戚拜年的人,都是提著籃子,縮頸弓背。路兩旁的樹木,只有光禿禿的樹干,在寒風(fēng)中搖晃。田野中的麥苗,似乎也怕寒冷,變成灰綠色。如果幾個小孩子同行,少不了追逐打鬧,不一會,感覺不到寒冷了,甚至有點熱了,圍巾也解開了,戴著套袖也嫌麻煩,統(tǒng)統(tǒng)放在籃子上面,繼續(xù)玩耍。
   等到了親戚家,已是接近中午。一進門,大喊“XX,我們給你拜年來了!”等到主人出來迎接,相互問候新年好,還要給長輩磕頭,長輩則要給小孩發(fā)壓歲錢。那個年代窮,能給每個小孩發(fā)一毛錢的,已經(jīng)是不錯了。多一點的,兩毛、五毛則非常少。如果小孩子太多,干脆就不發(fā)壓歲錢,端出來一籃子爆米花,這就是與平時不同的招待了。
   接下來,孩子就聚在一起玩耍,大人就要負責(zé)做飯了。拜年和平時不同,做飯是有講究的。雖然冬天白天很短,但是卻要連吃兩頓飯:哨子餛飩、菜肉饅頭加米湯。有的人嫌麻煩,或者感覺過年時人吃不了多少,就干脆來個二合一。先給每人來一碗哨子餛飩,接著將熱菜涼菜一起端上來,就著饅頭吃。
   過年,那時真不在于排場,是氛圍。大人們看著前來的孩子們,臉上掛著笑,那就是過年的樣子。
  
   三
   哨子餛飩是合陽老家招待客人專門做的一種面食。餛飩是空心的,餛飩面皮搟的薄薄的,個頭小小的,大概有指頭尖那么大,總之越小越好,越小越講究。如果餛飩的面皮厚了,個頭大了,人家會說這家人做飯不夠講究,太粗糙,像山里人。哨子是切得小小的紅白蘿卜丁,加粉條白菜等混在一起燉的,當(dāng)然有不少湯汁。餛飩在開水鍋里煮熟,撈出來,澆上一點點哨子。吃的時候加上柿子醋、紅油燙的辣子面。吃下去熱乎乎的,其實就是飯前一碗湯飯。
   過年招待客人的菜,也和平時不同。講究十盤子八碗。菜的數(shù)目要雙數(shù),如果是十碗,就叫十全席,這是招待客人的最高規(guī)格。一般情況,六碗八碗居多。在老家,過年天氣寒冷,菜都是年前做好的,放在大盆子里,然后放在人們不常住的房間,當(dāng)然也是天然的冰箱。如果客人來了,拿幾個碗,將各種菜分出來一些。如果是肉菜或者有肉湯的菜,就連同碗放在箅子上加熱,通常有辣子肉、紅白蘿卜燴菜、豆腐白菜,規(guī)格高一點的,還有油炸的雞蛋面塊蒸白菜絲、油炸面粉裹肉塊蒸海帶絲、油炸紅薯丸子等,再加上涼菜,如拌紅蘿卜絲、拌白蘿卜絲、涼拌豆芽粉絲等。如果經(jīng)濟狀況好的,買肉多一點的,可能會有八塊子(肥肉塊)、肘子等,涼拌的可能會有豬耳朵之類的下酒菜,不過這種情形很少。
   熱菜之中,多數(shù)是帶湯的,菜不多,湯水不少,所以老家的這種十全席還有一個更形象的名稱叫湯水席。碗呢,一般用的是底小口大、兩寸多高度的碗;菜呢,看起來有大半碗,其實總量也不多,夾起來可能就一兩大筷子,說起來有十盤八盤菜,如果菜碗都裝滿的話,充其量就四五碗罷了。如果吃飯的人多一點,菜的份量遠遠不夠。當(dāng)然,過年講究謙讓,講究禮節(jié),非得這樣。大家也心照不宣,吃的時候都客客氣氣,你推我讓,多吃饅頭少吃菜。更多的時候,桌子上的肉菜似乎有剩余,代表主人盛情招待。也有不怎么客氣的,有菜就吃。吃了不久,碗里的菜就見底了,主人就有點尷尬,說:“你吃菜,蘸點菜湯?!比绻@樣,恐怕連菜湯也蘸得干干凈凈。
   糧食短缺、經(jīng)濟困難的年代,親戚之間能夠這樣熱情招待,已經(jīng)是盡到最大的努力了。
   無論如何,走親戚拜年,大家還是開開心心,和和氣氣,這是親戚之間的情誼,更是親人之間相互禮讓、相互掛念的見證了。
   吃過飯,如果時間還早,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抹花花牌,抹牌當(dāng)然不賭錢,照樣是用玉米粒賭輸贏,圖個熱鬧。
  
   四
   過年走親戚,一般來說是有先后順序:初二到舅舅家,初三姑姑姨媽家,初四新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然后去老姨家、老舅家等等,大概是由近到遠吧。當(dāng)然,也不是不能變通,如果有什么事情,大家可以商量調(diào)整,如前一年有老人去世,大年初二要安新主位,這一天所有的親戚都要來,吃過飯要去墳地?zé)垼氐郊以谂莆磺熬炊Y磕頭。這樣一來,就表示前一年去世的人,已經(jīng)和祖先一起,逢年過節(jié)時,接受子孫后代的祭祀和禮拜。
   或者有些人家認為年后大家有空閑,安排訂婚、結(jié)婚、給孩子過滿月、過周歲等。這樣跟拜年二合一,圖省事圖方便,也節(jié)省。
   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初二去舅舅家拜年。其實,我們?nèi)ゾ司思野菽?,是沒有壓歲錢的。母親說,舅舅的外甥外甥女太多了,所以都不發(fā)壓歲錢了。喜歡去的原因,當(dāng)然是因為那一天,姨媽一家、四姨一家、六姨一家、我們一家、還有五姨的兒子等,約好都去舅舅家,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再加上大表哥的兒子女兒,二三十個人,都是熟識的人,熱熱鬧鬧。這一天,外公外婆也非常高興,兒女齊聚,孫子重孫子齊聚一堂,人丁興旺??!
   我們小一點的,就看看舅媽和姨媽、母親、四姨幾個人忙著做飯,聽聽表哥表姐們聊天,或者跑到巷子里去玩耍。
   有時天氣特別冷,就到外婆的熱炕上暖和暖和。外婆怕冷,所以外婆的炕燒得特別熱乎,一邊暖著,一邊跟外婆聊天,外婆有時會問我們一些事情,我們就一一回答。那時,感覺外婆特別隨和,非常親切。因為平時在家,母親有時會給我們講講外婆,在母親的講述中,外婆對子女非常嚴厲,如果子女有錯,輕則罵,重則打,而且是那種打的特別狠?!熬褪悄切┑刂?,對待長工也不敢那樣打啊!”母親時常嘆息自己小時候生活的不幸。正是應(yīng)了那句俗話“人老隔輩親啊!”
  
   五
   最不想去拜年的親戚家,當(dāng)然是老舅家。那是父親的舅舅家。父親也可憐,奶奶早早去世,是爺爺獨自撫養(yǎng)了四個孩子。父親的舅舅,已經(jīng)去世了,只有一個舅媽和他的兒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通常是初五之后,父親就要去老舅家拜年。老舅家距離遠一些,大概七八里路。那時太小,走路慢,我們幾個孩子都不大喜歡跟著父親去。可是父親也不愿意一個人走那么遠的路,不想太寂寞,非得叫我們其中的一個陪他去。我跟著父親去過幾次,比去我舅舅家遠了三倍還多,大概是去姨媽家路程的兩倍。在路上,有時和父親隨意聊點什么,只感覺路途遙遠,走得辛苦。
   到了那里,都是老親戚,都不認識。對我來說,也沒有同齡人一起玩。我一個人呆著,真的很無聊。相互問個好,老舅媽還經(jīng)常不在家,只有她兒媳婦在家,感覺人家不冷不熱的。招待的飯菜,也是簡簡單單,沒有過年時熱鬧的氣氛。西頭的一家,是一對老夫妻,似乎看著比外公外婆還要老,可是父親讓我叫叔叔嬸嬸,大概是父親的老表哥。輩分有點亂,但只要有個稱呼,人家覺得我們就是懂事的孩子吧。
   去老舅家拜年,有一年恰好碰到他們家有好多親戚,吃飯時,光是小孩子就坐了一圍,熱鬧得很,可是那些小孩子我一個都不認識,也沒有人和我說話。吃飯前,主人來發(fā)壓歲錢,大概都是一毛兩毛錢,最讓我生氣的是其他孩子都有,而我沒有。也許他們覺得這很正常,而我心里卻很不舒服。我想,大概我不是他們家最近的親戚。這樣想著,就有點釋然了,可是后來就更不想去那里拜年了。不喜歡那種陌生感,也不喜歡那種人家似乎不大歡迎的感覺。畢竟,那時的一毛錢,能買十個糖呢!
   我工作以后,父親去世滿“頭七”的時候,按照傳統(tǒng)禮節(jié),我們必須去老舅家謝孝。那時老舅媽已經(jīng)去世,我們兄弟姐妹一起去老舅家,見到老舅的兒子兒媳。那一次,也許是因為我們都長大了,也許因為這是最后一次親戚間的來往,主人倒是熱情地招待了我們,聊了父親生前的一些事情。父親去世后,這門親戚以后就不再走動了。
   有一次,我跟大姐聊天,大姐告訴我,她聽母親說過,父母剛結(jié)婚那幾年,老舅還健在,他對我父母特別好。逢年過節(jié),父母去老舅家,老舅非常熱心,熱情招待,一定挽留他們多住幾天。如果逢上趕集的日子,老舅還會特意套上馬車,帶著父母到集市上逛一逛,給父母買好東西吃。后來老舅去世了,親戚情分就淡了許多。
  
   六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自行車、摩托車、農(nóng)用三輪車,甚至小面包車、小汽車等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過年拜年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路上花費的時間少了,走親戚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大概除了出嫁的女兒回娘家,到其他親戚家拜年,都是一天安排兩三家,有的親戚家,禮節(jié)到、禮品到,寒暄幾句,就到下一家去了。走親戚拜年大概兩三天就結(jié)束了。
   春節(jié)拜年,一般初五初六就差不多了。初五是破五,講究吃餃子,勤快的人家,過了初五就開始干活了。
   方便是方便了,可是,我依然懷念那個從前慢的拜年節(jié)奏,我總以為,那是一種悠閑自在的生活方式,那是多么正式而隆重的拜年方式!
  
   二〇二五年一月十六日星期四
  

共 4197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回憶過去拜年情景的文章寫得很有生活氣息,那濃濃的親情畫面寫得出彩。全文以過去拜年的經(jīng)歷貫穿始終。拜年的交通工具、這家那家的飲食、哪家能得到多少壓歲錢等等細節(jié)寫得比較詳細,特別是對舊自行車的描寫、十盤八碗的刻畫、哨子混沌美食的描述等,寫得很成功,生動形象地還原了曾經(jīng)拜年時的場景,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文章將過去拜年節(jié)奏慢、重情誼與現(xiàn)代的速去速回的拜年形式做了鮮明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拜年方式的懷念,同時也引發(fā)讀者的深思。文章感情真摯,結(jié)構(gòu)清晰,語言質(zhì)樸,連貫性強。 很美的文章,力薦各文友欣賞,感謝老師投稿東籬。祝老師開心每一天!【東籬編輯:紅花草】【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1260016】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紅花草        2025-01-26 06:13:25
  小時候拜年,的確是路很長,慢慢走,路上行人談笑風(fēng)生,那時候的拜年場景很溫馨,拜年的味道很濃,心情也很美好。老師的文寫得很詳細,有濃濃的生活氣息,學(xué)習(xí)點贊,祝老師開心每一天!
回復(fù)1 樓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6 18:44:17
  非常感謝紅花草編輯精彩的編者按!一說起小時候走親戚拜年,我就自然想起了:“從前,路很長,馬車慢。”其實,那個年代,我們連馬車也沒有,只有走路。三里、五里甚至八里十里,都是走路。也許小孩子走路慢,總覺的半天時間都花在路上。到了親戚家,聊一會天,抹一會牌,吃過飯再回家,天已經(jīng)擦黑了。有時風(fēng)大下雪天,迎著風(fēng),頂著雪,更是覺的路程遙遠。問候紅花草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2 樓        文友:韓格拉圖        2025-01-26 07:02:33
  那時候拜年,熱熱乎乎挺有意思。我吃過很多陜西的面食,但文中的哨子餛飩還是沒吃過,誘人。通過拜年,表達淳樸的民風(fēng),這是那時候鄉(xiāng)村的一大特色。老師寫得很細膩生動,如在眼前。現(xiàn)在年味差了,估計都微信拜年了,拜年貨都不知帶啥好,家家都不缺,網(wǎng)上賣啥的都有,也說明國家發(fā)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文拜讀,順祝春節(jié)愉快
帶著影子散步。
回復(fù)2 樓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6 18:49:27
  非常感謝韓格拉圖文友的精彩點評!是的,那個年代拜年確實感覺是熱乎乎的,特別是到了親戚家,坐到熱乎乎的土炕上,溫暖舒適,等著吃飯。那個等待的過程,是特別天心,況且通常還有爆米花吃呢?,F(xiàn)在,老家人們拜年走親戚送禮,除了花饃,還可以送大米、面粉、食用油、雞蛋等,這些禮物,平時都用的著,實惠體面,人人喜歡。當(dāng)然,過年吃的東西,平時都有,生活水平確實提高了許多。說到底,還是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好,國家政策好。問好韓格拉圖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3 樓        文友:滴善齋        2025-01-26 07:58:49
  這篇回憶拜年的散文,生活氣息濃郁,親情畫面出彩。以過去經(jīng)歷貫穿,交通、飲食、壓歲錢細節(jié)詳寫,舊自行車等刻畫生動。對比今昔拜年形式,情感真摯,結(jié)構(gòu)清晰,語言質(zhì)樸連貫,令人沉浸其中,深思不已。 問候同淑君老師,祝你生活愉快!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shù),閱人無數(shù)不如名師指路,經(jīng)師易得,人師難求。
回復(fù)3 樓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6 18:56:02
  非常感謝滴善齋文友精彩點評!是的,社會在發(fā)展,拜年的方式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特別是交通工具,變化簡直太快了,真是飛速發(fā)展。小時候,因為沒有自行車,只要出門,就覺的為難。年輕人真不想走路,可是自行車又少,所以那時候的夢想就是將來有錢了,先買一輛鳳凰牌自行車。如果踏上看到有人騎著嶄新的自行車,感覺那個人一定是有錢人,自行車可以當(dāng)作身份的象征。而現(xiàn)在,即使開著汽車,也不見得就有錢。問候滴善齋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4 樓        文友:懷才抱器        2025-01-26 09:12:33
  過年走親戚,把時間放在了漫長的鄉(xiāng)路上。拜年,是最隆重的過年,但孩子們心中也體會到了親疏遠近的人情態(tài)度。作者筆下的拜年,充滿了從前時光的味道,寫出了鄉(xiāng)情鄉(xiāng)愁。點贊!
懷才抱器
回復(fù)4 樓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6 19:04:09
  非常感謝懷才社長的精彩點評和潤色!“孩子們心中也體會到了親疏遠近的人情態(tài)度”,是的,小時候的心理,敏感又多疑,也許是因為家里孩子多,父母又忙碌,沒有更多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孩子也就早早知道了看父母臉色。和別人相處,也是處處小心,不能給家長惹事,不要給家長添麻煩,當(dāng)然少不了經(jīng)常委屈自己,求得平定無事。但是,有些事,終究是會在心里留下不愉快,留下深深的痕跡。這些痕跡,隨著自己的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自己見識的增長,有的漸漸淡忘,有的選擇了原諒,或者慢慢讓自己釋然。問好社長!祝社長生活愉快!
5 樓        文友:嵐亮        2025-01-26 09:22:34
  走親戚拜年,在我老家叫“牧年”。記得兒時,這是我十分期待的事,因為去拜年,不僅有零食吃、點心吃,還有壓歲錢。老師此文,回憶滿滿,重現(xiàn)了舊時光,甚是暖心。拜讀佳作,問好新年!
回復(fù)5 樓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6 19:07:31
  非常感謝嵐亮文友的關(guān)注與鼓勵!“牧年”,我第一次聽到,感覺這是一個很有詩意的名詞。小時候喜歡去親戚家拜年,無非是好吃的好玩的。正是這些好吃的好玩的,讓人喜歡,讓人難忘。新年將至,問候嵐亮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6 樓        文友:欣然花開        2025-01-26 10:59:09
  拜年時候互相說些好話,感覺挺有意思的,我們小孩子就期待去一家可以拿到好吃的糖果,把口袋塞滿,然后就到處跑著玩,快樂無比。滿滿的懷念!祝老師新春愉快,闔家幸福!
隨心而有趣的人
回復(fù)6 樓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6 19:10:25
  非常感謝欣然花開文友的精彩點評!你說的對,拜年時不同于以往,人們都是說一些好聽的話,談?wù)摰囊捕际歉吲d的事,加上好吃的好玩的,小孩更是高興的不得了。那時孩子多,同齡人多,在一起玩,很有意思。問候欣然花開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7 樓        文友:鄭德友        2025-01-26 11:16:11
  那個年代已經(jīng)漸行漸遠了,確實是值得懷念!不但滿足了人們味蕾上的渴盼,還體味著濃濃的鄉(xiāng)情鄉(xiāng)誼,展示著淳樸的情愫。拜讀好文。
回復(fù)7 樓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6 19:13:42
  非常感謝鄭德友的精彩點評!正如你說的:“那個年代已經(jīng)漸行漸遠了,確實是值得懷念!不但滿足了人們味蕾上的渴盼,還體味著濃濃的鄉(xiāng)情鄉(xiāng)誼。”因為平時沒有多少好吃的,還要干各種活計。只有過年,才勉強可以吃到平時吃不到的美食,才可以光明正大地去玩。問好鄭德友文友!祝你生活愉快!
8 樓        文友:佳華        2025-01-26 13:48:33
  老師的過年系列文章可以稱得上是民俗博物館了。地域不同,民俗文化也有些不一樣,但絕大多數(shù)都是相差無幾的,這些文章值得好好收藏。
回復(fù)8 樓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5-01-26 19:19:19
  非常感謝佳華文友的關(guān)注與鼓勵!是的,中國之大,各地風(fēng)俗不盡相同,但是總體上說是大同小異,更多的是相同的風(fēng)俗:如親人團圓、吃年夜飯、走親戚拜年、給老人祝福、給小孩發(fā)壓歲錢、舞獅子、放鞭炮、貼對聯(lián)等,華夏節(jié)日文明就這樣代代相傳,凝聚著各族人民。新年將至,問候佳華文友,祝你新年愉快!
共 8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