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老姨(散文)
【前言】
在抖音快手的短視頻上,在七鄰八舍的口子,經(jīng)常看到的聽到的就是誰家誰家的媳婦又欺負(fù)婆婆了,誰家的媳婦又打婆罵公了,誰家的老人有病了兒女們不管,這樣的話題新聞成了家常便飯。幫大哥幫大姐調(diào)解的大都是農(nóng)村老人養(yǎng)老的難題,在農(nóng)村流傳著幾句順口溜:娶媳婦難娶媳婦貴,娶了媳婦就遭罪。隔棱高,隔棱低,如今婆婆成了媳。媳婦強(qiáng)勢霸道似乎成了一股潮流,這是怎么了?是媒體的過度炒作還是社會的質(zhì)變。
中國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國,懿德美行是做人的標(biāo)桿。新社會解放了婦女,女人開始當(dāng)家做主,砸碎了套在婦女脖子上幾千年的枷鎖,婚姻自由,和男子一樣接受教育,一樣就業(yè)從政,這樣幸福的生活還不夠好嗎?不珍惜美好的生活,道德親情而不顧,欺凌公婆,橫行霸道,這是怎么了?如果漢朝的班昭曹大家在世,是何等的感想啊,傲世百代的才女班昭寫下了女七戒,從此三從四德是幾千年女子做人的道德宗旨,在婦女翻身做主人的今天,美德懿行哪里去了?女孩子的文化程度越來越高,第二個班昭還沒有出現(xiàn),不尊老只愛幼,嫌窮愛富,物欲橫流,笑窮不笑娼,好像成了婦女生活文化的主流。甚至把潘金蓮搬上了舞臺,還著實火了一把,這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丟失的悲哀還是社會的進(jìn)步?百思不得其解。
杞人憂天,夜不能寐,我想起了我的老姨,我奶奶的姐姐,小時候,和奶奶睡一個炕,好多次聽奶奶訴說老姨的一生,至到現(xiàn)在,奶奶的話,老姨的生活在我腦子里還是那么清晰,看看舊社會婦女的家庭地位和生活觀念吧!
【老姨】
老姨出生在小康之家,不是大富大貴之家,但有房有田,喂著騾馬有耕地,家里有幾溝棗樹和黑棗樹,冬天的時候就釀酒賣酒,有穿有戴,有吃有喝,是個特別注重子女的教育的家庭。雖然不上學(xué),只要孩子們懂事了就教育他們懂得禮儀謙讓賢德,要勤勞治家,在這樣的家庭長大,老姨早早成為一個有知性會女紅的好女子。加上老姨模樣出眾,前來求婚的很多。那時候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老姨的父母把她嫁給離她娘家只有三里之隔大戶人家、也不是很大的地主,就是雇著幾個長工和一個做飯的,兒子們長大了也要下地干活,娶回來的媳婦沒有小孩子的,就要推磨做飯做針線活。
出嫁時,老姨十六歲,她的丈夫十一歲,她婆婆三十歲。老姨進(jìn)門后,她婆婆又生了幾個孩子,老姨的孩子比她婆婆生的孩子還大,那時候,大戶人家都是要娶大媳婦的,大媳婦能干活,會照顧自己的丈夫。
老姨的婆家,她公公弟兄特別多,奶奶說過,記不清了,大約七八個。老姨丈夫的爺爺當(dāng)家,家里幾十口人在一起生活,家里分工特別清楚。有好多規(guī)矩,婆婆有婆婆的規(guī)矩,媳婦有媳婦的規(guī)矩,絕對不能越禮。爺爺奶奶住在上房屋里,每天晚上睡前媳婦兒子都要去爺爺和父母屋里問安,兒媳婦得把尿盆給公婆拿回家,早晨起來兒媳婦要去婆婆屋里把尿盆拿出去倒了尿。
老姨的婆婆各方面都很遜色,不如別的妯娌,他公公看不起她,就不讓老姨給她婆婆拿尿盆。老姨守規(guī)矩,覺得應(yīng)該給她婆婆拿尿盆,就偷偷的給她婆婆拿尿盆,如果被她爺爺看見了,就會連老姨和她婆婆一起罵。吃飯的時候,爺爺奶奶先吃,在炕上放上桌子,媳婦們把飯端到桌子上,吃了飯媳婦們把碗筷收拾了。然后是家里的長工和地里干活的男人們吃,然后再讓媳婦們吃。
媳婦們都是天不明就起來做飯,太陽半晌了吃不上早晨飯,有時候?qū)嵲谟X得餓,妯娌們商量著就在家里的人們還沒有起來的時候,幾個媳婦偷著先吃點飯,娶回家的媳婦是不能隨便回娘家的,只能是娘家有了什么事情或者過年的時候,經(jīng)婆婆同意才能走,因為老姨的婆婆不是很精明,她要回娘家要經(jīng)過她爺爺?shù)耐?。每次回娘家,走的時候她是哭著走的,萬般不愿回婆家。
這樣的日子過了好多年,雖然生活艱辛,但日子平穩(wěn)。等到老姨的丈夫長大了,老姨有了孩子,生了兩個閨女,災(zāi)難卻來了。老姨的丈夫是個不愿意干農(nóng)活的懶漢,好吃懶做還賭錢。被他爺爺知道他賭錢后,讓家里的弟兄們把他吊起來,拿皮帶打的皮開肉丁,這么嚴(yán)格的家教改不了他的賭性。一次賭錢輸大了,又怕被他爺爺打,和老姨商量著用兩閨女的訂親禮還賭債。說如果還不了賭債,讓債主找上門來,他爺爺會把他打死的,老姨從小受的教育就是:娘家從父,出嫁從夫,老姨只好同意瞞著他爺爺,偷偷的把一個三歲一個五歲的兩個閨女訂了親,用定親禮還了賭債。
當(dāng)家的爺爺年紀(jì)大了,感覺來日不久,就把家分了,大家庭分了,老姨的婆婆不精明當(dāng)不了家,公公能力也不大,管不了幾個兒子,就把小家也分了,老姨家也分到了幾畝地??伤煞虿辉敢飧苫?,要去口外干買賣,就是人們常說的走西口,帶了家里所有的積蓄,跑內(nèi)蒙去了,幾年不回家。當(dāng)家里人以為他死在外地的時候,在口外做買賣的同村老鄉(xiāng)回來說,在包頭婊子館里看到他了。
老姨和兩個女兒在家里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好在她有個好哥哥好嫂子,哥哥幫她把地租了出去,逢年過節(jié)就把她娘仨接到娘家過,在后來的苦難歲月里,都是哥哥嫂子幫她。
幾年后,他丈夫回來了,穿著洋裝,體體面面帶回來了幾個錢。老姨的哥哥召集所有的娘家人,去和他談,讓他再也不能拋妻別子去口外了,他答應(yīng)了。在家里待了二年,老姨又生了一個兒子,剛剛生下小兒子不久,在一個風(fēng)高夜黑的晚上,老姨的丈夫又偷偷的走了,這一走再無歸。
奶奶和她姐姐一樣的命,都早早的沒有了丈夫,奶奶比老姨強(qiáng),她清楚爺爺是被日本鬼子殺害了,再也回不來了,把全部的希望寄托給了兒女,在奶奶的宗教里是:多子多福,她常常說,一只羊一片草,過人家就是過人,有人不算窮,奶奶有三個兒子兩個閨女,孩子們們都勤勞善良能干,奶奶沒有白熬,等來了幸福的晚年,兒孫滿堂,個個孝敬她,走時沒有遺憾,帶著滿足走的。
我想老姨和她妹妹所受的教育一樣,對人生的認(rèn)知大概也一樣吧,但她沒有看到她想看到的,丈夫走后,音訊全無,不知生死,在苦苦的等待中渡過了多半輩子。
在老姨兩個閨女長大后,她信守承諾,嫁給了還賭債許下的婚姻,一個往東一個往西,相隔百十里路,都是小腳,老姨的困難也照顧不了多少。老姨在苦難中熬著兒子長大,兒子隨了老姨的品德,善良敬人為先,卻隨了他奶奶的智商,不傻,就是能耐不行,他的叔叔是好木匠,老姨讓他跟著他叔學(xué)手藝,好有個吃飯的本領(lǐng),他卻學(xué)不會,學(xué)了幾年,只會崩崩拋拋,蓋不了房子,打不了家居,日子越過越窮,等到了解放,入了生產(chǎn)隊,他在隊里混個工分。娶不上媳婦,歲數(shù)大了,只好娶了個啞巴姑娘,媳婦雖然是啞巴,但腦子靈,能干活,很強(qiáng)勢,說不了話,急了就動手。
奶奶和老姨接受的教育就是做個賢德的媳婦,千年的媳婦熬成婆,當(dāng)了婆婆就會有好日子過,老姨當(dāng)了婆婆,好日子卻沒有來,生活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好在啞巴媳婦生下了一個閨女兩個兒子,孩子們都精明,這是對老姨最大的安慰了吧!
我跟著奶奶去過老姨家,畢竟曾經(jīng)是輝煌過的家族,里外兩個大院,北正房高高的門臺,老姨家住在下院的西房里,弟兄們大部分都蓋了新房子搬走了,老姨自從娶進(jìn)家門,一直住在這里,直到去世,院里有棵大梨樹,奶奶說這棵梨樹是老姨的丈夫走那年栽下的,小樹苗長成了大樹,開花結(jié)果,花開花落,日日年年,這棵梨樹陪著老姨從風(fēng)華正茂到耄耋老嫗,多少個黃昏到清晨,老姨就是在盼夫怨夫的歲月中渡過,帶著深深地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老姨是舊社會千萬婦女中的一個,是舊時代的縮影,所有女性同仁看看舊時代女子的生活,難道我們不覺得我們生活在幸福中嗎?為何不能尊老愛幼,畢竟我們每個人都要老的啊,做個德才兼?zhèn)涞男聲r代女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