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見證】【云水】母親的針線笸籮(散文)
一
在老屋的炕頭,靜臥著一對褪色的紅色木箱子,那是父母結婚時置辦的家當。其中,一個箱子放有舊衣物,另一個除了裝著大大小小的千層布鞋,還保存著陪伴了母親大半輩子的寶貝——針線笸籮。
笸籮呈圓形,用細密的藤條編織而成,帶著自然的紋理,交織出歲月的痕跡。邊緣斷裂處,母親用藍色花布包了一圈,好似給笸籮鑲上了一道美麗的花邊。每次打開木箱,翻騰針線笸籮,看到那些熟悉的針頭線腦,眼前就浮現(xiàn)出母親埋頭做針線活的身影。
打小在我的印象中,母親一年四季總有干不完的活,整天就像不停歇的陀螺,忙個不停。在外,從早到晚忙地里農(nóng)活,回到家里,還要洗衣做飯,縫縫補補。從我記事起,我大姑二姑已經(jīng)出嫁,家里大大小小有九口人:爺爺奶奶、父母、二叔、三姑,還有我和兩個弟弟,這么一大家子的穿戴主要靠母親張羅。那個時代每家每戶日子都比較貧困,穿補丁衣服司空見慣。
二叔和三姑那時上初中,不管是過年做新衣服,還是平時的衣服鞋子破了,都喜歡讓我母親縫補。尤其是二叔,作為男孩子,比較好動,喜歡上高沿低,和伙伴們到處瘋玩,衣服不是線縫開了,就是紐扣掉了,好似很少有完好無損的時候。奶奶到了花甲之年,眼神不好,縫出的針腳歪歪扭扭,二叔和三姑就經(jīng)常找我母親幫忙。母親二話不說,接過他倆遞過來的衣物,轉身走進里屋,從炕頭的木箱子里取出針線笸籮,坐在凳子上,心無旁騖地縫補起來。母親嘴角微微上揚,一邊哼唱著歌曲《南泥灣》,一邊熟練地穿針引線,她的每一針都縫得平整細致。我好奇地問:媽,你的針線活怎么做得這么好呀?母親笑著說:平時練出來的唄。熟能生巧,巧能生花,多練練,你也能行。說著,她還有意放慢動作,讓我看得更仔細。
農(nóng)村人很少有空閑時間,下雨天猶如他們的假日,可以不用去地里干活??赡赣H依然像勤勞的蜜蜂一樣,忙著做針線活。吃過早飯,我和弟弟在門道玩,這時母親一手拎著一個小凳子,一手拿著父親的一件銀灰色上衣,坐在一旁,我知道母親又要縫補衣服了。弟弟腦子反映機敏,飛快跑進父母房間,瞬間將針線笸籮端出來遞給母親。弟弟擠眉弄眼,向我做鬼臉,我知道他“別具用心”,想看看針線笸籮里裝有什么東西。因為母親一般不允許小孩子動針線笸籮,說萬一被針或剪刀扎破手怎么辦。可母親越極力阻止,小孩子的好奇心越強,就越想翻看針線笸籮,好似里邊藏著許多寶藏,充滿誘惑力。
二
母親忙著在針線笸籮里翻著針線和布片,因為一時難以找到和衣服顏色匹配的補丁,不是顏色淺了就是顏色深了,她只好起身回屋在木箱里翻找。一看母親離開了,我躡手躡腳走過去,翻看針線笸籮,它就像“百寶箱”,里邊裝很多玩意兒。各色線板、剪刀、釘子、錐子、紐扣、鞋樣等,還有各色布片等,母親分門別類,擺放整齊。我翻著厚厚一沓花花綠綠的布片,五彩繽紛的樣子,感覺很好看,這些都是母親平時裁剪衣服或拆舊衣服積攢的,舍不得扔掉。她說這些布頭用處可大了,可以當補丁,也可以縫制很多物件。誠如母親所言,我和弟弟上學的書包就是母親用五顏六色的布片一針一線拼成的,圖案美觀大方,讓人愛不釋手。還有,枕套、我和弟弟蓋的被子被面也是母親用大布片巧手拼在一起。
弟弟瞪大眼睛看著針線笸籮各種東西,他戴上頂針,只可惜頂針孔太大,從他手指滑了下來,讓人忍俊不禁。他拿起針,模仿母親的樣子在自己衣服上扎,我忽然想起母親說過的話,于是悄悄提醒他:小心扎破手!弟弟趕忙放下針,又拿起鑷子,夾起線板左右搖擺,感覺很好玩,開心地笑個不停。這時傳來母親的喊聲:你倆在干嘛呢?嚇得弟弟趕緊扔下鑷子。姐,我看到了剛才媽要的布丁,在你手里。弟弟就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歡喜地叫了一聲,然后一把搶過我手里那沓布片,抽出銀灰色的布片。原來那塊布頭對折起來夾在它們中間,難怪不容易發(fā)現(xiàn)。母親聽到后,疾步走出房間,直夸弟弟眼尖手快。
弟弟看母親心情大好,就坐在母親身邊,給她穿針、遞剪刀,順便將針線笸籮里的物件擺弄個夠,好奇心得到極大滿足。
我渴望能像母親那般穿針引線,平時看母親納鞋底動作如行云流水,針線在她手中仿佛像靈動的小魚,輕松在布料中游走。躍躍欲試的念頭讓我手發(fā)癢,機會終于來了。有一次,趁母親下地干活,我輕手輕腳從箱子里取出針線笸籮,拿起母親還沒納完的鞋底,模仿母親的樣子,捏著針,在頭皮上輕輕劃拉兩下,好像獲得一種神奇的力量,然后緩緩將針尖刺向鞋底。
但令我萬萬沒想到的是,針尖只是刺破鞋底表面那層布,而后就像碰到堅固的銅墻鐵壁,僵持不下。我咬著牙,鼓足勁,眼睛睜得如銅鈴一樣大,緊緊盯著鞋底,再次拿起針,扎進鞋底。由于針的方向有點偏離,加上用力過猛,“啪”的一聲,針就像疲憊的士兵一下子失去了銳氣,折彎了。我一看“闖禍”了,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母親責備的眼神。我趕忙在針線笸籮里翻找著,終于找到一根新縫衣針,手忙腳亂地換上。
母親回家一看,便瞬間明白是怎么回事,她非但沒有責備我,而且語氣溫和地說:娃呀,這針比原來的小了一號呢,不太適合納鞋底,不過,你有勇氣去嘗試,這種精神難能可貴。無論做什么事情,不能過分心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萬丈高樓平地起,做針線活也要打好基礎。如果真喜歡做針線活,你先從納鞋墊練起,一步步來。母親的話如同一股清泉,滋潤心靈,讓我受益匪淺。在母親的細心指點下,我不但學會了做鞋墊,而且經(jīng)過幾個假期的磨練,在高一那年暑假,還學會了納鞋底做鞋,雖然比不上母親的手藝,但讓我體會到生活的不易,更加理解珍惜母親的艱辛付出。秋季開學后,我滿懷喜悅穿著自己做的布鞋走向學校。
北風呼呼刮,當冬天來臨,母親從忙碌的農(nóng)活中解脫出來,身心得到放松。冬日的陽光透過窗戶,灑下暖意。母親喜歡坐在熱乎乎的炕頭做針線活,針線笸籮就像一位好伙伴,靜靜陪在她身邊。母親在為家人準備過年的衣服和棉鞋,全身心投入,夜深人靜,她手中的針線在布料間發(fā)出細微而又動聽的聲響,仿佛在演奏一首美妙的輕音樂,讓人深深陶醉。
三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水平如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大街上穿補丁衣服的人越來越少,市場上賣成衣的、開裁縫店的越來越多,衣服花樣繁多,款式新穎。各種各樣各種材質的鞋子層出不窮。慢慢地,村里很少有人穿手工做的衣服和鞋子,農(nóng)村家庭婦女不再整日為針線活忙碌,母親的針線笸籮似乎很少再派上用場。父親對母親開玩笑說,你以后可以“下崗了”,再也不用忙活做針線活了。母親微微一笑,說那倒不一定,穿的戴的不可能樣樣都買吧?母親說得沒錯,雖然身上衣服可以買,但鞋子穿上舒服與否,只有腳知道。家里人不喜歡穿買的鞋子,總感覺買的鞋不透氣,硌腳,尤其是下地干活,穿布鞋不磨腳。母親依然離不開她的針線笸籮,有空就給家里人納鞋底,做布鞋。
當我成家有個孩子后,孩子的被褥和每年棉衣棉鞋也是母親親手完成,我勸她不要這么辛苦,這些在市場上都能買到。但母親認為買的沒有做的暖和舒適。我明白,母親縫的不僅僅是一件件衣物,而是把對外孫女濃濃的愛融入其中。這份愛,猶如一條堅韌的紐帶,將祖孫兩代人的心緊緊相連,讓親情的溫度代代相傳。
針線笸籮經(jīng)過母親幾十年的摩挲,變得油光發(fā)亮,如同上了一層包漿,而且邊緣部分破損嚴重。母親找來一片藍色花布,裁成條,順著針線笸籮邊沿,包了一圈。我對母親說,扔了吧,我給你買個新的。母親卻搖搖頭,說不能扔。因為這是她出嫁時,我姥姥送的禮物,留著作為一種念想??匆娝?,就好似姥姥陪在她身邊。
針線笸籮,既是一個存放針線的容器,也是母親一針一線縫補衣物,編織幸福生活的見證。那穿梭的針線,記錄著從前歲月的點點滴滴,寄托著對母親深深的思念,就像一幅幅永不褪色的畫卷,永遠鐫刻于心。
老師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博學多才,與老師交流,讓人如沐春風,收獲多多。
再次感謝老師,祝五月好心情,生活愉快,佳作不斷。
就像鄉(xiāng)笛老師說的那樣,以前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針線笸籮,那是艱苦歲月母親為家人縫縫補補,傳遞溫暖的見證,讓人終生難忘。很多人可能還保存這個物件,每次看見,往事歷歷在目。
再次感謝老師不變的支持,鼓舞人心,讓人感動。祝老師五月好心情,工作順心如意,佳作不斷。

針線笸籮都不陌生,以前家家戶戶必備,幾乎天天都要用,大人們忙的時候,小孩也跟著瞎摻和,喜歡翻騰,感覺很好玩。
老師文采飛揚,佳作連連,向老師學習。祝老師春安筆豐,精彩不斷。
誠如老師所言,針線笸籮以前猶如家家戶戶必備的神器,家庭主婦都離不了??雌饋聿淮?,但包羅萬象,作用不可小覷,一家人的穿衣就靠它。
再次感謝老師大力支持,讓人倍受鼓舞,祝老師五月好心情,生活開心,佳作不斷。
母親已駕鶴西去,但她的針線笸籮和做好的布鞋,還有一些做的衣服還在,睹物思人,讓人五味雜陳,不勝感慨。
祝老師五月好心情,工作順心,生活愉快!

祝老師五月好心情,工作順心如意,生活愉快,佳作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