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韻】勞動者之歌:補鞋匠的故事(散文)
巷口那把“飽經(jīng)滄?!钡乃{布傘下,常年坐著一位“靈魂修補師”——老周,他可是這條街補鞋界的“扛把子”。這把傘堪稱“傘堅強”,邊緣都磨得像被狗啃過,布料顏色掉得比程序員的頭發(fā)還快,但它依舊像個忠誠的衛(wèi)士,穩(wěn)穩(wěn)撐在那里,就像老周的補鞋攤,在歲月的“毒打”中堅守陣地。?
每天清晨五點,當城市還在“賴床”,老周就開啟了“打工人”模式。他推著那輛比他年紀還大的三輪車,“突突突”地來到巷口。車上裝著他的“秘密武器”:大小各異的鞋釘,仿佛是鞋子的“創(chuàng)可貼”;五顏六色的皮革,像是給鞋子準備的“新衣裳”;粗細不同的麻繩,好似鞋子的“生命線”,還有那臺“工齡超長”的補鞋機,妥妥的“老伙計”。這些家伙什,不僅是他謀生的工具,更是他連接城市、對話形形色色人的“社交神器”。?
攤位布置妥當,老周往舊藤椅上一坐,點上一支煙,開始“在線營業(yè)”,眼巴巴地等著第一位顧客“光臨寒舍”。沒多久,一位穿著工裝褲的工人風風火火地跑來,他的鞋子簡直“慘不忍睹”,鞋底和鞋幫都快“鬧離婚”了。老周接過鞋子,用一口帶著濃重方言的普通話說道:“兄弟,這鞋還有‘搶救’的希望,就是得費點‘洪荒之力’。你先去忙,中午來取,保準讓它‘重獲新生’!”工人感激得像找到了救星,留下鞋子就匆匆離開了。?
老周戴上老花鏡,瞬間進入“戰(zhàn)斗狀態(tài)”。他小心翼翼地把磨損的鞋底“卸下來”,在皮革堆里“精挑細選”,像在給鞋子找“靈魂伴侶”。接著,他熟練地穿針引線,每一針每一線都緊密得像熱戀中的情侶。補鞋時的老周,仿佛自帶“結界”,周圍的嘈雜聲自動屏蔽,他的眼里只有手中的鞋子,專注程度堪比科學家做實驗。?
隨著時間推移,顧客們像“趕集”似的涌來。有送孩子上學的“超人媽媽”,她的鞋子鞋跟“罷工”了;有趕著上班的“職場精英”,皮鞋開膠得像咧開的嘴;還有調(diào)皮的“熊孩子”,運動鞋被勾出個“破洞”。老周就像個“鞋子醫(yī)生”,耐心地“問診”,然后用他那雙布滿老繭的“妙手”,讓一雙雙破舊的鞋子“滿血復活”。?
中午,那位工人來取鞋。老周把修好的鞋子遞過去,工人試穿后,臉上笑開了花:“老周,你這手藝簡直是‘開掛’了!多少錢?”老周豪爽地說:“十塊錢,都是老街坊,我就收個‘白菜價’,交個朋友!”工人掏錢道謝后,美滋滋地走了。?
補鞋間隙,老周開啟“社交達人”模式,和過往行人聊得熱火朝天。他知道誰家孩子考上了大學,堪比“校園情報員”;誰家老人身體不好,活脫脫一個“社區(qū)百事通”;誰家生意不景氣,簡直是“商業(yè)觀察員”。他的攤位就像個“八卦中轉站”,鄰里間的家長里短在這里“流通”。大家有煩心事,都愛找他“吐槽”,老周也成了這條街的“心靈導師”。?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周靠著補鞋的手藝,慢慢攢下了“小金庫”。他心里藏著一個“宏偉目標”——給兒子在城里買套新房。兒子大學畢業(yè)后留在城里工作,還談了女朋友,眼瞅著就要步入婚姻殿堂。老周知道買房是筆“巨款”,但他開啟了“拼命三郎”模式,每天起早貪黑,省吃儉用,每一分錢都攢得比“鐵公雞”還摳門。?
有一天,一位穿著時尚的年輕女子來到攤位前,她的高跟鞋“受傷慘重”,鞋跟斷了,鞋面上還有一道長長的劃痕,就像被“家暴”了一樣。老周看了看,有些犯難:“姑娘,這鞋是個‘貴族’,修起來有點‘燒腦’,費用也不便宜。”女子大氣地一揮手:“師傅,您盡管修,只要能修好,錢不是問題,咱主打一個‘不差錢’!”老周點點頭,開啟“匠心模式”,找來相近顏色的皮革,小心翼翼地修補劃痕,又給鞋子換了個新鞋跟。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奮戰(zhàn)”,鞋子終于“顏值回春”。女子看到后,驚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師傅,您簡直是‘魔法大師’!這和新的沒啥區(qū)別!”她掏出一百元遞給老周,“不用找了,就當是‘打賞’!”老周連忙擺手:“使不得使不得,這‘紅包’太大了!”女子笑著說:“您這手藝,絕對值這個價!”說完,瀟灑地轉身離去。?
這件事讓老周感動得“眼淚汪汪”,他更加堅定了傳承補鞋手藝的決心。他覺得補鞋不僅是份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是對顧客信任的“超甜回饋”。他希望自己的手藝能幫助更多人,讓每雙鞋子都能“重煥光彩”。?
然而,時代發(fā)展的“車輪”無情地碾壓過來,補鞋這個行業(yè)漸漸“失寵”。越來越多人選擇買新鞋,老周的生意也受到了“暴擊”,顧客越來越少。但老周可不是“輕易認輸”的人,他依舊堅守在攤位前,每天按時“打卡”,風雨無阻。他霸氣地說:“只要還有一個人需要我,我就‘死磕’到底!”?
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周終于攢夠錢,給兒子買了新房。兒子結婚那天,老周看著幸福的小兩口,心里比吃了蜜還甜,覺得這么多年的辛苦都“值回票價”了。?
如今,老周依然坐在巷口的補鞋攤前,雖然顧客不多,但他依舊熱情滿滿、專注認真。他的故事在這條街上“口口相傳”,成了一段“傳奇佳話”。他用堅持和努力,完美詮釋了生活、責任與愛。他的補鞋攤,不只是修補鞋子的地方,更是傳遞溫暖和希望的“愛心驛站”,在歲月的長河里,一直閃閃發(fā)光!
附:
【黃鐘宮·人月圓】補鞋匠(作者:三峽布衣)
鄰街風雨攤前業(yè),活計日開張。碎銀多少,望人臨我,經(jīng)受風霜。(幺)君來汝去,納新補舊,與客春光。利人利己,為撈生計,攢購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