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閑談人為什么活著(雜文)
人生是什么?我一直時常在想這個問題,想到最后也不過就是其本身的活著與隨遇而安罷了。
而這兩個觀念隨便拿出來一個單論,都是需要很多篇幅來討論同探索的,話語語言其本身就是一種為善惡為真善美來發(fā)聲予以解釋的工具,不應(yīng)該說是工具,而是必然的存在吧!那我就說"活著",似乎很好理解,活著就是活著唄!這么說也沒有錯,按廣義理解可能就是這樣,但細(xì)想想就會延伸出許多許多種意思來。
活著就是說你依然存在著,反之就是說你沒有離去與死亡。而活著就自身而言在這個平行的未知的宇宙中雖然一文不值,但對于自我而言卻是很重要的事情。就像孔子說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同樣的還會想起一句李白的: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不得不說,在幾千年之前能夠有如是的思想覺悟真的值得敬佩。而其實我更喜歡莊子的夢蝶,因為其產(chǎn)生了虛無與現(xiàn)實的哲學(xué)意識,所以更值得去討論。
而活著就人本體言,其就是其所是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其所是的獨一無二的存在,也就是說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是一個世界,所以這個"活著"很難說。
記得曾經(jīng)讀余華的《活著》開始未覺得有趣,只是認(rèn)為那是大環(huán)境的下的生存狀態(tài)罷了,所謂命運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有些命定的東西你是無法改變的,一個是出生,一個是出生后的家庭環(huán)境,這兩個因素既是偶然性的也是必然性,就是因為你無法選擇的結(jié)果而產(chǎn)生的。
然后繼續(xù)往下走,就是一個人活著的過程,我們稱之為"生活"的過程。由此而生出愛情友情親情等等糾結(jié)不清又難以繞開的種種情愫,于是七情六欲便如魔咒一般時時刻刻纏繞于心,潘多拉魔盒再一次乃至無數(shù)次的被打開,如上帝之鞭時時在敲打著你我他,誰也逃不脫。正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生活說白了其就是鍋碗瓢盆的碰撞同柴米油鹽的交織吧!
都說人生如戲,究竟誰又是在臺上,誰又是在臺下呢?偏偏世事總無常,想想也恰恰是其無常的狀態(tài)才使得人生充滿了未知的驚喜或惶恐。倘若缺少了這么一種無常,那人生也好,生活也罷,是否當(dāng)真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了。一如做菜,到臨出鍋總是需要加一劑或幾劑調(diào)味料的,不然是否顯得有些寡淡了。
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tuán)欲望,欲望不能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可見人生不是痛苦就是無聊,都是因為欲望的無止境,這就是人與動物之間的區(qū)別。動物只要滿足了最基本的果腹就好,而人卻是沒完沒了的不知足,往好了說是有利于人類發(fā)展,往壞了說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每個人都一樣,你越在乎什么,什么便會成為你的負(fù)累。而這就是那么一團(tuán)欲望的存在,如火焰般紛紛擾擾,永無止息。然后佛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既然本來無一物,何來執(zhí)著與執(zhí)念?何來三千煩惱絲?何來就是放不下?
看起來人生真的需要大智慧,而這個大智慧就應(yīng)該是開頭說的那四個字:隨遇而安吧!既然明知放不下,那就隨遇而安好了,世事來就來,去就去,順其自然就好。正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更應(yīng)該說這世間萬物原本就非誰所能擁有的,我們只是暫時的借用罷了,哪怕是這付身體本身也非是你我的,也只是心魂(精氣神)的暫居之所罷了,到了某一天某一刻,不還是要塵歸塵土歸土的嘛!
既然如此,還是相信那句老話: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吧!
而就在恍惚之間,仿佛就在悄無聲息的時間段,過往的夜晚里又不知道何時下了一場冷冷的雨,使原本已經(jīng)轉(zhuǎn)暖的天氣剎時又回到了初春的咋暖還涼??上驳氖情T前的杏樹只在一夜的光景便吐出了新蕊,朵朵綻放滿枝頭了。由此不僅突然想起一句話,上帝給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的??磥砩系鬯先思疫€是公平的,想想生活不也如是嘛!
而也許就在須臾間,在杏樹的枝杈間,在晨曦的一縷微芒里,我仿佛看到了上帝那張正在嘲笑的臉,因為我又自以為是了。
202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