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綠野荒蹤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綠野·夏】初夏釣鯰魚(散文)

編輯推薦 【綠野·夏】初夏釣鯰魚(散文)


作者:一漁夫 探花,15454.6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00發(fā)表時間:2025-05-06 19:53:41


  
   五月的黑龍江畔,再不是早春那幅光禿禿的荒涼景象。黑龍江下游每年到了這個季節(jié),柳樹綠了,草也發(fā)芽了,在南方越冬的候鳥也陸續(xù)飛回來了。當然黑龍江邊除了常見的鷹和烏鴉、喜鵲等鳥以外,剩下的幾乎都是靠捕魚為生的水鳥。像什么野鴨,野鸕鶿呀,還有大雁、鴛鴦和灰鶴等等。
   這些水鳥除了野鴨和灰鶴以外,多數(shù)水鳥都是看不到的。那些水鳥都躲在人們不去的江心島上,那些水鳥不喜歡和人類作伴。而那些當?shù)貪O民,也不知道灰鶴還有那樣文雅的鳥名,都把它叫“長脖子老等”。湊巧了在黑龍江的沙灘上還能看見鷸。
   鷸這種水鳥,特別有意思,總是顯得特別忙碌。只見它脖子一伸一伸地邁著兩條細長的腿在急匆匆在水邊尋找河蚌和江螺。當然要是碰到小魚,那只水鳥也不會輕易放過,只見它伸出細長的喙,一口將一條小魚叼住。不過這些情景并不常見,鷸主要活動場所不在黑龍江邊,而在沼澤地邊緣一些水泡子附近,那里才是它們真正的天堂。
   黑龍江是中俄兩國界江,它們別把這條江當回事,即使白天它們也敢大搖大擺地過江。當然那些明目張膽偷越國境的肯定不是人了,而是狍子、馬鹿或棕熊等野獸!
   棕熊可能是動物世界最好的游泳健將呢,根本不把三四里地寬的黑龍江當回事,也不放在眼里,想過去就過去。當年勤得利曾發(fā)生這樣一件事,一只正在過江的幾百斤重的黑瞎子(棕熊一種)和一艘逆流而上的汽船遭遇了。那只棕熊看著有點耀武揚威汽船實在不順眼,紛紛不平地也不過江了,調(diào)頭追趕那艘汽船。
   那艘汽船馬力太小了,再加上那頭棕熊熊實在太大了,一時追得汽船加足了馬力,跑得直噴黑煙。結(jié)果還是被那頭棕熊攆上了,把兩只毛乎乎的熊爪搭在汽船甲板上,使勁地往上爬。當時嚇得兩名水手麻了爪,扔下手里家把式,轉(zhuǎn)身往舵樓(駕駛室)上跑。還是船長膽子大,掄起手里的大玻璃斧子,連劈了幾下,才把那只搶劫的“強盜”砍死了。
   到了夜晚,這種驚心動魄的故事肯定不會發(fā)生了,甚至連水鳥都歸巢了,歸來的漁船都下錨了,一只挨一只停泊在靠近岸邊的淺水處,只見那些漁船隨風輕輕地搖晃。其實,黑龍江畔的夜色也并非一團漆黑,也不像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寧靜,一點聲音沒有,總有各種各樣的生物還在黑龍江畔。或在江面上活動,發(fā)出各種各樣聲音。
   那些聲音多來自江水里,不僅有夜里游到岸邊淺水處捕食的鯰魚、懷頭鯰發(fā)出的“潑剌”聲,也有一條在遠處的魚猛地躍出水面時發(fā)出來的“撲通”聲,還有水獺、水耗子(麝鼠)等兩棲動物在江水里捕食弄出來的響聲。除了這些聲音外,當然還有人們夜里到江邊釣魚的“沙沙”腳步聲。
   那天晚上,我和父親趁著夜色到黑龍江邊釣魚,而且還是到江邊釣鯰魚。白天鯰魚多躲藏在靠近水邊的鯰魚洞里,或躲藏在水草叢中的鯰魚到了晚上才會搖頭擺尾地從它們藏身的洞里鉆出來,集聚到水溫較高的淺水區(qū),到那里尋覓食物。這些兇猛而貪婪的鯰魚真的餓極了,幾乎看見食物就吞,為了爭奪一點可吃的食物甚至大打出手,響起一陣“稀里嘩啦”水聲。每天這個季節(jié),也是最好釣鯰魚的時候。
   當時生活在黑龍江邊的人釣鯰魚的釣具,簡單得簡直到了使人難以置信地步。只需帶十幾把魚鉤拴在一米多長的釣魚線上,再帶一把鐮刀就可以到江邊釣魚了。
   到了釣魚的地方,割些大拇指粗、一米多長的柳條子,然后把釣線和鉤栓在柳條子上便可以釣魚了。那時的釣線也不是現(xiàn)在的膠絲線,而是女人衲鞋底的細麻繩,或一根棉線掛上一條活泥鰍,也可以用蛤蟆,或其它小魚當釣魚的餌,然后把魚竿插在岸邊沙灘上就可以釣魚了。
   不過把釣魚竿插在岸邊泥土上,還不算完成了任務(wù),要根據(jù)魚竿長短,把掛著活餌的鉤調(diào)整到貼近水面以下五六公分深處才可以。之所以把魚鉤調(diào)整在水面以下五六公分深處,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了。釣魚鉤一般鉤在泥鰍的脊背上,或蛤蟆的脊背皮上,絕對不傷及泥鰍或蛤蟆的內(nèi)臟,這樣不但可以使那些活餌存活的時間長一些,關(guān)鍵是浮在水面以下的泥鰍或蛤蟆失去了安全感,掙扎著想潛到水下,以找一個石縫或樹杈躲藏起來,可有釣線牽著,無論它們怎么努力也潛不下去,只能在水面以下不停游動。結(jié)果這樣一來,反而引起那些覓食的鯰魚的注意。它們聽見或感覺到水聲,立刻搖頭擺尾地游過來,上去一口把活餌吞下去,結(jié)構(gòu)那條貪婪的鯰魚被魚鉤鉤住了,開始拼命的掙扎,拽著插在岸邊的柳竿上下不停滴搖晃,一旦被釣魚人發(fā)現(xiàn),趕緊跑過去把魚拽上來。
   夜釣不僅可以釣到鯰魚,還能釣到幾十斤重的懷頭魚呢!
   懷頭魚也叫六須鯰,是生活在黑龍江的一種大型鯰魚。這種鯰魚和普通鯰魚沒有多大區(qū)別,只是其余鯰魚只有四根須子,而懷頭魚有六個須子,所以才有六須鯰別稱。
   那是一個月朗星稀的晚上,父親趁著月光割回來一抱柳條子,選擇一處比較適合的江岸,用鐮刀削掉柳條子上的枝杈,拴好鉤,鑲好餌,隔十幾米遠在水邊插一根。下完鉤后,我們爺倆找個比較平坦地方,在那里鋪上麻袋,然后坐在麻袋上,靜靜坐在那里等待魚來咬鉤。
   崔道融在他的“釣魚”一詩中寫道:“閑釣江魚不釣名,瓦甌斟酒暮山青。醉頭倒向蘆花里,卻笑無端犯客星?!蔽覀兏缸觽z到黑龍江邊釣魚,當然不圖虛名,除了把釣魚作為一種消遣,是一種樂趣以外,主要是釣到魚可以回家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這樣一舉兩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有經(jīng)驗釣魚人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在同一個地方,往往只能釣到同一種魚,不太可能在一個地方釣到所有的魚,即使在魚類資源比較豐富的黑龍江畔也是如此——因為在不同水域生活著不同的魚,那么在不同的時間,釣的魚肯定也有所不同。我和父親在晚上到黑龍江邊釣魚,又是用泥鰍、蛤蟆等當魚餌,釣的多數(shù)都是鯰魚。當然也能釣到懷頭鯰、嘎牙子(黃顙)和牛尾巴(也有人把這種無鱗魚叫:青顙)果然,父親點了一支紙煙,沒吸幾口,便聽見附近有魚咬鉤了。借著夜色看見那根釣線一下繃緊了,接著魚竿猛地向下扽了一下,隨機壓釣竿的石頭被拽得“稀里嘩啦”直響。
   這工夫父親已經(jīng)跳了起來,幾步跑到釣線前,只見他隨手提竿朝后一甩,一條二三斤的鯰魚被父親甩上岸。只見那條鯰魚在石子灘上不停地打著滾,用力地搖晃。父親把釣上來的鯰魚從鉤上摘下,隨后從罐頭瓶里抓住一條活泥鰍掛在魚鉤上,把魚鉤垂到水面。父親正在整理漁鉤時,離我倆不遠的一竿鉤上又有魚咬鉤了。
   月光下看得清清楚楚,只見竿稍被拽得直點頭。我趕緊跑過去抓住釣竿,立刻感覺到一個很重的東西正把釣竿往水里拽。頭一次和父親出來釣魚,緊張得我一時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恰好父親及時趕到,忙喊我:“往上提竿,快點往上提竿!”
   我雙手抓緊釣竿,機械地朝身后一甩,只聽見“啪”地一聲,一條鯰魚從我的身邊劃過,重重地摔在身后沙灘上。我剛想過去把魚抓住,父親已經(jīng)把那條鯰魚摁住了,并把魚從鉤摘下來,扔在一邊。
   只見那條一尺多長的鯰魚在月光下沙灘上歡蹦亂跳。我趕緊上前想把那條鯰魚按住,結(jié)果讓父親把我喊住了。把一起都處理完,重新坐下來,我的心還在狂跳。這時只聽父親對我說,鯰魚嘴特別大,又貪吃,咬鉤也特別狠。而它嘴里有好幾排類似牙齒的硬刺,所以要及時提竿。否則鯰魚會把魚鉤吞進肚子,到了那時再想從魚肚子把魚鉤摘下來就費勁了,必須把手指頭探進魚肚子里摘鉤,那樣的話,人手很容易弄傷,弄不好被鋒利的魚牙刮破。接著,他又教了我一些提竿、甩鉤技巧。父親還說,抓鯰魚時也得十分小心,鯰魚的胸鰭也有兩根硬骨刺,雖然沒有嘎牙子和牛尾巴魚那樣鋒利,那么長,也足可以刺破人的手。那天夜里我們爺倆一直上下游來回地跑,伴隨一陣陣“稀里嘩啦”水聲,把一條條鯰魚從江水里甩上岸。盡管當時我才十幾歲,也是第一次在黑龍江邊釣魚,對釣魚中許多事情還不明白。不過那天晚上,我還是親手釣上來幾條鯰魚。第二天早上,臨回家前,我倆把釣上來的鯰魚數(shù)了數(shù),一共釣了三十多條鯰魚,足有七、八十斤呢!其中最大的的鯰魚足有七八斤重呢!
   真是一個令人難以忘卻的在黑龍江畔釣鯰魚啊!
  
  

共 3201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這篇文章如同一幅細膩的民俗風情畫,帶領(lǐng)讀者走進黑龍江畔,領(lǐng)略那里獨特的自然與人文風光。文章開篇描繪五月黑龍江畔的生機,候鳥回歸,水鳥棲息,展現(xiàn)出一片充滿活力的自然景象。接著,作者講述棕熊等動物跨境的趣事,增添了不少趣味與神秘色彩。重點落在夜釣鯰魚的經(jīng)歷上,詳細描述了釣鯰魚的準備工作,釣具簡單卻充滿生活智慧。從割柳條子、拴魚鉤到選餌,每一個步驟都寫得具體而生動,讓讀者真切感受到當?shù)刭|(zhì)樸的生活方式。夜釣過程的描寫扣人心弦。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如“釣線一下繃緊了,接著魚竿猛地向下扽了一下,隨即壓釣竿的石頭被拽得‘稀里嘩啦’直響”,生動呈現(xiàn)出魚咬鉤時的緊張刺激。父子倆的互動也十分溫馨,父親的指導(dǎo)讓“我”逐漸掌握釣魚技巧,同時也傳遞出父子間的深厚情誼。文中穿插引用崔道融的詩,升華了釣魚的意義,它不僅是獲取食物改善生活的方式,更是一種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消遣。最后,“我”與父親收獲頗豐,釣上幾十條鯰魚,這段難忘的經(jīng)歷不僅是對自然饋贈的記錄,更承載著作者對家鄉(xiāng)、對父親的深深懷念。文章語言質(zhì)樸平實,卻飽含深情,讓讀者仿佛置身于黑龍江畔,一同感受那份獨特的寧靜與歡樂。感謝賜稿綠野,問好老師,祝福佳作不斷,好運連連。【編輯鸚鵡】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共 0 條 0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