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春韻】小姨(散文)
記憶中的小姨,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臉上總是帶著微笑。小姨比我媽小七歲,看上去,卻比姐姐多幾分滄桑。小姨性格開朗,樂觀豁達,盡管命運坎坷,但她從不怨天尤人,不向苦難低頭。
一、童年
小姨八歲的時候,她父親(我的姥爺)因抽大煙輸光家底,拋下妻女與襁褓中的兒子離鄉(xiāng)去外地躲債。兵荒馬亂的年代,一去不返,失去音訊,至今不知尸骨埋在天涯何處。姥姥守著幾畝薄田,帶著四個孩子艱難度日。
“麻繩總從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一場傷寒,卷走了姥姥的命。這時大姨已出嫁,家中留下我媽十六歲、小姨九歲,舅舅兩歲。姐弟仨相依為命,好心的鄰居大嬸們見了傷心落淚,給孩子們塞些零食,送些干糧。經族長出面,三個孤兒帶著幾畝田地寄養(yǎng)到大伯家。
大伯是我姥爺的長兄,人精明能干,有經濟頭腦。他家擁有幾十畝田地,兄弟分家,還分了一間煙坊,大伯家底殷實,日子富裕。我姥爺排行老二,弟兄倆平均分家,田地房產各自一半,本是富裕人家,但因姥爺抽大煙賣完糧食,輸光家底,成了窮人。說來有趣,土改時劃成份,精明能干的兄長家,劃為地主成份,抽大煙敗光家產的弟弟家卻劃為貧農。幸運的是,我們兄妹上學入黨,參加工作順利通過,否則,有個地主姥爺,外孫、外孫女們不知要受何等歧視,怎么會有現(xiàn)在的家庭與工作?
言歸正傳。三個孩子三張嘴,大伯受不了,很快將十六歲的二姪女(我媽)嫁了人,這樣少了一張嘴,還收到一筆彩禮。大伯家有一個比小姨大兩歲的獨生女,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小姨進門就成了明珠的丫鬟。九歲的小姨還是孩子,正是玩耍的年齡,整天被明珠小姐吆來喝去,明珠不順心時會辱罵小姨,甚至擰小姨的臉蛋,小姨淚水盈眶,卻不敢流下來,也不敢出聲。
小姨在大伯家沒有地位,不能與大伯一家上桌吃飯,只能與長工們蹲在地上吃大鍋飯。小姨吃完飯要洗鍋涮碗、喂雞喂羊,打掃院子,收拾房間。明珠小姐發(fā)脾氣時,小姨就成了出氣筒,小姨忍聲吞氣,不敢吭氣。
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在風雨中搖擺,在夾縫中生存。缺乏營養(yǎng)的小姨,臉色蒼白,身體虛弱,老天爺也不放過可憐的小姨。那年春天,麻疹肆虐,俗稱“過天花”,小姨不幸被感染,發(fā)燒咳嗽,流鼻涕,渾身瘙癢,大伯唯恐感染珍珠小姐,將幼小的小姨隔離在黑暗的柴房里,小姨高燒不退,昏昏沉沉睡了三天三夜,人們都以為小姨扛不過去。因怕感染又沒人敢進柴房照顧小姨。第三天晚上小姨醒了,肚子餓的咕咕叫,她爬到廚房找吃的,守夜護院的長工李三嚇了一跳,大喊“有鬼!有鬼!”小姨麥草沾滿頭,灰塵蒙滿臉,空洞洞的眼睛發(fā)出憂郁的光,在慘白的月光下辨不出是人是鬼。長工李三的喊聲驚擾到明珠小姐,小姨被大伯訓斥一頓,扔到柴房,門上加了把大鎖。
小姨的麻疹病沒有及時治療,老人說,這病不能治,入了內臟就沒命了,非要發(fā)燒把病毒散發(fā)出去,才有好轉。過了七天,小姨奇跡般地退了燒,不幸的是愛美的少女臉上落下了斑點小坑。小姨洗衣服時,看到水中的臉,禁不住失聲痛哭!明珠小姐,譏笑小姨,叫她“麻子臉”。有時咒小姨找不到婆家,找個瘸子老公嫁了吧!聽到這些話,小姨只能躲在被窩里痛哭流涕。
二、婚姻
小姨十六歲時,大伯把小姨叫到北房,說:“你也不小了,我不能總養(yǎng)著你。東堡里剛遷來一戶做皮繩生意的人家,他家大兒子到了成親年齡,你就嫁了他,就這樣定了。”大伯不容小姨思考,決定了小姨的終身。
小姨到東堡偷看過正在擰繩的那個小伙子,個頭雖不高,但長相還好,濃眉大眼,鼻梁高挺,算得上英俊。
小姨天真地想:“明珠小姐咒我能找個瘸子丈夫,我偏要找個英俊后生。”這樣,大伯收了一筆彩禮,將小姨嫁到擰皮繩的王家。
嫁到王家后,小姨像掙脫枷鎖,心情愉悅,人也開朗了。她吃苦耐勞,家務活全攬下。她孝敬公婆,待小姑小叔如親弟弟妹妹。小姨嫁過來后,王家歡聲笑語,家庭氣氛和諧,小姨深得婆家人喜歡。婆婆說:“媳婦兒,你母親去世早,我就是你親娘,你就是我的親女兒”。小姨感受到久違的母愛,撲在婆婆懷里激動得哭了。
公婆待小姨如己出,丈夫卻嫌棄她的容貌,對她很冷漠。小姨憧憬的婚姻并不幸福。小姨想,反正有了吃住的地方,公婆對我好就行了。小姨謹記女兒經,每天第一個起床,打掃干凈院子,做好早飯,端茶送飯孝敬公婆,給小叔小姑穿衣洗臉,整理房間。家務活干的有條有理。丈夫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被小姨的賢惠孝順、善良豁達感動了,接受了小姨,對小姨熱情親近起來。小姨終于有了名符其實的婚姻。
三、借糧
一年后,小姨生了個女嬰,婆婆高興得合不攏嘴:“我終于抱上孫女了!再生個孫子就圓滿了!”
第二年臘月,小姨又生了個兒子,公婆直夸小姨會生,我們家有續(xù)煙火的人了!婆婆抱著孫子串門,滿面春風,腰桿挺直了。
第三年臘月,小姨又生了個兒子。一發(fā)不可收拾,小姨每兩年一胎,共生了八個孩子,四男四女。丈夫是生產隊的車把式,靠他一人掙工分養(yǎng)活十口人,難糊口?。⌒∫碳业纳蠲繘r愈下,日漸拮據,難以維持。每年青黃不接的季節(jié),小姨就四處奔波,借糧借錢。
每到二月,小姨腋下夾著糧袋子到我家借糧。我爺奶一輩子救濟窮人,小姨是親戚,他們更是慷慨解囊,我爸媽也拿糧湊錢幫小姨家度過難關。小姨很要面子,每到夏季、秋季隊里分了口糧,小姨就趕快還糧食。還完債,甕里糧食只剩一半,吃完又借,成了惡性循環(huán)。錢是還不上的,沒有經濟來源。這樣,小姨欠下的債越來越多,親戚好說,鄰居沒有好臉色了,小姨為討好鄰居債主,幫人家干家務活,做針線活,帶孩子,她的誠心打動了女主人,她們同情小姨,沒人向小姨討債,繼續(xù)接濟,還安慰小姨。
小姨的丈夫,大男子主義,清高愛面子,從來不會求人,更別提借糧借錢了。他穿得干干凈凈,體體面面。不管甕里有無米面,他進門要端碗吃飯,小姨還要給他做偏飯(開小灶)。孩子們吃玉米面窩頭,野菜團子,他吃白饃或面條。小姨的丈夫脾氣很大,把日子過不好的原因賴在小姨身上,輕則罵,重則打。有一次,小姨正在和面,丈夫進門嫌飯遲,端著陶瓷盆狠狠砸到小姨腳上。小姨一瘸一跛地來到我家,腳腫得像面包。我媽心疼得流淚,給小姨找來大夫,上藥包扎。媽氣還過,嘴里罵著“挨千刀的”,要去找他算賬,我爸極力勸阻,才避免了一場沖突。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家家都吃不飽飯,大姨家、我家、舅家勒緊褲帶,也要給小姨家省出些糧食。
小姨每次來我家借糧食,進門先向我爺爺奶奶陪著笑臉問候,夸爺爺奶奶有福氣,兒子們有出息。夸張家人丁興旺,日子過的好,是老人家積德行善的結果。我家四合院住的人多,小姨挨家換戶都要問候到,夸三嬸的脾氣好,姑娘有禮貌??湮鍕鹇斆髂芨?,三個兒子長的俊,將來一定能出人頭地。
那時我不懂事,有點鄙視小姨,覺得小姨進張家大院像“劉姥姥進大觀園”,她向所有人陪笑臉的時候,我只想哭。
四、晚年
1971年我上了曲亭高中,學生供應糧里有一部分高梁面。每頓飯都有高梁面窩頭,吃著窩頭像嚼蠟一般,皺著眉頭往下咽。最頭疼的是造成便秘,上廁所像上刑。小姨家就在曲亭中學附近,她聽說了我吃高梁面的事,執(zhí)意讓我去她家吃飯。小姨對我說:“做人要有良心,這些年你們家資助我家很多,你爸媽每年幫我家度難關,現(xiàn)在你不能吃高梁面,我能看著你受罪我不管嗎?”小姨的真誠令人感動,不容拒絕,我只好領了小姨的好意,跟著她回家吃飯。
最難忘的是夏天,我中午放學到家,看到小姨在院子東邊那間太陽直射的小廚房里,穿著“二股筋”做飯,汗水順著她的胳膊流下來,滴在灶臺上,我心疼得流淚,趕快燒火幫廚,小姨說:“快到窯里歇著去,快出去!快出去!這里面太熱了!”小姨用力地推我出去,我堅持要幫廚,小姨心疼地摸摸我的頭,笑著說:”這女子從小就心善,懂事。”
1979年,改革開放,包產到戶,農民的日子好過了,小姨卻中風患了腦梗,臥床不起,她的二兒子在我們村當代教老師,很孝順,每天往返十六里路,堅持回家給母親喂飯,擦洗身子,他盡心盡力伺候母親直到去世。他常說:“我媽在我們八個孩子身上付出了全部心血,吃苦受累一輩子,沒享過一天福,我理應盡全力回報她老人家?!毙⒆訛槟赣H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埋葬了母親,還給母親立了碑,讓后人永遠緬懷感恩偉大的母親。
我離開洪洞老家調到臨汾教書,回家的時間少了,但每次看父母必去看望小姨。小姨眼中流著淚,想說話卻不會張嘴,我陪著小姨流淚,安慰她。唉!人說世間黃連苦,小姨的命比黃連還苦幾分。
我親愛的小姨,苦命的小姨,離開人世十五年了。十周年時,我專程去給小姨祭奠,對著小姨的墳頭,我熱淚如雨,心中默默念叨:愿天堂沒有苦難,沒有病痛,但愿小姨在那邊安康快樂!
2025年清明節(jié)泣筆
(原創(chuàng)首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