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浪花】江西省博物館的文物(散文)
有幸瀏覽了江西省博物館,至今仍對其中的幾件珍貴藏品念念不忘。
◎?;韬铖R蹄金、麟趾金
?;韬顒①R,在歷史上是昏君被廢的典型,廢黜他的就是名垂青史的霍光。不過,這件事史上是有爭議的。
劉賀,是霍光將他扶上帝位的,但僅僅過了二十七天,霍光就宣布了他的一千多條罪狀,將他廢黜。短短一個月不到,做了一千多起荒唐事,這劉賀是真能作,廢黜他一點都不冤。事實上,劉賀被廢,他也認了。他承認自己不對,但是只問了霍光一句話:這么多天來,你這個朝廷重臣,為何一句勸誡都沒有,只是在搜集我的證據(jù)?
這句話讓霍光顏面掃地,也說明劉賀不傻。
爭議就在這里:一般史書還是認為霍光是匡扶社稷的名臣,但有人就認為他只是個權臣,只是為自己利益考慮,像皇上無道到這個程度,他不是不知道,卻一句提醒一句勸誡都沒有,確實不像為國為民的忠臣所為。所以說,劉賀還是以自己的聰明出了口惡氣。
后來宣帝即位,這是個好皇帝。他看在宗室的面子上,將劉賀封為?;韬睢?窗?,廢帝,昏侯,這兩個封號注定劉賀在歷史上已經定性,他索性破罐子破摔,在封地吃喝玩樂,從他墓中陪葬品之多就可以看出他的驕奢淫逸。僅黃金而言,他的墓葬出土的黃金就比其他所有已挖掘漢墓中出土的總和還多。當然,歷史已經遠去,他無意中以另一種方式留給了我們諸多珍寶,為民族文化傳承做了貢獻。當年,海昏侯墓的發(fā)掘,也是國家考古史上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至今好像還在清點復原墓中的文物。
?;韬钅沟慕鹌鞣浅6?,馬蹄金、麟趾金這兩種金器,又極具祥瑞氣息。當年漢武帝從西域尋得汗血寶馬,又天降麒麟,同時在山東挖到金礦,大漢盛世如此祥瑞連連,漢武帝一高興,就將黃金鑄成馬蹄、麟趾形狀,遍賞大臣。這真有點紀念金幣的意思。其實,說起來,在古代常提到的金,實際上是銅,銅倒是有大用處,無論鑄造兵器或農具都需要。反而真的黃金,除了鑄造一些富麗堂皇的裝飾品,其他倒真沒什么實際用途,所以漢文帝就不提倡重視金銀。正因為此,在漢武帝的眼中,黃金的大量出現(xiàn),只是祥瑞,并沒多少實用價值,所以鑄成紀念金幣也就可以理解了。
專家們講解,黃金是真的很珍貴。主要原因有:1、黃金很難尋找。像鐵,可以用磁力發(fā)現(xiàn);鉛,可以稱重發(fā)現(xiàn);銅,可以通電發(fā)現(xiàn),但黃金,即便在現(xiàn)代,也沒有什么有效的科學尋找器具,只能靠人力四處探究,用腳去尋找。2、黃金產量很低。一噸算是金礦的礦石,可能只發(fā)掘到兩克左右的黃金,真的就米粒大,這已經就具有開采價值了。難怪古人感慨“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也難怪黃金為什么價格如此昂貴了。在當今時代,很多高科技產品上需要黃金,黃金早就不只是裝飾品了,所以中國的黃金尋礦人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就是為了讓中國不至于在這個方面被別人卡住發(fā)展的脖子??上驳氖?,我國已經連續(xù)十七年黃金出產量居世界第一。
參觀博物館,看到那么多金光燦燦的金銀器,不自覺的會感到古人生活的奢侈。?;韬钅乖岬陌l(fā)掘,更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當現(xiàn)代的尋金人看到墓葬的藏品時,震驚了——古代君王看到的是金器的精美,是金壁輝煌的絢麗,而他們看到的卻是尋金工人的不易,冶金工人的辛苦。那么多黃金,需要多少金礦石,需要多少尋金人和淘金人多少年的心血!
當然,我覺得,尋金肯定是越來越難,因為尋金的技術并沒有實質性的進步,古代因為黃金多,可能尋金還容易些。不管怎么說,這么多黃金的出現(xiàn),還是我們國家地大物博的體現(xiàn),還是讓我們感覺,此生有幸成為華夏子民。
◎伏鳥雙尾青銅虎
伏鳥雙尾青銅虎,是贛博的鎮(zhèn)館之寶,發(fā)掘于新干墓葬。新干墓位于江西,是商朝時代的墓葬,發(fā)掘出的青銅器數(shù)量之多,物品之精美,讓人簡直不敢相信,后來專家將新干墓與婦好墓、三星堆并稱,都是中國青銅器最高水平的代表。
新干墓的發(fā)掘,打破了以往中原文明只在黃河流域的傳說,為中華古文明版圖增添了厚厚一筆。
新干墓的青銅器,動物造型較多,尤以虎為最,與虎造型有關的青銅器有五十六件,占總青銅器數(shù)目的八分之一。因而,專家推斷這個部落應該是以虎為圖騰。這也證明,古代江西地區(qū),肯定是有老虎存在的,這里的百姓是見過老虎的,并為老虎的勇猛強悍所折服,從而以虎為神,視為部落崇拜的圖騰??梢宰糇C的,是江西很多地名中都帶有虎字。專家們在古籍中發(fā)現(xiàn)了婦好時期,商朝曾經征討過南方一個叫虎方的部落,從而猜測在江西的這個部落就是虎方。一切都對上了,考古驗證了古籍,從而讓古籍成了信史。
新干墓藏品之豐富,推測應該是虎方首領的墓葬。這一切都說明,商朝文化之繁榮,不僅在文化核心地區(qū)的黃河流域擁有著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哪怕是當時邊鄙地區(qū)的虎方,同樣擁有著高度發(fā)達的青銅文明。再推而廣之,焉知當時沒有其他地區(qū),同樣有著高超的青銅器制造工藝?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只能說一切皆有可能。
虎方的青銅器,有幾個特點:1、大型器物較多,出現(xiàn)了中國青銅器的好幾個“王”:如這個青銅器,是中國最大的青銅虎,是虎王。此外,還有鉞王、甗王等等,都是在各自種類中最大的器型;2、器物種類繁多,有農具、禮器、兵器、生活用具,居然還有樂器,可見當時虎方的生活狀態(tài)和文明程度,已經是相當發(fā)達的了。3、最為重要的,虎方青銅器帶有中原青銅器和三星堆青銅器過度的色彩,最為典型的是雙面神人青銅面具,有點凸目,又不像三星堆的縱目,兼有兩種文化的特色,說明虎方的工匠們,吸收了兩地青銅器制造工藝的特點,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說明虎方的文化,應該和中原文化和三星堆文化都有過交流融合。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三星堆文明,是和外界有著交流的中華古文明。
這個青銅虎,被孩子們戲稱為“小鳥虎”,一個威風凜凜的猛獸居然有了萌萌的感覺。青銅虎確實威風凜凜,四腳著地,似乎就要躍出撲食獵物,加上碩大的體型,不怒而威。很奇怪的就是在它身上的小鳥,一個小不點在巨無霸身上,偏偏不會讓人忽略反而很讓人矚目。也許,虎方人借鳥的自由靈動,希望老虎不僅能做地上的王,還能像鳥一樣自由自在翱翔于天空,甚至天上地下都可稱王?如果這樣理解,那這個青銅器只可能存在于王墓。當然,也可能,虎方感受到中原王朝的壓力,他們又想從戰(zhàn)略上藐視這個王朝,所以澆鑄了這個青銅器,小鳥寓指欺壓自己的中原商王朝?
虎方部落已化為塵土,這一切都是猜測,虎與鳥究竟代表什么意義,不可能有正確答案。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怎么都對,自己理解吧。
新干商墓的旁邊,還發(fā)掘出了城郭遺址,進一步證明了這里曾經是部落王城。新干青銅器的精美,讓人們稱贊這個地方是南方的青銅器王國。這個王國的青銅文化,有很多和中原青銅文化相似的地方,說明兩地肯定有著密切的交流,又反證了古籍中商王征討虎方的可能性。
一個古墓的發(fā)掘,就是一段中國史書的印證,是一段中國文化的補充。
中華文明,因文物和史書而不朽。
◎元青花釉里紅樓格式人物谷倉
說到江西的國寶,怎能不提景德鎮(zhèn)的瓷器,那可是皇室的珍藏,故宮的寶貝,代表著國家的最高技藝。果然,贛博推出的這個國寶,就是瓷器,而且是瓷器中的王者,是首批不允許出國的唯一的元青花。贛博還專門為這一個瓷器設置了一個展廳。瓷器是谷倉,或者說是人物谷倉,因為這件作品不僅是谷倉,還有眾多的人物。谷倉是樓閣式,一層是谷倉,二層是戲臺。燒制工藝運用了元青花和釉里紅等工藝。文物造型碩大,各種技法渾然一體,燒制難度可想而知。當初看各種釉彩大瓶時,就覺得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那是清朝,而這個瓷器,同樣使用了各種燒制工藝,溫度控制要求不一,而且是在元朝,燒制技術還未成熟,難度可比大瓶高多了。瓷器上還有各種精細的雕琢,有著龐大的器型,總之燒制這樣一個瓷器,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就這樣成功了。景德鎮(zhèn)的瓷器制造工藝水平之高,從那個時代起,就讓人不敢相信。
都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這個谷倉巧妙的把二樓設計成戲臺,應該有這個寓意。畢竟,人溫飽了自然會有文化娛樂的需求。瓷器是出土于當?shù)匾粋€凌姓人家的墓中,也許墓主人熱衷于戲曲,所以加了戲臺。墓中埋葬谷倉,自然是祈禱墓主人在另一個世界也能豐衣足食,還帶有祈禱先人能夠保佑后輩免受凍餒之苦的意思。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但是如果人到了山窮水盡之時,會怎么樣?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文章列舉了古時大災之時,各地地主富商的表現(xiàn),讓人驚訝的是,他們都表現(xiàn)出了善心,很少有為富不仁的狀況。以前也聽老人說過,其實很多地主和佃農關系還是很好的,平時也能夠互相幫助的,頗有點《紅樓夢》中賈府和下人之間的感覺。說到底,富人都不傻,農民遭了荒,如果餓到極致,甚至賣兒賣女易子而食,那種情況下是什么事都能做出來的,你膽敢囤積居奇,那么搶糧是常規(guī)操作,人都快死了,還管什么仁義道德和物主所有權,連現(xiàn)代法律都規(guī)定了緊急避險,更不要說古代那些快餓死的窮人。光腳的自然不怕穿鞋的,橫豎都是死,先搶了再說。地主家再有武裝,也擋不住那么多窮人,所以眾怒難犯,還不如主動賑災。除非像《1942》電影中那樣,一個地區(qū),不管地主還是農民,都沒了糧,都沒了活路,都走上了逃亡的道路,那是真正的大災荒,什么吃樹根、吃觀音土、易子而食之類的事件才會發(fā)生,是真正的人間地獄。不管如何,古人總是把糧食看成頭等大事,手中有糧心底不慌,墓中埋著糧倉是最直接最真誠的祈愿。
提及糧倉,就會想到豐衣足食,就會想到袁隆平。袁老的功績無需說了,他的禾下乘涼夢已經實現(xiàn),中國已經連續(xù)二十年豐收,中國人不但能夠吃飽,而且已經吃好。袁老給我們的感動,遠不止于科研成就。他年到九十仍不服老,仍親自到田間地頭考察,仍親自一筆一劃寫著論文。更為了不起的,他擁有著世界眼光,將我們的雜交技術推廣到全世界,讓世界人民都能產出更多糧食。想想越王勾踐送給吳王炒熟的種子造成吳國的大饑荒,袁老的胸襟遠超古人,令人贊嘆不已。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以天下為己任,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這才是大國氣韻,大國風范。
景德鎮(zhèn)的陶瓷工藝,是世界一絕,編寫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曾感慨,世界上幾乎沒有哪一個城市,能夠幾百年傳承一個技藝,并且都領先于世界的,只有景德鎮(zhèn)做到了。景德鎮(zhèn)對陶瓷的研究,已經做到了極致,不但研究陶瓷燒制工藝的改進,甚至研究地下的古陶瓷廢品,我真想不通研究有什么意義,只能嘆服他們研究陶瓷已經是面面俱到。景德鎮(zhèn)有陶瓷大學,還招博士生,居然還有外國來的學生,可見景德鎮(zhèn)的陶瓷工藝已經影響了世界陶瓷技術的發(fā)展。
景德鎮(zhèn)工藝先進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細化。他們將制瓷工藝細化為七十二道程序,匠人們一生只做一個程序。一般我們會說,人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就肯定是專家了,比如一輩子只做陶瓷,就肯定是制瓷大師了,但景德鎮(zhèn)更厲害,你不是只做陶瓷,而是只做陶瓷中的一個工序,比如培土,終年累月,你的水平可想而知。真的,管理要細化,操作要細化,才能夠出技術,出成績,出效果,可我們現(xiàn)代的管理體制,上面千條線,基層一根針,基層就那么點人,怎么可能做到千般工作樣樣精通?當然是事情做不好,于是乖乖接受上級專家領導的批評,可批評歸批評,批評完還是干不好,因為沒辦法干好。如何讓我們的社會管理工作專業(yè)化,恐怕還要深思。
元青花的美輪美奐,彰顯了景德鎮(zhèn)陶瓷工藝的不凡,彰顯了中國普通百姓對風調雨順生活的向往。景德鎮(zhèn)的陶瓷,以前只是工藝品或生活器具,但現(xiàn)在已經進入了高科技領域,甚至火箭上都有陶瓷制品。千百年來的傳統(tǒng)工藝,和現(xiàn)代科技相結合,必將激發(fā)出新的活力,讓中國制造在世界、在新的時代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