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煙火】人間草木(散文)
喜歡汪曾祺的文字,尤其喜歡他寫人間草木,正如他說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魚,看似輕描淡寫,卻處處流露著平和素凈的詩畫境界和清新淡雅的靈動之美。”一直喜歡的幾本文集,書名也多與花木有關(guān):《梔子花開時》《菊花禪》《桃花誤》《舊時菖蒲》《花未央,人未老》《風(fēng)信子》,等等;而我喜歡的幾位作家?guī)缀醵己芟矚g樹木花草,比如許冬林,她有自己的花園和菜園;比如丁立梅,她能識許許多多的草木花,且熟知每一種花草的屬性。而有很多被她寫出詩意和神韻的花草,其實就是一直被我們忽略的、故鄉(xiāng)田間地頭常見的綠植。
從他們的作品中,我認(rèn)識了很多之前不認(rèn)識的花花草草,受他們影響,我越來越喜歡人間草木,俗世煙火。——一改不愛養(yǎng)魚栽花的習(xí)慣,開始悉心種花養(yǎng)草,也開始關(guān)注周邊的一草一木。自我感覺,自己越來越細(xì)膩、越來越有女人味兒了。
今晨跑步,遇見了幾種舊年里常見卻不知名的小草,邂逅了些自他鄉(xiāng)“遷徙”而來的花木。
幼年時,農(nóng)村老家?guī)缀跫壹覒魬舳拣B(yǎng)豬養(yǎng)羊,農(nóng)村孩子的業(yè)余生活幾乎都是挎上籃子背了背簍去田間割草,而這種生長于地頭道旁的草,是豬和羊的漢堡,不但它們喜歡,割草的孩子也喜歡。因為它可以長很長很長的秧,彼時,鄉(xiāng)親們親切地叫它“疙疤秧”。它長長的秧是分節(jié)的,且每個節(jié)都長根須,牢牢地抓著地,割它時,不但要鏟斷草根,還需扯斷分節(jié)處的根須,很是費一些氣力的。孩子們卻很享受那種“咯嘣咯嘣”扯草秧的感覺。
這種草生命力極強,前腳割掉,隔天又會長出新芽來,真是“割之不盡,取之不竭”,令農(nóng)人很是頭疼。彼時,這“疙疤草”最大的用途就是肥了豬羊。
后來才知,“疙疤草”有個很高大尚的名字——馬唐。而它的功用更是出乎意料,這種土得掉渣的禾本科植物居然有明目潤肺的功效。馬唐草的藥用價值,最早載于《名醫(yī)別錄》:馬唐,性甘、寒,入肝脾;主治明目潤肺、目暗不明、肺熱咳嗽。由此可見,它不是雜草,也不僅僅是豬、羊的飼草,更是一味不錯的草藥。那么,這種被農(nóng)民視為“惡草”的馬唐,是不是該為它平反正名了?
香附子,別名莎草、雷公頭。小時候老家多的是,因為酷似韭菜,那時候常常分不清彼此。和韭菜一樣,長“老了”也開花,“花小,穗斜展,線形、小穗軸圍白色透明較寬的翅,卵形或長圓形,中間綠色、兩側(cè)紫紅或紅棕色;花柱細(xì)長呈三棱狀,果鱗片稍密覆瓦狀排列?!边@是書上對香附子花的描述,書上還說:“因為它全株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因而得名‘香附子’。它的跟和花都可入藥,具有理氣解郁、調(diào)經(jīng)止痛的功效,還可以治療消化不良,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狀?!?br />
又一次顛覆了我的認(rèn)知。因為舊年里只知道它叫“張羅草”,生存能力極強,生殖速度驚人,蔓延迅速,能適應(yīng)各種不良環(huán)境。由于它根系發(fā)達(dá),繁殖能力快,常與農(nóng)作物爭肥,爭水,嚴(yán)重影響苗圃作物生長,自然也就影響了農(nóng)作物的產(chǎn)量收成。所以,故土鄉(xiāng)鄰對它是欲除之而后快的。誰能想到它居然有那么大的藥用價值??!
因為彼時年幼,自然不知道它的危害,所以不但不討厭它,反而很喜歡呢。印象中,我之于“張羅草”曾有過這么一段淵源:
奶奶家不遠(yuǎn)處有一片不打也不算小的樹林,全是苦楝樹,樹下遍生“張羅草”,郁郁蔥蔥,其間常有雞、鵝棲息“繁衍”,也是我和表弟的樂園。幼年時,表弟常住姥姥家,表弟的姥姥也就是我的奶奶,一直住到上小學(xué)。彼時,每當(dāng)奶奶忙著做家務(wù)受到表弟干擾時,奶奶總是說:“去,去后邊楝樹底下拾鴨蛋吧,回來給恁煎蛋吃!”表弟一聽,立馬停止了嬉鬧,屁顛屁顛去了楝樹林。不大一會兒,表弟總能撿回一兩個、甚至三四個雞蛋或鴨蛋來。沾了表弟的光,下頓飯時,我也能吃上黃澄澄、油光光的煎蛋了。
而關(guān)于那片小樹林、那郁郁蔥蔥的“張羅草”,至今留存著一個不可磨滅的鏡頭:村西頭閏姓人家有一個二丫頭,天生患有癲癇病,每當(dāng)發(fā)起病來翻白眼吐白沫的樣子很是瘆人,我們小孩子特別害怕。有一年春天,好像是中午時分,我跟表弟又去小樹林“張羅草”叢撿鴨蛋時,恰逢二丫頭蹲在樹林中很專注地大把大把拔“張羅草”,我們看見時,她已經(jīng)拔光了一大片。看見我們,她不吭聲,且面色凝重。而就在我們一愣神間,她突然牙關(guān)緊咬,口吐白沫,倒地抽搐不止。我們嚇得“嗷”的一聲跑出多遠(yuǎn),再也顧不上撿鴨蛋了。
至于后來怎樣,記不清了。但是,許多年后,聽說閏家二丫頭嫁到鄰村沒幾年,就因為犯癲癇病一命嗚呼了。聽到這消息時,我腦海中立馬浮現(xiàn)出她在小樹林里犯病躺倒在郁郁蔥蔥的“張羅草”叢的情形。唏噓不已。
如果說香附子和馬唐是土生土長的鄉(xiāng)間“尤物”的話,那這“垂絲海棠”和“楸子”則要算是“舶來品”了。
那一年,是初冬,剛搬新家。一天午飯后外出散步,小區(qū)北墻外看到一大片“果樹”,葉子已經(jīng)落光,只剩下一樹圓溜溜、紅艷艷的小果子,一嘟嚕一串兒,樹枝都壓彎了。真真喜煞個人!
果子大小、樣貌很像山楂,但不是山楂。是啥,叫啥,不得而知。想摘一個嘗嘗味道,也沒敢。橫豎就是一個喜歡。
今天再見,“識萬物”得知,原來它有一個很美很美的名字——垂絲海棠,也叫拔絲秋海棠,常見于陜西、安徽、江蘇、浙江、四川、云南等省。與我們這里來說,它真正算得上“客居”他鄉(xiāng)了。垂絲海棠花嬌艷無比,花語更是喜人:快樂智慧。寓意著相思和不舍??蓪⑵溆韬⒆樱M鞓烦砷L;也可在離別之際贈友人,表達(dá)依依不舍之情;抑或寄青睞之人,代表單相思。
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代表著典雅、清亮、高尚的海棠花,無愧于“花中貴婦”之美譽,其中的垂絲海棠則更為美麗動人。“垂絲花空瀉金線,展招誘艶怒辭塵。日熏畫松秋上蜀,忍見弦刀玉蒲輪?!边@是詩圣杜甫的《垂絲花》,通過對垂絲海棠花的形象描寫,表現(xiàn)了垂絲海棠的獨特嫵媚和引人入勝的美麗?!按菇z海棠花上花,山之舊日情無涯。別離佳人掩淚去,我向帝王城闕斜。”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這首《離思?垂絲海棠》則通過海棠表達(dá)了他對故鄉(xiāng)、故人的思念和祈愿,是一首洋溢著愛和思念的佳作?!白源菇z海棠,人間皆作明媚時。不知田舍日暮,有歸鳥自在飛?!鼻宕笪膶W(xué)家袁枚的一首《賞櫻》,通過對垂絲海棠的描述和櫻花的對比,愈發(fā)突顯了垂絲海棠的高雅品質(zhì),進(jìn)而引發(fā)了曠世之思。
垂絲海棠不但樹形優(yōu)美、枝葉扶疏、花色艷麗,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且其花水煎服用可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枝葉水煎服可治療霍亂吐利、祛風(fēng)、消痰。海棠,可謂“形神兼?zhèn)洹薄ⅰ氨砝锶缫弧?,怎不惹人喜愛?他年若能有一小小院落,定于院中栽種海棠,日日與之相伴,盡賞“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shù)點紅”之美。
楸子。乍見之,以為它就是山楂。待看到了海棠,又確定它是海棠。后來方知,這既不是山楂,也不是海棠,而是,楸子。乍一看,楸子和海棠果似乎別無二致,而細(xì)看,二者還是有區(qū)別的。楸子的果實呈橢圓形,表面比較有光澤,顏色多為紅色或者橙紅色,嘗之,果肉鮮嫩,口感微微酸。海棠果實則是扁圓形的,且表面有紅色、黃色或橙色條紋,果肉也更加酸甜可口。
相關(guān)資料說,楸子是薔薇科植物,分布于華北及遼寧、陜西、甘肅等地,河南也有,我卻不曾見過。楸子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入藥部位是它的果實。其性味酸、甘,性平。具有生津,消食之功效,常用于口渴,食積。繼而想起妞小時候曾經(jīng)積食,以至于食欲不振面黃肌瘦。后來聽說幾十里外一個叫小營的村子里有個專為小孩兒“割食”的老太,很靈。于是蹬車數(shù)十里前去求醫(yī)。幾番打聽,終于找到那老太。只一看,老太一迭連聲說“早該治了早該治了”,然后捏著妞的食指,用一鋒利的小石片在妞的食指根部關(guān)節(jié)處用力一劃,傷口處立刻冒出一小團(tuán)濃稠的暗黃色粘液。孩子疼得哇哇大哭,我也心疼不已。不過,這種土法的確有效,不幾日,妞的積食癥消失,食欲大增,人也隨之胖了。
如今想想,假如彼時有楸子果,也知道它有治療積食之功用的話,孩子是不是就可以不受那“一刀之苦”了?
想來,大自然真是神奇而仁慈,它賦予了人類太多太多,它的一草一木無一不富有靈性,要不怎么說“人間草木香”呢!由此而言,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愛它,不好好保護(h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