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回憶錄:求學之旅(散文)

精品 【曉荷】回憶錄:求學之旅(散文) ——快樂坎坷的小學時光


作者:秦川銳劍 秀才,1492.29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554發(fā)表時間:2025-03-21 22:11:07
摘要:在歲月的長河中,我的求學路像故鄉(xiāng)的土路,坑坑洼洼卻滿是腳印。那些在古廟里念的 “a o e”,戲臺下聽的秦腔,餓肚子背的 “春眠不覺曉”,如今想起來,都是心窩里暖乎乎的記憶。

學校里,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給了我無窮的力量;同學們的歡聲笑語,患難歲月的友情相助,則是這段旅程中最溫暖的陽光。
  
   一、跚跚起步的求學夢
   五十年代初的關中平原,天麻麻亮就能聞到露水拌著土坷垃的味兒。祖祖輩輩在黃土地里刨食的父母,攥著被汗水浸透的鋤把,深知“睜眼瞎”的苦楚,父親趕集被人騙了,回來蹲在門檻上抽旱煙:“咱這輩人吃夠了不識字的虧?!?br />   新中國成立后,窮苦人翻身作了主人,政府開始掃除文盲活動,農(nóng)閑時大隊組織社員白天干農(nóng)活,晚上在夜校里舉辦識字班。當家鄉(xiāng)掃盲火把點燃時,哥哥姐姐們捧著識字課本的模樣,就像是除夕夜里的燈籠,照亮了我懵懵懂懂的童年。我時常跟在他們后邊,盼望著有一天也能邁進知識的殿堂。
   上學對于我來說,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夢想。眼看到了上學的年齡,我一次又一次纏著父母親要去學校??蓪W費像座山,一塊五毛錢的報名費,母親翻遍瓦罐只找出幾張毛毛票子。我美好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化為泡影。我蹲在村口看人家娃背書包上學,眼淚砸在黃土地上,砸出一個個小窩窩。
   六歲的我趴在小板凳上看六哥學寫“人”字:“這是撇,這是捺,一撇一拉合起來就是一個人字。”炕頭的煤油燈照亮墻上的《中國地圖》——那是五哥用獎狀換來的。他指著地圖說:“這像一只挺著胸脯的大公雞,就是咱們陜西?!备赣H吧嗒著旱煙鍋:“好好向你五哥學習,他帶的頭,將來就是你要走的路。”就這樣,我跟著哥哥們蹣跚起步,開始了自己的求學之路。
  
   二、古廟里的知識殿堂
   1958年秋,我這才背上了心儀已久的書包,六哥牽著我的手跨過谷米寺大廟的門檻。后殿供著菩薩的古廟,就成了我的第一個課堂。
   那時候,所謂的學校非常簡陋。村里的谷尼寺古廟,前殿是大隊的辦公室,后殿就是我們的教室。兩殿之間就成了學校操場。操場西側(cè),有三間偏廈房,是老師的辦公室。
   這一天,我高高興興地來到老師辦公室報名,領了新課本。然后滿懷好奇,沿著臺階登上后殿,走進了我們的教室。
   佛殿里,四根一摟粗的大柱子把教室分為三個區(qū)域。北側(cè)供奉著三大菩薩神像,中間原來拜佛燒香的地方,就成了我們的課堂。佛殿的東北角是“圖書角”,那里有連環(huán)畫、小人書……在這間狹小擁擠的教室里,開設了1至3年級三個復式班,坐著四五十個學生,僅有一個既嚴厲又溫和的康俊杰老師。
   復式班的教室像個神奇的魔盒:西墻根下是老師的講臺,黑板上的毛主席像微笑地注視著我們。南邊一年級的小學生正在書寫“aoe”,中間二年級同學正在默記“九九乘法口訣”,北邊三年級的學生正在聽講《小英雄雨來》的故事??道蠋熓謭?zhí)教鞭,在三個年級間穿梭。他丄起課來聲情并茂,一絲不茍,同學們聽得專注入神,佛香與粉筆灰交織的空氣里,康老師用竹掃棍敲著土坯課桌,諄諄教導我們:“要想做好人,就要敬天地,敬師長,敬學問?!?br />   教室里秩序一直良好,偶爾也會遇到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康老師就師會手持三尺長的竹掃棍進行訓誡。我上學時是一個乖學生,但也誤打誤著嘗到了老師教鞭的滋味。記得那天同桌正在課桌下玩蛐蛐,康老師拿起竹掃棍高高舉起,帶著風聲落下時,同桌突然身子一偏,“啪”的一聲,掃棍輕輕落在我的肩頭,康老師眼里閃過一絲歉意:“疼嗎?你們要記住,課堂不是玩蛐蛐的地方?!倍嗄旰笪也琶靼琢死蠋煹牧伎嘤眯?,原來教鞭是用來嚇唬人的,三尺教鞭飽含著老師的愛心與溫情。
   小學學習階段,充滿了單純稚趣的歡樂時光,我們學會了認字、算數(shù),也懂得了友誼的珍貴。那時候我求知的目光便開始探索知識的海洋。那座雖然狹小擁擠的教室,仿佛是一個神奇的寶庫,引導我走進書山,在求知的道路上苦苦攀登。
   我們上學時,恰逢國家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應當說我們是新中國接受漢語拼音教育最早的學生。正因為漢語拼音方案剛剛實施,老師也是邊學邊教,我們學的似是而非,基礎并不扎實。好在我們初步掌握了拼音基礎知識,在我們后來的學習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廟宇改建的校園里,角角落落都藏著樂趣:課間休息時我們會躲在菩薩像后捉迷藏,指手畫腳探討東墻上的彩繪圖畫;操場邊的老槐樹的影子挪到墻根,就到了放學的時候。
   老師教我們畫畫、唱兒歌和革命歌曲,還可以組織看一場電影,破廟里讀書的歲月,每個細節(jié)都閃著亮光,破廟的每個磚縫里,都藏著我們的笑聲。
   小伙伴們也能在課外活動中找到自己樂趣。在溫暖的春天,涼爽的秋季,會在操場場上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手持自制的手槍演習抓壞蛋。在夏天的午后,會冒著烈日到麥地里捉螞蚱、到苜蓿地里灌黃鼠,在渭惠渠里去耍水,膽子大一點甚至跑到渭河里去游泳,心中充滿了喜悅。在寒冷的冬天,會滾鐵環(huán),懟雞,踢毽子,堆雪人、打雪仗,盡管小手凍得通紅,卻依然玩得不亦樂乎。
  
   三、遷徙到戲臺為鄰的學堂
   我的小學一至三年級是在村小度過的。到了四年級,由于學校太小,只有到尼安村小學去讀書。
   每天清晨,當?shù)谝豢|曙光透過窗戶的縫隙,我便會在父母親的呼喚聲中從土炕上爬起來,簡單地擦上一把臉,迎著朝霞或冒著寒霜,就踏上了上學的道路。
   尼安村距離我村只有二三里路程,露水打濕了北村的土壕西側(cè)的崎嶇小路,我們邊走邊背頌《春曉》《清明》《靜夜思》,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晨讀的韻律,朗朗背書聲驚飛的花喜鵲就跟著背書聲飛來飛去。
   越過一條小河,就到了尼安村。學校設在尼安西村東北角。四個年級有三十多名同學,班主任是成世德老師,同學們都愛聽他講課。他在教學中方法靈活,上課有時就像變戲法,算術課中間突然喊:“秋眉,來段《洪湖水》!”秋眉的嗓子亮得能穿透澇池的浮萍。東望唱《掛畫》,震得房梁塵土直往下掉。成老師說:“這戲里的忠孝節(jié)義,比課本還重。”讓我們懂得:知識不僅在課本里,也在藝術的琴弦上、在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里。
   學校東側(cè)有一個大澇池,北岸有一個古色古香的大戲樓,格外引人注目。尼安村的鄉(xiāng)親對秦腔獨有情鐘,村里的秦腔劇團,在當?shù)仡H具盛名,武功縣的劇團就是在這個村莊劇團的班底上組建起來的。我們上小學時,村里的劇團方興未艾,經(jīng)常排練節(jié)目,悠揚悅耳的秦音琴韻,穿越高墻飛進教室。一有機會我們就會跑到戲臺下,如醉如癡的欣賞動人心扉的戲曲排練。那個時期,農(nóng)村的文藝活動單調(diào)乏味,我這一生對秦腔藝術情有獨鐘,是與這個時期戲曲的熏陶分不開的。
   澇池邊的黃昏總是熱鬧的,往往屬于秦腔:放學后我們趴在戲臺前觀看劇團排戲。秦聲飛揚中,李玉和的唱腔讓我們攥緊拳頭;《三世仇》里虎兒的哭喊,讓我們恨得咬牙。成老師說:“秦腔的板眼就是人生的節(jié)奏。戲里的英雄本色、忠孝節(jié)義,就是做人的楷模。”
   六十年后,當我退休后在劇場里觀看秦腔時,恍惚間那個趴在戲臺下,下巴沾著黃泥土,眼里閃著激動淚光的自己,又一次出現(xiàn)在我的耳旁。
  
   四、饑餓年代的求學之旅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讀完初級小學,我們又到六七里外的孔雀完小去上學。
   孔雀小學有六個年級,八九位老師。校長成志蒙,事務老師李俊杰,還有文文靜靜給我們帶副課的李世賢老師。這時,適值國家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野菜樹皮裹腹,貧窮和饑餓迫使半數(shù)的小伙伴不得不輟學,最后只剩下北村的宗仁,南村的升文等九名發(fā)小上了完小。
   六七里崎嶇不平的鄉(xiāng)間道路,一天要往返三個來回,行程近40里路程。那時順口溜說:“二三月肚子饑,學生娃娃順墻立?!贝禾?,野菜團子吃得人涎水淌滿前胸,稀糝子喝了跟沒喝一樣。通往孔雀完小的路上,每一步都留下了我們饑腸轆轆的足跡。
   陰雨季節(jié),可讓我們吃盡了苦頭。那時候,沒有鐘表,全憑夜間觀測“色王爺”(七斗北星)估計時間。記得,一次下大雨,無法估計時間。起得太早,我們冒雨摸黑趕往學校,風雨交加,道路泥濘,泥漿黏在鞋上甩都甩不掉,就像拖著兩塊沉重的磚頭。然而校門緊鎖,我們擠在門房檐下,凍得直打哆嗦。半個小時后,事務老師李俊杰撐著雨傘來開門,傘下挽著的半截褲腿,成了我們心中最溫暖的風景。他感動地說:“娃娃們,風雨無阻,必成大器!”即便求學之路如此艱辛,我從來沒有退縮過。
   五年級時,張榮生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他個頭足有一米八,儀表瀟灑,充滿了活力,酷愛打乒乓球,一次大步跨越,竟然把布鞋蹬裂了一個大口子。張老師后來送給我一個乒乓球——教會我們:“人生就像打球,要眼明手快,緊跟時代不能掉隊?!崩钫駚喞蠋熓俏覀兞昙壍陌嘀魅危械葌€頭,十分精神利索。我特別喜歡他的語文課,語文課就像黑暗中的燭光,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他說:“勾踐臥薪嘗膽,終成霸業(yè)。今天你們苦頭吃夠了,甜頭兒就來了?!?br />   在學校里,我結(jié)識了一大批同窗好友,在學習、生活上給我了有力的支持幫助,使我念念不忘。我們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在知識的大河中游弋,在書山上攀登,在少年的花季里漫步。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我感謝恩師,感謝同窗好友;他們是我終生努力的動力,是我學習的榜樣。
   那個年代的童年,小伙伴們常常聚在一起,一起嬉戲、樂此不疲。每當放學之后,就會提上糞籠,到地里挖野菜,揀柴火。任務完成后,就會聚集在村里的麥場上,追逐嬉鬧,直到日落西山。黃昏來臨時,伴隨著家長呼喚的聲音,我們最后才會在夕陽的余暉中,依依不舍地回到家中。
   那時候,盡管物質(zhì)匱乏,卻充滿了精神的富足。文具盒攢滿了鉛筆頭,書包里裝滿了作業(yè)本——文具盒積攢的是智慧和力量,書包里裝滿的是未來和夢想。孩子們懂得珍惜身邊的每一份快樂,懷揣著對未來滿滿的憧憬。無論是清晨的陽光,還是夜晚的星空,都在我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畢業(yè)那天,我們面向老師深深地鞠上一躬!
   秦嶺巍峨,渭水清清,帶走了破廟和饑餓里的歲月,卻沖不淡刻在黃土地上的啟蒙教育。
   渭惠渠的水依舊東流,戲樓的飛檐依舊翹向青天,而我們,終于帶著破廟里的歲月,戲樓下的歡樂,饑餓學途的星辰,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共 3986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回首這段求學往事,質(zhì)樸而動人。從跚跚起步的求學夢,到古廟里的知識啟蒙,再到遷徙學堂的成長,以及饑餓年代的堅持,作者的每一步都印刻著時代的痕跡。那些簡陋的教室、嚴厲又慈愛的老師、親密無間的同窗,還有充滿樂趣的課余時光,構(gòu)成了獨一無二的青春。盡管條件艱苦,但對知識的渴望、對未來的憧憬從未熄滅。這段求學經(jīng)歷,不僅是個人成長的見證,更是那個時代無數(shù)人奮斗的縮影。它讓我們明白,無論環(huán)境如何艱難,夢想的力量總能支撐我們跨越重重障礙,向著光明前行。感謝賜稿曉荷,佳作推薦共賞!【編輯:汪震宇】【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202503220018】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3-21 22:12:13
  1. 作者用細膩筆觸,將艱苦又滿是溫情的求學歲月娓娓道來,古廟里的啟蒙、戲臺下的熏陶,字里行間滿是對往昔的眷戀,動人至深!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3-21 22:13:11
  2. 從關中平原的土坷垃味,到破廟學堂的朗朗書聲,跟著作者走過饑餓年代的求學路,滿是對知識的執(zhí)著,對師友的感恩,太贊!
3 樓        文友:秦川銳劍        2025-03-22 07:20:57
  感謝老師精彩點評,感謝支持幫助,順祝早安!
4 樓        文友:何葉        2025-03-23 12:42:39
  恭喜精品!老師文筆優(yōu)秀!加油!
何葉
回復4 樓        文友:秦川銳劍        2025-03-23 18:44:23
  感謝老師鼓勵支持,敬茶。
回復4 樓        文友:秦川銳劍        2025-03-27 13:13:18
  感謝老師鼓勵支持,我會努力的。敬茶。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