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浪花】天津博物館的三寶(散文)
◎雪景寒林圖
《雪景寒林圖》,宋范寬作品。范寬是中國歷史上頂級畫家,猶擅水墨山水,最著名的畫作是溪山行旅圖。他作品其實不少,但目前流傳于世只有五幅,這幅圖是唯一一幅由我國大陸地區(qū)博物館收藏的作品。范寬終身未仕,隱居鐘南山中潛心鉆研畫藝,所畫的作品都是大幅山水,山都是用的皴法,就是用一個個小點形成山的偉岸形狀,別具一格。
范寬提出學畫的三境界:師古人,師造化,師本心。
何止繪畫,其實所有的藝術(shù)門類都是相通的,他提出的三個境界,也是所有藝術(shù)大師的共識。
師古人,其實就是拜師學藝階段,這個階段不僅僅是學古人,現(xiàn)實中的老師一樣要去學習,就是向他人學習的過程。人的知識總是有限的,技法也是有限的,所以不僅僅是向一個老師學習,更要博采眾長。不管你學習了多少人,理論,能教給你的也就那么多。所以,當技法純熟以后,就不要再囿于老師的框架,而要上一個臺階,要以自然為師,就是師造化。這時候,就是觀察學習,了解自然山水的特色,了解清風明月的溫潤,了解花鳥蟲魚的喧囂,了解世間百態(tài)的情狀。這里的自然,其實更應(yīng)該是天下,世俗風情一樣要了解,要學習。世界是無盡的寶藏,是永遠學不完的知識寶庫。大凡自成一體的藝術(shù)家,都是在自然中尋到了自己鐘意的特點,并轉(zhuǎn)化為自己創(chuàng)作的特色。第三階段,求諸本心,實際上就是過濾掉所有外在的名利,而是堅守自己的藝術(shù)本真。當有了一定的水準以后,會自然的收獲到一定的鮮花和掌聲,人的本性會促使人不知不覺的去追求這些外物,用自己的本領(lǐng)去換取名利,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當藝術(shù)有了名利的牽絆,有了功利的需求,人的眼睛和心靈就會蒙上陰影,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能夠?qū)ふ业阶约旱谋拘?。對于真正的藝術(shù)家來講,入門是艱難的,學習是艱難的,堅守是艱難的,最艱難的還是在名利場中保持自己的本心。甚至可以說,能夠保持本心,需要一個癡絕的態(tài)度,是可遇不可求的境界。人總要生活在社會上,總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干擾,文藝作品也會受到政策導向、大眾喜好、流行元素等干擾,尤其是以藝術(shù)為生的職業(yè)作家、畫家等等。所以,真正能做到沉入自己內(nèi)心的人,有可能是瘋子,至少是俗世看起來很奇怪的人。不瘋魔不成活吧,一般在社會上如魚得水的職業(yè)藝術(shù)家,往往會屈從于商業(yè)利益,而達不到本心。這是范寬提出的三個境界。
當然,文藝還是需要天賦的,對普通人而言,基本上達不到第三境界,即便能達到,如果沒有極高的天賦,成就也不會比別人高多少。所以,范寬實際上是給出了啟示,就是人在藝術(shù)的道路上,不驕不餒,安守自己的價值取向,努力實踐自己的藝術(shù)道路,其他都是身外之物,分外之事,無需關(guān)心。這樣做,即便沒有鮮花掌聲,自己的內(nèi)心也是滿足的。這是繪畫,更是修學,技藝不同,道理則如一。
古往今來,書畫作品最容易散佚,因為保存艱難,又沒法復制。難得的是,浙江大學出版社的一個團隊,用自己的力量,對現(xiàn)存于世的古畫進行了盡可能的整理收集,出版了“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完成了古畫的百科全書。他們的方法是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對存世畫作進行拍照,然后集集出版。說起來簡單,但他們總共花了不到二十年,求爺爺告奶奶的先讓世界各地博物館同意拍照,這個溝通工作就已經(jīng)非常困難。拍照要求清晰度非常高,數(shù)碼相機還不行,必須用專業(yè)的膠片相機,才能拍出畫中的細節(jié)。名畫一般較大,還要分成幾頁出版,怎樣構(gòu)圖,怎樣排版又成問題。最后印刷,無論是紙張,還是分辨率,都要比普通印刷品要求高得多。團隊的辛苦是有價值的,這個大系是中國古畫的集大成者,是繪畫界的永樂大典。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淵遠流長,就是因為中國有修典的傳統(tǒng),這樣一部畫中典籍的誕生,不但為保存古畫做出了杰出的努力,還對中國繪畫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功德無量。
范寬畫畫有個特點,喜歡把自己的名字隱藏在畫作中。雪景寒林圖,當看到范寬的名字隱藏在雪景寒林中時,確實感到了一絲悲涼,感慨這么一個有名的畫家,畫作居然留存只有五幅,更只有一幅留在大陸。大系的出版,讓范寬筆下的五兄弟能夠共居一冊,共處一家,看到那畫作中的五個范寬的名字,寒林有伴,似乎也不再孤寒。
◎“小蘑菇”的日記本
“小蘑菇”是相聲大師常寶堃的藝名,這個日記本是他到抗美援朝志愿軍軍中演出時所記的日記??上У氖?,他活著到了朝鮮,卻是遺體和日記本回到了祖國。于是,他成了人民藝術(shù)家,日記本成了國寶。
抗美援朝是新中國領(lǐng)導人做出的艱難決策。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千瘡百孔,百廢待興,而美軍剛剛經(jīng)受了二戰(zhàn)的洗禮,無論是綜合國力、軍事實力、部隊士氣、戰(zhàn)斗藝術(shù)都處于頂尖水平,和這樣的對手交戰(zhàn),很難。事實上,讓毛主席沒有想到的是,本來說好我們和蘇聯(lián)共抗美軍的,可事到臨頭,蘇聯(lián)害怕的連空軍都不敢出,也就是說還沒開戰(zhàn)就喪失了制空權(quán)。但這又是一場不得已的戰(zhàn)爭,如果不能打勝,朝鮮沒有了,美帝下一步很可能就要跨過鴨綠江,因為當時的中國,在他們眼中什么也不是。毛主席知道,我們?nèi)コr的健兒,實際上是在重復抗日戰(zhàn)爭的故事,是落后的農(nóng)業(yè)國對抗先進的工業(yè)國,只有用戰(zhàn)士的生命和鮮血對抗敵人的飛機和大炮。
是的,我們的英雄們,落后的裝備,落后的補給,甚至是單衣埋伏在雪地里被凍成冰雕,而敵人,武器裝備不用說了,美酒佳肴,溫暖的睡袋營房,不時還搞搞娛樂活動。就這樣天壤之別的條件下,我們把敵人趕到三八線以南,靠的是什么?當然是戰(zhàn)士的勇猛,指揮官的睿智,戰(zhàn)術(shù)運用的得當,那些都是軍事因素。
還有一點,同樣重要,是政治因素,是國家的齊心協(xié)力。上下同欲者勝,戰(zhàn)釁甫開,全國上下立刻擰成一股繩,齊心協(xié)力支援志愿軍。從毛澤東開始,他的兒子和千千萬萬中國好兒郎一起走向了朝鮮前線,并將生命長埋在了異國他鄉(xiāng);全國人民積極捐款捐物,購買飛機大炮,送往前線;作為后方的東北,送行的百姓連身上的厚大衣都脫下扔給士兵保暖;大家熱火朝天的掀起炒面熱,爭取給戰(zhàn)士們多一口糧食。李奇微看到中國士兵的炒面時,曾感慨說,如果美國士兵吃的是這玩意,他們會調(diào)轉(zhuǎn)槍口對準指揮官。但是,中國士兵知道,這些炒面,蘊含著祖國人民的深情,祖國人民的日子也不好過,是在勒緊褲腰帶省出口糧來支援前方,所以甘之如飴。
全國一盤棋,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同樣作出了貢獻,他們很多人都來到了朝鮮戰(zhàn)場,雖然不能拿起槍,但用自己的方式投入了戰(zhàn)斗。其中,魏巍目睹了戰(zhàn)士的鮮血和死亡,目睹了戰(zhàn)士的困難和堅強,寫出了《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樣的千古名篇,可以說,沒有親身經(jīng)歷,沒有那種真情實感,是不可能寫出這么感動人的文章的。常香玉,全國巡演,所有收入全部用來購買武器,最后還親自到了朝鮮前線,給志愿軍戰(zhàn)士進行慰問演出;還有今天的主人公常寶堃,和趙佩茹一起到了朝鮮戰(zhàn)場。他們到朝鮮時,是最為膠著的四次戰(zhàn)役時期,交戰(zhàn)雙方互有攻守,所以戰(zhàn)線很不穩(wěn)定,后方很可能隨時會變成前線。更何況,敵人擁有著飛機大炮,所以可以說,整個朝鮮就沒有穩(wěn)固的后方。常先生在前線逗留一月多,只是為我們最可愛的人盡可能送去歡笑,可想而知,他肯定在前線走了很多地方,去了很多部隊,危險性自然更大。在危險面前,常先生就是個無所畏懼的勇士,把歡笑留給了志愿軍,把祖國人民的問候留給了志愿軍。很不幸的是,常先生倒在了前方,像英勇的戰(zhàn)士一樣,倒在了敵人的炮火下。
這份日記,不僅僅是記載了當年那段血與火的歲月,記載了一個藝術(shù)家眼中的朝鮮前線,更是常先生熱血支前的象征。還不僅于此,它不只是代表了常先生,還代表了全國許許多多如常先生一樣深入前線的文人藝術(shù)家,更代表了全國廣大的人民對志愿軍的支持。也就是說,這本日記,是我國軍民上下團結(jié)一心的象征,是我國民族精神和民族力量的體現(xiàn),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可以在絕對劣勢的情況下打敗敵人,我們可以在危急存亡關(guān)頭鳳凰涅槃浴血重生,我們可以在別人想象不出的絕境中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奇跡,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是奇跡,抗美援朝的勝利是奇跡,兩彈一星的成功是奇跡,中國的快速崛起更是奇跡……這所有的奇跡,無不是我們?nèi)w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結(jié)果,而這份日記,正是我們軍民魚水情,全國一家親的最好體現(xiàn)。
◎翡翠蟈蟈白菜
提到翡翠白菜,就會想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又叫翠玉白菜。其實,古人制作的翡翠白菜是很多的,是一類文物,并不只是臺北故宮這一件。這個翡翠蟈蟈白菜也是其中的一個精品。
都知道翡翠是玉石的一類,但翡翠的原意并不是玉石。翡,是一種雄鳥的羽毛,呈紅色;翠,是一種雌鳥的羽毛,呈綠色。所以古人也有用翡翠代表雄雌的。都說紅男綠女,連動物都遵循這個規(guī)則。后來用作玉名,就是說這種玉顏色很純,基本就只有紅綠兩色,我們一般看到的翡翠以綠色為主,業(yè)內(nèi)也叫翠色,正合本義。白菜,是百姓熟知的菜品,但因為諧音“百財”,所以有了吉祥的寓意。而文人們又喜歡用白菜的清白喻示自己的清高,所以最普通的白菜,就有了高潔和財富的象征,故而古代從上層文人雅士到下層平民百姓都喜歡翡翠白菜就不足為奇了。
翡翠白菜都價值不菲。原因很簡單,一般翡翠白菜都和現(xiàn)實中白菜差不多大小,這在翡翠中已經(jīng)是很大一塊玉石了,非常難得。本品就是很難得的一塊,只可惜寶玉有瑕,有褐色斑。這么一塊好玉,棄之可惜,用又難用,幸虧古代琢玉師傅獨具匠心,制作出了一個凍白菜,那些褐色斑,巧妙的化作了白菜葉凍壞的斑點,而頂端的深綠色翡翠,又被巧妙的雕琢成一個螳螂和一個蟈蟈,兩物本為對頭,但如今都在白菜上,似乎都被白菜的美味所吸引,而忘記了相爭。真不知道這些匠人,怎么想得出這主意的,他們不僅是工藝精湛,更是想象豐富,他們不僅是工程師,更是藝術(shù)家。在中國,真的,很多科學家同時又是藝術(shù)家,像《水經(jīng)注》《徐霞客游記》既是地理學的巨著,又是文學史上的名篇;像張衡,既能發(fā)明地動儀,又能妙筆生花寫漢賦。這件寶貝這樣一設(shè)計,妙趣橫生,化腐朽為神奇,一塊有瑕疵的玉石,變成了無上精品。
看到這個凍白菜時,真的感慨良多。都說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瑕疵,怎么用好有瑕疵的人那就是領(lǐng)導的藝術(shù)了。對瑕疵視而不見,甚至包庇隱瞞,其實是不負責任,很可能害人害己。真正的伯樂,會發(fā)現(xiàn)千里馬,更能使用好千里馬。有的千里馬善于突襲而不善長期負重,你將他用作運輸,那就是害了他。戰(zhàn)爭中,有的人沉穩(wěn)周密,這是帥才,而有的人性格火爆,這種人只能用于沖鋒陷陣。缺陷,其實也是可以好好利用的,我們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有缺陷的,我們能不能用好他們的缺陷,讓團隊互補,從而發(fā)揮出最大的能量?
看著這棵化腐朽為神奇的凍白菜,不自覺會讓人反思。這是一棵充滿了哲思的玉雕,似乎正發(fā)散著智慧的光芒,給觀眾以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