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云水】兒時的除夕(散文)
清晨的微光尚未從地平線上探出頭來,夜還意猶未盡,做著最后的糾纏與掙扎?!班栲枧九尽钡谋衤曇讶徽?,驚擾了我香甜的夢。
平常日子,每個孩童都是那樣貪睡,用老人的話說“抬起來扔了,都不會醒”,但除夕這天,肯定早早睜眼。穿衣起床手腳之快,根本來不及任何耽擱,生怕晚了,地上的爆竹就被人撿走了。除夕,大人總要放兩串爆竹。那些年家家都窮,守著“衣食堪憂”的日子,即便是除夕放的爆竹,也不過幾十響。響過之后地面一片紅,還有些啞炮。我們瞪大眼睛一一找尋,不放過一個。要是稍微晚些,這些爆竹就歸了別人。他們玩耍時,我們只能當(dāng)無奈的看客,徒剩羨慕的份。
有了爆竹,這些就是最好的玩具。把單個的爆竹放在石頭上,或是塞進(jìn)瓶子里,引線露在外面,用火鉗夾出炭火引燃,聽著“啪”的炸響,快樂就綻放在兒時的天空中。兒時太窮,沒有打火機。
這樣的爆竹太過有限,根本來不及玩兩次就已點完。我人小鬼大,居然偷起父親從商店買來尚未拆封的爆竹,悄悄拆開,一個個裝進(jìn)袋子里,塞得鼓鼓囊囊。那個除夕,我?guī)缀跬媪艘徽臁~塘、嚇路人、驚雞群……
幸好父親沒有發(fā)現(xiàn)——或許他已察覺,只是恪守“除夕不訓(xùn)人”的規(guī)矩,才沒找我麻煩。不過從此,我再也沒干過這等事。
清晨吃過早飯,父親必定帶著我們上墳,這是年年固定的“節(jié)目”。爺爺早逝,孤零零葬在山那邊陰冷無光的坡地。他只有父親一個兒子,若父親不去祭拜,怕真要成荒冢孤墳。
到了墳前,父親拿過鐮刀。雖然逢年過節(jié),父親必到,但枯草依舊飛揚,在冬天的風(fēng)里搖著頭顱。刈干凈野草,父親取出早早備好的飯菜,有豬肉,有粉蒸菜,有白米飯,擺放在墳前,點三根香,彎腰鞠躬,恭恭敬敬叩三個響頭,嘴里念念有詞,讓爺爺記得來吃,保佑子孫福澤綿長,安康永駐。雖然父親剛出生,爺爺就猝然長逝,永埋地底。父親孤苦,與爺爺根本不曾謀面,但根本不影響他對爺爺?shù)难}深情。也許,這也是一種孝道的傳承,是千年文化的根脈延續(xù)。
回到家,母親早已忙開。她是一個勤勞的人,雖然沒讀過什么書,但“勤儉持家”的理念深深扎根在靈魂之中。她系著圍裙,將頭發(fā)盤在頭上,裹著花布頭巾,在鍋灶前奔波。我們老家,除夕這天中午,要吃“米糊”。米糊象征著生活甜蜜、順順利利。
米糊做法簡單,燒一鍋開水,待沸騰后,加入磨細(xì)的米粉。母親心靈手巧,左手抓粉,右手持鍋鏟攪拌,一下又一下,直到黏稠冒泡,再飛速倒入早早備好的配料。配料豐富,干豆角、紅辣椒、白大蒜……舀一碗,端在太陽底下,暖和地曬著,香甜地吃著,真是人間最幸福的事。
午后最盼洗澡。洗凈方能換新衣。任我們野得再歡,母親總要早早喚回。沒有水龍頭,沒有洗漱間,打一盆熱水,關(guān)緊家門,不讓冷水灌入,避免著涼感冒。我從頭到腳都要洗一遍,沒有洗發(fā)水,沒有沐浴露,只有一塊香皂。全家人共用。洗完之后香香的,格外清爽。
母親早早備好新衣。年前,她從集市扯來幾尺“的確良”的藏青布,交到裁縫手里。裁縫拿根皮尺,量量我們的腰圍、肩寬。再到手時,一定非常合身。雖然不及現(xiàn)在衣服的款式新穎,保暖效果好,但穿在身上,新年的氛圍拉得滿滿的,不光表現(xiàn)在臉上,更在心里。
新衣上身,我們分外愛惜,再也舍不得瞎蹦。要不然,除夕夜臟兮兮的,去人家玩,會遭人嫌棄。
下午,父親總要煮個豬腳。豬腳洗干凈,燒掉毛,剁成一塊塊,拿個鋼筋鍋,用炭火慢慢煮,時不時翻動幾下,加點水,最后擱入姜蒜等調(diào)料。同時,父親總要拿米糊貼春聯(lián)。春聯(lián)紅紅火火,十分喜慶。我們扶穩(wěn)梯子,父親爬上去。我們在底下看著,可不能貼歪了。
太陽落山,夜幕降臨,除夕正式登場。熱鬧是從年夜飯開始的,這是一年最豐盛的一餐。不管多貧窮,雞鴨魚肉都有,擺了滿滿一桌。以前,常有這餐或那餐的剩菜,即使剩了五六餐,只要沒餿,就放在桌子上,隨時夾上一筷。
我們坐在餐桌前,不再四處“端碗”串門,父親照例喝點白酒,我們喝點飲料。飲料甜甜的,我們甘之若飴;父親喝酒時,總要皺著眉,“哈哧”一聲,再夾菜入嘴。母親笑容滿面,跟他干杯。這是一年中最難得的溫情時刻。要知道,他們土里刨食,早出晚歸,吃飯從沒有準(zhǔn)點,哪有時間和心思喝酒!
吃完飯,我們?nèi)氯轮创汗?jié)聯(lián)歡晚會。不過,晚會要等到八點。除夕天黑得早,我們總要四處逛逛,推開東家門,躥進(jìn)西家堂。主人笑容滿面,歡迎我們的到來,還拿出各種果品——花生、瓜子、糖果……讓我們享用。我們毫不客氣,抓一把到口袋里,即使除夕吃不完,還可以留到春節(jié)后,慢慢享用。
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比較漫長,孩子們的屁股總是長了釘子,根本坐不住,看完小品笑哈哈,聽完歌曲學(xué)哼唱,直到京劇登場,我們就索然無味,借機去玩紙牌游戲。雖然京劇是國粹,但小孩子總無法提起興趣,恨不得節(jié)目永遠(yuǎn)消失,卻不知道白發(fā)老人打著節(jié)拍,眼睛瞇著,津津有味地沉醉其中。兒時的我們,打牌不帶彩頭,玩的品種五花八門,“王三八二一”“摸烏龜”“搭橋”……雖然“沒鹽沒油”,但興致盎然,一點兒也不影響快樂。
到了12點,新年的爆竹聲響起,鄉(xiāng)村的寧靜被打破,大家打開門,站在空曠處,看著熱鬧慢慢散去。直到我們打著哈欠,嘴里說著必須“守歲”,結(jié)果根本禁不住滾滾襲來的睡意。
夜深,月光皎潔,我們爬上床,閉上眼睛,除夕在香甜的夢里悄悄溜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