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除夕前一日(隨筆)
今日,乃是歲末除夕的前一日,空氣中已隱隱彌漫著節(jié)日的喜慶與莊重。我漫步于幽靜的古巷,腳下的青石板路仿佛訴說著千年的滄桑,它們見證了無數(shù)個除夕前日的忙碌與期盼。
在這靜謐的氛圍中,除夕前一日那紛繁的民間傳說如同一幅幅神秘的畫卷,在我的心間徐徐展開,讓我對這特殊的一日多了幾分敬畏與遐思。日子,每一天都有意義,除夕前一天,就更有著豐富的文化含義了。
在古老的傳說里,除夕前一日是陰陽交替、鬼怪出沒的日子,冥界的鬼門關(guān)會在這一日短暫開啟,無數(shù)鬼魂得以跨越生死的界限,徘徊于人間。每當(dāng)想到這里,我的內(nèi)心便涌起一絲隱隱的恐懼。仿佛在這看似平靜的夜幕下,隱藏著無數(shù)雙神秘的眼睛,正窺視著塵世的每一個角落。家人們或許也是如此,他們在忙碌準備各種事宜的同時,內(nèi)心難免被這種未知的神秘籠罩。長輩們會更加虔誠地擺放祭品,口中念念有詞,祈求祖先庇佑,保佑全家平安順遂,那專注的神情背后,是對未知的一絲無奈與恐懼,更是對親人深切的疼愛與牽掛。而孩子們,雖懵懂無知,卻也能從大人的神情舉止中,隱約察覺到這一日的不同尋常,他們對鬼神的想象在心中蔓延,那純真的眼眸中時而會閃過一絲好奇,時而又會被恐懼填滿。
誰見過鬼神呢?誰也沒有看見過,但心中卻有著這樣的概念,人們尋找和塵世的對立面,總希望人間和陰間一樣,一心向好的感情無可挑剔。
還有關(guān)于灶神的傳說,灶神會在月上柳梢頭之時,升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一年的善惡行為。想到灶神那莊重的面容和神秘的使命,我的心中不禁生出一種敬畏之情。在這寂靜的夜晚,望著月空,仿佛能看到灶神正威嚴地坐在灶膛之上,審視著家中的點滴。家人們在這一刻,心中也懷著忐忑與期待。他們深知,自己在過去一年的所作所為已被灶神洞悉,于是,他們會更加虔誠地將糖果、水果等供品擺放在灶前,燃香點燭,心中默默祈禱,希望灶神吃過了甜美的供品,能在玉帝面前多為自家美言幾句。這種祈求,是對過去一年行為的審視與反思,也是對未來的美好期許,每一絲虔誠背后,都隱藏著對生活的敬畏與對幸福的向往。
而與“年獸”相關(guān)的傳說,更是給這除夕前一日增添了幾分神秘而緊張的色彩。人們在傳說中努力營造出一種紅色的氛圍,貼上紅紅的對聯(lián),掛起五彩的燈籠,仿佛這鮮艷的色彩便是抵御“年獸”的神奇符咒。當(dāng)夜幕降臨,聽到遠處傳來稀疏的鞭炮聲時,我的心會不由自主地緊繃起來,仿佛真的能感受到“年獸”在黑暗中徘徊的身形。家人們則會聚在一起,目光中透著警惕與堅定,他們相互鼓勵著,守護著家中的每一個角落,用紅色和聲響驅(qū)散心中那股潛藏的恐懼,同時也在彼此的陪伴中尋找著安全感。這種對未知的恐懼和對安全的渴望,交織在一起,成為了除夕前一日特有的心理氛圍。
在歷史的長河中,除夕前一日還見證了無數(shù)名人的故事。詩仙李白,或許在這一日的夜晚,獨自一人望著蒼茫的夜空,思念著遠方的故鄉(xiāng)和親人。他的心中,或許充滿了對漂泊生活的無奈與孤寂。而在古代的富貴人家,此刻也忙于接迎財神,祈求新的一年財源廣進。他們心中既有對財富的渴望,又有對生活安穩(wěn)的期許。普通百姓則忙于準備祭祀用品,他們相信祖先會在冥冥之中庇佑子孫,讓家族在新的一年里繁榮昌盛。在這一片忙碌與期待之中,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即將到來的新年增添一份希望與祝福。
我漫步于古巷中,看著各家各戶忙著為除夕忙碌的身影,心中感慨萬千。這除夕前一日,既是對過去一年的告別,也是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的期盼。它承載了太多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間習(xí)俗,也見證了無數(shù)人的喜怒哀樂。
空氣中傳來陣陣炊煙的味道,那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我知道,無論歲月如何變遷,無論世事如何滄桑,這除夕前一日,始終是我們心中那份不變的期盼和祝福。
鬼門關(guān)擋不住人們過年的腳步,灶神會一直呵護著人間煙火,年壽在紅色喜慶的氛圍里遁去。這些古老的神話與傳說,為除夕日做了鋪墊,除夕,用最豐盛最美好的禮儀,送走舊年,開啟嶄新的新春。中華文化的傳奇性,為平淡的日子注滿了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