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常禮舉要(隨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古人說:“不學(xué)禮,無以立?!?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坎坷跌宕中未曾斷絕,在其他三大文明古國消亡之后,依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xiàn)一個人的氣質(zhì)與素養(yǎng)。我們傳統(tǒng)的禮貌、禮節(jié)、禮儀舉世聞名,無不是外國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
禮是文明的標(biāo)志。我們中國的《禮記·曲禮》中說:“禮者,毋不敬?!庇卸Y儀素養(yǎng)的人,對萬事萬物都要恭敬,哪怕是對一滴水,一粒米,一張紙,一只弱小的螞蟻,一株纖弱的小草都要有恭敬之心?!墩撜Z?顏淵》中:“顏淵問仁(顏淵問孔子):“什么是仁?”子曰:‘克己復(fù)禮為仁。一曰克己復(fù)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說:“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禮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禮的規(guī)范,天下的人就會稱作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難道還靠別人嗎)《孝經(jīng)》中說:“安上治民,莫善于禮?!保鬃诱f:“安定國家,治理百姓,沒有比用禮更好的辦法?!吨杏埂分杏终f:“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倍Y有婚禮、吉禮、軍禮、賓禮、嘉禮、喪禮等等禮,工作和生活中,無處不“禮”。“禮者,敬而已矣!”(所謂禮,就是尊敬罷了)
我們中國的禮從哪里來的呢?早在西周就有周公旦所著的比較完備詳實的《周禮》。后有春秋時期的《儀禮》,漢朝時的《禮記》,合稱為“三禮”,對禮法、禮儀作了最權(quán)威的記載和說明,潛移默化地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道德規(guī)范,社會規(guī)范,相當(dāng)于我們今天的《憲法》。我們常說理不渡人,畫面渡人。故事大家更容易記住,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商子與伯禽》。周公有一個兒子叫伯禽,有一次和他的叔叔一起去見周公,結(jié)果見了三次都被周公給打了出來。伯禽就很奇怪,他就去向一個很有學(xué)問的人——商子請教,說為什么我去見父親三次,都被他給打出來了?商子就告訴他說:“南山的陽面有一種樹叫橋樹,北山的陰面有一種樹叫梓樹,你去看一看就明白了?!苯Y(jié)果伯禽就到了南山的陽面,看到那個橋樹長得又高又大,頭是向上仰著的;而北山的陰面,梓樹長得又矮又低,頭是俯著的,回來就向商子報告。商子說:“這個橋木給我們講的是父道,而這個梓樹告訴我們的是為人子應(yīng)該有的態(tài)度?!苯Y(jié)果伯禽很受教,下一次再去見他父親的時候,一進門就趕快小步快跑,以示恭敬,一入室就趕緊跪在下面,向父親請安。周公看了很高興,他說,你這是得到了有德行的人、有學(xué)問的人的指教了。我們從這里就可以看到,身為兒女,對父母應(yīng)該是一種恭敬有禮的態(tài)度。但是我們現(xiàn)在學(xué)了很多西方的所謂先進的觀念,其實這些觀念并不先進。譬如說平等。平等,好像兒女和父母就要平起平坐,沒有必要講那么多的禮節(jié)。我們是該給孩子人格上的平等,理解、尊重這個生命,包容他們的缺點和不足,看見他們的情緒,聽見他們的聲音,在某些場合允許他們有發(fā)言權(quán)和決定權(quán),給他們無漏的愛。但“禮”仍不能丟,按照它去做了,自然而然地就會長幼有序,父慈子孝,又怎么會出現(xiàn)兒女打罵父母、不贍養(yǎng)父母,還有拋棄父母的現(xiàn)象呢?
古人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不學(xué)禮無以立?!薄霸姟辈皇乾F(xiàn)代詩歌,是《詩經(jīng)》文化、語言、禮貌、禮節(jié)、禮法、禮儀等全部都包含在里面,是古代社會生活的一面大鏡子。意思是:不學(xué)《詩經(jīng)》,在社會交往中就不會說話;不學(xué)禮,在社會上做人做事,就不能立足?!墩撜Z?季氏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不聞過庭語》:講的是孔子和他兒子孔鯉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xué)詩了嗎?”孔鯉說:“沒有?!薄安粚W(xué)詩何以言(你不學(xué)詩你怎么會說話)?孔鯉回答:“是?!蓖硕鴮W(xué)詩。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xué)禮了嗎?”孔鯉回答:“還沒有。”孔子說:“不學(xué)禮何以立?”“不學(xué)禮你怎么做人呢?”孔鯉恭敬地說:“是。”退而學(xué)禮。圣人是這樣來教子學(xué)禮的。
禮的要素。禮包括:禮法、禮義,禮器:食器,樂器,玉器。禮學(xué)經(jīng)典:《周禮》《儀禮》《禮記》。衣冠之禮:1、概念和定義:“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服怎么穿,帽子怎么戴,這就叫衣冠之禮。2、漢服的標(biāo)準(zhǔn):網(wǎng)上賣的那些服裝實際上大多不是漢朝的服裝,是明朝的,現(xiàn)在和尚穿的衣服都是明朝的。像漢武大帝,秦始皇穿的衣服才是真正的漢服,現(xiàn)在網(wǎng)上賣的這些都不叫漢服。當(dāng)然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進行改良,古今結(jié)合,樣式也好看,更能滿足現(xiàn)代人的審美標(biāo)準(zhǔn)。3、當(dāng)代旗袍,唐裝,馬褂。旗袍是滿清時期女子穿的,現(xiàn)在的唐裝也不是唐朝時期穿的,也是古今結(jié)合改良出來的。明朝穿的叫馬褂。言語之禮。對長輩、上司、平輩等的稱呼不能直呼其名,《弟子規(guī)》就教導(dǎo)我們“稱尊長,勿呼名”。打電話也要講究禮貌和禮節(jié)。我們現(xiàn)在有的人拿起電話來就喂,說,還沒講完,啪就把電話給掛了。接聽電話要禮貌地主動問好,是長輩的要尊稱長輩的稱呼,打完電話,最好是別急著先掛電話,先讓對方掛,等一下對方不掛自己再掛。
古代常用的禮儀:1、揖禮,欠身禮,女子萬福禮(女子行禮,彎腰90度,右手拉左手,放在小腹這里,稍微偏有一點兒),茶禮“古代漢族民俗中把“奉茶、交杯茶、受茶”都稱為“茶禮”,茶不能滿,四分之三杯。2、拜禮:拱手禮(你好你好,幸會幸會)。召開二十大的時候,因為新冠的原因,中央都倡導(dǎo)這樣行禮了,都不握手了,我們中國的拱手禮是最好的,又避免傳染,又不尷尬。新春拜年行拱手禮年味兒更濃。頓首禮,頓(把頭低下),頓首禮(點一頭),跪拜禮(三拜禮:雙手作揖,90度彎腰,拜三次。三跪禮:跪三次,每次磕一個頭,頭要著地。三跪九叩禮:是跪拜的大禮,跪三次,每次磕三個頭,是向父母行的,古代向皇帝行的,向圣人、老師行的,現(xiàn)在新時代,簡化了三拜禮就行了)。
開筆禮、冠禮和笄禮。筆禮,是古代讀書人人生四大禮之一,俗稱破蒙。學(xué)童會在開學(xué)的第一天早早起床來到學(xué)堂,由啟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并教讀書、寫字,然后參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學(xué)讀書。這種儀式便是開筆禮。冠禮古代男子的成年儀式。古代男子未成年前束發(fā)而不戴帽,至二十歲成年時才由長輩為其梳發(fā),戴上新帽,代表成人了,可以婚配,參加各種活動。笄禮是指漢族女孩的成人禮,古代嘉禮的一種。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規(guī)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再行笄禮。
拜師禮。古代要向老師行三跪九叩之禮,現(xiàn)在簡化了,行三跪禮即可,行禮表示的對老師的恭敬,對學(xué)習(xí)的誠心。春秋那個年代,學(xué)生拜孔子為師時,收兩條干肉作為拜師禮,代表承襲老師、圣人法脈,后來發(fā)展為六種東西,稱為六禮束脩,是?拜師禮時弟?贈與師?的六種禮物,分別是:芹菜寓意勤奮好學(xué),蓮子寓意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紅云高照,紅棗寓意早早高中,桂圓寓意功德圓滿,干瘦肉條寓意弟子心意。數(shù)量不用多少,代表意思就行。
抓周禮。抓周,也叫試兒、試周、揸生日。它是周歲禮中一項很重要的儀式,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古俗,在民間流傳。嬰兒出生滿一年,占稱“周”,現(xiàn)稱周歲,周歲這天,全家人不僅要慶賀,而且還要舉行隆重的抓周儀式。擺上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dǎo),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yè)。也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美好祝愿。
握手禮。兩人相向,握手為禮,是當(dāng)今世界最為流行的禮節(jié)。不僅熟人、朋友,連陌生人、對手,都可能握手。握手常常伴隨寒暄、致意,如你(您)好、歡迎、多謝、保重、再見等。握手禮含義很多,視情況而定,分別表示相識、相見、告別、友好、祝賀、感謝、鼓勵、支持、慰問等不同意義。主人、長輩、上司、女士主動伸出手,客人、晚輩、下屬、男士再相迎握手。一定要用右手握手,時間一般以1~3秒為宜,過緊地握手,或是只用手指漫不經(jīng)心地接觸對方的手都是不禮貌的,力度適中,表示我們是一個健康的人,有力有信心的人。男士握手時戴著帽子和手套也不禮貌。
古禮坐姿有正坐、胡坐、趺坐(盤坐)。在漢朝以前(包括漢朝)都是正坐,腳放在屁股下面,鋪個席子,漢朝以后,南北朝,五胡十六國時,跟著胡人學(xué)坐凳子,當(dāng)時中原的正統(tǒng)漢族看不起外邦,他們又不懂禮儀禮節(jié),又稱為“胡作非為?!滨米ūP坐),練瑜伽,靜心練習(xí)時的打坐,道家的打坐。
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辈徽_的站姿會影響我們的精氣神和健康,所以古人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fēng),臥如弓?!蔽覀兯X的時候右邊朝下,因為我們的心臟在左邊,如果左邊朝下,壓迫心臟,不方便喘氣,會不舒服。這是我們現(xiàn)代人正確的站姿和坐姿。女士常用的坐姿有:標(biāo)準(zhǔn)式、前伸式、前交叉式、曲直式;男士常用的坐姿有:標(biāo)準(zhǔn)式、開關(guān)式、交叉式。選用哪一種姿勢呢,看情況而定。我們坐著的時候不能蹺二郎腿,翹著二郎腿就給人一種高高在上、傲慢的感覺。我以前沒學(xué)過,也是不懂,不但喜歡翹著二郎腿,還喜歡抖腳。老師說抖一次掉五塊錢,每天要抖幾十下,幾百下,幾百塊錢就不在了,一天損失幾百,一個星期損失幾千,一個月?lián)p失一萬多。幾年下來,不就窮得叮當(dāng)響了嗎?別人賺得到錢,我們賺不到錢。這個掉錢,不是說您口袋里的錢掉了,是從您這一生所擁有的錢中扣去,您掙不到那么多錢。古話還說:“男抖窮,女抖賤?!?
《弟子規(guī)》中說:“冠必正,紐必結(jié)。衣貴潔,不貴華?!背鲩T要衣著得體,把帽子戴好,紐扣扣好,拉鏈拉好,避免這樣的尷尬場面?!兜茏右?guī)》中還說:“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币婇L輩、老師或領(lǐng)導(dǎo)要主動恭敬地叫其尊稱。有事相告要稱呼“您”。
餐桌禮儀。我們現(xiàn)在很多人不懂禮儀,家族聚會,單位聚會,我們該怎么坐。家族聚餐按長幼輩分順序入座,公司單位聚餐按職位高低順序入座。輩分最高的長輩或職位最高的領(lǐng)導(dǎo)坐正中間1號(最正面那個位置),依次坐。8號該誰坐呢(對著門口那個位置)?如果是家族聚會,就不管輩分,哪個組織聚會,哪個坐8號。如果是單位,哪個負(fù)責(zé)今天的聚餐的后勤工作,哪個坐8號。餐桌禮儀,我們不但要會坐,還要懂禮儀,介紹同桌客人時不能用一指禪。有一次,我們同學(xué)聚會,一個同學(xué)帶了他的一個好朋友來一起吃飯。他在介紹我們同學(xué)給他朋友認(rèn)識時,就是一指禪,這個是張某某,那個是陳某某,他指一下,我的心咯噔一下。但因為大家都沒學(xué)過,也不在乎。介紹客人應(yīng)該伸開手掌,手心朝上微笑微躬介紹。不僅是介紹客人,就連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彩虹都不可以用手指,特別是進到宗教場所,比如寺廟、教堂亦是如此。餐桌上長輩或領(lǐng)導(dǎo)不動筷自己不能先動筷。我們現(xiàn)在到餐館用餐,大多用的是包裝的碗筷,一般的人是怎么打開包裝的塑料紙的呢?直接用筷子,我們一開始用包裝套碗也是這么做的,“彭”戳破,顯得有些粗野,且不文明。文明用餐就從拆包裝紙開始。把塑料紙沿裂縫輕輕拆開,垃圾切不可亂丟,應(yīng)該裹起來放一邊??曜釉撛趺捶拍??在高檔餐廳,有專門的筷架,我們就擺在筷架上;如果沒有筷架就擺在碗的三分之一的地方,留出三分之二的空隙。吃完了,就把筷子橫過來擺,懂的人一看就知道您是吃飽了。夾菜不過盤中線(桌子的一半),更不能站起來夾菜。如果桌子可以轉(zhuǎn),吃不到的,轉(zhuǎn)過來再夾。如果桌子不能轉(zhuǎn),吃一會兒,就把菜抬起來說。“來來,這個比較好吃,換給你們嘗嘗?!蔽覀兪切≥?,是下屬隨時觀察長輩或領(lǐng)導(dǎo)水杯,茶水少了馬上起來添加。若茶壺里沒水,不要大聲叫喊:“服務(wù)員,加水!”自己找暖瓶加滿。學(xué)過的人就與眾不同。給客人斟酒倒茶時,水不能倒?jié)M,酒則要倒?jié)M。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不要反著手給人倒水或倒酒。反手倒水酒是給陰人吃的。有酒杯或其他東西擋住了,可換一只手倒,或站起來去倒。吃飯端正持碗,龍含珠鳳點頭。端飯碗時,拇指扣在碗口,其余四指平托碗底,稱之為“龍含珠”。右手持筷子夾起食物送入口中,動作要安詳而寂靜,稱之為“鳳點頭”。吃飯不能連著扒三下,老話說:“一扒金,二扒銀,三扒四扒乞丐形?!爆F(xiàn)在開放了,扒三下問題也不太大,但最好不要超過四五下,吃飯細(xì)嚼慢咽,有利于消化。家里來客人了,添飯時不能說:“還要飯嗎?”應(yīng)該說:“我給您添飯?!笨曜硬辉S立插米飯中,這叫朝天一炷香,這是大忌諱。因為它象征香爐,只有死刑犯的辭陽飯,或古代給死人吃的陰人飯才這樣插筷子。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能吸溜。不能吃飯咬著筷子,或用筷子挑牙齒。用餐巾紙擦嘴時要側(cè)過身子,剔牙要側(cè)身并用手作遮擋勢。吃飯時,不允許在盤子里亂翻,這樣不文明,要吃哪一點,看準(zhǔn)了直接夾起來。吃魚不能說“翻”。翻魚和翻船、翻車同音。應(yīng)該把魚從頭開始倒轉(zhuǎn)一面,叫做“掉頭”,安全回來的意思。不能剩飯,老天爺在天上看著,一粒飯都有一頭牛那么大,浪費糧食損福報。自己先吃完飯,要對大家說“您們請慢用”,這樣會顯得很有教養(yǎng),不能氣也不吭一聲就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