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金文】回首八十年代(散文)
恰如一聲雄雞站在山的高處吹響了黎明的號角,漫長的黑夜已經(jīng)過去,初升的朝陽就要噴薄而出,又如密閉的黑暗的房子被打開了一扇窗戶,隨著希望的春天到來的腳步,20世紀80年代展開了一個生機勃勃的時代畫卷。當年的我正在充滿陽光的校園里一邊學習,一邊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80年代是一個從黑白畫卷轉(zhuǎn)向彩色畫卷的時代?!盀橹腥A崛起而讀書”是那個時代所有校園的時代最強音。
從山區(qū)到平原,從農(nóng)村到城市,所有的學生都開始重視數(shù)理化的學習。在所有課程中,有一門課程特別令學生們好奇,那就是英語。無論是收音機里還是大喇叭上,到處都可以聽到學習英語的聲音。那時候最常用的詞就是希望的田野,那時候頻次最高的詞就是改革開放。那時候,無論是電影、音樂還是戲曲,小說,仿佛一夜之間春風吹拂的大地,都雨后春筍般地從各地冒出來,充滿希望,充滿活力。
80年代初,正在王石凹煤礦中學讀書,除了學習的課本之外,父母親還給我訂閱了雜志《兒童文學》和《少年文藝》,通過閱讀和學習,至今我對這兩種雜種依然依依不舍。
我第一次看到了美國電影《未來世界》,第一次看到日本電影《追捕》《人證》《砂器》和《狐貍的故事》,第一次領(lǐng)略到印度電影《大篷車》《流浪者》和《奴里》的異域風情。
我第一次聽到了充滿真情的港臺歌曲。其中有一首《甜蜜蜜》和一首根據(jù)日本歌曲《北國之春》改編的《榕樹下》都讓人聽得心醉神迷,不能自已。那時候,大陸也涌現(xiàn)了一批富有青春活力的影片和歌曲,讓我們?nèi)玢宕猴L,陶醉其中。
在收音機里,我們聽到了很多經(jīng)典長篇小說聯(lián)播,比如《李自成》《夜幕下的哈爾濱》;我們第一次聽到單田芳和劉蘭芳的評書,比如《隋唐演義》《岳飛傳》和《楊家將》。那些評書,情節(jié)曲折,形象生動,愛憎分明,而且聲音鏗鏘有力,繪聲繪色,惟妙惟肖,我們這些學生幾乎每個人都在收聽。
我們的服裝也開始有了變化,人們從黑棉襖黑棉褲中解放出來,開始有了牛仔褲,有了喇叭褲,有了各種時尚的服裝,徹底擺脫了黑、灰、藍幾種單調(diào)的顏色。
當電視開始進入人們視野的時候,我們第一次欣賞了美國電視連續(xù)劇《大西洋底來的人》,國內(nèi)第一次拍攝了九集電視連續(xù)劇《敵營十八年》。接著我們看到了風靡大陸的港臺片,欣賞到了香港、臺灣很多很多以前我們想象不到的優(yōu)秀電視劇,比如《上海灘》,比如《射雕英雄傳》和《霍元甲》,還有每周才能看到一部的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影片公司拍攝的美國大片,不久,日本電視連續(xù)劇《排球女將》《血疑》,巴西電視連續(xù)劇《女奴》《卞卡》和《莊園之夢》,臺灣電視連續(xù)劇《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新加坡電視連續(xù)劇《人在旅途》也風靡神州大地,那真是一個五彩繽紛多元化文化融合的時代。
我們有一批崇拜的明星,從陳沖、劉曉慶到斯琴高娃、張瑜,從胡慧中、張曼玉到林青霞、趙雅芝,從周潤發(fā)、萬梓良到成龍、劉德華、呂良偉等等。那時候有一部電影叫作《今夜星光燦爛》,有一首歌曲叫作《在希望的田野上》,有一部小說叫作《求》,有一首歌詞叫作《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而且還有一大批武打片、言情片,還有一批言情小說、純情小說、報告文學和西方名著。
大學的門已經(jīng)向全國的莘莘學子重新打開,雖然是千軍萬馬沖上獨木橋,但畢竟有一批幸運兒成為天之驕子。
我滿懷憧憬而又膽戰(zhàn)心驚地跨越了獨木橋,那是我們王石凹煤礦中學的最輝煌燦爛時期。當我戰(zhàn)戰(zhàn)兢兢走進西安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上面世面都沒有見過的十七歲青年。當我和一位從農(nóng)村來的同學一起爬上西安城墻,并沿著城墻走遍四周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充滿了感恩、驚喜、浪漫和敬畏!多么具有歷史文化的古都,多么具有廣闊情懷的圣地!
記得開學第一天,學校組織我們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女大學生宿舍》,一部是《青春萬歲》。而《青春萬歲》里的那首詩,幾十年后,我們依然鐘愛至極。
《青春萬歲》
作者:王蒙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
用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園的歡舞,
細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軍,
還有熱烈的爭論,躍動的、溫暖的心……
是轉(zhuǎn)眼過去了的日子,
也是充滿遐想的日子,
紛紛的心愿迷離,像春天的雨,
我們有時間,有力量,有燃燒的信念,
我們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飛。
是單純的日子,也是多變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樣樣叫我們好驚奇,
從來都興高采烈,從來不淡漠,
眼淚,歡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
多沉重的擔子我不會發(fā)軟,
多嚴峻的戰(zhàn)斗我不會丟臉;
有一天,擦完了槍,
擦完了機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們,招呼你們,
并且懷著驕傲,注視你們。
在大學里,我常常沉浸在圖書館和閱覽室里,閱讀著古今中外的各種文學書籍,感情曾經(jīng)隨著主人公命運的沉浮而喜悅,而憂愁。
在大學里,我結(jié)識了就像兄長一樣對我關(guān)愛的卲西平,結(jié)交了很多熱愛學習懂得包容的很多同學,也結(jié)緣了我曾經(jīng)暗戀的女同學。那時候,我們不僅活力四射,而且青春煥發(fā),雖然有些無聊的憂愁,卻是對未來充滿渴望與向往。
我曾經(jīng)參加了吉林省舉辦的《青年詩人》培訓班,參加了《西北新聞學院》的實習記者培訓班,也參加了陜西省舉辦的第一屆文學青年培訓班。那時候我一邊在學校學習法律,一邊在課外學習文學,總覺得對現(xiàn)實的不滿可以用文學來克服。我一直做著一個五彩繽紛的文學夢。
那時候,函授大學、刊授大學、廣播電視大學鋪天蓋地,幾乎每一本雜志的廣告部分,都有各種大學的消息。而那時候的雜種,很多省份都有一份某某青年,比如《山東青年》《陜西青年》《遼寧青年》,青年人肩負著歷史的使命,青年是最富有希望與活力的時代主角。在西安的各個大街小巷都有報刊亭,而且內(nèi)容非常豐富,記得那時候金庸的一部《射雕英雄傳》大16開本的四卷本,只需要一塊錢,而且到處都可以買到。
在學校里或者公園里,有英語角,也有學習日語和其他語種的,那真是一個學習的時代。
我和我的同學們大都來自農(nóng)民和工人家庭,大部分都命運多舛,可是大家非常重視感情,同學們之間保持著非常純真的友誼。那時候沒有現(xiàn)代化的電子設(shè)備,大家聚在一起,卻會經(jīng)常分享一本書和一首詩或者一首歌曲,有時候也會為一些學術(shù)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誰也說服不了誰。記得就在我的宿舍,我們幾個同學經(jīng)常在一起東拉西扯談天說地,大家互相沒有戒備、滿懷真誠,互相探討,有說有笑,非常愜意。有幾次我的一個女同學還用本子記錄下來,我們大家看后,都覺得非常有紀念意義。
大學時候也是青春萌發(fā)的時期,我們不僅對友誼渴望,對愛情也充滿著神圣的向往。那時候雖然處于朦朧期,但也會用一首詩或者一個小禮物表達自己的感情。當然這里面也有單相思的,也有苦苦尋覓而不得的,也有春風得意心靈相許的。我那時候還不懂愛情,總是把愛情看得高不可攀,總覺得我之所愛應該是一位女神。大學期間相處久了,我才明白,原來我之所戀也曾經(jīng)愛著我。雖然那未必可以稱為愛,但兩情相悅確實為我驅(qū)散了憂愁,化解了無數(shù)寂寞。曾經(jīng)在青春歲月里刻骨銘心的初戀,就像春風一般吹來,又像春雨一般落下,滋潤了心靈。最終恰如天邊的白云,飄香遠方。那時候的我敢愛敢恨,愛憎分明。
80年代,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時代,也是一個激情勃發(fā)的時代。我們有了一個向外觀察的窗口,我們仿佛發(fā)現(xiàn),原來在國門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精彩的世界。
80年代,也是我的青春歲月,是我們的黃金時代。我們經(jīng)常唱著《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的歌曲,我們曾經(jīng)豪情萬丈地以為:我們是時代的主人!
回首80年代,內(nèi)心百感交集。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主要是文化思潮如大江大河,波瀾壯闊。我個人的感受是,我在那時候買了很多書,也讀了很多書。我接受著各種思想的影響,逐步形成了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回首80年代,我更加堅信:當我們每個人都形成獨立的人格、擁有自由的思想的時候,社會才是真正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