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籬】父親的洛陽橋(散文)
一
母親去世后,拋下孤單的父親,住在老家。我多次提出讓他到城里來,跟我們一起往,他就是不同愿,說還是待在老家舒坦。我問他有何未了的心愿。他說:“只要你們過得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br />
父親的一生,挺不容易的。
我的爺爺是個私塾先生,父親年少時生活無憂,上過學堂,略通文墨。嘆的是爺爺英年早逝,于是,年僅十六歲的父親便過早挑起撫養(yǎng)三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的重擔,成了個標本式農(nóng)民。他一輩子都待在村子里,與田地和青牛為伍。當我再次問他想到哪兒去玩的時候,他認真思考了起來。
我猜想:他要么是想去湖南衡陽,因為與他感情最好的二姑媽就在衡陽工作,她在幾年前因病過世了,父親一直嘮叨著要到衡陽走一趟;要么是想去北京,他對故宮和長城向往已久。想不到,結(jié)果竟大出我的意料。
他沉吟片刻,說:“真要去的話,就去看看洛陽橋吧?!?br />
“什么?洛陽橋……”我愕然,但很快便回過神來,說:“好的,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加之離包公的開封府不遠,還真是值得一游?!?br />
父親笑道:“洛陽橋不在洛陽,在福建呢?!?br />
我驚得目瞪口呆:“什么,洛陽橋居然在福建?你可知道它在福建的什么地方?”
父親低下頭,沉思了一會兒,說:“具體在哪里,我記不清了,應(yīng)該是在福州吧。”
二
有道是“吃一塹,長一智”。這次,我充分吸取了母親的教訓。教訓是極其深刻的——母親生前只對我提過一個要求——陪她去一趟杭州,去看看大舅父的墳?zāi)?。這是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愿望,但我卻每每以工作忙為借口,一拖再拖,直至老人家走了,尚未成行,給我留下了莫大的遺憾和無盡的悔恨。
說走就走。次日一早,我和妻子以及大姐三人,陪伴父親奔赴福州。汽車一路往南,父親十分開心。那座神秘的洛陽橋,他是從木偶戲里獲知的。父親七歲那年,村里來了一個來自閩地的木偶戲班,上演的就是《洛陽橋》。他說,當時戲臺上鋪滿了藍色的綢布,有人拽著布角在不停地抖動,小小的戲臺便成了碧波蕩漾的大海,而一只著紅袍、戴官帽的木偶正站在紙船上擲墨硯鎮(zhèn)海,許多扮作工匠的木偶們則在踏著波浪拋石頭造橋……他眉飛色舞地向我介紹著劇情,得意處甚至還哼了一句:“洛陽江水深千尺,不及蔡公濟世心?!?br />
中午時分,我們順利到達福州。當天下午,我們并不急于尋找洛陽橋,先領(lǐng)著父親去看風景。福州是個有福之州,山河壯麗,風光旖旎——三坊七巷的青石板蜿蜒如明清舊夢,浩浩閩江的燈光流淌似天上銀河;西湖的楊柳醮著煙雨書寫唐宋詩行,鼓山的松濤在云霧中吞吐著千年不絕的香火……
次日,我們?nèi)ふ腋赣H的洛陽橋。
福州沿水而生,閩江、瓊東河、安泰河穿城而過,有很多橋。我們先去看古橋,經(jīng)過一番周折,遇到了始建于宋代的“萬壽橋”“小橋”和建于明萬歷年間的“洪山橋”。吃過午飯,又去造訪了“三縣洲大橋”“龍溪洲大橋”“道慶洲大橋”,甚至還到安泰河、白馬河、晉安河畔見識了“觀音橋”“彬德橋”和“福新橋”……這些橋,或長虹跨江,或臥波千年,或現(xiàn)代或古老,或磅礴或精致,煞是壯觀好看。然而,遺憾的是,我們整整尋覓了一天,就是找不到洛陽橋。第三天,我們還想去找,父親不干了,只好打道回府。
三
紅了櫻桃,芭蕉又綠了。
七月間的一天,父親突然給我打來電話,說近來胃口不好,吃不下飯。我立刻把他送到縣人民醫(yī)院檢查,結(jié)果一出來,我的心都要碎了。天哪!向來健康的父親,居然患上了絕癥——胰腺癌,晚期!當天,眾兄弟姐妹及外甥們聚在一起商量對策,絕大多數(shù)的意見是:父親畢竟已經(jīng)八十二歲了,既然病入膏肓,又無藥可救,就順其自然吧。
我于心不忍,最后還是決定把他帶到上海醫(yī)治。專家們一會診,結(jié)論令人窒息:父親不僅身患絕癥,而且心臟里還有一個雞蛋般大的血管瘤,要想醫(yī)治,須做兩道手術(shù)。我問醫(yī)生,可有醫(yī)治的價值。醫(yī)生說,醫(yī)不醫(yī),結(jié)果都差不多,頂多只能再活三個月,也許動了手術(shù),生命質(zhì)量會更差。我無奈,只好放棄。
2013年4月11日,父親完成了他的人生,羽化登仙了,比醫(yī)生的預(yù)期,延長了半年時間。謝天謝地,他走得十分安詳,并沒有出現(xiàn)我擔心的那種痛苦。我母親是在2011年11月11日謝世的,兩人相隔時間僅一年五個月。
四
2015年秋,我到泉州參加戰(zhàn)友會。期間舉辦者專門組織大家去參觀當?shù)氐娘L土人情。那個丹桂飄香的黃昏,我漫步于洛陽江邊,在不經(jīng)意間遇到了一座橋。它是一座古老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北起蔡襄路、昭陽路、江城路交叉口,上跨洛陽江出??冢现翗蚰辖?、堤岸路交匯處。橋長834米,寬七米,橋墩46座,橋面鋪石板,橋兩端各置2尊圓雕將軍石像,橋兩側(cè)建有500根攔柱,橋上矗立著9座石塔,7座石亭,遠遠望去,如一條負塔馱亭的巨龍,橫臥大江南北。
我做夢也想不到,這座橋,居然就是父親的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于宋嘉祐四年由泉州大守蔡襄主持始建。該橋越江跨海,工程浩大,建設(shè)難度很大,當時,工匠們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筏形基礎(chǔ)”法、“種蠣固礎(chǔ)”法和“浮運懸機架橋”法,歷經(jīng)6年又8個月,方大功告成。據(jù)考,此橋為橋梁技術(shù)開辟了新紀元,當它建成之時,歐洲尚無跨海石橋。歐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跨河石橋?qū)僖獯罄鹆_倫薩的維琪奧橋,建于1345年,比洛陽橋整整晚了近三個世紀。因而,洛陽橋素有“海內(nèi)第一橋”之譽,是古代“四大名橋”之一。
當泉州的戰(zhàn)友告訴我此橋就是洛陽橋時,我?guī)缀醣臐⒘?,仿佛腦袋里有一只德化白瓷杯砰然墜地,碎成了遍地月光。
啊!誰能想到呢,原來父親心心念念的洛陽橋,居然始終就隱藏在泉州灣咸澀的海風里。那一夜,我隨著漸漸退去的潮水,走在長長的橋上,心如五味瓶,俱味翻騰。那一夜的月色真是蒼白,把橋面的宋代碑文拓在滔滔的海水里,也把我所謂的孝心照映在石塔尖海礪殼閃爍的銀光里。我淚流滿面,久久地佇立在洛陽橋上。我想:如果我再認真那么一點點,再用心那么一點點,也許有些尋找就可以穿過生死的霧障,有些重逢就不會顯得如此形骸了。