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煙火】漫步“春風”里(散文)
如沐春風,春風得意,是人人皆向往的人生狀態(tài),但人生豈能處處順意?在困頓之時,能在鄉(xiāng)村走走看看,也會多少得到一些釋然。在筠連,去春風村放逐一下為塵世所累的心緒,將目光從手機屏幕的束縛中放出,在滿山的自然寫意中自由自在一回,也會是一樁美事。
正月十五過后,就明顯感覺到春天到來了。多日囿于宅所,疲于正月里應酬的心便急于去郊外放松放松。幾日前偶得閑暇,便一家人來到了城郊的春風村走走。
我們來到春風村游客集散中心,愛人提議,將車暫停在此處,從這里步行過水茨壩,再沿著不久前打造的上山棧道去春風村。
水茨壩是春風村的門戶,春風村將游客中心、春風講堂設(shè)在此,中共筠連縣委黨校也建于此。漫步在水茨壩,能見到怡然中的恬靜農(nóng)舍,垂釣者的閑適,飛鳥的從容,農(nóng)人在田疇中忙活的自在;還能見到河水,草莓圃;還能見到平壩中突起的小山,山上風骨兀立的樹……
我一邊走,一邊沉浸在刀郎的音樂中?!耙谎弁坏竭咃L似刀割我的臉……等不到西海天際蔚藍……無言著蒼茫的高原……還記得你答應過我……不會讓我把你找不見……可你跟隨那南歸的候鳥飛得那么遠……”音樂中那渾厚的音質(zhì)以及蒼茫、遼闊的意境,將我的心帶得很遠很遠。我在這漫步與音樂中享受著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可以不去想煩心的事,不去見不喜歡的面容,不去說違心的話,也不去刻意注重自己的著裝與舉止,只有這時,才感受到自己的思想與形體是屬于自己的。
“爸爸,快看,那陽光好漂亮,好像是陽光瀑布!”順著兒子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見西邊天空灰暗的云層被陽光撕破了幾道口子,陽光從云縫中投下來,便是幾道筆直的光柱,在鉛色的云和初春下午灰褐的背景里顯得極為醒目?!瓣柟馄俨肌?,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詞語!我想,這詞語應該是兒子生造的。但是這陽光粗細不一,疏密有間地從高處傾瀉下來,掛在遠處的天際。而且是在這有著幾分陰冷的初春,著實有幾分好看。愛人與兒子此時對這自然奇觀在不停地評論著,也在不停地用手機拍照,此情此景,我覺得有幾分愜意了。
對于這自然之景,曾經(jīng)多年在農(nóng)村生活的我也偶爾也看到,當然不覺得多少稀奇,但是兒子在農(nóng)村生活不多,且現(xiàn)在的多數(shù)時間也還在校園中,還沒涉足社會,沒有在廣闊的天地中活動太多,所以對這樣的景觀覺得極美是正常的。愛人每天的工作多是呆在辦公室,再加之眼睛近視程度高,所以很少看到這樣自然美景。
看到母子二人純真地欣賞和品評著他們心中的“陽光瀑布”,他們能在自然中看到美,品評美,分享著美,這也是一種美的享受與對美的經(jīng)歷。
是呀,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為俗務太多,貪念太重,所以我們往往走不出自我的囹圄,從而失去了太多的自我以及生活中太多的美。所以有時間,來到這大自然的天地之間走走看看,能短暫中拾起屬于自己的內(nèi)心與形體,真的很不錯!
沿著水芡壩中的河堤慢慢地走,河水是從西邊山上流下來的山泉水,故河水很清澈。水芡壩是一個典型的山間盆地,我一直認為這里的河水最終是消失于這盆地中的某個孔穴,從而進入地下的暗河中去了。后來詢問在河邊忙碌的農(nóng)人才知道這里的水最終是流出了水茨壩,流入巡司河,再匯入南廣河,它算是長江水系的一個“神經(jīng)末稍”。
近些年,隨著鄉(xiāng)村振興的步步推進,農(nóng)村的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得到很大的改進。水茨壩的這條小河得到有效地治理,河的兩邊修起了高高的寬寬的堤壩,河水被一級一級地攔截后再又往下游流去。于是每一級被攔截的河水便是一方明麗的巨大鏡子,將天光云影映入其中。堤邊還設(shè)計了便于村民們下河洗理菜蔬農(nóng)具的梯坎,兒子便沿著這梯坎拾級而下,去撫摸嬉戲一下這冰涼的溪水,他說:既然來了,就不要錯過。
我們在河堤邊遇到一對正在整治耕地的中年夫婦,他們正將土地中的石塊清理出來堆在地角一邊。我奇怪他們的土地為何會有這么多的石塊,便帶著好奇與他們閑聊了起來。這男子一臉的笑意地告知道:這些土石是在河道治理的過程中從河谷中挖出來的土石方。于是我心里暗自思忖:這些土石方豈不是根本改變了這耕地質(zhì)地,為他增加了更多的勞動成本,但是從他的笑容中卻看不出半點埋怨,這又是為何?這男子滿臉笑意地說:自己這塊地差不多有一畝,河道沒改造之前,這塊地總是被河水浸泡著。水又淹不深,總是超過地面三四寸,養(yǎng)魚水太淺,種稻又太澇。現(xiàn)在河道治理后,河底變低了,這塊地就不再澇了,自己這塊土地將為此而得到新生。我看到他們一塊塊搬著土塊,一臉的滿足。我問他們:準備將這塊地種植什么?因為他們身后是一塊規(guī)模化的草莓園圃。如果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如果將這塊地也種上草莓或其他的經(jīng)濟作物,收益也是不錯的。這位老哥卻憨厚地說:還是種玉米。他的回答讓我有些錯愕,因為現(xiàn)在用土地進行傳統(tǒng)經(jīng)營,往往收益低,有時甚至是賠本的營生。我沒有深究他為何總癡迷于傳統(tǒng)的營生??粗荒樀男σ?,我就知道他是知足的。我猜測他知足的原因應該是這河道的治理讓他相當于多了近一畝土地。而種植玉米是根植于民以食為天的傳統(tǒng)意識,雖然玉米現(xiàn)在的市價不能與草莓相比,但是一斤草莓遠遠抵不上一斤玉米對饑餓的抗擊作用。試想,如果我們的農(nóng)村都去追求經(jīng)濟作物種植,某一天出現(xiàn)了天災而糧食不能自給,在國際上又出現(xiàn)落井下石甚至趁火打劫者,這將是何等可怕的后果。能時時握緊自己的糧袋子,時時守好自己的耕地紅線才是最好的未雨綢繆。
水茨壩的正中央有一座高約十米的小山。這山的特別之處在于它是一座光禿禿的石山,除了突兀猙獰的山石,便沒有半分泥土。但是這山頂上卻有一棵郁郁蔥蔥的樹,由于相距較遠,看不清是一棵什么樹,有些像桂花或者茶花。遠遠看去,這座山在這盆地中央顯得很孤獨,而山頂上的樹又比這山還要孤獨。而這山上因為有了這樹,兩個孤獨的事物在一起卻成為了一個極佳的自然造型了。不知道這棵是來自于農(nóng)人的隨意中的種植還是不知何時從鳥嘴里落下的種子,總之,它就這樣生長起來,并且長得枝繁葉茂。遠遠看去,她孤獨地站在山頂,在灰褐色的天空背景下,她就是一種鐵青的色彩,在她身上看到的只有一種逆于命運的韌性。她生于貧瘠,卻練就了金剛不敗之身,不懼風雨,更不懼雷電,這就是這棵樹給人的價值所在,這與它所在的春風村何其相似。
春風村也曾是一個缺土、缺水、缺交通的貧瘠之地,但經(jīng)過幾代春風人幾十年來的不懈努力,現(xiàn)在春風村成為了新時代“春風經(jīng)驗”的發(fā)源地,被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評為“天府旅游名村”,獲得“省級鄉(xiāng)村旅游示范村”等榮譽稱號,春天來了,這里往往成為遠近年輕人打卡之地,夏天這里的李子、桃子吸引著八方游客?,F(xiàn)在的春風村已是筠連鄉(xiāng)村中的一顆明珠。
沿著水茨壩后山的彩色棧道一步一步往春風村腹地走去。由于是初春,游人不多,棧道中不時還停留著一片片冬日里殘留的枯葉,棧道的地面由紅藍兩種色彩組成,而護欄是紅色遒勁樹根纏繞的造型,一直往春風村兩邊的山上坡上延伸,如兩條巨大的紅色長蛇在春風村的山坡上扭動著?!斑h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這景還真的與杜牧眼中的山景相切合。
站在春風村的索橋下,回首身前身后的春風村,此時一片寧靜,真的有一種“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感覺,但是此時我們看到的不是桃花源里的消極避世,而是一種冬日過后的“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的生機與后勁。此時我也想到不久之后的春風村里的滿山桃花與李花了。在花團錦簇中,會隨之而來一聲聲因驚艷而感嘆,那又是另一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