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星星文學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居士菩薩的故事(散文)

編輯推薦 【星星】居士菩薩的故事(散文) ——西游記與禪宗系列


作者:春風楊柳 舉人,4128.6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103發(fā)表時間:2025-03-25 17:35:56

《西游記》第九十六回講了一個居士的故事。唐僧師徒西行14年,來到銅臺府地靈縣,這個地方離靈臺山僅800離,見如來已經不遠了。
   地靈縣有一位寇員外,是在家修行的居士。名寇洪,字太寬,64歲。他的家門前特別立了個“萬僧不阻”在招牌,許齋萬僧,才做圓滿。已經齋了24年,齋了9996個僧人,只少4人,便圓滿心愿。
   唐僧師徒的拜訪,正好圓了寇員外齋僧的夢,因此熱情的接待了唐僧師徒。
   大概是家境殷實,接待熱情豪華,半月后一天清晨,寇員外十里長亭念念不舍送走唐僧師徒,深夜遭本地歹徒圖財害命,一命嗚呼,家產被洗劫一空。寇員外子女誤認是唐僧師徒圖財所為,狀告銅臺府,唐僧師徒被判入獄。后經孫悟空神顯靈通,指點銅臺府刺史、地靈縣知縣等官員,真相大白,歹徒受到嚴懲??軉T外在悟空幫助下起死回生,財產追回,一家復恢以往平靜生活(好有好報)。
   人世間修行佛教的人基本有兩類,一類是出家的,稱僧人(比丘和比丘尼)。另一類就是在家的,稱居士(尤婆塞和尤婆夷)。同樣是崇信佛教,同樣是修行,以解脫悟道成佛為目的,但是,對出家還是在家修行,佛教界卻不同的看法。
   一般認為,出家人脫離世俗生活,剃除須發(fā),身著袈裟,居住寺院,專注于佛法修行,他們的生活清凈,遠離五欲塵勞,減少煩惱,以出離為樂。
   在家修行仍需面對家庭、事業(yè)和社會責任,生活中有五欲塵勞、妻子兒女等束縛,容易增長煩惱,以執(zhí)取為樂。
   《大寶積經》認為,出家生活清凈、解脫、無求稱大業(yè);在家生活染污、束縛、多欲稱小業(yè)。
   在中國歷史上不乏有熱衷佛教的人甚至是皇帝。他們或誦讀經書,或拜名僧為師,或聘請名僧為國師,或資助寺院建設等。最虔誠陶醉于佛教的莫過于梁武帝,曾經四次跑到寺院要求出家做和尚。他印經、齋僧、建寺、施舍不計其數,自以為功德無量。在與菩提達摩的對話中,被達摩徹底否定,認為這種有目的,帶功利心的行為,并無功德,充其量只能得到福報而已。唐朝的武則天把禪宗大師神秀請進宮內供養(yǎng),尊為國師。清朝順治皇帝曾經贊嘆出家生活,認為“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并說“朕為大地山河主,不及僧家半日閑”。還要更多的文人墨客更是佛教的崇拜者,像李白、王維、蘇東坡等都稱以居士。
   在佛教中,維摩詰居士就是一位在家菩薩。他的前身是金粟如來,為了輔助釋迦牟尼佛普度眾生,化身為印度毗舍離城的長者富商,雖然家財萬貫,卻潛心修行,精通佛理,辯才無礙,常為菩薩和羅漢解答佛法疑難。家有妻妾和無盡的家財,但他持身嚴謹,善說佛法,深得世尊的敬重,他精通大乘佛教,修為高遠,被譽為“佛陀時代第一居士”。
   《維摩詰經》就是根據他的論述記錄而成的一部佛法經典,被譽為“大乘佛教文獻寶冠之珠”,宣揚般若空觀和世間解脫的方便法門。其思想不僅在中國佛教中廣為流傳,成為在家修行者的典范,而且對禪宗產生重大影響。
   《維摩詰經》提倡“心凈則佛土凈”“亦入世亦出世”“在入世中出世”“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現有眷屬,常樂遠離”等,成為禪宗最重要的思想資源和經典依據。
   在《維摩詰經》的影響下,六祖惠能則對出家修行和在家修行有另外一種看法,《壇經?疑問品》指出,“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在家同樣可以參禪,只要做到“恩則親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肯定了出家與在家修行效果平等,這無疑擴大了學禪的隊伍,增強了禪宗對社會的影響力。這種思想與人人可以成佛,修行人人平等完全一致,也與“人間佛教”,在生活中學佛的禪宗做法一脈相承。
   惠能在《壇經?付囑品》預言:“我去七十年,有二菩薩從東方來,一出家,一在家,同時興化,建立吾宗,諦輯伽藍,昌隆法嗣?!贝蠹s70年后,果然出現了兩位杰出的禪宗大師。出家的就是馬祖道一(約709—788),成為一代宗師,創(chuàng)立了“洪州禪”,發(fā)展成溈仰宗、臨濟宗,影響久遠。在家的就是龐蘊(?—808)居士。被譽為自達摩以來,開立禪宗之后的“白衣居士第一人”“東土維摩”。他的佛學修為以及影響力簡直可以和維摩詰相媲美。他留下了200多首偈頌,啟發(fā)學佛人的靈性。他和維摩詰有三個方面極其相似。一是兩個人都很有錢;二是兩人佛學修為都很深;三是都是自家居士。
   龐蘊一直留有慈善救濟的家風。貧苦人沒有飯吃,需要用錢,只要向龐蘊求助,他都及時資助。龐蘊有一個遠房親戚,向他求助,他認為親戚大老遠來,很辛苦。就一次性多給了錢財。親戚背不動,龐蘊就讓家里的驢背著糧食送回去。
   途中這位親戚在樹下睡著了,并做了一個夢。夢見他家一個死去的表叔告訴他,你不能這樣對龐蘊,不能利用土地善良貪得無厭。我生前故意騙錢,拿了龐蘊很多東西。死后我就遭了報應,成為他家的一頭驢。今天為你馱糧食的驢就是我。今天我為什么幫助你,是因為你以前借給我一雙草鞋。這個人被驚醒,立即趕著驢把糧食原封不動送還了龐蘊。
   這件事對龐蘊刺激很大,他認識到金錢如果用不好,是導致犯罪的根源。于是龐蘊將家里金銀財寶、數萬家產盡數倒入江里。此后全家人過起了貧苦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四人其樂融融,禪意綿綿,專心修禪,全都悟道成佛。
   龐蘊一家人對于死亡的安排很有意思。一天中午,龐蘊叫女兒去外面看看什么時候了。女兒聰明,知道父親算好在這個時候死肯定非常好,就騙父親說,正是中午,出現了日食。龐蘊出門觀看,女兒已經在坐墊是坐化了。7天之后,也有一個好時間,于是龐蘊就躺在床上死了。在田里干活的兒子,知道父親坐化,于是用鋤頭抵住下巴,立地而逝??吹脚畠菏亲赖?,老頭是躺著死的,兒子是站著死的。她雙手打開一個沒有裂縫的石頭,一跺腳就進去了,消失得無蹤無影。
   《西游記》寫寇員外的故事,意在強調在家與出家修行效果一樣,并沒有優(yōu)劣區(qū)別;意在宣傳禪宗人人皆有佛性,佛法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共 2413 字 1 頁 首頁1
轉到
【編者按】《居士菩薩的故事》一篇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記》第九十六回為背景,在這個章節(jié)里從寇員外修行,到遇害等構建起的故事,作者有著全面的解讀。在故事的基礎上有著無限延伸,作者對佛學有著很深的研究和感悟,并結合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梁武帝、武則天、順治皇帝等典型風云人物對信仰佛教的虔誠。同時表述出李白、王維、蘇東坡等古代知名的詩詞大家的局士人生。本作品用引證、例證法、對比論證等方式,讓作品達到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為讀者帶來不同的閱讀體驗。(編輯:熒屏之旅)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熒屏之旅        2025-03-25 17:38:15
  本作品厚重,需要反復閱讀體驗其中蘊含的道理。
回復1 樓        文友:春風楊柳        2025-03-26 10:01:04
  謝謝熒屏之旅文友精彩的編者按,編輯辛苦,問好祝福。
   這是我正在寫的《西游記與禪宗》一書里的一個章節(jié),請文友多多批評指正。
2 樓        文友:春風楊柳        2025-03-26 10:40:22
  文人多居士,古時特別唐宋元明清,文人騷客大多以居士自稱,并以居士為榮。卻有很多神通佛學的文人,寫出了很多寓意深刻的禪詩膾炙人口。因為那些禪意深刻的詩詞讓人回味無窮,可以流芳百世。
3 樓        文友:紀昀清        2025-03-30 21:05:30
  欣賞佳作!祝好!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陜西省散文學會會員,西安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長篇連載《砥礪人生》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