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春天】漢城湖游記:穿越歷史長河的心靈之旅(散文)
古都西安,有一處能讓人瞬間穿越千年,觸摸漢朝歷史脈搏的地方——漢城湖。在漢城湖大風閣有一副對聯(lián)是:一登兩千年,再現(xiàn)古長安。我曾經兩次在這里游覽,第一次是和女兒一起于2017年秋季去首次游覽了漢城湖。這一次是2025年1月26日,懷揣著對歷史傳統(tǒng)文化的敬畏,我又一次踏入了這片承載著厚重漢文化的圣地,開啟了一場厚重的漢城湖之旅。
多少次,我曾經遙望著漢城湖的大風閣,夢想著登臨。多少次又因為各種生計的原因擦肩而過。
記得第一次去漢城湖是2017年的秋天,女兒陪著我一起首次去的漢城湖。當我們初次抵達漢城湖景區(qū)的大門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氣勢恢宏的漢代風格建筑,它的外觀古樸典雅,紅墻黃瓦,斗拱飛檐,仿佛是從歷史的畫卷中直接搬來的一般。大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巨大的匾額,上面用蒼勁有力的字體寫著“漢城湖”三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那是漢城湖正門口,那時候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有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他們相互攙扶著,眼神中充滿了對歷史的追憶;有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拿著相機,迫不及待地想要記錄下這里的每一處美景;還有天真可愛的孩子們,在人群中嬉笑玩耍,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漢城湖風景區(qū)大門口兩邊有兩塊巨石,一塊石頭上雕刻著項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另一塊石頭上雕刻著劉邦的《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看到這兩首詩,情不自禁會想起楚漢相爭,想起這片土地上的朝代更替,風云變幻,讓人浮想聯(lián)翩。
未進大門,遠遠就可以看見巍峨聳立的漢城湖的核心景區(qū)——大風閣。走進大門,再看大風閣,更加高聳入云,令人敬仰。大風閣是漢城湖的標志性建筑,它以劉邦的《大風歌》為主題,高約63.3米,共七層,是西安市區(qū)內最高的仿漢建筑。站在地面仰望大風閣,大風閣氣勢磅礴,端莊威嚴,仿佛一位巨人,俯瞰著這片古老的土地。大門口兩座威武的陶俑武士,手持兵器,兩邊站立,威風凜凜,神圣不可侵犯。
走進大風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壁畫,畫面上展現(xiàn)了劉邦在戰(zhàn)場上的英勇身姿和他統(tǒng)一天下后的豪邁氣概。壁畫的色彩鮮艷,線條流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讓人仿佛穿越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在大風閣的一層,還設有一個漢代歷史文化展廳,展廳內陳列著大量的漢代文物和歷史資料,通過實物、圖片、文字等多種形式,生動地展示了漢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的發(fā)展成就。
沿著樓梯拾級而上,每一層都有不同的主題展覽。在二層,我們看到了許多漢代的陶俑和青銅器,這些文物造型精美,工藝精湛,反映了漢代高超的藝術水平。在三層,展示的是漢代的科技發(fā)明和文化成就,如造紙術、地動儀、《史記》等,這些發(fā)明和成就不僅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為世界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四層,我欣賞到了許多漢代的書法和繪畫作品,這些作品風格各異,韻味十足,展現(xiàn)了漢代文人墨客的才情和風采。
登上大風閣的頂層,憑欄遠眺,整個漢城湖的美景盡收眼底。遠處,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車水馬龍,一片繁華景象;近處,湖水波光瀲滟,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宛如一幅美麗的畫卷。此時,微風拂面,我仿佛聽到了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感受到了歲月的滄桑變遷。在這一刻,我深深地陶醉在了這片古老而又美麗的土地上。
從大風閣沿著湖岸向西,分別是張騫絲綢之路雕塑群,水土保持科學館、漢朝歷史浮雕群、神明臺、水磨廣場,中間還有一處大型兒童游樂廣場。秋天的湖水清澈見底,微風輕拂,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鏡子,倒映著藍天白云和岸邊的綠樹紅花。遠處,幾只水鳥在湖面上自由自在地飛翔,時而俯沖,時而盤旋,仿佛在向人們展示著它們的優(yōu)美身姿。漢城湖的前身是團結水庫,它修建于文革時期,最初只是一條用于灌溉和防洪的水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條水渠逐漸被人們遺忘,變得雜草叢生,垃圾堆積。直到2006年,西安市開始對團結水庫進行綜合改造,將其打造成了一個集防洪保安、園林景觀、水域生態(tài)、文物保護和都市農業(yè)灌溉為一體的大型水利風景區(qū),并正式更名為漢城湖。
在改造過程中,設計師們充分挖掘了漢城湖的歷史文化內涵,以漢代文化為主題,融入了大量的漢代建筑元素和歷史典故,使?jié)h城湖成為了西安市民了解漢代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如今的漢城湖,不僅是一處美麗的自然景觀,更是一座生動的歷史博物館,讓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漢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大漢漢城湖,有一組別具一格的漢朝歷史浮雕,宛如一部鐫刻在石壁上的漢朝史書,無聲地訴說著那個波瀾壯闊時代的輝煌與滄桑。這組浮雕以細膩的線條、生動的形象,將一個個歷史典故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每一幅畫面都承載著一段厚重的歷史,每一個人物都蘊含著一種精神力量。
浮雕的開篇,是張騫出使西域的場景。畫面中,張騫騎著一匹矯健的駿馬,眼神堅定地望向遠方,身后是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他們帶著中原的絲綢、瓷器等珍貴物品,穿越茫茫沙漠,踏上未知的征程。風沙彌漫,卻掩蓋不住他們的壯志豪情。張騫肩負著漢武帝聯(lián)合大月氏抗擊匈奴的使命,不畏艱險,兩次出使西域。他在途中歷經磨難,被匈奴俘虜后拘禁長達十余年,但始終不忘初心,逃脫后繼續(xù)前行。他的這一壯舉,不僅開辟了絲綢之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更讓中原的文明遠播四海,使世界開始認識中國。張騫的勇敢和堅韌,成為了中華民族探索精神的象征,激勵著后人不斷開拓進取。
司馬遷著《史記》的浮雕則充滿了悲壯色彩。司馬遷面容憔悴,卻目光如炬,他在簡陋的牢房里,奮筆疾書。遭受宮刑的他,身心遭受了巨大的創(chuàng)傷,但他并沒有被命運打倒,而是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他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為宗旨,用生動的筆觸記錄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三千多年的歷史,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形象?!妒酚洝凡粌H是一部偉大的史學著作,更是一部文學經典,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的堅韌不拔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班固著書的浮雕同樣引人注目。畫面里,班固正端坐在書桌前,手持毛筆,神情專注地書寫著。他的身旁堆滿了竹簡和書籍,案上的油燈散發(fā)著微弱的光芒,照亮了他思考的面龐。班固繼承父志,耗費半生心血編撰《漢書》,這部史學巨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西漢一朝的歷史,對后世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班固在撰寫過程中,嚴謹治學,廣采博收,以卓越的史識和文學才華,為后人留下了一部珍貴的歷史典籍。他的著書精神,體現(xiàn)了漢朝知識分子對學術的執(zhí)著追求和對歷史的敬畏之心。
班婕妤的浮雕展現(xiàn)了一位溫婉賢淑、才貌雙全的女子形象。她身著華麗的服飾,手持書卷,儀態(tài)端莊地站在那里。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妃子,她不僅容貌出眾,而且才情過人,擅長詩詞歌賦。在后宮的復雜環(huán)境中,她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和高尚的品德,以禮相待,不與他人爭寵。她的賢德和智慧,贏得了眾人的敬重。然而,命運卻對她并不眷顧,隨著趙飛燕姐妹的得寵,她逐漸失勢,最終在孤獨中度過余生。班婕妤的一生,是封建時代女性命運的一個縮影,她的遭遇讓人感慨萬千。
王昭君出塞的浮雕則充滿了悲壯與豪邁之情。畫面中,王昭君身著華麗的漢服,頭戴鳳冠,騎著駿馬,在送行隊伍的簇擁下,緩緩走向塞外。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無畏,臉上卻又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為了漢朝與匈奴的和平,王昭君毅然決然地離開家鄉(xiāng),遠嫁匈奴。她的這一決定,換來了漢匈之間長達數(shù)十年的和平,使百姓免受戰(zhàn)爭之苦。王昭君的大義凜然和無私奉獻,成為了中華民族民族團結的象征,她的故事也被后人傳頌千古。
浮雕主要是歌頌漢朝的豐功偉績的,但我更喜歡那些為中華民族留下精神風骨的人。一個沒有文化風骨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悲哀的民族。一個只知道歌頌皇帝的民族,是一個沒有文明進步的民族。這一組漢朝歷史浮雕,不僅僅是一組精美的藝術作品,更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它讓我們穿越時空,與那些歷史人物進行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領略他們的風采和精神。通過這些浮雕,我們看到了漢朝的繁榮昌盛和輝煌成就,也看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奮斗與犧牲。這些歷史典故,如同一座座燈塔,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不斷拼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當我們駐足在這組浮雕前,仿佛能聽到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感受到漢朝的風云變幻。讓我們銘記這些歷史,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它們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在石磨廣場,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石磨。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2017年那次游覽漢城湖,由于家中有事,我并未完全盡興。但那次和女兒一起游覽,帶給我無限的溫馨和溫暖,是我終生難忘的一次游覽。
今年春節(jié)期間,前兩天由于西安雨夾雪天氣,未能出行。1月26日,雨雪停止,天氣放晴。雖說空氣有些寒冷,但我對前往漢城湖依然豪情未減。早上十點左右到達,沿著大風閣一路向北,不僅游覽了風瀾橋、和平橋、明虹橋、水車廣場、榆園和封禪廣場,而且沿著對岸游覽了漢城城墻遺址、西都賦、覆盎碼頭、楚漢風云等地?;仡^又一次舊地重游,內心百感交集。我不僅充滿了對漢文化的敬重,也增添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貞浧鹌吣昵昂团畠涸谝黄鸬那榫埃粌H感慨萬千。給女兒發(fā)過去這次游覽的照片,女兒和我都感慨光陰似箭時光真快??!
水車廣場上擺放著許多古老的水車,這些水車造型各異,大小不一,它們曾經是古代農民灌溉農田的重要工具。如今,雖然這些水車已經不再用于灌溉,但它們卻成為了漢城湖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在水車廣場上,我還看到了一些游客親自體驗踩水車的樂趣,他們在水車的轉動聲中,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
踏入封禪天下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氣勢恢宏的雕塑群,它們猶如一部部凝固的史書,生動地再現(xiàn)了漢武帝在泰山封禪這一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廣場的布局巧妙而嚴謹,每一處細節(jié)都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封禪,在中國古代帝王的心中,是一項至高無上的典禮。封,是祭天,祈求上天庇佑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禪,是祭地,感恩大地賜予五谷豐登、物阜民康。漢武帝選擇泰山封禪,不僅僅是對自身功績的一種彰顯,更是對大漢王朝鼎盛國力的一種宣告。在那個時期,漢武帝北擊匈奴,開疆拓土,使大漢的疆域得到了極大的擴張;他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文化和經濟的交流,讓大漢的威名遠揚四海。泰山封禪,便是他在這一系列豐功偉績之后,向上天和世人展示大漢榮耀的盛大儀式。
封禪天下廣場是漢城湖的重要景點之一,它以漢武帝在泰山封禪的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雕塑、壁畫等形式,生動地展現(xiàn)了漢武帝時期的輝煌與繁榮。廣場上,一座巨大的漢武帝雕像矗立在中央,他身著龍袍,頭戴皇冠,手持寶劍,目光炯炯有神,仿佛在俯瞰著他的江山社稷。雕像的周圍,環(huán)繞著一群形態(tài)各異的人物雕塑,他們有的手持樂器,有的翩翩起舞,有的跪地朝拜,生動地再現(xiàn)了漢武帝封禪時的盛大場面。
廣場上的雕塑栩栩如生,每一尊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漢武帝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冕旒,神情莊重而威嚴,他的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仿佛在俯瞰著他的萬里江山。在他的身后,是浩浩蕩蕩的封禪隊伍,有文臣武將,他們身著朝服,手持笏板,神色恭敬;有儀仗隊,他們高舉著旌旗,步伐整齊,氣勢磅礴。雕塑中的人物形象各異,有的面容剛毅,有的溫文爾雅,但都透露出一種對漢武帝的忠誠和對國家的使命感。這些雕塑不僅展現(xiàn)了漢武帝時期的服飾、禮儀和軍事制度,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和民族自豪感。
封禪天下廣場,它是歷史的見證者,是文化的傳承者,是精神的守護者。讓我們走進這個廣場,穿越時空的隧道,感受漢武帝時期的輝煌與繁榮,汲取歷史的智慧和力量,為實現(xiàn)我們的中國夢而努力前行。
漢城湖不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還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雖然是初春天氣,春寒料峭,這里依然綠樹成蔭,枝葉繁茂。沿著湖邊的步道漫步,我欣賞著沿途的美景,感受著大自然的魅力。湖邊的垂柳依依,隨風搖曳,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它的故事。湖中碧波蕩漾,美麗如畫。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在這片美麗的自然風光中,我仿佛忘卻了很多煩惱和疲憊,憂愁減少了很多。
雖說風景優(yōu)美,歷史文化厚重,但是這次漢城湖的經歷,也讓我深深為目前的經濟運行憂慮。昔日熱熱鬧鬧的漢城湖,如今已經門前冷落。我在這里步行了五個小時,碰到的游客總共不到200人。要知道,這可是國家投入巨資興建的重點工程啊,光占地就高達850畝。前幾年的熙熙攘攘,如今的冷冷清清,今昔對比,怎能不讓人平添憂愁。
兩次次漢城湖之旅,收獲很多,感想很多,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