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園】奶奶的補丁歲月(散文)
奶奶的補丁歲月
張鳳英
村口有一棵老槐樹,逢災受難、傷痕累累、斑跡重重,不知道經(jīng)歷了多少年的風霜雪雨,那一日奶奶在樹影里永遠合上了眼睛。樹干上有道刀刻的劃痕,那是是奶奶為我量身高留下的刻度;樹冠篩落的碎影子里,我恍惚看見奶奶佝僂著背穿針引線的剪影。那些縫進補丁里的歲月,如同槐樹深埋的根系,在我血肉里蜿蜒生長。
“碎布頭是天女散花嘞!”奶奶總這么說著,把五色布片鋪滿石磨盤。她有一個看不出是什么顏色的梳妝匣,里頭分門別類收著花布碎片、邊角、棉布殘片……甚至有老八路衣服上的紐扣。
我的第一件百家衣,是奶奶用三十多塊碎布頭拼成的。她將東家借來的軍用毛毯拆洗染新,裁成衣身;把西家太爺爺舊長衫上的盤扣解下來當領飾;袖口的補丁,竟是用鄰居家奶奶嫁妝上的一塊舊布料縫制的。
“甭嫌乎他們破舊,”她把衣裳對著太陽抖開,金線般的陽光從補丁縫隙漏下來,“經(jīng)年的物件都沾著人氣兒,護犢子?!闭f這話的時候,奶奶對著我擠眉弄眼地笑笑。
記得那年公社來放露天電影《白毛女》,我穿著破舊的燈芯絨褲子蹦跳,后屁股的補丁突然崩線。奶奶當場從褲腰里摸出纏著針線與頂針,就著放映機強烈的光,飛針走線。銀幕上喜兒哭爹時,她咬斷線頭說了句:“那個世道,破的何止是衣裳。要說窮人過上好日子,唯有人民公社好。”
槐樹最矮處的枝椏上,曾懸著奶奶的“流動裁縫鋪”:竹竿挑起藍印花布,別著大小剪刀、粉餅劃片。那一年,她首創(chuàng)“翻面縫補法”,把磨破的衣領拆下反釘,領口便多出半指高的嶄新布面。村里人說這手藝該叫“楊鳳婷絕活”。
叔叔高考那年,她連夜把中山裝改成“隱補丁”樣式:肘部內襯墊著曬干的槐樹花,既挺括又暗香浮動;前襟破洞處繡了極小的“必中”二字,針腳細如蚊足。放榜那日,槐樹上的喜鵲啄食她撒的秕谷,喳喳聲里她摩挲著叔叔的錄取通知書:“這紙金貴,但金貴不過人心里那口氣。”
奶奶納的千層底布鞋,暗藏玄機。鞋墊里絮著曬干的茉莉花,走長路不累腳,不出腳汗,不臭鞋;鞋頭內側總縫個羊皮墊,經(jīng)久耐用不漏腳趾頭。最妙的是她獨創(chuàng)的“陰陽底”:正面看是尋常黑布鞋,翻過來卻是用各色碎布拼成的八卦圖,她笑呵呵地說“腳踩乾坤,步步生蓮”。
我南下求學那年,她托人捎來雙老布鞋。鞋底密密麻麻納著"回家"二字,那是提醒我別忘記回家的路;夾層里塞著張牛皮紙,上面是她用燒焦的樹枝畫的迷宮圖。直到多年后我才參透:那迷宮圖藏著句諄諄教導“忘記了過去就意味著背叛,讀書做官不忘記百姓的疾苦”。
她臨終前三天,忽然精神起來,非要給我演示"三十二片拼布術"??葜Π愕氖种冈诓级牙锓w,將菱形、六邊形、不規(guī)則多邊形拼接成渾然天成的坐墊?!澳憧催@鋸齒邊對波浪紋,像不像人跟人較勁?”她喘著氣笑,“可要是轉個方向……”布片在她掌心旋出花朵,“就成了并蒂蓮?!焙芫靡院螅覀儾琶靼琢怂男囊?,那是告訴我們全家人,要在困那種看到光明,永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幸福的生活一定能帶來!
如今老屋梁上還隱藏著奶奶的“補丁地圖”:用各色線頭在土布上繡出村莊全貌,何處洪澇沖毀過堤壩,哪年蝗災啃禿了南山,全用補丁標記。最珍貴的發(fā)現(xiàn)是奶奶用過的針線匣子里有個匣底暗格,里面的"無字書"——二十八個打著補丁的布袋,分別裝著不同年份的槐葉、棉籽、紐扣。1937年的布袋里,幾粒霉變的高粱上粘著血痂,告訴后代那一年開始了抗日戰(zhàn)爭;1978年的布袋鼓鼓囊囊,倒出一把紫荊花形狀的布片。原來她把近八十載春秋,都縫進了這些不會說話的補丁里。奶奶是一個不識字的天使,她用補丁記錄下了自己經(jīng)歷的人生
前些年的一天,我忽然突發(fā)奇想,回到多年不回去的蒼山村,看見風掠過老槐樹,枝頭的許愿紅綢簌簌作響。那些她曾為新娘縫嫁衣、為亡者綴壽服的手藝,化作滿樹婆娑的綠云。我忽然明白:補丁何曾是殘缺的標記?分明是歲月頒發(fā)的勛章,是穿透苦難的星光,是記錄生活,美化生活,贊美生活的最溫柔的手筆。我算什么作家啊,奶奶去世這么多年,我才苦思冥想中理解了奶奶的對生活詮釋的深意。
親愛的奶奶,你的靈魂永存,她化作故鄉(xiāng)每年干旱季節(jié)的及時雨。我們在遙遠的天涯海角,仍然可以感受到故鄉(xiāng)的雨意蒙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