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煙火】我的姑媽(散文)
我的姑媽叫張秀英,但她不喜歡名字中的那個“秀”字,在她認為老一輩人起名字太古板,索性就把“秀”字去掉了,叫成了“張英”。后來村里人都喊她:“張英”,反而還多了幾分親切感。
記得我八歲的那年夏天,突然得了闌尾炎,姑媽急匆匆地把我?guī)У饺嗣襻t(yī)院。后來我病好了以后,始終忘不了姑媽在我肚子疼的時候,還在一旁安慰我,教我背誦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她那樣做,可能是為了緩解我當時的疼痛。至今,我難以忘記那個場景,甚至連醫(yī)生對我微笑的樣子都還記得。
曾經(jīng)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說:“童年是記憶的搖籃,總有一個美好的人她突然出現(xiàn),又突然存在你的記憶里,像春天一樣生根發(fā)芽,有一種熱愛的力量?!彪S著時光的變化,終于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自己長大了,而姑媽卻老了。
姑媽是個很樸素,很會過日子的人,即便生活難免清苦,她依舊能站在生活的枝頭,挑起歲月的五彩斑斕。
站在新疆的熱土上,看到一望無際的土地總會讓人心生感慨,你會說:“哇!好遼遠,好遼闊?。 笨蓪τ谙裎疫@般見慣黃土,見慣“一望無際”的人,卻“憂心忡忡”。因為從小到大都要拾棉花,望著看不到邊的一長溜棉花道子,總讓人一籌莫展,只有拼著命去低下頭,彎下腰,穿梭在長長的“一望無際”里,把每一朵如白云般的棉花裝在身后的棉花袋子里,才能看見希望,才能趕在天黑前完成一天的勞作——掙錢哪有那么容易,我從小就深知農(nóng)民的苦,那時候我就想好了將來,一定要好好讀書?;鹄崩钡奶栒赵谏砩?,照在頭頂,那是心上的“毒”,要勇敢面對,必須走完長長的棉花道子。
姑媽也并非喜歡種地,她曾經(jīng)是村里很漂亮的大姑娘。我問她:“年年種棉花地,煩不煩?”她說:“不煩,煩啥,哪個農(nóng)民不是面朝黃土背朝天過來的,熬過了最毒的太陽,離收獲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再說你一個農(nóng)人,不種地靠什么吃飯?總不能放任不管,讓土地變成荒地吧!你看這綠油油的棉花苗,多像大地的孩子,只有熱愛土地,它才會哺育人類?!?br />
姑媽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把日子過的井井有條。春天到了,她就在自家的院子里種花,種菜,布置一圈籬笆,等待白的,粉紅的牽牛花爬上籬笆,叫醒一個個黎明。村里的人農(nóng)耕閑下來時,都會來姑媽家賞花,夸贊姑媽的小院四季如春,花草長開。這時姑媽就從廚房里走出來,手里提著一大壺香噴噴的奶茶,把小碗擦的亮亮的,為賞花的鄰居們分羹一碗香氣四溢的奶茶,敘家常,聊人生,再泡點新疆的特色油馕、沾點可口美味的馓子,嗑著各類干果,品嘗著生活。
去姑媽家的路不好走,騎電動車要一個小時才能到,和我家雖說是挨著的村隊,但還是相距甚遠。家里人要是想念姑媽,就捎點兒好吃的,跑腿的人肯定是我,我會帶著奶奶的叮囑,把東西送到姑姑家。奶奶說父母的心都往上疼,子女的心卻往下疼,意思是只有父母才心疼自己的子女,而自己的子女卻心疼著她們的孩子。奶奶抱怨姑媽不來看望她,說一籮筐想念姑媽的話,我就撿點重點的,可以記住的話帶過去。對了,還有積攢下來的好吃的,一起帶過去。
電動車載著兒我,我迎著風聲,想念姑媽的路不覺得漫長。去了姑媽家,有一大堆干不完的活兒等著,大清早撒化肥,去地里扣棉花苗,圍著渠溝看田地里的水嘩嘩流向棉田。我把褲腿碼得高高的,有時還像個大人一樣穿個膠靴子站在田埂上,和村民們搶時間,爭分奪秒,你不盯著時間,你家的地就澆不完,那水就白白流進別人家的地里,喂了他家的棉苗。放水的時候,第一件事兒就是和村上的隊長對手表時間,一分一秒都不能有差錯。
我可是很麻溜的,雖然年齡小,那時也就十三歲,但足以頂個大人??粗液痛迕駛?yōu)榱藪陼r間面紅耳赤的樣子,姑媽卻哈哈大笑,上前阻止,說算啦,算啦!等那人走后,我有點不服輸,坐在田埂上,姑媽也坐下來,她嘻嘻地笑著說:“你是對的,是姑媽錯啦!那家人有五個孩子呢,莊稼收成要是不好他家吃啥?就多了兩分鐘,沒事兒啊!他家的孩子還叫我嬸子呢,最小的一個才兩歲?!?br />
姑媽家的房子并不大,能住人的房間也就二十多個平方,鋪上一個大大的大通鋪——我們這兒的人管這種大通鋪叫榻榻米床,可以睡十來個人。我們全家的孩子也多,加上我二爸三爸家的孩子,還有姑媽自己的孩子,浩浩蕩蕩十三個孩子呢,一到放假了就往姑媽家跑。姑媽家?guī)缀醭闪宋覀兊氖杖菡荆俏覀兒罴俦厝サ牡胤?。白天我們去渠溝里抓魚,晚上姊妹們坐在院子里數(shù)星星,看月亮,姑媽給我們講一個又一個好聽的故事?;夜媚?、白雪公主、青蛙王子、孫悟空西天取經(jīng)……很多故事我至今都記憶猶新。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十多個孩子擠在榻榻米上,七嘴八舌的講這講那,姑媽也不兇我們,因為她聽不見,她太勞累了,她是第一個睡著的。到了早上大家都醒來了,看著一個個睡覺時的睡姿哈哈大笑起來,一個頭朝東,一個腳朝東,一個趴著睡,另一個把身后的幾個都擠到了墻跟。我想也許那個時候的開心才叫天真爛漫,才叫記憶猶新。
一大家子人,吃飯也不是小事。姑媽一天到晚鉆進廚房給我們做好吃的飯菜,可口的洋芋蒸包、皮牙子牛肉餡餃子、黃燦燦的抓飯、豇豆過油肉拌面、大白菜丁丁炒面,一樣都不落下。
每當想起童年,想起小時候的場景,都會暗自欣喜。在我長長的記憶里姑媽必不可少,書上說:“在成長的路上,眼前的風景和記憶都會在身后慢慢模糊,而某個帶給你生命驚喜人卻不會忘記?!蔽蚁肽莻€人一定是我的姑媽,姑媽叫張英,今年五十五歲了。她喜歡各種各樣的花兒,喜歡面朝小院去布置一方驚艷;她喜歡做各種美食,換做生活的風雨,品嘗一世酸甜苦辣;她喜歡站在長長的田埂上,看一望無際的麥田,看那望不到邊綠油油的棉苗,每一棵棉苗都是她的孩子,每一朵白色的棉花都是她渴望豐收過上好日子的追求。
姑媽就像名字中的那個“英”字一樣,英勇、威武,她雖不是英雄,卻活成了一束光,在平凡和樸素的向往中過著極簡安逸的生活,與光同行,與生活織夢,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