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曉荷】茶話敘鄉(xiāng)情(散文)
不知什么原因?我最近竟“迷”上喝茶。一直以來我談不上喜歡喝茶,即使喝茶不過是來往親戚時在桌上用于緩解無話的尷尬。我對茶更沒有什么研究,曾一度認為茶色重的就是好茶。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平時地里活多顧不上喝茶,受他們影響我也很少喝茶。茶水在我印象里一直是苦澀的代表。究竟為什么突然迷上喝茶?究其原因,或許是隨年齡增長對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相對生活里的苦澀,茶的苦算不得什么。也或許與我家鄰居賣茶有關(guān)系,可以免費隨便嘗茶。
在小鄉(xiāng)鎮(zhèn)上,沒什么好茶賣,不過是一些普通的花茶、綠茶、紅茶。百十塊的末級金駿眉、正山小種、鐵觀音的老葉子……鄰居針對的客戶大多都是農(nóng)人或過路司機,喝茶不過是為了解渴、防瞌睡,無需太名貴。即使有好茶也泡不出好來,所有茶都是洗“沸水澡”且一壺到底,一直泡到?jīng)]色(shai)了,再續(xù)上一捏茶葉,茶湯重新起色。
從小到大,我們一家雖都不愛喝茶,但在碗櫥的角落里,常年放著一包“猴王牌”茉莉花茶。這些都是給親戚和到訪來客準備的,茶水仿佛專屬于待親戚。父親是好客的。當(dāng)家里來親戚或院里族親到訪,父親定會喊我泡上一壺茶,并特地囑咐多放些茶葉。仿佛茶湯顏色越重,越能表現(xiàn)出他的熱情。
從我記事起,我家碗櫥上就有一個紅白相間的茶盤,茶盤中間畫著一簇鮮艷的牡丹花。盤里放著一把白色瓷茶壺,不是大肚圓茶壺,也不是圓柱體的老式茶壺,它不土不洋,高高的,瘦瘦的,從壺底向上越來越小,茶壺把手也很修長,整體看上去像是一位身材婀娜的少婦。茶壺肚上畫著一棵松樹和兩只仙鶴,一只騰飛而起之勢,一只單腳獨立仰望,后來才知道這是一幅松鶴延年圖。茶壺旁邊放著幾個茶碗,茶碗形狀一樣,顏色分白、黃,花型不一。這種茶碗在八九十年代的農(nóng)村極為普遍,用來喝茶或用來喝酒。尤其是在村里喜宴上,大家很少使用酒盅,大都使用茶碗當(dāng)酒杯,一人一碗或一圈人輪流喝。
小時候的農(nóng)村,人們集體喝茶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喜宴上的小碗茶,一種是白事上的大鍋茶。
爺爺奶奶做了一輩子生意,到頭來也沒掙幾個錢,大都是一些小本生意,做的最長的一門生意就是開了一家碗社。在奶奶的東屋里排滿竹筐,每個竹筐里都摞滿碗盤。有的竹筐是排放整齊的盤子,有在籮筐里是圈著排放的碗,有的籮筐里是同樣是首尾相連圈著排放的茶碗,茶碗把手朝里摞起來,中間放有一把和我家一樣的茶壺。
當(dāng)方圓十幾里內(nèi)的村子有喜事時,便會有人找到奶奶家,告訴奶奶哪天待親,需要多少碗筷。奶奶會提前把碗筷數(shù)出來,等人家來拉。盛碗和盤子的籮筐會被放在車子兩頭,中間安全區(qū)域是留給茶壺茶碗的。茶壺茶碗有把手,極易破損,到了后期,奶奶家的茶碗大多都是殘缺的,茶碗光禿禿的,把手早已不知去向。
喜宴上的茶水,是一壺一壺地泡。院里幫忙的人會提前給每個茶壺里抓上一把茶葉,隨后燒上一鍋開水,哪桌坐上了人,其中輩分較小或年齡小的年輕人,會拿起茶壺去大鍋上舀上一瓢開水倒進壺里,放回桌上開始等待茶水下色。片刻后,捏住茶紐掀開茶壺蓋看一下茶水是否下色?待發(fā)現(xiàn)茶色濃后,便開始按輩分逐一倒茶。
一圈賓客不管認識還是不認識,待看到有人給自己倒茶時,定會端起茶碗恭恭敬敬地迎茶。當(dāng)長輩看到小輩給自己倒茶時,無需端碗只需用手靠一下茶碗,以示尊重。倒茶者會把茶壺嘴朝身體內(nèi)側(cè)給人倒茶。這里倒茶也有講究,如果向外倒或茶壺嘴直沖著賓客倒,是要被人笑話的,有不尊重人之意。倒完茶后,也不可把茶壺嘴對著人,同樣有不尊重人之意。在當(dāng)時,雖是農(nóng)村大席,但席間有很多規(guī)矩是不能亂的。
大家邊喝茶邊說著閑話,等上菜開席。孩子們也會學(xué)著大人倒一杯茶,看著大人端起茶,也跟著端起學(xué)著輕抿一口,雖自知苦澀,但也要表現(xiàn)出享受的樣子。席間,長輩會對十歲歲左右的孩子說:“XX,以后得學(xué)著倒茶了哈,不然到老丈人家會丟人的,到時候娶不來媳婦兒,得打光棍的?!毙『s緊起身學(xué)著大人倒一圈茶。
濃郁的茶香和土灶上菜肴香氣交織在一起,讓忙碌了一天的農(nóng)人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歡愉。小孩們則時不時地扭頭望向大灶,期待著上菜小哥的身影……
白事上的大鍋茶。
村里有喪事時,茶便不再像喜事那樣一壺一壺地沏,而是由專人煮大鍋茶。被派在支上的鄉(xiāng)民一大早就把大鍋里添滿水,燒開后,把一整包茶葉全部倒進去,瞬間茶香四溢。有專人拿來鐵桶和扁擔(dān),用鐵瓢把茶水舀進鐵桶里,挑去院子里,倒進一個大瓦缸里,賓客和幫忙的村民可隨意取用。
喪事喝茶不再那么講究,也很少有人用茶碗??诳实娜藭谠鹤咏锹淅?,拿上一個粗糙的白瓷碗來的大缸前,用水瓢舀上一碗,邊用嘴吹涼邊飲用。只有貴親來祭奠時,院里幫忙的族親才會把大鍋茶舀進茶壺里,給貴親象征性地倒一杯茶,但這杯茶很少有人喝,只是禮貌性地推讓幾個回合。
中午靈前靈后的人吃飯時,同樣會有專門伺候的人,端來一盆大鍋菜,提上幾兜饅頭,用扁擔(dān)挑來兩桶大鍋茶放在靈堂前。守靈人吃飽飯,便用吃飯的菜碗喝大鍋茶。
由于煮的時間長了,茶水很香很濃,甚至壓過了燒紙味。在我小時候,奶奶是喪事上的迎送,村里有喪事,主家必會專門來請她去主持。我喜歡跟著奶奶去喪事上,一可以喝大鍋茶,二可以喝韭菜雞蛋湯吃高樁饃,三可以跟著奶奶吃四個菜的席。
奶奶忙碌著,我就在院子里玩,看孝子哭喪、看賓客祭奠、看五顏六色的花圈花幡、看銀色的紙馬金色的紙牛。口渴了,我學(xué)著大人找一個碗,去大缸里舀上一碗大鍋茶解渴。在家里我從不喝茶,卻莫名其地喜歡喝這種大鍋茶。茶湯紅亮濃郁,沒有以往的苦澀,入口柔柔的,沁人心脾,湯色恍有垂絲之感,品之解渴,軟酥入骨,像母親的手拂過額頭,撫于腹,一呼一吸間滿喉留香。
如今在我們村里,喪事上依舊延續(xù)著煮大鍋茶的習(xí)俗。
午飯后,我沏上一壺滇紅,坐下來淺嘗慢飲??粗t亮的茶湯,品著濃郁的茶香,留下了這段文字。喝著茶說著話當(dāng)稱之為“茶話”,喜宴上的小碗茶,喪事上的大鍋茶,算作“鄉(xiāng)情”。隨后我把標題《舊茶香》改為《茶話敘鄉(xiāng)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