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曉荷·過往】七絕一組(詩歌)
【庚子年立春踏雪尋梅】
夜歸村舍孤興起,踏雪尋梅到玉溪。
鹿藏深山何處見,多情飛鳥為誰啼。
【癸卯年七月三十日游息烽集中營懷楊虎城將軍】
不見當(dāng)年戰(zhàn)火痕,玄天洞上樹陰森。
丹心一片向何處,千古功臣楊使君。
【甲辰年清明登遵義紅軍山烈士陵園有感】
湘江東去浪滔滔,身向泉臺革命潮。
唯有精神傳后世,流芳萬古為同胞。
【甲辰年深秋游赤水河谷】
晚來天色風(fēng)欲涼,避雨驅(qū)車過山崗。
誰在舟中輕系月,繁星落入柳池旁。
【甲辰年深秋登習(xí)源樓】
菊散殘荷枝上稀,初生爐火解羅衣。
斜風(fēng)細雨擾銀杏,已是秋深不敢圍。
【乙巳年元月三日登高所感】
望斷青山連紫荊,風(fēng)吹月色樹邊明。
高塘舊柳誰來折,寄與梅花睡不成。
【乙巳年寒食節(jié)登遵義紅軍山懷鄧萍將軍】
重訪陵園樹已深,清明節(jié)里憶將軍。
湘江直向播州去,萬古山青烈士魂。
【乙巳年晚春游土城古鎮(zhèn)】
芰荷撐傘雨初停,水滿池塘草色青。
半樹櫻桃春欲盡,幾枝帶露怕蜻蜓。
【編者按】這組詩詞以時間為軸,串聯(lián)起作者在不同時節(jié)、地點的游歷感悟,既有對自然景致的細膩描摹,也飽含深沉的歷史情懷與個人情思。從庚子年踏雪尋梅的雅興,到癸卯年憑吊楊虎城將軍的肅穆,再到甲辰年緬懷紅軍英烈的崇敬,歷史與現(xiàn)實在文字中交織。“丹心一片向何處,千古功臣楊使君”“唯有精神傳后世,流芳萬古為同胞” 等句,彰顯出對革命先輩的追思與敬仰;而 “晚來天色風(fēng)欲涼”“菊散殘荷枝上稀” 等描繪,又將自然變化與個人心緒相融,勾勒出季節(jié)更迭中的詩意與惆悵。詩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山水古跡間寄寓家國情懷與人生感懷,讓文字兼具歷史厚重感與文學(xué)感染力,讀來余韻悠長。感謝賜稿曉荷,佳作推薦共賞!【編輯:汪震宇】
1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5-07 16:23:23
詩韻悠長!從踏雪尋梅到緬懷英烈,字句間景情交融,既有自然之美,又含家國深情,盡顯古典雅致韻味,令人回味。
2 樓 文友:汪震宇 2025-05-07 16:23:40
筆力非凡!一組詩詞寫盡四時游歷,懷古詠今,意象豐富。或憶忠魂,或繪秋意,情感真摯,讀來滿是詩意與感動。
3 樓 文友:貴州王先生 2025-05-08 16:49:31
欣賞詩友佳作,感佩才情,問好詩友,祝愉悅筆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